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松是目前子午岭林区人工营造用材林的主栽树种,现保存油松人工林5.29万hm2.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该林区粗放的经验式经营方法导致人工林成林缓慢、材质低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提高该林区经营油松林水平,促使其森林经营逐步向科学化、集约化方向迈进,缩短人工林的经营周期和成材年限为培育工业用材林提供科学依据,1994~1998年,在国营正宁林业总场中湾林场对油松中龄林进行了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2.
应用小反坡整地技术营造油松速生丰产林李洪山,贾士增杨会国(秦皇岛市林业局066000)(抚宁县坟坨乡林业站066300)油松是华北地区营造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强,耐旱抗寒,耐瘠薄的特点。但采用常规整地造林成活低,幼树期生长缓...  相似文献   

3.
美国西北地区的韦尔豪泽公司,用组织培养法培育花旗松无性繁殖苗的试验已获成功。据称,用这种苗木营造优树用材林,不但材性好,而且木材生长量可增加2—3倍。利用种子园培育良种育苗造林,已成为许多国家快速发展优质丰产用材林的有效途径。但这一方法较之组织培养法仍有  相似文献   

4.
杉木耐贫瘠优良无性系苗期初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我国南方营造了大量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速丰林,但由于忽视了良种的耐贫瘠特性,致使约30%的杉木人工林不能成林,约20%的人工林不能成材;另外每年新增大量的退化地需要治理,也需要大量耐瘠薄的优良品系.因此,杉木良种的抗逆性评定与选择十分重要.杉木无性系在良种培育中具有独有的优势,它能保持母本的的遗传特性,生长一致,林相整齐,便于集约经营,尤其是无性系的木材材性均匀一致,收获期相同,是建立工业用材林的最佳材料[1-2].无性系育种是杉木良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理应引起林业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绒毛白蜡的特性,认为该树种是用材林、城市绿化特别是盐碱地造林的好树种。作者针对目前省内绒毛白蜡植树造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绒毛白蜡的4点建议:①造林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②在营造用材林时,应根据该树种特性,确定培育的材种,根据培育目标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③城市绿化应采用大苗并注意合理修剪;④采用多种途径,加强良种选育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油松是营造用材林,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的重要树种。但由于种源混杂,致使个别油松人工林生长缓慢,材质低劣。为了进一步提高油松人工林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挖掘和保存油松的优良基因,寻找最适宜的种源;为划分油松种苗调拨区和营建生产性种子园提供依据,我们于1983年春,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的指导下,开展了全国22个产地油松种源试验。现将苗期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北林区的韦尔豪泽公司用组织培养法培育花旗松无性繁殖苗的试验已获得成功。据称,用这种苗木营造优树用材林,不但材性好,而且木材生长量可增加2—3倍。利用种子园培养良种育苗造林已成为许多国家快速发展优质丰产用材林的有效途径。但这一方法较之组织培养法仍有一些缺点。首先是时间长,从采穗嫁接到开花结果大约需10年的时间;其次是从一株树采取的接穗有限,满足不了生产上的大量需要;此  相似文献   

8.
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油松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树木早生及耐旱形态特征、抗旱生理特征以及林分的生长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樟子松、油松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可作为辽西干旱贫瘠山地的造林先锋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同时也是辽西山区良好的用材林树种;油松的耐旱耐瘠薄能力虽较樟子松差,但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仍应发展其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在我国天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向南分布到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一带,吉林省的伊尔施为其分布的南界。樟子松为阳性树种。耐寒性强,又能抗干旱,耐瘠薄。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较快,解放后在东北、内蒙、陕西、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都引进了樟子松。据章古台固沙造林试验站报道:在沙地上引种的樟子松,21年年平均树高8.6米,平均胸径14.8厘米。比同年营造的小叶杨、小青杨、油松生长都好。是干旱瘠薄沙地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太行山中南地段油松人工林生长预测、投入产出分析、生态功能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油松人工林适宜培育以防护林为主的多育林目标,即以培育油松人工用材林、油松人工水源涵养林、油松人工水土保持林为育林目标,以发挥油松人工林三大效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西北林区的韦尔豪泽公司用组织培养法培育花旗松无性繁殖苗的试验已获成功。据称,用这种苗木营造优树用材林,不但材性好,而且木材生长量可增加2-3倍。利用种子园培育良种育苗造林已成为许多国家快速发展优质丰产用材林的有效途径。但这一方法较之组织培养法仍有一些缺点。首先是时间长,从采穗嫁接到开花结实大约需10年的时间;其次是从一株树采取的接穗有限,满足不了生产上的大量需要;此外,从种子园采收种子育成的苗木在往不一定都具备亲本的所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2.
油松具有喜光照、耐干旱、抗严寒、耐瘠薄、生长快、抗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城镇和荒山绿化,是营造生态林、风景林、用材林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优良树种之一。 油松营养杯大棚育苗,具有苗木生长周期短、成苗率高、植树造林不受季节限制、造林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成活好、郁闭早等优点。 西宁市小桥苗圃从1998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大棚内进行了油松营养杯育苗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油松营养杯大棚育苗试验包括营养土的配制、种子的消毒和催芽处理,确定最佳播种期,研究经营管理措施和苗木病虫害的防治。 营养土的配制,营养杯育苗工作开始前,先将森林腐殖质土过筛滤细,然后与苗圃地耕作土拌均混匀,混合比为1∶1,再在混合好的营养土中掺入过磷酸钙50公斤/亩,二胺25公斤/亩,硫酸亚铁20  相似文献   

13.
我区树木良种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建起樟子松、落叶松、油松等树种的采穗圃202亩,初级种子园4,619亩,母树林67,969亩。目前,母树林为林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用种,种子园已开始生产种子。我们的目标是,营造用材林要全部使用种子团的种子,因此,我区树木良种选育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了提高人们对树木良种选育工作的认识,普及育种科学知识,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介绍树木良种选育技术。全年计划讲十二个专题,每期一个专题。  相似文献   

14.
董仕先 《中国林业》2010,(21):47-47
<正>油松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重要常绿针叶树种。其材质坚实、耐腐朽、纹理直、抗压力大,可用于建筑、家具、矿柱、电杆、枕木等。油松分布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枝条繁茂,树姿雄伟,枝叶翠绿,具有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效能。近两年来,河北省隆化县根据实际情况,在特定地区进行了移栽大规格甚至超规格油松苗木造林试验,获得了成功。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油松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为阳性树种,喜光,耐旱抗风,抗瘠薄,是北方广大山区最主要的水土保持与造林绿化树种。介绍了油松苗木培育和荒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美国西北林区的韦尔豪泽公司用组织培养法培育花旗松无性繁殖苗的试验已获得成功。据称,用这种苗木营造优树用材林,不但材性好,而且木材生长量可增加2—3倍。 利用种子园培养良种育苗造林已成为许多国家快速发展优质丰产用材林的有效途径。但这一方法较之组织培养法仍有一些缺点。首先是时间长,从采穗嫁接到开花结果大约需10年的时间;其次是从一株树采取的接穗有限,满足不了生产上的大量需要;此外,从种子园采收种子育成的苗木往往不一定都具备亲本的所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7.
新疆杨生长快,材质好,病虫害少,树干通直,树形美观;在干旱瘠薄和轻盐碱地也能生长良好,是城市绿化,农田防护和营造用材林的优良树种。但是因扦插繁殖不易成活影响了该树种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结合生产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使扦  相似文献   

18.
油松是黄土高原的乡土树种。它适应性强,生长稳定,寿命长,蓄水保土防护作用大,有利于改造低产林分,不仅是黄土高原营造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也是培育用材林的主要树种,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黄土高原各地积极选用油松造林,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加速绿化黄土高原的步伐,我们对这一地区的油松造林进行了初步调查。谨将搜集的有关造林技术措施方面的资料,整理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樟子松原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呼伦贝尔草原红花尔基,海拉尔一带,是耐寒、耐旱、耐瘠薄、深根性常绿针叶乔木,已成为我省西北部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油松为我区主要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深受群众欢迎,在我区已大面积发展。但是,由于油松在幼苗期喜欢蔽荫,阳坡植被较差,移栽很难成活。因此,对我区用材林的发展限制很大。为了加速绿化步伐,迅速在我区建成以油松为主的用材林基地,针对上述问题,从1976年起,我们在山阳县十里公社十里大队开展了油松阳坡移栽试验,初步摸出了提高油松阳坡移栽成活率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