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素示踪技术探索了稳定同位素载体对青菜吸收^141Ce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菜植株及其各部位中^141Ce浓度与载体引入量间均呈线性负相关;青菜各部位中^141Ce浓度的在小顺序是:根〉地上部,而地上的枯黄叶〉老叶〉嫩叶。  相似文献   

2.
同位素载体对青菜吸收~(141)Ce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索了稳定同位素载体对青菜吸收141Ce 的影响, 结果表明,青菜植株及其各部位中141Ce 浓度与载体引入量间均呈线性负相关;青菜各部位中141Ce 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根> 地上部, 而地上部的枯黄叶> 老叶> 嫩叶⒚  相似文献   

3.
NAA处理使大白菜根对^45Ca的吸收增加,提高茎叶^45Ca的积累,尤其心叶中^45Ca的积累显提高,同时,NAA处理下根细胞壁和叶的细胞壁成分中醛酸含量和总糖含量的明显增加,其中糖和醛酸成分中的XYL和GLC提高50%,NAA处理激活大白菜根叶细胞膜的Ca^2+、ATPase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中的吸收与传导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期的吸收与传导特性。结果表明,植株中部茎叶着药最有利于药剂传导,尤其是叶柄部位着药。在植株不同生长期(4-12对叶)进行^14C-草甘膦点叶处理后6d,有29.75%-34.27%的药剂已消失,有37.59%-45.17%的药剂附着遮叶片表面,22.11%-31.33%的药剂已被植株吸收和传导。^14C-草甘膦传导至地下根茎的量随植株叶数的增加而增多,但^14C-草甘膦含量在多于10对叶的植株中迅速下降。可见,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6-9对叶时处理,较有利于药剂在地下根茎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定位轮作试验,建立大豆正茬、迎茬、重茬的种植方式,在不同生育期,测定了大豆植株氮磷钾含量和积累。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期大豆植株氮磷钾含量和积累总量均为正茬〉迎茬〉重茬。影响大豆植株氮磷钾的含量和积累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危害大豆根部导致吸收和运输受阻以及受茬口影响,土壤中的氮磷钾活性变低。大豆固氮能力下降,氮磷钾的积累与产量相关。重茬大豆植株氮磷积累总量较正茬分别减少41.81%,48.78%  相似文献   

6.
应用^14CO2标记同化产物研究了摘蕾对人参干物质积累和人参皂甙含量的影响。摘蕾可调节人参源、库供应关系,抑制生殖生长,促进同化产物向根中分配,根干物质提高40%;有利次生代谢转化,促进人参皂甙积累。  相似文献   

7.
以豚鼠为试验动物,研究了^14C-标记的葡萄糖(^14C-GLUC)在动物体内的转运与代谢规律,其示踪动力学模型可用C=1157.0476e^-0.0359t+14.6515e^-0.0346t-1171.6911e^-2.6976t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来描述,研究还证明,CNT对葡萄糖在动物体内转运与代谢有调控作用,有助于改善机体能量再分配。  相似文献   

8.
黄花菜对^32P的吸收运转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2P示踪法研究了黄花菜对磷的吸收,分配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株对^32P吸收量为秋苗期〉春苗期〉抽薹期〉盛蕾期〉抽蕾前期。吸收的磷大多分布于根系,叶片中含量很少。纤维根是吸收无机磷并将其转化为酸溶性磷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9.
渗透胁迫下大白菜吸收转运^45Ca^2+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0.3Pa和-1.0PaPEG胁迫过程中,大白菜幼苗根系膜透性,TTC还原能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显示奶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渗透胁迫处理下,根系对钙的吸收速率在(Ca^2+)〉0.75mmol/L时明显受到抑制,根系对^45Ca^2+的积累能力分别在一-0.3PaPEG胁迫5h和1.0PaPEG胁迫3h后受以抑制,而且大白菜各器官(根,茎,叶)对^45Ca^2+的吸收,转动能力在渗透腔摁下发生不同  相似文献   

10.
交换钙对锶—89在小麦和大豆中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交换钙对^89Sr在小麦及其连作作和的在豆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钙钙将抑制^89Sr由土壤向小麦和大豆植株的输运和积累。^89Sr在该两种作物中的滞留浓度C与交换钙量X呈线性负相关:麦根C1=124.2-10.1x,麦秸C2=99.3-3.8x,麦壳C3=40.1-6.0x,麦粒C4=12.3-1.5x;大豆根C1=333.0-53.5x,豆壳C3=240.5-4...  相似文献   

11.
硒素营养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测定分析营养液加硒后水培生菜产品器官茎叶品质指标的变化,与未加硒的对照相比,加硒0.4mg·L^-1促进了水培生菜植株吸收N和P,但抑制了对K,Na,Ca,Mg,Fe,Mn,Cu,Zn的吸收;提高了茎叶中总糖、还原糖、叶绿素、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亚硝酸盐和三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奶油生菜和红叶生菜分别降低5.41%和8.28%,玻璃生菜提高了3.04%;蛋白氮水平前两者升高而后者降  相似文献   

12.
根据11种矿质元素在成熟期麦茬稻植株中的含量,将其分为3组:①N,P,K,Ca,Mg,含量15-150kg·hm^-2;②Fe,Mn,Zn,含量0.15-15kg·hm^-2;③B,Cu,Mo,含量为0.15kg.hm^-2以下。从不同生育期稻株内的浓度变化看,N,P,K,Ca,Fe,Mg,Mn,Zn,Cu拔节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B元素抽穗前浓度较低,抽穗后上升较快,成熟时达到高峰;Mo拔节  相似文献   

13.
稀土在玉米及水稻中吸收分布与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玉米和水稻中5个稀土元素(La,Ce,Y,Gd)的含量分布以及单一稀土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吸收稀土的能力与土壤可给性稀土呈正相关关系,植物体各部位稀土含量分布一般规律为根〉叶〉茎〉时实;单一稀土在根部的分布特征是La〉Ce〉Nd〉Y〉Gd,在叶、茎、果实的分布特征是Ce〉La〉Nd〉Y〉Gd,说明轻稀土较重稀土易被植物吸收。总之,稀土元素在植物中不易迁移,主要集中在根部,果实中含量甚微,因而施用稀土微肥,不会影响食用粮食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氯在土壤和植物中的分布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渗漏液测定法,研究了CI^-在3种紫色土中的迁移和在稻植株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旱作渗漏液中的CI^-浓度随生育期的进程而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5.
每天用不同浓度的鸡粪嫌气发酵液(ADCME)处理种在温室中的万寿菊植株。结果,用1.68%~3.36%ADCME处理的植株地上部鲜重最高,开花最多,但用0.56%浓度处理的根鲜重最高。收获时取植株中部叶片和根作为样品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发现叶片和根中细胞膜相对透性和Pi含量,过氧化物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以及根中蛋白质、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ADCME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地上部鲜重较高、开花较多的处理,植株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Pi含量,根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根、叶中过氧化物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也较高。出现盐中毒症状的处理,植株根中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过氧化酶活性以及叶片中的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铈(^141Ce)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与蓄积动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采用两种铈剂量的饲料饲喂小鼠,利用^141Ce示踪研究了小鼠在不同时间摄取铈后在脏器中的分布和蓄积动态。结果表明,滞留于体内的铈经过再分配而在各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眼、骨骼、睾丸、心脏、大脑和脂肪内的蓄积量较高,且随剂量或摄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蓄积。眼球的蓄积性尤为突出,明显高于其它脏器。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参不同生育剂,用^14C标记植株,测定^14C-产物的分化,结果表明,人参光合同化产物仅在绿果期以后主要分配到参根中,绿果期以前主要用于地上部生长,发育。随着生育的更迭,光合产物分配到人皂甙的比较逐渐加大,粗淀粉增多,还原糖,可溶性糖减少。  相似文献   

18.
钾肥对小麦Zn,Mn,Fe,Cu的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安微淮北地区棕壤白黄土上进行小麦不同施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植株中Zn的浓度为叶片〉籽粒〉根〉茎;Fe的浓度为极〉叶〉茎〉茎粒;Mn,Cu浓度为根〉叶〉籽粒〉。小麦植株各器官的Zn浓度及根、叶中的Fe、Mn浓度与钾水平呈极显著曲线相关,但Cu浓度与钾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渗透胁迫下小麦根质膜Ca^2+—ATPase活性及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渗透势为-0.5和1.0MPa的PEG溶液胁迫下,小麦抗旱品种陕合6号根质膜(PM)Ca^2+-ATPase活性分别增加59%和25%,水分敏感品种郑引1号该酶活性是先略降5%而后增加43%。8mmol/LEGTA能明显抑制PMCa^2+-ATPase活性,陕合6号抑制率为43-77%,郑引1号为46-56%,其中两品种在PEG胁迫以后,EGTA的抑制剂减小。经对Ca^2+-ATP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20.
氯在烤烟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36Cl研究氯在烤烟器官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各器官含氯量是:叶〉茎〉根,叶含氯量分别比根,茎高 32.00%和28.00%,根、茎、叶吸收总氯量分别占全株总氯量的9.02%,19.12%和71.80%,随着施氯量的增加,烤烟叶含氯量增加,施5.0g/株氯,叶含氯量分别比对照(未施氯)和施1.0g/株,3.0g/株氯高24.30%,12.20%和8.54%,烤烟氯利用率随施氯量的增加而下降,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