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2.
<正>在这茶香四溢、山花烂漫的美好季节,"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江西名茶论坛"隆重开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省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们表示诚挚的欢迎!江西茶叶发展的历程,不仅孕育和积淀了深厚的江西茶文化,同时也为江西茶文化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江西产茶历史悠久。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庐山僧侣劈岩削谷,取诸崖壁间栽种茶。"唐代,江西茶叶的发展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当时的浮梁、婺源一带,不仅是  相似文献   

3.
唐代以来,茶叶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之一,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浮梁茶。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浮梁茶叶外销的主要途径。明末清初,欧洲逐渐成为中国包括浮梁在内茶叶外销的主要对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运销到西欧,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将茶运销到俄国。民国时期,由于丝绸之路上茶贸形势的变化,浮梁茶业趋于衰败。  相似文献   

4.
江西的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至少从汉代开始,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陆羽曾在江西生活过几年,他的《茶经》就记载婺源山区生产茶叶。陆羽还品评过全国20处著名泉水,其中第一泉、第六泉在庐山,第八泉在南昌郊区。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商人赶去浮梁买茶,说明当时江西已形成茶叶贸易中心。唐代的诗人郑谷、宋代诗人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明代朱权的《茶谱》中所记载的茶道,对日本的茶道产生过深刻影响。明清时期在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尿是戏剧史上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朵…  相似文献   

5.
话说浮梁茶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就有僧人采茶。自唐代开始,浮梁就盛产茶叶了,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各地产茶数量多少不一,以浮梁出茶最多。”又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余贯”。当时的浮梁,茶多,茶好,再加上水陆交通发达,故成为我国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一些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转运销售。茶叶销售分为两路:一路走水运,一路走陆运.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诗中曾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西域一带(今西北、华北各地)从浮梁运销的茶叶达十几万驮之多,《敦煌变文集》中的《茶酒论》即记录了  相似文献   

6.
江西茶业科技世纪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产茶已有2000年历史,唐代就有西山白露茶、界桥茶、浮梁饼茶、庐山云雾、婺源方茶等名茶,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狗枯脑茶、浮红及珠兰茶精荣获金奖,享誉海内外。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载:1997年全省茶园总面积86.25万亩,采摘面积66.90万亩,总产量达到19215吨。我省茶叶生产的稳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茶叶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处在世纪之交之时,总结和回顾本世纪来我省茶叶科技对茶业生产发展的促进,对组建下一世纪的茶业生产是必要和有益的。一、一个世纪来重要茶业科技在我省应用情…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我国利用茶较早的省,也是全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庐山便有“僧人竟采野茶”的记载。唐代,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天宝元年,仅浮梁年茶税十五万贯,占全国茶税25%。宋代,江酉茶税占全国的29.7%。元代,茶叶产量及转运量超一百万担。明、清二代,茶叶是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91.9%。民国初年,茶叶盛况空间。1915年总产量达399650担(时婺源属皖,不含)。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的恢复和发展较快,全省已有90个县(市)产茶,产量约为1949年的8倍。由此可见,江西茶叶在历史上和现在,在农业经济中有…  相似文献   

8.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婺绿”驰名中外。茶叶是婺源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继续深化茶叶体制改革,加大茶叶开发力度,实现了茶叶经济的新发展。一、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婺源从唐代至今,一直都是生产炒青绿茶的著名茶区。在计划经济时期,“婺绿”由外贸部门统购包销,特别是在内质上,起到了为中国绿茶出口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来的流通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外贸部门也不可能再包销统购了,加之近几年茶叶市场…  相似文献   

9.
论唐宋时期的浮梁茶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茶业勃兴于唐代,在此之后成为经济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唐宋时期的浮梁茶曾有较大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但至今无人作出较为全面的论述,因此本人不揣浅陋,写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有必要说明的是,在此论文中所述浮梁茶定义不限于饶州浮梁一县所产,还包括邻境歙州的祁门、婺源二县以至更广阔的地域,其中原因在下文中会有具体阐述,将浮梁茶作此定义不一定严谨,但方便了行文叙述.  相似文献   

10.
浮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有着悠久的制茶历史,"浮红"茶更是作为著名茶叶品牌享誉一时。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产值和产量以及影响力都已今不如昔。如何发掘这一优质品牌,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作者从红茶深加工和挖掘茶叶的保健功能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农业考古》2021,(2):F0002-F0002
婺源绿茶产于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县。该县地处江西东北部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风景优美的黄山、三清山、景德镇将其环绕;婺源宛如这个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森林覆盖率为82.6%,青山绿水间隐现粉墙黛瓦的乡村建筑,构成绝美的山水画。温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壤、云雾缭绕的群峰、汩汩不断的山涧,正适合于喜温、耐湿、好雾的茶树生长。从而,有了婺源种茶的悠久历史。早在唐代,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就发现了婺源产的茶叶很好,并记载在他的传世之作《茶经》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关于江西茶史陈东有:说到江西的茶叶,许多人都会想起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江西茶历史可谓久矣。陈老师,您是我国著名的农业考古和茶文化研究专家,说到茶,说到江西的茶,您肯定有说不完的话。陈文华:江西是产茶大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庐山的僧人就开始制茶,一直到唐朝,在全国都非常畅销。白居易的诗其实有个背景,那就是当年全国三分之一的茶叶在浮梁县集散。  相似文献   

13.
婺源县素有“茶乡”之称,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千百年来,婺源绿茶以“汤清、叶绿、香高、味醇”等特色驰名中外,美国人威廉·乌克斯(WillamH·Ukers)所著《茶叶全书》(AllAboutTea)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在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同时,婺源人种茶、制茶的历史与传统经验,也受到世人的关注。为便于人们对婺源茶叶外销与茶技对外交流有所了解,笔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按时序略述如下,奉供读…  相似文献   

14.
茶叶自古以来就是婺源传统的特色产业,追溯历史,婺源产茶始于汉而盛于唐。“唐载茶经”说明了婺源产茶历史与规模;“宋称绝品”则说明婺源茶叶的天然品质被人们认同和推崇;“明清入贡”是婺源茶叶政治地位的升华;“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走出国门,被世界公认,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史载:清鼎盛时期婺源每年  相似文献   

15.
陈爱中 《农业考古》2012,(5):341-343
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婺源县,素有"茶乡"之称。茶叶不仅是婺源蜚声中外的特产,而且为自古以来出产之大宗。早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言:"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茶叶业的兴旺始于唐代,发展到宋代,更为人们所崇尚。北宋著名的奸臣蔡京之子蔡绦曾指出:“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祜陵(即宋徵宗,笔者注)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茶叶业的兴衰同国计民生紧密联系起来。江西气候湿润多雨,丘陵广阔,极宜茶叶的生长,故自唐以降,茶叶就成为江西农村生产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到宋代,江西的茶叶种植、管理及茶叶焙制工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茶叶收入成为江西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宋政府茶利的主要提供地之一。研究宋代江西经济状况,必须提到江西茶叶业的情况;研究宋代茶叶业的发展状况,也必然要提到江西的茶叶业。本文试图对宋代江西的茶叶业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素有"瓷之源,茶之乡"美誉的江西省浮梁县,境内群山环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9.2%。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完美的生态环境,成就了浮梁茶"朝朝出贡品,岁岁产好茶"的经典品质。随着浮梁茶品牌力的不断提升,浮梁茶品牌价值从2.03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4.56亿元,进入全国区域品牌的第一方阵;同时,一批诸如浮瑶仙芝、浮红、崖玉、昌南雨针、孚钉等系列的浮梁茶产品也屡获大奖。2018年秋天,农百记者到浮梁县来了一场与茶的相遇,采访了做茶事做到极致的昌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益青。  相似文献   

19.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6-277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茶叶之乡,“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史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婺源绿茶占居了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的市场份额。鉴别婺源绿茶对了解中国绿茶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一、婺源名茶千姿百态婺源绿茶以“  相似文献   

20.
每当火红的杜鹃盛开,来到婺源,展现在眼前的便是“绿丛遍山野,处处飘茶香”的绮丽景象。婺源人民喝茶已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习惯,家家户户都有茶叶,早上和饭后必泡茶喝,且讲究品味,亲戚朋友或其他客人到先泡茶款待。过去,各乡村道路和偏僻山岭路间,都捐建有茶亭,供来往行人休息喝茶,在这里你还可以听到许多有关茶的故事和传说。过去这里有一个习惯,每个姑娘出嫁前,都必须亲自用丝线和最好的茶叶扎一朵“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