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不同层次土壤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轻型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来自3个杉木林分不同层次土壤的盆栽试验,分别为A层(0~20 cm)、B层(20~40 cm)和C层(40~60 cm),1年后测定杉木生长量,分析土壤有机碳、全氮和C/N比与杉木幼苗生长相关性。结果表明:A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19.4 g·kg-1、1.2 g·kg-1和15.5,幼苗生长表现最优,苗高和地径分别为85.9 cm和16.8 mm;其次是B层土壤(20~4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16.7 g·kg-1、1.1 g·kg-1和15.3,苗高和地径分别为75.6 cm和14.5 mm;C层土壤(40~6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3.8 g·kg-1、0.5 g·kg-1和7.8,幼苗生长表现较差,苗高和地径分别为75.0 cm和13.4 mm,通过相关性分析,杉木生长与有机碳C、全氮N...  相似文献   

2.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经过连续4 a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7 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2.46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18 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 g·kg-1~0.55 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 g·kg-1~1.36 g·kg-1,有效氮增加4.5 mg·kg-1~18.5 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3.46 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岷江柏木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岷江柏木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3.
以未受工程侵蚀的林地为对照,对永安曹远工程侵蚀地的土壤生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侵蚀后的林地植被几乎被破坏殆尽,坡面上遗散的岩石矿物碎块平均质量3 528.73 g.m-2,并具有锋利、尖削的棱角结构,长期的摩擦,加剧了坡面的水土流失;工程侵蚀的土层剥蚀厚度达15~30 cm,土壤腐殖质层全部或大部分以悬移方式流失,土壤胶结能力下降,分散率提高,粒径>0.25 cm的水稳性团聚体0~20 cm和20~40 cm土层分别比对照减少18.03%和16.87%,土壤结构体破坏率0~20 cm和20~40 cm土层分别比对照增加21.87%和20.2%;土壤养分含量、蓄水能力和渗透力明显下降,土壤板结恶化,林地土壤肥力下降1~3个单位,加大了地面径流,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给林地生态恢复增加了困难,必须探索有效的生态恢复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典型的覆盖经营早竹林土壤酸化特征的空间变化调查,进一步探明覆盖经营对土壤健康造成的威胁。结果表明,同立地条件相似的其它林业土壤相比,早竹林覆盖经营造成土壤p H值下降,下降幅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40~60 cm层的平均值比对照低0.68个单位,呈显著差异。土壤p H变化对不同深度的土壤交换性Al3+、盐基饱和度等性质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0~20 cm层土壤中,通过比较p H5和p H5两组土壤的交换性Al3+、BS和CEC等性质得到,土壤p H值下降并没有造成交换性Al3+、交换性Al3+占可交换性酸总量的比例及BS的显著变化,但p H5组土壤的CEC比p H5组土壤小16%,呈现显著下降。在下层(20~40 cm和40~60 cm)土壤中,土壤p H下降带来交换性Al3+含量的显著增加。相关分析得到,交换性Al3+在交换性酸总量中所占比例同土壤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95),同时,土壤BS平均值分别下降21.9%(20~40 cm)和44.9%(40~60 cm)。20~40 cm和40~60 cm两层土壤的CEC值在11.75~18.3 cmol·kg-1之间,CEC变化同p H值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 H值降低对下层土壤的可交换性K+、Ca2+含量影响显著,在40~60 cm层土壤中,p H5土壤的K+、Ca2+平均含量分别比p H5的分别降低43.9%和59.5%。调查结果证实,早竹林分在目前的经营模式下(覆盖经营3年+休养2年),土壤的酸化过程仍很严重,尤其是在下层土壤。调查地早竹林分的施肥、整地等经营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土壤水文的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的土壤水文物理参数、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和入渗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芝云杉林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07g.cm-3、50.74%、41.21%、35.87%、41.33%和51.24%;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密度增大,持水量、孔隙度和通气度均减小,持水能力逐步减弱;土壤含水量季节性变化与大气降水的趋势一致,雨季(5~9月)土壤含水量高,旱季土壤含水量则明显下降,大致可分为蓄水(4~7月)、失水(8~9月)、耗散(10~12月)和稳定(1~3月)4个阶段;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分为弱利用层(0~20 cm)、利用层(20~60 cm)和调节层(60 cm以下)3个层次;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幂函数关系,0~31 cm层和31~52 cm层的初渗速率分别为12.0和7.5 mm.min-1,稳渗速率分别为4.9和2.7 mm.min-1。  相似文献   

6.
连栽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空序列和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东门林场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桉树人工林多数土壤养分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1) 土壤的pH值、土壤交换性Ca和速效K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水解N和全K在0~20 cm土层显著下降,在20~4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2)全N在20~40 cm土层,显著下降,在0~2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有效P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全P在20~40 cm土层显著上升;交换性Mg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都显著下降;(3) 在0~40 cm土层,全N、水解N、交换性Mg显著下降,土壤pH值、有机质、全K、速效K及交换性C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闽南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闽南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0~20cm土层竹阔混交林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通气度较毛竹纯林分别高1.74、0.76、2.5、2.17个百分点,粒径>0.25mm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比毛竹纯林高0.1个百分点(湿),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指标比毛竹纯林低4.07个百分点,自然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施用草甘膦除草剂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草甘磷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漳州市林下国有林场4年生桉树人工林为对象,设立6块20 m×20 m样地,3块为施用草甘膦的处理,3块为不施用草甘膦的对照。2015、2016年的5月和9月施用草甘膦清除灌木和杂草,成分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水按质量1:50配制而成,每次施用量1 500 kg·hm~(-2)。对照组样地不施用草甘膦,采用人工除草,其他抚育内容和方式与处理组一致。2017年5月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的草甘膦残留量、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施用草甘膦后,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密度分别为1.23、1.27和1.34 g·cm~(-3),较对照组分别增加0.02、0.02和0.01 g·cm~(-3);土壤总孔隙度分别为49.79%、48.23%和46.64%,较对照组分别下降0.49%、0.32%和0.47%,但差异均不显著;草甘膦残留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 cm土层残留量为4.43 mg·kg~(-1),差异显著(P0.05);p H值在0~2、2~5和5~20 cm土层分别为5.26、4.63和4.57,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0.90、0.24和0.07,但在20~40 cm土层却由4.53降低到了4.34,降低了0.19,2种处理仅在0~2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各土层电导率均有所降低,在0~2、2~5、5~20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61.83、42.77、34.20和38.17 us·cm~(-1),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27、8.26、9.20和1.00 us.cm~(-1),差异均不显著;两种处理的土壤电导率随土层加深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对照组表现为逐渐降低,处理组则先下降后上升;各土层有机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0~2、2~5、5~20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40.38,36.62、28.08和18.99 g·kg~(-1),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6.70、9.90、0.90和3.89 g·kg~(-1),其中仅0~2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各土层有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0~2、2~5、5~20和20~40 cm土层分别为5.29、2.89、1.51和0.93 mg·kg~(-1),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39、0.98、0.26和0.22 mg·kg~(-1),其中仅0~2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各土层全氮、水解氮、全磷含量均下降,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但差异都不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施用草甘膦2年后,土壤物理性质变差但影响尚未达显著水平;草甘膦残留量集中在0~2 cm土层,含量达4.43 mg·kg~(-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0~2 cm土层的p H值提高0.90,有机质含量下降16.70 g·kg~(-1)、有效磷含量提高2.39 mg·kg~(-1),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干旱地带侧柏幼林地绿肥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连续4a在干旱地带抗逆性树种侧柏幼林地上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07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05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cm含水量增加2.46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18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g.kg-1~0.55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g.kg-1~1.36g.kg-1,有效氮增加4.5mg.kg-1~18.5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mg.kg-1~3.46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mg.kg-1~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抗逆性树种侧柏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侧柏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10.
多伦县沙化土地造林对土壤容重和土壤粒径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铝盒烘干法和比重计法对多伦县沙质退化土地造林30年和10年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地土壤容重及土壤颗粒组成进行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造林土地对照相比,30年林龄樟子松人工林0~40cm土壤容重显著低于相邻对照区,而0~40 cm土壤粒径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0~40 cm土壤中的沙粒含量比对照土壤沙粒含量下降了28.07%;10年林龄樟子松人工林0~40 cm土壤容重也同样显著低于相邻对照区,0~40 cm土壤中的沙粒含量比对照土壤沙粒含量下降了13.53%.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10年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生物量、比根长、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刺槐林细根在0~180cm土层中随深度呈层次性衰减(a,b,c,d,e);其中,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随深度变化均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根系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峰值都在0~20cm土层,该土层3项指标分别占各自0~60cm土层总量的42.72%,44.44%和47.14%;比根长随深度增加衰减趋势较弱,在80~140cm土层中出现反复,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可用三次多项式描述。2)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均随距树干基部的距离增加而减小,比根长在0~40cm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增加,在40~80cm达到最大值,120~160cm内最少。3)根系分布受环境因子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建立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均达到95%以上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 ,杉木迹地上改植的秃杉树高年生长量比连栽杉木大14 8 0 %~ 2 0 2 1% ,地径年生长量比连栽杉木大 2 81 3%~ 343 8% ,差异比较显著。由于连栽杉木 0~ 4 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 2 2 2 % ,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 2 6 1%、6 45%和 9 58% ;土壤pH值增加 5 79% ,全N、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下降 8 45%、7 2 6 %、2 1 37%和 12 2 6 % ;杉木采伐迹地营造秃杉比较适应 ,不宜连作杉木  相似文献   

13.
樟树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樟树人工林林地不同坡向阳坡和阴坡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为期两年的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逐渐减小,通气度减弱.土壤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年动态变化主要决定于降雨量和降雨的分布状况,与降水的年动态变化一致,6月份达到最高.依此确定出土壤水分消耗期、相对稳定期、积累期3个时期.阴坡0~20 cm、20~40 cm层的渗透性能均好于阳坡同层土壤,0~20 cm层达到稳渗所需时间阴坡比阳坡短,分别为56 mim和64 min;20~40 cm层达到稳渗所需时间阴坡比阳坡长,分别为48 mim和32 min,阴坡、阳坡0~20 cm层的初渗速度和稳渗速度均大于20~40 cm层.  相似文献   

14.
豫东平原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9、13、17 a农林间作和5、10、13 a农田林网2种模式的农林复合系统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氦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9、13和17 a农林间作复合系统土壤各层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农林间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长;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58~2.09 g·kg-1,而40~60 cm层的最低,为0.75~1.51 g·kg-1;5、10和13 a农田林网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农林间作复合系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3个林龄的农田林网复合系统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分异表现都为0~20 cm土层(10.67~12.30 g·kg-1)20~40 cm土层(7.89~9.11 g·kg-1)40~60cm土层(6.21~7.60 g·kg-1);2种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存在一定的线性负相关,与土壤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桉树作为广西最常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高产、高质等优良特性。但由于长期纯林连栽,桉树人工林面临着地力衰退等突出问题,从而导致其产量、品质严重下降。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能够为桉树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因此,摸清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幼龄(1 a)、中龄(2 a)、成熟龄(4 a)桉树人工林土壤以及邻近撂荒地土壤(CK)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原状土样(0~20 cm),通过湿筛法将其分为>2 mm、1~2 mm、0.25~1 mm和<0.25 mm粒径团聚体,并计算了团聚体稳定性指数(MWD和GMD)。结果表明:林龄2 a之前,种植桉树有利于土壤>2 mm粒径团聚体的形成(组成比例由43.50%增加至56.14%),促进了团聚体稳定性升高;林龄2 a之后,土壤>2 mm粒径团聚体逐渐破碎(组成比例由56.14%减少至38.90%),导致了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在种植桉树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与土壤有机碳(P<0.01...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与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疏林、草地、裸沙0~180 cm土壤层的水分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雨后10 d生物结皮样地的耗水率比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和裸沙样地分别降低64.00%、76.85%、61.17%、78.21%和19.07%;生物结皮样地相对其他植被覆盖样地在不同层次(0~40 cm、80~180 cm)土壤的耗水量最低,40~80 cm土壤层裸沙样地耗水量最低,但与生物结皮样地没有差异性;雨后第4 d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样地在0~40 cm土壤层水分显著开始下降,裸沙样地在20~40 cm土壤层,生物结皮样地在0~20 cm土壤层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差巴嘎蒿灌木林样地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样地在100~120 cm、140~180 cm土壤层从第2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樟子松林样地在60~12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草地样地在40~60 cm、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根钻法研究黔中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不同层次土壤(0~20 cm和20~40 cm)细根的分布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在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中单位面积根量是20~40 cm土层的3~6倍;土壤中养分含量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马尾松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与土壤中有效性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与马尾松胸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养分含量对生物量、根长密度的综合影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R~2=0.903、0.917),土壤养分(0~20 cm、20~40 cm)对马尾松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78、0.934),与树高线形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取烘干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小黑杨、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林分,在0~40cm土层,各年龄段林分土壤含水率均高于该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率;在0~20cm土层,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在20~40cm土层趋势相反;13年、21年、25年林地0~20cm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同龄林20~40cm层土壤含水率,40~60cm、60~80cm呈无规律性,且均低于同龄林40cm以上土壤含水率。樟子松各林分同层土壤含水率随林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各林龄同层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无林地同层土壤含水率(0~20cm土层相反)。  相似文献   

19.
以卓资县的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8 a后,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间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极显著,而总孔隙度差异不显著;总体上退耕还林地土壤粘粒含量高于耕地,其中0~20 cm增加不显著,20~40 cm、40~60 cm增加较多;除柠条林地外,其他林地土壤容重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40~60 cm土层。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0. 05),和2008年相比各海拔降幅分别达37. 2%~54. 7%和50. 6%~65. 7%; 0~1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在2009年降幅最大,达17. 1%~50. 8%;速效磷含量则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在速效养分中的流失量最大,在经历4、6和7次水位涨落后,速效磷含量较2008年分别下降78. 0%、94. 8%、91. 6%(0~10 cm)和89. 5%、93. 6、92. 5%(10~20 cm)。【结论】随三峡水库运行周期的不断延长,消落带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含量下降,消落带土壤养分匮乏现象将突显,对于消落带经历长期水位涨落后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仍需长期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