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蔬菜作物对细菌病原体抗性的遗传与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上由细菌病原体引起许多种类蔬菜作物毁灭性病害的事例是很多的。近年来,众多专家对细菌病原体的变异规律,致病毒性以及遗传机制等进行了一些研究。通过对细菌病原体抗性本质的研究和抗性种质的选择,现在已经将这些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引入到园艺性状优良的栽培品种中去,并获得成功。本文根据国内外一些文献报告,评述了蔬菜作物细菌病原体抗性育种工作的情况及成就。  相似文献   

2.
一系列由病原体造成的病害限制了作物的产量,如小麦,因此能提供多病原体抗性的单基因在作物改良上是很有价值的。目前,多病原抗性的机理基础大部分仍是未知的。我们使用了比较基因组学,诱变改造、分离出了小麦Lr67基因——它可以对小麦的3种锈病病原体和白粉病病菌产生部分抗性。Lr67抗性基因编码一个预测的己糖转运蛋白(LR67res),它和易感型内的同一蛋白(LR67sus)的不同在于,2个氨基酸在同源己糖转运中是保守的,而在LR67res中发生了改变。糖摄取测定显示,LR67sus蛋白和其他相关的同源等位基因所编码的蛋白都表现出对葡萄糖转运的高亲和力。LR67res蛋白通过和这些功能性的转运蛋白形成异二聚体发挥出显性负效应转运功能,减少对葡萄糖的摄取。在受感染的叶片上进行己糖转运的改变或许可以解释它的对多个活体营养型病原体的生长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种植和食用马铃薯的国家比种植和食用其它作物来得多,而且,在全球经济中马铃薯是位于玉米、水稻、小麦三种禾本科作物后的第四种重要作物。因此,对马铃薯块茎诱导和发育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益的。进行这项工作有助于我们对这些生理过程的了解和进行可能的实验操作。研究目的除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对病原体的抗性外  相似文献   

4.
1特点 (1)促进脱皮,机理独特,适用于害虫综合治理.雷通是促进鳞翅目幼虫脱皮的新型仿生杀虫剂.幼虫取食喷有雷通的作物叶片6~8h后,即停止取食,不再危害作物,并产生脱皮反应,开始脱皮.由于不能正常脱皮而导致幼虫脱水、饥饿而死亡.与其他抑制幼虫脱皮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完全不一样,适用于害虫抗性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作物对过量硼毒害抗性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对过量硼毒害敏感和强抗性的两类作物吸收累积硼的规律,以及SOD、CAT、POX 3种保护酶括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对过量硼毒害抗性,不同作物体内硼的累积量没有规律性,而与3种保护酶活性的差异密切相关。这3种保护酶活性的差异可能就是作物对过量硼毒害抗性不同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同翅目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种同翅目害虫已对不同化学杀虫剂(包括新推广药剂)产生明显抗性,且交互抗性与多抗现象较为普遍。化学药剂的大理不合理使用以及同翅目害虫抗性机制的多样性,是导致该类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其中前者在分子水平上多涉及酯酶基因扩增。对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治理应包括抗性监测、新型药剂使用、杀虫剂轮用与混用、抗药性天敌培育与释放以及抗虫作物推广等。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物技术将除草剂抗性引入栽培作物是目前生物技术中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迄今除草剂对植物的杀伤选择性仍依赖于杂草和作物对不同除草剂的吸收量、施用时期、施用范围及作物自身的解毒作用。如果作物自身具有除草剂抗性,那么杂草化学防除将更加有效,并将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措施。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除草剂,自然选择而产生了许多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遗传变异物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对作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  吴竞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57-9159
从除草剂对作物光合作用、作物酶活性以及作物抗性的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多数有关抗性育种的论文都仅论及单一作物对一种或少数几种病虫的抗性,或者仅谈及少数几种作物对同一病虫的抗性;此外,病理学家和昆虫学家不仅对作物的抗性过于苛求,而且在实验和学术方面研究的重点仅涉及到作物、生态环境和病原物的三角关系,忽视了病原物的相互作用。但是,抗性育种所涉及的范围不应受此限制,它应当研究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各种作物及其对多种病虫的抗性,同时,应着重研究作物、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技术大范围商业应用导致作物产生基因漂流,转基因作物向其他品系的基因漂流是转基因作物广泛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转基因作物来说,量化基因漂流并建立控制机制十分重要。为转基因作物基因漂流及风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阐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转基因作物向非转基因作物基因漂流的风险,以及生物技术防治转基因作物基因漂流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1.
种植转 Bt基因作物对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十分有效,但在整个生长季节转 Bt基因作物持续表达Bt毒素,迫使害虫在高选择压下加速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进化。计算机模型在靶标害虫抗性进化的预测与抗性治理策略的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并对今后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中计算机模型模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一、多系小麦及其作用 1952年,Jensen,1958年Borlaug分别首次提出,培育多系燕麦和多系小麦,以作为自花授粉作物长期抗病的一种途径。所谓多系品种,就是农艺性状相似而抗性基因不同的株系的混合。Gill等人(1975)认为,多系品种可作为一种水平抗性的综合品种,提供连锁、等位或不同的抗源,能抗多种病原体生理小种,并可恢复或延长抗性基因的有效寿命。因此,多系品种的平均使  相似文献   

13.
罗延青  李劲峰  俎峰  李鹏  王敬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62-19163
对芸薹属作物上发生的根肿病致病机理、抗性遗传基础以及病害防控进行了综述,为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及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食用豆是人类重要的传统食物资源,是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出口创汇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病虫害是影响食用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食用豆病虫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目前,中国已对万余份食用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性资源,对部分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定位研究,并育成了一些抗性品种。然而,相对大宗作物而言,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基础薄弱,进展缓慢,导致生产上缺乏高产、多抗、优质的食用豆品种。文中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分子定位、抗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及其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一般可以承受 2 .0 kg.hm-2 有效量以下的剂量 ,而只要 1.0 kg.hm-2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杂草防效。其抗性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子、载体构建和抗性基因导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漂移 ;抗性作物与原受体在没有草铵膦作用下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大量文献报道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对周围的生态群落没有影响 ,但也发现草铵膦可以致毛虫死亡。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应用抗除草剂作物时 ,应特别注意其抗性稳定性 ,将之纳入杂草综合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是侵染葫芦科作物的重要病毒之一,对葫芦科作物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CGMMV的分布和分类,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关系及结构,CGMMV的检测方法,以及葫芦科CGMMV抗性的遗传分析及遗传改良包括抗性材料的筛选及种间杂交、基于基因工程的遗传改良、miRNAs测序及人工miRNAs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另外,对葫芦科作物CGMMV抗性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蔓枯病是瓜类作物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蔓延趋势,对我国乃至世界瓜类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该病害致病菌可附着与土壤、病残体或其他宿主进行越冬,待翌年适宜的条件刺激后进行初侵染与再侵染,从而致使该病害防控难度增加及连年发生。目前该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抗性育种,抗性育种最为有效和安全,而不同瓜类作物之间对蔓枯病的抗性表现多为主效基因或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在蔓枯病菌侵染瓜类作物时寄主表现出相似或不同的抵御方式,其中主要包括自身固有的物理屏障和外界触发的PTI、EPI免疫。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瓜类作物间抗性遗传表现及防御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瓜类作物抗性育种及病害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因工程是被认为具有快速解决作物抗性问题的新方法,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害的转基因植物已经成功获得并在许多国家应用生产许可。植物逆境应答研究显示了其胁迫反应的复杂性,以及在应激代谢物和应激蛋白不同胁迫的叠加功能及其在不同胁迫路径下的信号与表达水平。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胁迫而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其遗传潜力难以发挥,干旱、盐渍、病虫害不仅影响了作物的产量,而且限制了植物的广泛分布。因此,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植物研究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国内外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应用常规育种与遗传工程相结合的方法是培育耐性与高利用效率的新品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物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作物残体还田是土壤有机培肥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从作物残体的还田方式、培肥效果、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以及对土壤的养分平衡、理经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及其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一般可以承受2.0 kg*hm-2有效量以下的剂量,而只要1.0 kg*hm-2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杂草防效.其抗性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子、载体构建和抗性基因导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漂移;抗性作物与原受体在没有草铵膦作用下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大量文献报道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对周围的生态群落没有影响,但也发现草铵膦可以致毛虫死亡.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应用抗除草剂作物时,应特别注意其抗性稳定性,将之纳入杂草综合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