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江西省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与离职意向关系变化,我们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和离职意向有极大关联。本文研究,主要观察了解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教师离职意向关系,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教师离职意向存在呈现负相关现象,提高职业幸福感,是解决民办教师离职意向上升的关键所在~([1])。本片文章就江西省民办高校教师为例,研究讨论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与离职意向的关系,并提出有效实现教师幸福感的方向,以及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降低离职意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等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普遍的较低。因此,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是高校目前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低下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教师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专任教师的实证调查数据,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对高职教育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186名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及45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北京地区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职业安全感降低、对工作过程体验满意度中等偏上、对家庭生活满意感中等偏上和幸福感与性别、年龄、职称等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的特点,课堂教学是高职教师感受快乐最多的工作内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管理、为教师提供多种展示能力的平台、加强人文关怀等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幸福感对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工作情感、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成效、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以及职业本身都会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通过对云南保山学院青年教师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分析,热爱高校工作、对工作的成就感和较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而工作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对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不满往往是造成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农民创业中介视角,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和农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通过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异质性及其对农民幸福感影响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民幸福感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推进农民创业是数字金融使用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相比于数字理财和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最有助于提高农民幸福感;数字金融使用最有利于提高女性、已婚、年龄在60岁以上及低学历农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应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和城乡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医疗保险能提升居民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效果不明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居民幸福感会提升9.1%,对城镇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幸福感会降低14.2%,但能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公共服务资源充足性每提高一个等级分别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幸福感6.3%和8.9%。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资源越是充足和普惠,就越容易感到幸福。便利的公共服务资源可以使居民幸福感提高3.5%。因此,本文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大公共资源投入等建议,以期提高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可分为生活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和家庭幸福感,文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出发,寻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山东医学生自我和谐与总体幸福感关系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提高总体幸福感的方法。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同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存在显著相关。大多数医学生自我和谐处于中等水平,但部分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偏低。结论:自我和谐的程度越高,总体幸福感就越高。自我和谐对总体幸福有预测作用,可以通过提高自我和谐程度来提高总体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农村青年有无城市房产对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GSS2017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2469名农村青年的问卷调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拥有城市房产的农村青年幸福感水平更高;健康状况、学历、婚姻状况和家庭经济与幸福感成正相关,而年龄与幸福感呈反相关,年龄越小幸福感水平越高;地区差异对农村青年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环境,政府要提高农村青年的幸福感水平,应有针对性地从为农村青年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等方面进行政策介入与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主观幸福感研究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河北农业大学63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崔春华编制的《河北省大学生幸福感量表》,从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自我信心、生活充实感、爱情满意度、个人成长、目标感、环境适应性等8个维度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性别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年级、专业类别、月生活费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消费水平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从合理安排大学时光,提高所学专业认知,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活动,重视理财能力的培养等4方面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尹雨晴 《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0):101-1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失地农民的幸福感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以杨凌示范区为例,基于因子分析,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探究了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挖掘了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邹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03-13804,13807
通过对国内外涉及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研究了收入水平与幸福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呈类似于倒"U"型曲线,且可以从适应、社会比较和心理预期3方面进行解释。最后,就如何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的同时能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淡化人们对金钱和物质地位的竞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农村居民各尽其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智萍  舒曼 《农业考古》2007,(6):240-242
为了解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45名家住农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独生、父母是否离异因素上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而性别、家庭收入、家庭气氛在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上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最后,根据现代健康心理学理论提出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幸福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框架中,农民工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社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LDS2016数据,构建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互助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互助对农民工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影响程度最大。受教育程度可以提升农民工的生活幸福感,但存在“倒U型”结构;在县内务工对幸福感是正向促进作用,女性的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男性。因此提出发展农村义务基础教育,鼓励农民工多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拓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提高员工的社会资本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拉萨市建筑业农民工占西藏自治区流动人口比重较大,对其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调研,并运用SPSS24.0软件对幸福感量表进行效度检验。研究发现,拉萨市建筑业农民工的收入与幸福感呈弱化正相关关系,且幸福感的增加遵循边际递减规律。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已被弱化。最后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敏感性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素养,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做出迅捷的职业性判断及直接预测教育结果的能力。教师职业敏感性有利于教师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强烈的责任感、丰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累积、勤于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师职业敏感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与探索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提高毕业生从业能力,是历史教育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努力做好历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设计工作,重视训练过程,并了解职业技能训练的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各个县、市、区随机抽样(n=2 023)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东省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家庭住址所在地、人均家庭收入、宗教信仰、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是否加入农村居民合作组织、征地、外出打工人员和空巢老人情况等;人口学特征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弱,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建设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青少年体育锻炼、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等级、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心理幸福感3个量表对45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等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锻炼量越大,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2)快乐型动机和实现型动机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且比体育锻炼量更具有预测力;3)实现型动机在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而快乐型动机不起调节作用。结论:在提升心理幸福感路径中,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追求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比提高锻炼量更加重要;当实现型动机处在较高水平,体育锻炼量才可更好地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