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具有生活力的花生种子,其萌发时均需要适量的水分,在其萌发过程中,种子的需水量和吸水速度,类型间是否表观一致不甚清楚,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类型花生种子萌发的最适宜需水量及各自的吸水速度,为花生的全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称重、测量、解剖等方法,研究苦参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吸水特性,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选取来源于岷县和成县的苦参种子,经过沙擦处理和未处理研究其萌发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苦参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0%以上,经测定种子生活力为78%,种子存在吸水困难。未经处理的种子萌发速度缓慢,置23℃恒温条件下的种子吸水膨胀后第5天才有胚根露出种皮,15d完成萌发过程,且萌发率低。经过沙擦处理的种子,其吸水速度加快,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的种子,说明坚硬的种皮是阻止种子吸水和萌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G. max),在种子吸胀和萌发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萌发吸水速率不同。研究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呼80—1001”和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四号”的吸水速率,结果表明: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在种子吸水后30分钟内吸水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在吸水后30分钟内较慢。这是种子的重要适旱特性,也是区别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依据。 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 600),在45%浓度下对吸水4—4.5小时的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的萌发率、胚根长、胚根重都有影响。抗旱类型大豆品种萌发率高,胚根生长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萌发率低,胚根生长慢。试验结果表明:PEG在45%浓度下可作为筛选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适合浓度。  相似文献   

4.
种子萌发和出苗是影响花生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会受到自身和外部多种因素影响。花生种皮是种子重要的屏障,种皮作为保护层可以保护胚和子叶免受外力的损伤,并能有效减少外界病虫害的侵染。种子脱皮难易是影响花生商品性和加工的重要性状,不同品种的脱皮难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具体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5份不易脱皮的种质和3份较易脱皮的种质进行种子萌发和出苗的试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种质无论籽仁大小在萌发最初的两个小时吸水速率最快。较易脱皮种质前两小时吸水速率介于1.09~1.41 g/h,较难脱皮的种质前两小时吸水速率介于0.72~0.98 g/h。出苗试验结果表明,较易脱皮的3个品种豫花22、豫花133、豫花93在播种5 d后出苗率介于23.30%~46.70%,而较难脱皮种质在播种5 d后出苗率最高为16.70%。对选用材料的研究初步表明,难脱皮的种质萌发和出苗时间均长于较易脱皮的种质。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种子吸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并设置0%、0.15%、0.30%、0.45%(m/V)不同盐胁迫浓度的盆栽试验,以探究盐胁迫下花生种子吸水速率变化情况及其与种子粒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供试各品种种子粒型大小HY36>HY25>JH13>HY20,以HY36的种子粒型较为整齐。各品种种子吸水速率均随吸水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并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各盐胁迫浓度下以HY20种子吸水率最小。种子粒型与吸水率和吸水速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盐胁迫与否,大粒型品种种子质量与吸水率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各盐胁迫浓度处理下,中粒型和小粒型品种种子质量越大其吸水速率越大。综合来看,0%和0.15%低盐浓度处理下,大粒型品种中质量较大的种子和小粒型品种较为浑圆饱满的种子吸水率相对较小;0.45%高盐浓度处理下,种子越细长其吸水率越大。非盐或低盐地区选用吸水率较小的种子便于节水,高盐环境下选用吸水率较大的相对细长的种子利于萌发。本试验结果为盐碱地花生选种和完善高产栽培技术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花生品种种子形状与吸水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花生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吸水速率与种子重量、长度、宽度、厚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吸水速率间存在明显差异,花育22号种子吸水速率最大,花育33号次之,花育20号种子吸水速率最慢。种子重量、长度、宽度、厚度四者间均表现显著正相关,即重量增加,其相应的长度、宽度、厚度均会增加。回归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种子重量随长度、宽度、厚度变化的回归模型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载荷矩阵、比较载荷矩阵各形状指标的载荷值,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花育20号吸水速率与种子宽/重比的关联度最大、且两者为正相关,即相同重量下,花育20号种子子叶越宽,吸水速率越大,最大吸水速率为1.43mg/min。花育33号和花育22号种子吸水速率与种子长/重比的关联度最大,且为正相关,即相同重量下,花育33号和花育22号种子越长,其吸水速率越大,最大吸水速率分别为1.61mg/min和3.49mg/min。  相似文献   

7.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是生物体内十分重要的一类酶,参与植物生长、花粉和果实发 育等重要生物过程的调控。当前花生中苹果酸脱氢酶在种子后熟和萌发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克隆了 花生AhMMDH1 基因,其ORF大小为1038bp,编码345个氨基酸,是定位于线粒体的疏水蛋白。三维结构分析发现, AhMMDH1以苹果酸脱氢酶(M链)和乙醛酸前体(G链)的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其M链在41-47位点出现NAD+结 合位点。qRT-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干种子次之,茎叶中表达痕量;不同发育时期10 ~70 d(新 鲜收获种子)种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干种子;种子吸水16h表达量明显升高,胚根突破种皮时(吸水36h)达到最 高,随后表达量明显下降。推测该基因在种子后熟和萌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hMMDH1 的 生物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35℃恒温条件下,花生种子经4个小时吸水就达到饱和,8个小时后种子内含物开始降解。室温(20 ̄22℃)条件下则要经过10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吸水才能达到饱和,并且在48个小时内种子内含物均不降解。花生种子的吸水量与种子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生理学研究已经证明,花生种子的萌发速率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但对既定发芽率,所需的积温值及其数值特征,均未作过准确的估算。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不同播种期出苗日数差异颇大的观察结果,推定种子萌发所需积温为一恒值,并以当前大面积种植的白沙1016、徐州68—4、蓬莱一窝猴分别代表早、中、晚熟类型,在控制条件下进行了试验,以证实花生种子萌发所需有效积温为恒值的假设,并建立种子萌发与温度、时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适当浓度的H_2O_2溶液浸种能促进花生种子萌发生长和提高发芽率,特别是对活力低的花生种子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其中1%H_2O_2浸种效果最佳.分析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H_2O_2浸种后同工酶谱的变化与种子的萌发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发育中的花生种子存在着BAPAase活性,当由发育转向萌发时,活性迅速提高,蛋白酶活性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大。在萌发过程中没有新的蛋白酶合成。ABA抑制了蛋白酶的活性。劣变的花生种子中,其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花生种子发芽的细胞生理与渗透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花生种子发芽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细胞中贮藏大分子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生化和细胞化学变化,ATPase、Lipase和淀粉酶活性的生理或细胞化学变化,以及与种子萌发生长的形态建成的对应关系,不同活力、饱满度种子和春秋花生种子这些细胞形态和生理特征及其与种子萌发生长的关系。首次采用预播种渗透调节技术处理花生种子,提高了花生种子的活力,并研究其促进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种子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为了研究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本试验对大豆种子吸水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肽酶活性、蛋白水解产物(氧基酸和肽含量)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的变化呈现慢-快-慢的规律,转折点分别是萌发12h和萌发27h。虽然种子在萌发期间内的可溶性蛋白、氧态氮及肽含量均高于未萌发的大豆种子,但其变化规律不同:可溶性蛋白峰值出现在9~12h之间,而氨基酸及肽的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处于增加的趋势。另外,蛋白酶和肽酶活性在萌发33h之前活性的变化非常小,萌发39~72h时活性急剧加强,萌发72~96h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花生种子生化品质与胁迫处理下花生种子萌发能力的关系,对90个花生材料分别进行盐(0.12mol/L即0.7%NaCl)、碱(0.1 mol/L NaHCO3, pH 8.3)、干旱(15%PEG6000)、低温(2℃浸泡72 h)处理,对胁迫处理下的发芽指标与花生种子生化品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盐胁迫下油酸与活力指数是正相关关系,低温胁迫下油酸与发芽率是负相关系,油酸有利于盐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不利于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干旱胁迫下棕榈酸与发芽指数是正相关关系,棕榈酸有利于干旱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碱胁迫下维生素E与发芽指数的正相关关系,维生素E有利于碱胁迫下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对于花生芽期抗逆育种、探讨花生芽期抗逆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两个品种的大豆种子进行胁迫萌发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吸水速率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大豆对NaCl胁迫的反应不同,低浓度(50 mmol·L~(-1))的NaCl对早熟毛豆种子吸水和萌发均有促进作用,而对1号毛豆为抑制作用,当盐胁迫浓度达100 mmol·L~(-1)时,早熟毛豆和1号毛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均受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抑制。高浓度NaCl胁迫处理使大豆种子吸水受到显著抑制,进而引起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降低,可能是高盐胁迫抑制大豆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盐胁迫下早熟毛豆较快的吸水速率和较高的水解酶活性可能是其发芽率高于1号毛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药用植物-益智种子的适宜采收期,提高种子质量,本试验比较了不同采收期益智种子的基本参数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益智果实采摘期与其种子质量有密切关系,益智开花后100 d种子成熟度最高,即表现出益智果实表皮由青变黄(黄绿色),果皮有少量褐色斑点,辛辣味足,果实的干/鲜重比大于0.34,种子千粒重达到11 g以上,干燥种子含水量13.01%,TTC法测定种子活力指数达到85%,此时为采收种子的最佳时期;益智种子透水性能差,种子吸胀吸水时间长,约72 h,吸胀吸水阶段的最大吸水率约为23.71%,推测益智种子属于硬实种子;益智种子的萌发时间长,成熟益智种子约12 d时才开始发芽,第50天时发芽率才达到75.56%。通过本研究确定了益智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摸清了种子吸水缓慢、萌发周期长的生物学特性,推测种皮是种子吸水缓慢和种子萌发周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种子萌发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而与花生种子萌发相关基因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花育52号为试材,根据花生吸胀休眠和休眠释放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了一个与花生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AhSGR。AhSGR基因cDNA全长1338bp,开放阅读框(ORF)为885bp,编码29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未知蛋白,在44~122AA处含有DOG1保守结构域,分子量33.39kD,等电点为5.04,定位于细胞核内,未发现信号肽及其剪切位点,推测AhSGR可能是转录因子。荧光定量检测表明该基因与花生种子萌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植物生活史重要的两个环节,植物激素在其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ELISA方法测定了弱休眠性花生品种Chico(CC)和强休眠性丰花1号(FH1)花生种子在萌发过程不同部位中脱落酸(ABA)、赤霉素(GA3)、油菜素内酯(BR)和吲哚乙酸(IAA)的含量。结果表明,FH1新鲜收获种子和干种子中不同部位ABA含量水平明显高于CC;吸水萌发过程中,两品种子叶中ABA含量和ABA/GA3比例变化趋势呈现明显差异,但两品种整体ABA含量及ABA/GA3比例随吸胀降低。研究表明,ABA在检测的三个部位中均发挥作用。萌发中后期,两品种子叶中GA3含量上升,表明GA3主要在子叶发挥作用。两品种IAA及BR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变化趋势一致,它们主要在胚轴及胚根发挥作用。新鲜种子中IAA含量较高,吸胀后呈"波浪型"变化趋势,总体维持明显低于新鲜收获的种子中的水平;且FH1中IAA含量水平明显低于CC品种。萌发过程中两品种BR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FH1的BR含量明显高于CC种子。总之,不同品种间内源激素含量水平存在差异,FH1中较高的ABA水平与其较强的休眠性有关;萌发过程中GA3、BR的提高和较低的IAA水平促进胚轴伸长及胚根生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土、内陆盐碱土和中等肥力非盐碱土壤为实验对象,探讨花生种子在吸水膨胀与萌发过程中,不同类型盐碱土对种子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本实验对不同土壤样品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PCR扩增;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12份V3-V4高变区PCR产物进行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东营青坨滨海盐土种子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大于聊城高唐内陆盐碱土花生种子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2)不同类型土壤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4种土壤中的种子际细菌共分属于6个菌纲,分别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和Firmicutes菌纲,并均以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菌纲为主要菌纲。全样本菌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种类型土壤中不同吸胀时间内种子际微生物菌落在门、属水平上的类型和丰度差异最为显著(p0.05)。(3)beta多样性分析和各样本遗传距离(phylogenetic distances)聚类树图分析表明,4个土壤类型的12个土壤样本种子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均可聚为2大类。上述研究结果为盐碱地花生保全苗、促早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H2O2浸种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白沙1016和花育9122两个花生品 种为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设置(22±1)℃常温对照和(12±1)℃低温处理,首先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浸种预 处理,分析了H2O2浸种对花生种子低温萌发相关指标的影响,筛选最适H2O2浸种浓度,然后采用最适H2O2浸种处 理后,测定其对发芽花生种子胚中氧化损伤和活性氧含量、脯氨酸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 两个品种花生的相对发芽率、芽长/种长比、发芽指数及种子的活力指数,延长了平均露白时间,H2O2浸种预处理可 显著缓解低温对花生种子萌发的抑制,以1% H2O2浸种效果最好。同时,H2O2浸种预处理还显著降低了H2O2的积累 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提高了脯氨酸合成酶鸟氨酸转移酶(OAT)和△1-吡咯琳-5-羧酸合成 酶(P5CS)活性,抑制了脯氨酸降解限速酶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表明H2O2浸种预处理可通过调控脯氨酸代 谢途径,促进低温条件下萌发花生种子内脯氨酸的积累,缓解氧化损伤,从而增强花生种子的低温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