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梁炭疽病的严重度和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品种在乳熟期的各叶位炭疽病发生程度和不同抗炭疽病性分级方法的准确度,并进行了高感对照筛选.结果制定了以株为基本取样单位的炭疽病分级标准,确定了以矮子高梁为高感对照的品种抗炭疽病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菜心品种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目前生产上的主要菜心品种和一些育种材料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及田间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有对菜心炭疽病免疫和高抗的品种,但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早熟菜心品种的抗病性较强,中熟品种次之,迟熟品种软弱,与田间自然发病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板栗6个不同品种的果实对炭疽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对与抗性有关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SOD同工酶的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板栗果实抗病性密切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越低,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果实的抗性越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SOD同工酶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品种间果实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番木瓜炭疽病是番木瓜的重要病害,主要引起番木瓜果腐,也危害叶片、叶柄,在番木瓜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5.
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与玉米产量损失的关系,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合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药次数人为造成田间不同病情梯度,建立病情指数与玉米产量损失率模型,制定适合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同样条件下,以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模型推算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科学用药时期和次数,制定鲜食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玉米大斑病全部叶片病情指数与种植天数的回归方程。玉米产量损失率与玉米大斑病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玉米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在用药次数依次为1,2,3和4次条件下,基于全部叶病情指数乳熟期(R3)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分别是14.63,17.88,18.72和22.06,基于功能叶病情指数分别是7.74,10.43,12.24和16.80。基于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济阈值及玉米籽粒建成期(R2)功能叶病情指数(DI),建议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为:DI≤15为抗病(R),15<DI≤30为中抗(MR),30<DI≤45为中感(MS),DI>45为感病(S)。【结论】建立了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消长动态理论模型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制定了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和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品种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上海市郊草莓代表性产区14份草莓病样的分离,确定其中5份为炭疽病,据分生孢子世代特征初步认为它们分属于Colletotrichum fragarae和Colletotrichum acutatum两个种,借用离体叶柄接种法对5个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比较,结果表明Colletotrichum fragarae的致病力明显强于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本研究还利用喷雾接种法对  相似文献   

7.
月季对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月季对北方根结线虫抗性分级标准为:抗病:根结指数为0.0~1.0,即有根结根数少于整个根的5%;中等抗病:根结指数为1.0~2.0,即有根结根数占整个根的5%~20%;轻度感病:根结指数为2.0~3.0,即有根结根数占整个根的20%~50%;中度感病:根结指数为3.0~4.0,即有根结根数占整个根的50%~80%;感病:根结指数为4.0以上,即有根结根数占整个根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选择了6个草莓促成品种和568株杂交单株,通过室外人工接种,筛选抗病单株,并评价各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明宝发病缓慢、表现高抗,紫金4号、佐贺清香表现为抗,宁玉、雪蜜表现为中抗,丰香迅速发病、表现中感;杂交单株发病株率为55.81%.  相似文献   

9.
甜椒品种对炭疽病抗性鉴定及抗源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内采集甜椒炭疽病病样,经分离、纯化、观察,确定Colletotrichum nigrumEll.et.Halst(黑色炭疽病)为主要病原菌,并以此作为接种源,对接种液浓度、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后温度、湿度及调查时间、调查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后确定用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成熟红果期采用离体果针刺法接种,接种后温度(27±1)℃,遮光保湿3 d,保持相对湿度(RH)为95%~100%,7 d后调查病情指数,进行品种抗病性评价。用此抗性鉴定方法对21份甜椒材料进行了筛选鉴定,5份材料表现抗病,10份表现耐病,6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0.
不结球白菜品种(株系)对炭疽病抗性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报道不结球白菜对炭疽病 (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 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和抗病品种 (株系 )的筛选结果。在 2片真叶期 ,以 1× 10 6个·mL-1孢子浓度喷雾接种 ,2 5℃、RH >10 0 %保湿 2 4h ,2 5℃光照培育 7d ,可快速地将不同抗性的品种 (株系 )鉴别出来。用该方法所获得的品种 (株系 )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苗期 (5片真叶期 )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将该方法与田间抗性鉴定相结合 ,从 2 6个品种 (株系 )中筛选出 4个高抗材料 ,可供生产上使用或作为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1.
高粱作为中国主要的酿造原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粱炭疽病是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病,且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栽种地区更易发生和流行,不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引起产量的大幅下降和籽粒品质的劣变。多年来,高粱病理学家和育种家对高粱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分离、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寄主抗性利用和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为炭疽病的生化防控以及培育抗炭疽病品种奠定了基础。开展高粱炭疽病研究,发掘更丰富多样的优异抗性种质资源,减少农药使用,不仅可以满足中国高粱产业对天然有机高粱原料的巨大需求,还可以推动高粱生产向高产优质转变。对高粱炭疽病的分布和发病症状、炭疽病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流行原因、抗性资源鉴定和高粱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更好地认识高粱与炭疽病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高粱炭疽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明确西南高粱炭疽病病级与为害程度的关系,筛选出高粱抗炭疽病种质资源,为抗炭疽病育种奠定材料基础。通过人工培养炭疽病菌强致病力菌株ZG-FS-1进行大田喷雾接种,按病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以确定抗性等级。再与未接种组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粒重损失率以及发芽损失率。92份高粱资源中,有高抗(HR)资源10份,抗病(R)资源10份,中抗(MR)资源5份,感病(S)资源20份,高感(HS)资源47份。高抗(HR)资源、抗病(R)资源、中抗(MR)资源、感病(S)资源、高感(HS)资源穗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4.37%、6.69%、8.89%、34.12%和52.50%,千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81%、2.98%、5.59%、14.56%和28.89%,发芽率平均损失率分别为0.97%、5.40%、5.76%、11.11%和20.46%。高粱炭疽病不仅导致高粱大幅减产,还导致高粱种子发芽率降低。高粱炭疽病抗性可通过人工接种准确鉴定,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作为抗性遗传改良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高粱抗旱性状的变异系数与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个杂交种及其相应亲本在水地、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9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杂种优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变异系数旱地变幅较大,表现在二级技梗数的变异上,水地变异幅度相差2.3倍,而旱地变异幅度则相差4.4倍。在杂种优势的表现上,水地明显超过旱地,这说明培育高产抗旱杂交种的难度所在。从而提出在旱地育种上,在注意提高茎叶重的前提下,直接选择二、三级枝梗数多的材料,有可能培育出抗旱和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粱为世界第五大禾谷类作物,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与其他作物相比,高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是伴随全球干旱的加剧,干旱成为限制高粱尤其是粒用高粱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不同品种间抗旱能力差异显著。通过对粒用高粱材料进行抗旱性鉴定评价,为高粱抗旱性分子机理以及抗旱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165份粒用高粱为材料,通过干旱(DS)和正常灌溉(NI)2种处理方式,在山西省和海南省两地开展抗旱试验。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调查株高、穗长、茎粗、叶片持绿性、倒伏率、千粒重、籽粒大小和产量8个主要形态指标。采用综合抗旱系数(CDTC)、抗旱指数(DI)和隶属函数(D)进行聚类分析,结合3种方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并对抗旱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在干旱胁迫下,粒用高粱8个形态指标均出现下降。除叶片持绿性与株高和籽粒大小不相关,抗倒伏性与穗长和籽粒大小不相关外,其余指标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根据3种综合抗旱评价方法筛选出高抗材料5份(L013、SX44B、SX18-25、SX18-87和L405),敏感材料4份(SX18-46、SX18-82、SX18-96和SX18-73);根据形态指标的相对值和变异系数,两地试验都显示叶片的持绿性、产量、籽粒大小和抗倒伏性,4个指标对干旱较为敏感,且存在信息交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是产量、株高和籽粒大小,贡献率31.841%;决定第二主成分的主要是叶片持绿性和千粒重,贡献率20.441%;决定第三主成分的主要是茎粗,贡献率13.557%;决定第四主成分的主要是抗倒伏性,贡献率11.428%;决定第五主成分的为穗长,贡献率9.461%。【结论】 粒用高粱中后期干旱胁迫对其主要形态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高粱材料间抗旱性差异显著,结合3种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高粱材料的抗旱性。叶片的持绿性和产量可以作为评价高粱花后抗旱性的主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主要用材树种标准化地位指数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地位指数表的实质性分析,从生成同形标准地位指数表出发。对树高生长曲线簇异形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多型地位指数和地位指数函数的概念,在分析它们的性质基础上,最终提出拟多形标准地位指数的概念,在我国22个省区的地位指数表的样本函数空间中,采用迭代的二元非线性回归法,生成具有“多形”特征的标准地位指数函数,完成了我国不分地区,树种的地位指数的标准化,并对我国部分地区的标准地位指数级的数量评价作了  相似文献   

17.
基于SVM的高粱叶片病斑图像自动分割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高粱叶片病斑的自动化无损监测,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技术对高粱叶片病斑图像进行自动分割提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取RGB、HIS和Lab 3种颜色空间的颜色特征值可以消除对作物病斑拍照时产生的光照、亮度等影响。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调用LIBSVM软件对病斑图片中的病斑图像像素点和背景图像像素点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可以实现对病斑的高效分割和高质量提取。分割提取效果与人眼识别的病斑图像高度吻合。如果利用大量采集的病斑图像进行模型训练,就可以真正实现完全自动化的病斑分割、提取和判别。因此,该研究对建立完全自动化的作物病斑图像识别系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为研究区,选取树种燃烧类别、人口密度、路网密度、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气温、风速等火险因子数据,运用森林火险等级评价和聚类分析2种方法得出各个林业局及管护局的森林火险等级并完成火险区划。结果表明:伊图里河的森林火险等级为Ⅱ级,为中等火险区(占总面积3.97%),其他地区为Ⅰ级,为高等火险区(占总面积96.03%)。按照火险程度由高到低分为5类,金河火灾危险性最高为聚类1(占总面积6.04%);绰源、得尔布尔火灾危险性较高为聚类2(占总面积5.49%);甘河、阿龙山、克一河、吉文、北大河、图里河、满归、阿尔山、库都尔、绰尔、伊图里河、阿里河火灾危险性高为聚类3(占总面积46.77%);根河、莫尔道嘎、毕拉河、乌尔旗汉火灾危险性较低为聚类4(占总面积22.97%);大杨树、管护局火灾危险性低为聚类5(占总面积18.73%)。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森林火灾的减灾对策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