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西渭北高原是红富士苹果的优生区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果园生产的果实着色不良,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在这个地区如何促进红富士苹果着色,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各红富士优质产区的先进经验,提出以下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 1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适宜的地区和优良品种的组合是果树“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前提。渭北高原以渭河以北,延安、富县、宜川以南,西起陇县、凤翔经岐山、礼泉、乾县到东部的白水、澄城、合阳一线22个县(市)中,凡年平均气温9~12℃,夏季平均气温18~24℃,空气相对湿度60%~70%,  相似文献   

2.
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习性及其栽培特点杨每宁(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目前,不少果农颇感红富士苹果栽培管理难,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充分了解红富士苹果的生长、结果特性,在红富士苹果的栽培管理上盲目地沿用其它苹果品种的传统管理方法,致使一些红富士苹果...  相似文献   

3.
红富士苹果的整形修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忠金 《落叶果树》1996,28(1):33-33
红富士苹果的整形修剪兰忠金(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果业站265406)根据红富士苹果幼树易旺长难成花的特点,应采取具有针对性整形修剪技术。1适宜树形1.1小冠疏层形于高50cm,冠径3~4m,主枝5~7个;分作3层,第1层3个主枝,无侧枝或各有1个侧枝,...  相似文献   

4.
渭北高原是举世公认的红富士苹果优生区,自80年代初引种栽培至今已10多个年头,生产的红富士苹果以其“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藏、无污染”六大特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尽管现代果树整形修剪提倡以夏主冬辅、四季修剪为原则,但绝大多数果农对此一知半解,盲目乱剪,导致树冠郁闭、结果推迟,以及果质变劣和隔年结果等现象,严重制约着红富士苹  相似文献   

5.
改良纺锤形是广大果农在生产实践中依据富士等喜光品种的生长特性,在自由纺锤形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疏散分层形的优点而总结出来的。实践证明,该树形克服了疏散分层形的整形难、成形慢、结果晚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自由纺锤形枝量多、通风不良、容易卡脖、上强下弱等难题,是当前红富士栽培中的一种优良树形。 1 改良纺锤形树体结构 1.1 领导干及主干 有中心干,主干高50~60厘米,冠高2.5~3.5米。 1.2 主枝 全树8~12个主枝。第一层选3~4个主枝,均匀排布,基角60°~70°,层内距20~40厘米,第一层主枝长1.5米左右,距第一层向上40~50厘米有第4或第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红富士苹果套袋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农业部设立的“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是实施“苹果出口行动计划”的重大举措,全国共有6个省和2个计划单列市参与项目实施。辽宁省2005年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计划面积906.7hm2,盖州市和瓦房店市承担的任务量占全国的1/7。按每666.7m2补贴200元计算,总补贴金额为272万元。该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优质果袋,提高套袋技术推广应用水平,改善优势区域的苹果质量,使优势区苹果优质果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出口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农民可增加纯收入1600万元。该项目是农业部在粮食“直补”后启动的水果生产…  相似文献   

7.
红津轻苹果生长结果习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袁铸,李胜女(河北省张家口市果树场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食品总公司)张家口市果树场位于市近南郊,是一个建场50余年的老场。1989年该场引入红津轻苹果。经过7年的观察调查,我们认为该品种品质优良,色泽艳丽,...  相似文献   

8.
红富士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表现果形不正,果形指数低,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1993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以提高红富士苹果果形指数及改良果形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果实整形素对红富士苹果果形及果实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近10多年来,新疆北部地区红富士苹果匍匐栽培发展较快,并取得了良好成绩。栽培品种以秋富1、长富2为主,最近北海道9号、福岛短枝等品种也有发展。生产实践证明,红富士苹果适宜北疆地区匍匐栽培,并表现出幼树生长量大、易整形、结果早、产量来得快、收益高等优点。但是,红富士苹果匍匐栽培整形修剪、管理技术性强,在其它管理技术一致的情况下,整形修剪如有不当,会给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造成结果晚、产量低、树形乱、难管理、越冬埋土树体损失严重。北疆兵团农场和当地果农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对红富士苹果匍匐整形修剪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涌现出了许多优质高产的新果园。  相似文献   

10.
短枝富士苹果改良纺锤形的整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山西果树》1993,(4):12-13
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树体矮小,适宜密植,因此宜选用树冠小、成形快、修剪简化的树形.为了探讨短枝红富士苹果的丰产树形及其整形修剪技术,我们在亩栽55—83株的密植情况下,经过7年的实践,初步总结出短枝红富士苹果改良纺锤形及其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矮化中间砧红富士密植园的规范化管理技术,实现早期丰产,1994~1998年我们在盘石店镇杨格庄村进行了栽培示范试验。取得了3年结果,5年产2816kg/666.7m2的好效果。1 基本情况海阳市年平均气温11.4℃,年均降水量833.8mm,无霜期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67.4小时。示范园面积为8hm2,平地,棕壤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0.76%,pH值6.8,有水浇条件。主栽品种为长富2,用M26作中间砧,砧段长25cm,基砧为山定子,株行距2m×3m,授粉品种为千秋,与主栽品种的…  相似文献   

12.
一、沿用稀植树的树形。目前许多红富士乔砧密植园仍沿用稀植大冠树形及其修剪方法。密植园仍采用圆头形的树体结构,栽后4~5年,株间树冠便交接。有些树除留出主、侧枝外,还配置了副侧枝,形成骨干枝多、级次高、健壮枝组少的现象。对这样的树应改为五主双层开心形或改良纺锤形,主枝上不留侧枝,结果枝组直接着生在主枝或中  相似文献   

13.
红富士苹果幼树竞争枝不同处理的探讨宋开平周文兴(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林业站276700)(临沭县林业局)姚文钦刘桂香赵鹏程(临沭县东盘乡林业站)(临沭县临沭镇农技果树站鲁东南山区丘岭地带,近年来红富士苹果新建苹果园特别多,一般栽植后定干高度在60cm左...  相似文献   

14.
一、现阶段苹果品种中,红富士综合性状最好,是世界范围内主要发展的三大品种(红富士、乔纳金、嘎拉)中最重要的一个。富士苹果的原产地日本原规划面积和产量控制在34%,现已突破50%(1993年),出口港台、美国;韩国红富士的面积和产量均占该国苹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0%以上;美国起步晚,但借助有利的生态条件,奋起直追,声言不久要把日本的富士赶出美国,并占领东南亚市场;其他大洋洲、南美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河北省“红富士苹果早果早丰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有红富士苹果近万亩,目前大部分树体已基本成形,并相继开始大量结果。树龄为6至7年生的示范园亩产达1,547公斤,初步解决了红富士苹果结果晚、产量低的问题。我地年平均气温10.9℃,年极端最高气温39.8℃,年极端最低气温-25.6℃,无霜期184天,年日照2696.2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679.9毫米,其中74%集中在6至8月份。  相似文献   

16.
静宁在‘红富士’苹果管理中,采取了"顺其自然,适当调控"为主的树体管理措施,实现了4年成花、5年挂果、6年丰产的生产目标,盛果期666.7m^2产量保持在4000kg以上,有效地克服了‘红富士’难成花、进入结果期迟、早期产量低的弊端,形成了早果、优质、丰产的配套措施,促进了‘红富士’苹果在当地的大发展。其核心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20 0 1富士是富士的枝变优良品种 ,在日本被誉为新世纪的苹果新品种。 1 993年青岛市果茶工作站从日本引入 ,同时承担了青岛市科委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 ,分别在胶南市、胶州市及平度市建立试验园 6处 ,并对 2 0 0 1富士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栽培技术研究 ,并在全市有组织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1 主要性状1 .1 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枝黑褐色 ,树势健壮 ,生长直立 ,顶端优势强 ,1年生枝条赤褐色或深褐色 ,枝条较长富 2细弱 ,尖削度小。叶片长椭圆形 ,中等大小 ,色暗绿 ,叶片较薄 ,正面光滑 ,叶缘复锯齿 ,叶…  相似文献   

19.
日本和韩国梨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以高接4年的圆黄、黄金、华山和大果水晶梨为试材,研究了其主要生长结果习性。结果表明:黄金和大果水晶梨的新梢生长有两个生长高峰,而华山梨只在4月上中旬出现1个生长高峰;4个品种叶面积增长在4月上中旬出现1个高峰,5月初叶片基本停止生长;果实生长动态曲线均为“双S”型,纵横径增长可分为迅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熟前速长期3个阶段。4个梨品种花序坐果率都较高,除圆黄外其余品种的花朵坐果率也较高。4个梨品种均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成花容易,果枝率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一、合理整形修剪 套袋红富士苹果园要严格控制亩枝量,剪后亩枝量不要超过10万条。在修剪上主要是以解决光照,提高枝质为重点。首先把该留下的骨干枝开张角度,以80度左右为宜。其次是疏除中干上部强旺的大枝或过密的强条,引入上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