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最大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减弱。近年来,该病在我省部分地区危害日益严重,其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约为10—50%。严重的是在鸡发生IBD时,许多鸡群又继发感染ND,从而增加了死亡率。目前对发病鸡群尚无有效药物,故养鸡单位对此深感焦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据调查,目前,该病在本地已占5~105日龄鸡发病死亡数的25%左右,危害十分严重。近年来,笔者参与剖检IBD病鸡共450例(内含混合感染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症状笔者对本地鸡群的群体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多为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70%~100%的病鸡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或育成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近几年来该病在我地广泛流行。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我市农村部份农户所养的小鸡发病鸡群达70%左右,一般鸡群死亡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当前农村鸡法氏囊病免疫失败进行了几点分析,供参考。1 环境影响 鸡舍不卫生、环境污染严重和消毒不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广泛流行,发病鸡群的死亡率要比早期文献记载的高得多,一般为10~20%,有的高达50%以上,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经IBD弱毒疫苗免疫1~2次乃至3次的鸡群也屡见发病,免疫失败情况较为普遍。为减少发病鸡的死亡,促进复愈,我们于1988年初着手研制IBD高免蛋黄液治疗发病鸡群,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最近两年来,我省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JIBD)的发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根据我省三个地区近30万余只鸡的调查,总结如下。一、发病憎况l.发病日龄范围增宽:IBD以往常发生在30日龄左右的鸡,但近两年来我省发病的鸡最小的日龄为10日龄,最大日龄为148日龄。2.发病率升高,危害严重:调查两县,统计的结果发现,IBD发病占鸡病总数的21.4%。3.复发严重,同一鸡群存在着二次、三次发病现象CI4.常出现继发感染与并发感染。5.症状不明显的非典型性病例增多。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1.现场病毒污染严重,消毒不彻底:随着养鸡…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再度流行,给印度某些州的商品肉鸡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报道,自1993年1月以来,在印度该病的暴发不仅见于未经免疫的鸡群,也见于己施行疫苗免疫的鸡群。 IBD是由IBD病毒血清Ⅰ型引起的鸡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鸡群突然发病,高发日龄在20~60日龄,特别是30日龄多见。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为20%--30%。当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时,死亡率可超过40%,该病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多数鸡群在发病后6~7天疫情趋于平稳。鸡场一旦暴发该病,以后每批雏鸡均可感染发病。病鸡精神萎靡不振、瘫卧、震颤,排米汤样稀便,大多鸡群在发病后3—4天达到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鸡的一种高传染性病毒病,近年来该病流行较为严重,对养鸡业危害很大。预防该病可接种疫苗,但有时效果不甚满意。对已发病的鸡群,国内有人主张用高免、康复鸡血清或高免卵黄液进行紧急防治。绵羊抗 IBD 血清的研制和应用尚未见报道,为此进行绵羊抗 IBD 血清的研制,为防治 IBD 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1991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哈尔滨市呈暴发流行,发生IBD疫情108处,发病鸡167620只,发病率48%,死亡52481只,年均死亡率15.3%(死亡率范围10.8~72.3%),给养鸡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根据琼扩试验(AGP)监测雏鸡IBD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制定了哈尔滨市商品蛋鸡、肉用仔鸡、种鸡三种IBD免疫程序。自1991年起在哈尔滨市及我省部分市、县的养鸡场、专业户的鸡群中推广试用,免疫8795万只鸡,免疫率均达90~100%。1992年以来IBD疫情在哈市得到稳定控制。从而在防制IBD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病毒(IBDV)侵袭并危害3~8周青年鸡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195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镇,1962年由Cosgrove首次报道该病。IBDV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主要是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并导致B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该病的直接损伤是感染鸡群有一定的死亡率、而间接的危害是亚临床感染的鸡群或耐过鸡群会出现长期的、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鸡群对其它疫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的易感性增高,对疫苗的反应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鸡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最大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免疫应答减弱或消失。近二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危害极为严重,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为10~50%。严重的是鸡发生IBD时,许多鸡群继发感染新城疫(ND)更增加了死亡率。过去我们一直采用IBD、ND二联高免卵黄液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毕竟因其是来自同种动物,有随卵黄传递其它病原体的危险,很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又开展了异源IBD、ND二联高免血浆的研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产蛋疲劳症又称笼养产蛋鸡骨质疏松症,在美国称该病为瘁死症,是笼养鸡场骨骼疾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现代化蛋鸡生产中最突出的代谢病。该病1954年首次发现于美国南部的一些地区。发病鸡大多是进笼不久的鸡和高产鸡。夏季易发(故又称夏季病)。该病所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主要引起产蛋鸡的瘫痪,死亡以及产蛋下降。我国在90年代初就有此病发生,94年以来,此病发生越来越多。96年对我省一些大、中型鸡场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发病率很高,发病严重的鸡群,每月损失的鸡只超过10%。l临床症状产蛋疲劳症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镇各养鸡场零星发生,对我镇林下养鸡产业造成严重危害。1发病情况印茶镇一林下养鸡户饲养6 500多只土鸡,该鸡群于5日龄用IBD弱毒疫苗进行了饮水接种。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鸡群中较常见的一种病。从经济上看造成养鸡损失最严重。我场及饲养三黄鸡的专业户从1990年11月开始使用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院、广东省农科院兽医所生化厂生产的双价高免蛋黄液对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进行紧急注射。到1991年元月底,共用双价蛋黄液100多瓶、注射鸡上约27000只,注射后2—3天病情基本平息,保护率95%以上。对刚发病鸡群,或发病前1—3天的鸡群注射,两天后病情基本平息,仅在注后1—2天出现极小量鸡为死亡,保护98%以上。对发病鸡群(已出现鸡只死亡的鸡群)  相似文献   

15.
自1990年3月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市广泛流行,约95%以上的鸡群发病,致死率一般在30%,严重者达50~70%。使用国内外生产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均不能控制本病。我们利用当地IBD病鸡组织研制的IBD油乳剂组织灭活苗进行了免疫试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现已遍及世界各养鸡国家和地区。我国1980年从进口的鸡群中分离到法氏囊病病毒(IBDV)。 1988年开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造成流行趋势,1989~1990年我省少数鸡场发生该病,1991年造成大流行,几乎所有的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幼雏鸡和中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以侵害法氏囊为主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区,对幼雏鸡及中雏鸡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尽管目前已有良好的疫苗免疫,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致使免疫鸡群中仍有IBD发生。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许多免疫鸡群发生的IBD病例,现将免疫鸡群发生IBD的临床特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及预防经验报道如下。1鸡群IBD免疫后发生IBD的类型特点1.1 IBD疫苗反应所致鸡群发生IBD…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传染雏鸡和青年鸡,主要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属于高度接触性和急性的传染疾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突然等特点,在2~3 d内波及整个鸡群。目前在夏秋季节,该病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特点,鸡群感染后出现严重免疫抑制问题,从而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笔者针对1例青年鸡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过程展开了分析,对疾病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情况、实验室诊断方法等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疾病的防治措施,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从临床接诊的病例分析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日龄多在4~55日龄之间,肉鸡、蛋鸡、麻鸡及草鸡均有发病,但以肉鸡为主,占发病鸡群的90%以上。有些鸡群多次发病,这在过去少见。所有的发病鸡群,除了个别未接种IBD疫苗外,其余鸡群分别饮水或滴鼻接种了国产或进口疫苗,有些发病雏蛋鸡和麻鸡曾免疫过两次。  相似文献   

20.
王宝国 《中国家禽》2001,23(10):29-29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IBD)是一种主要侵害鸡免疫器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鸡免疫机能下降,很容易造成其他病原体感染。目前由于环境中野毒污染严重,致使免疫不当的鸡群常有 IBD发生。现将一例 IBD弱毒疫苗二免后肉鸡群发生 IBD并发肿头综合症的病例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00年 7月,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养鸡户饲养肉鸡 5000只, 14日龄进行 IBD弱毒苗饮水免疫, 24日龄进行二免。二免后第二天发现一栋鸡舍 (存栏 1500只 )中鸡群开始发病,三天内死亡约 300只,死亡率 20%。 2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