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后期发生倒伏均会造成减产,倒伏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倒伏程度。从倒伏时期来看,处理间减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始期开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减产幅度分别为37.29%、29.36%、10.80%和4.26%。从倒伏程度来看,总体表现为倒伏越严重减产幅度也越大。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是倒伏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开花期和灌浆始期平铺处理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减少12.25%和10.04%,倾斜倒伏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4.92%和7.28%。灌浆始期倒伏对粒重的影响最大,灌浆中期和开花期次之,灌浆后期影响最小。除开花期外,同一倒伏时期内倒伏程度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小麦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中,可以将不同倒伏程度的小麦产量损失进行合并分析,倒伏时期可作为评价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小麦倒伏现象在各地不断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和收获困难。小麦倒伏现象一般发生在中后期,以抽穗至收获前发生较多,而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前中期技术措施不当。尤其是春季化控防倒.对防止高产麦田后期倒伏及产量的促高保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小麦倒 伏现象在各地不断发生,造成大面积减 产和收获困难,小麦倒伏现象一般发生 在中后期,以抽穗至收获前发生较多,而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因为,往往是前 中期技术措施不当.尤其是春季化控防倒,对防止高产麦田后期倒伏及产量的促高保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小麦春季冻害和小麦生长后期倒伏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在合理的栽培管理下能达到减灾与增产。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后期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倒伏分根倒和茎倒,根倒是由于耕作层浅根系下扎浅,造成灌浆后期倒伏。茎倒是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基部节间长,植株过高或病虫危害茎秆,造成茎秆强度差、韧性差,遇到大风大雨造成茎秆倒伏。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增强小麦抗倒性,降低倒伏机率。今年5月31日-6月5日笔者对农户的整地、播量、播期、施肥、浇水等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5月23日的大风大雨造成我县小麦大面积倒伏)。通  相似文献   

6.
晋城市旱地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的南端,小麦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其中旱地小麦占90%以上。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生长发育的灌浆期,本市易遭遇大风、降雨等天气,致使麦田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倒伏。倒伏后小麦茎叶受到损伤,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养分运输受阻,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一般减产两成左右,严重的可达五成以上),这就是俗话说的"麦倒一把草"。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早倒伏发生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受损失较大;晚倒伏发生在灌浆后期,受损失较  相似文献   

7.
李文  王永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33-33,47
小麦是凤阳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倒伏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影响较大。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和不同倒伏的程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倒伏发生后通过药剂处理和喷施叶面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倒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邳州市近年来小麦旺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造成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小麦冬前旺长的措施,以减轻小麦因旺长而造成的越冬期或早春冻害、后期倒伏,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已成为小麦的主要病害,造成小麦后期倒伏、枯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般使小麦减产1~3成,严重地块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小麦倒伏原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昌  陈洁 《农技服务》2009,26(9):32-32,43
针对小麦倒伏的原因与类型,分析了小麦倒伏后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以期防止小麦倒伏,达到小麦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倒伏对冬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发育中后期倒伏后病害发生情况和进行减产量化评估,采用木棍将小麦小心压倒人工模拟大风造成小麦倒伏的方法进行不同倒伏时间和不同倒伏程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病害、早衰、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开花期至灌浆期间发生倒伏,主要加重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病情均为3级,倒伏时间越早,小麦越易早衰和成熟期提前,病情指数与对照的差异也越显著。平铺和倾斜倒伏都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明显降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对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都是开花期灌浆始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铺倒伏处理依次减产25.9%、21.1%、10.1%、4.0%,倾斜倒伏处理依次减产9.1%、7.6%、5.0%、1.9%。从倒伏程度对小麦病害、早熟、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看,都是平铺倒伏的影响大于倾斜倒伏。故在小麦中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时,宜将倒伏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其次还应结合倒伏程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菏泽市冬春季节气温经常出现异常,气温的变化极易影响小麦前期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小麦产量。气温过高则会造成小麦地下地上部生长失调,根冠比失衡,易出现旺长和倒伏。气温偏低则小麦的次生根条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不利于小麦后期的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一、小麦倒伏的分类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一般根倒伏多发生在晚期,损失较小;茎倒伏则早期、晚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主要形式,损失较大。灌浆前期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灌浆后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二、倒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不良的气候条件是主要外因小麦生育后期,植株上部负荷逐渐加重,大雨过后遇大风,或风雨交加易造成倒伏。小麦生育后期风雨天多,光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辛文兰(商丘市睢阳区成人中专,商丘476100)小麦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倒伏,防早衰枯死,防病虫危害,增加千粒重。1防倒伏倒伏往往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倒伏越早,减产越多,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1.1小麦倒...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后期倒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在介绍小麦倒伏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倒伏发生的原因,并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肥水运用、田间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增强茎秆的韧性和弹性,有效地预防倒伏,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资》2013,(21):21
<正>眼下,正直小麦生长的后期,由于小麦秸秆偏软和偏高,在生长后期容易倒伏。农户在种植时如果基本苗过稠,密度过大,易造成个体发育不壮,秸秆细软柔弱,因而后期导致倒伏。特别是今年阴雨天过多,小麦根系生长不好,纹枯病易侵染根系,容易造成倒伏。同时,农户氮肥施用过量,分蘖成穗率过高,小麦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后期也会发生倒伏。那么如何预防小麦的倒伏呢?一要科学运筹肥水。高产麦田一定要及时浇好冬水、拔节水、灌浆水,一般不浇返青水和麦黄  相似文献   

17.
鄂北地区近年小麦倒伏现象频发,部分年份倒伏面积大且倒伏程度大,严重影响小麦灌浆成熟,降低穗粒数、千粒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甚至是大幅减产。当地小麦倒伏现象易在灌浆期前后发生,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期、灌浆前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一般减产达20%左右,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目前当地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倒伏后叶片重叠,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株体内输导组织不畅通,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受阻碍,对产量影响很大,是高产的最大障碍。而且由于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极易造成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大发生。小麦倒伏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二是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  相似文献   

19.
受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影响,2010年午季,灵璧县小麦发生了3次大面积倒伏,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在省农委统一布置下,该县对小麦倒伏面积、时间和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小麦倒伏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小麦倒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倒伏是小麦种植管理的常见危害,也是排在病害和虫害之后的影响小麦产量的第三大因素。小麦倒伏会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也给联合收割机作业带来难度。结合辉县小麦主产区,就小麦倒伏成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