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静  叶金印  张晓红  王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98-17700,17707
利用2011年6~8月欧洲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MM5、WRF、AREM的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产品与实况资料,采用误差分析、正确率、TS评分、模糊评分方法对各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年主汛期,MM5、ECMWF的数值模式预报效果相对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2.
2007年淮河流域四省面雨量预报应用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九忠  张晓红  陈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99-5301
介绍2007年汛期中淮河流域四省面雨量预报的应用情况,并且对比分析淮河流域遥测站主汛期雨量实况资料与流域四省的面雨量预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8~2012年贵州清水河流域大花水水电站逐日入库流量、库水位和面雨量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计算,针对电站300和500 m3/s 2个关键入库流量,研究给出了该电站流域洪水临界面雨量指标。结果表明,大花水水电站库容水位涨落与入库流量密切相关,入库流量300 m3/s时,水位上涨明显;电站入库流量分别与前1 d流量、前1 d面雨量和前10 d累积面雨量的相关性均较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512、0.426和0.500;临界面雨量指标表明,前日入库流量相对较小时,需要较大的面雨量才有可能形成300或500 m3/s流量洪水,而前日入库流量相对较大时,仅需要相对较小的面雨量就有可能形成300或500 m3/s流量洪水。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湖南南部水库流域内2001~2010年气象站点逐日雨量实况资料,对双牌水库流域、东江水库流域的强降水日面雨量的频次分布、极值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强降水日面雨量出现频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特征:冬季频次最少,夏季频次最多,春季急增,秋季急降;相邻的流域强降水面雨量等级分布存在差异、极值分布趋势相近,流域月极大值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光舟  张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37-11640
利用2007年7月淮河流域常规站、自动雨量站和自动气象站逐日降雨资料,选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淮河流域15个子单元的面雨量实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泰森多边形法和算术平均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同时,将自动气象站、自动雨量站以及常规站点进行合成,用合成后的站点雨量计算的面雨量与常规站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站点密度及站点分布对流域面雨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雨量资料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2022年横江中下游流域昭通段自动气象站汛期4~10月逐日20~20时降水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4个子流域逐日面雨量,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横江中下游汛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明显,汛期面雨量平均值为84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5月开始有强降水发生,8月最多;各个子流域汛期面雨量强降水平均值为2.4~5.2次,关河流域最易出现强降水,洒渔河流域最少,除洒渔河外,子流域均会出现日面雨量≥60mm以上强降水,其中白水江强降水最大;出现流域性强降水频次为3.4/a,白水江易与洛泽河或关河同时发生强降水,全流域性强降水的可能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基于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在面雨量上的短期预报效果,利用2020年7月25日08:00—28日08:00安徽巢湖及其子流域的实况面雨量数据,依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TS评分、漏报率和空报率几项检验指标,对安徽巢湖及其子流域研究时段内逐小时和累计2h面雨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对巢湖北部平原区子流域的预报效果好于南部丘陵地区子流域;累积2h产品的预报效果好于逐小时产品的预报效果;对小雨量的预报结果优于大雨量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1981~2006年夏季(6~8月)安徽中西部主要大型水库流域10个气象站点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运用最优面雨量计算方法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雨量,分析了安徽中西部主要大型水库流域面雨量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来宾市城区的国家气象观测站2006年10月~2008年2月草面温度和露地表面温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温度在夜间比地面温度低,在秋冬季更容易达到0℃以下,草面温度能更好地反映出形成霜的温度变化过程。利用最低草面温度和17;00~20.00草面温度的降温幅度建立2级判别方程Y=-0.0845xl—0.01302x2。结果显示:该判别方程显著,对霜的预报较为准确,同时利用露点温度和判别图弥补了判别方程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利用草面温度预报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彩色区域降雨量图的自动绘制与面雨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编程实现区域降雨量彩色等值线图和彩色面积填充图的自动绘制方法及区域面雨量的评估法。  相似文献   

11.
刘银迪  张小壮  张泽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34-17536
[目的]研究序位集对分析在辽河流域年降雨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将序位理论引入集对分析建模中,改进集对分析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序位的集对分析降雨量预测模型(Ordinal-Set Pair Analysis O-SPA),并以辽河流域1956~2006年水文雨量站年降雨量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模型对1998~2006年年降雨量进行预测,并给出误差分析。[结果]序位集对分析方法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中,5%以内的有6个,占总预测数的66.7%;5%~10%的有1个,占11.1%;10%~15%的有2个,占22.2%。相对误差均小于20%,满足《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对年降雨量预报的精度要求。[结论]基于序位集对分析模型的降雨量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结果较为理想,适用于年降雨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井灌区降水量的特征分析及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太原盆地井灌区54年(1954—2007)降水量的数据,利用滑动平均法进行趋势分析,利用滑动t检验法计算统计量t,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井灌区近54年降水量为递减趋势;1985年的统计量t达到极大值,且超过了信度α=0.00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近54年来太原盆地井灌区年降水量在1985年前后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此外,1954—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井灌区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1.23%集中在6—9月份,1.49%集中在12,1,2月份,多年各月降水量均有较大变动,其中12月份CV=1.4,1月份CV=1.09,2月份CV=1.08,均属于强变异性。最后利用灰色系统GM(1,1)的分解模型、降水量的长期趋势量x(0)(t)、周期波动量E(t)i以及随机变化量R(t)对井灌区降水量进行预测,经过检验模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预测数据可以作为预测井灌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基础数据,并且可以为井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孔雀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是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该文基于现状年2005年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定额法预测了2015年研究区的各行业需水量,进而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表明:(1)到2015年,流域总需水量及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环境的需水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工业需水量的增加比例达到了近90%,增加额为2.865亿m3,而相比2005年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了2.93亿m3,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了近35.8%,生态用水增加约0.5亿m3。(2)到2015年流域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61%以上,与2005年相比减少9%,工业需水占水资源总量的18%,增幅明显,而生态需水占19%,与2005年相比减少6个百分点。(3)流域2015年供需差额将达5.701亿m3,缺水程度为30.5%,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为此,研究提出了解决该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和建议,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瀛汶河流域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9~2014年5~9月份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瀛汶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常规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该流域短时强降水个例进行天气学分析,总结出了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特征信息。结果表明,瀛汶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局地性强,对暴雨的贡献较大,从西南部平原到东北部山区呈递增趋势。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年际频次变化大,集中出现在7~8月份,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期。该流域的短时强降水日变化明显,一日中有傍晚和清晨两个峰值,夜雨特征突出。流域内山区的短时强降水多在午后到夜间形成,且频次多,强度大;平原区多在夜间和早晨形成,频次少,强度小,山区傍晚的短时强降水峰值比平原提前1 h。由强对流系统造成的短时强降水过程,高空冷空气、低层暖湿输送等热力条件较好,持续时间短;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动力和水汽条件好,持续时间长,容易诱发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绿洲是干旱区社会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资料,绿洲面积的动态变化对区域内人地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以疏勒河流域1985、1995、2000、2005、2010、2015年和2018年7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疏勒河流域近34 a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以2010-2015年转移概率矩阵构建CA-Markov模型模拟2030年和2040年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1)1985-2018年疏勒河流域绿洲面积增加了606.27 km2,其中耕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建设用地增幅高达205.95%,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受降水影响,草地面积变化不稳定。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大面积、高比例的动态转移,其中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化最为活跃。2)在绿洲系统内,耕地、林地等土地类型向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显著,说明当地生态环境呈衰退趋势。3)到2030年,绿洲面积相比2018年增加量将高达3 755.59 km2,其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增加面积分别为73.56、136.32、3 144.29、249.03,132.44 km2;到2040年,绿洲面积增加幅度变小,耕地、未利用地面积较2030年有所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0、45 km2,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增加量分别为35、25、5 km2,尽管草地无明显变化,但研究区生态环境将有所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也将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加权马尔可夫链在泰安地区年降雨量预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洋  吴家阳  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77-3579
依据1960~1990年泰安地区的年降雨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法,对其进行状态分级,分为枯水年、偏枯年、平水年、偏丰年和丰水年5个状态,利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建立年降雨量预测模型,针对其对极端降雨量年份预测不准的缺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极端降雨量年份预测,作为原模型的补充。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且34年后泰安地区将出现旱情。  相似文献   

17.
谢洁  靳奎峰  丁蕾  王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74-8278,8282
利用1951 ~2009年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和1951 ~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的海温格点资料,拟通过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方法、合成分析方法研究江淮流域夏季降水与全球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发现,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南部海区为海温关键区,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这3个关键区的海温异常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尤其西北太平洋前期冬季、北大西洋前期冬季、印度洋南部前期春季在3个海区中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