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业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刍议福建林学院陈丽荣一、培养目标的再认识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同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同时也要反映这一社会的生产和科学文化水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尽可能多的、能跟上时代步伐的...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我国进入WTO,科技市场日趋活跃,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森林保护学高层次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是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研究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9年5月审议通过了《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00年6月下发了《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做好2000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批准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4所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试点单位,并于2000年10月举行了全国联考,开始了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首次招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保证并提高其培养质量的问题。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的设计、培养环节的落实以及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在阐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性、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通过改革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性;提出要从导师指导环节、学生选题环节落实培养环节;提出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和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并签订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益的合作培养协议,以构建培养质量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而地方普通高校开展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所占比例高、学位授予权点覆盖地域广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培养目标趋同,定位模糊;报考人数不足,生源质量堪忧;导师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环境;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低等。为此,地方普通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首先,对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服务面向进行科学定位,并基于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其次,实施轮转实习和师生双向选择,以稳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提高生源质量。第三,组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加强地方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困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置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工程硕士学位与以往的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我校现可在机械工程和林业工程两个领域培养工程硕士,以培养我国森林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招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已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新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招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已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新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状况和学科学位要求,提出按照生源分类对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采取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对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3类培养模式的实例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对跨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科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在对当前林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背景、毕业去向和社会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林科硕士研究生两级分类培养理论体系,即一级分类包括生产管理类和教学科研类,二级分类包括农业推广型、营林生产型、资源保护型、资源监测型、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园林植物与园艺观赏、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同时,该文还提出了不同培养类型的学位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案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基于3年的培养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导师配置和专业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职业导向不明显、研究方向过于综合、导师配置模式不合理、学位论文(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区分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的具体标准并完善相关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的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由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反映了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特征及过程。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沿用传统的以农林理工学科类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存在着没有考虑到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日常科研训练和考核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为此,提出应对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再凝炼,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特点出发,在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各学科文献库和以导师指导小组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制订科研训练过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结构与培养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新型的学位制度,是与林业技术推广和林业生产、管理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林业技术推广、林业生产、涉林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北京林业大学是首批具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2000年10月首次招生并实行了全国联考,2001年招收190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2002年招收250名,生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山东、贵州、浙江、江西、宁夏、福建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如何提高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  相似文献   

14.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简述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目的、意义和一般过程的基础上,对论文答辩的技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成功的论文答辩不仅要认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论文、写好提纲、精选图表和强化效果;而且还要高度重视论文答辩会上每个环节的表现,包括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等,要保持良好的心境,论文介绍要开宗明义,回答问题时要思路清晰、用语准确,要弄清题意、如实回答,并恰当掌握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以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从生源选拔优质化、培养方案实践化、基地实践全程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考核评价制度化、论文督导全程化等方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视实践与应用的六化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研发、推广、实践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从生源选拔优质化、培养方案实践化、基地实践全程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考核评价制度化、论文督导全程化等方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视实践与应用的“六化”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研发、推广、实践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17.
北京林业大学贯彻落实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988~1994年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实践的回顾北京林业大学符佳,李远征我校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受到学校及研究生部领导的重视。在英语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专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行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合作培养、高校与校外基地协同培养、实践训练与资质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在充分考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培养环节入手,对当前试行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对解决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专业硕士学位地位的认识问题、专业硕士学位名称的设置和培养方式灵活性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赋予培养单位较大的人才培养自主权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中美两国各5所涉林院校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课程的定位、实践课程的设置形式、课程教学的方式、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等5个方面,对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据此提出以下借鉴建议,即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要求、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是培养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保证、设置跨专业的交叉性课程对提高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意义重大、自主学习和研讨式学习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应建立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与林业领域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生源出现数量增加且跨学科生源明显增多以及生源本科毕业学校和专业背景差别扩大的变化趋势。在对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生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源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生态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将生源划分为Ⅰ、Ⅱ、Ⅲ3类;并针对这3类生源分析了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跨学科生源数量增加的可能原因,提出了提高入学考试难度、加大复试淘汰力度、提高相近专业本科生保送研究生的数量和比例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