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次试验在各项大田栽培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每亩施用熟石灰400kg改良酸性土壤,甘蔗产量比不施用的对照增产1.9吨/亩,增产幅度31.7%,获得极显著效果。甘蔗品质方面也有较大提升,1月份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0.33%,甘蔗纤维分提高0.15%,甘蔗非糖分降低0.26%,蔗汁锤度提高0.39%,蔗汁简纯度提高1.80%。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蔗地亩施400kg熟石灰,可有效促进甘蔗出苗、分蘖,有效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次性施用甘蔗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旨在解决甘蔗生产中施肥次数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缓释甘蔗专用肥6个配方肥一次性施用,进行一新一宿2年的栽培试验,调查分析各处理甘蔗的农艺、经济性状及效益。结果表明,与CK相比,缓释肥具有增加甘蔗分蘖的功效,前期甘蔗株高显著增高、茎径增粗;其中,新植蔗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产量比CK增产10.27%~15.36%,差异显著;宿根蔗施用缓控释肥A、B、C、D、E、F处理产量比CK增产2.05%~9.28%,但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具有提高甘蔗产量的功效;尤其新植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可提高甘蔗分蘖,增加有效茎数,增产效果显著;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虽然甘蔗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劳力成本显著下降;新植蔗或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中,E处理施肥量2 250 kg/hm~2(含增效剂8 kg/t)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湛江蔗区甘蔗栽培制度的演变和现状。甘蔗植期受气象因子的影响:指出春、秋、冬、夏植甘蔗的特点,建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冬植蔗栽培制度。冬植蔗占有较大比例,占种植面积30%-40%;个别县(市)乡镇蔗区占50%-60%,成为一种主要的甘蔗栽培制度。冬植蔗是立冬至立春之间这段时间下种的甘蔗栽培制度冬植蔗在冬季低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下种,又比春植蔗早植2-3个月。因此与春植蔗比较,具有萌芽长,出苗率低,分蘖早,分蘖苗较粗壮,伸长量较大,早期蔗糖分较高的特点。70年代又把冬植蔗改为秋植。秋植蔗是秋季种植到翌年冬季收获的一种甘蔗栽培制度。秋植蔗经过两个高温多湿期,具有成苗快,分蘖多,生长量大和成熟早四个生长特点。还具有高产、稳产、早熟高糖等优点。在推广延长生长期的同时,结合本区气候特点,从趋利避害,提高土地利用率出发,试验和示范推广夏植蔗。采取春育夏移的夏植蔗,既能达到两年三熟、短期高产栽培制度。夏植蔗栽培特点是春季先种一季夏收作物(花生、黄豆等),采用育苗移栽,把蔗苗套种在夏收作物行间,缩短甘蔗本田生长期。充分利用7.10月高温强光的有利气候条件精耕细作,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夺取高产。夏植蔗的优点是提高土地利用率、避过春早,避过台风侵袭,有利于良种繁殖。但甘蔗成熟期较迟,糖份积累少。由于秋植蔗占土地时间长,一年半,种苗难解决等原因,目前,本蔗区秋植面积不大,占种蔗面积5%左右。大多数是采用春植秋采,秋植春采,一年两次繁殖良种之用。由于夏植蔗成熟期迟,一般糖分比春、冬植蔗较低,加上糖厂早收榨。还没有大面积种植推广,仅有零星种植。总的来说,湛江蔗区目前还是以冬植蔗占40%,春植蔗占15%至20%和宿根蔗占40%为主的甘蔗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4.
以环境友好型絮凝剂代替碱性铅粉进行糖料甘蔗试验分析,为减少糖料甘蔗品质分析中碱性铅粉的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种絮凝剂中,以乙酸锌和氢氧化钙的过滤效果相对较好;复合型絮凝剂(乙酸锌+氢氧化钙)中乙酸锌和氢氧化钙加入量与蔗汁比例分别为0.5%和0.4%时,可代替碱性铅粉满足糖料甘蔗试验要求,加入混合絮凝剂后有利于沉降速度的提高,减少蔗汁在沉降池中的停留时间,甘蔗品质参数蔗汁糖度、蔗糖分检测结果与碱性铅粉处理结果误差为:蔗汁糖度0.001~0.008(允许误差0.01),蔗汁蔗糖分0.001~0.006(允许误差0.02),满足国家标准GB/T 10499—2014《糖料甘蔗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甘蔗品种湖光1号,进行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覆盖地膜+保水剂和常规栽培(CK)4种保水措施的旱坡地甘蔗栽培试验,探究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旱坡地甘蔗抗旱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地膜盖膜保墒效应显著,保水剂的保墒作用在降水量少时显著;与CK相比,3种保水措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分蘖率、株高、茎径、单茎重、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盖膜处理显著增加蔗茎产量,但制糖品质降低;施用保水剂的蔗茎产量显著高于CK,但显著低于盖膜处理,制糖品质显著提高;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蔗茎产量与制糖品质都显著提高,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探讨纳米植物增效剂对宿根甘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宿根蔗喷施纳米植物增效剂,比喷清水的对照增产5.0%~6.4%;甘蔗含糖量得到提高,蔗糖分平均增加0.52%~0.93%(绝对值)。增产显著,增糖明显,经济效益可佳。  相似文献   

7.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甘蔗植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仁林 《中国糖料》2006,(4):44-45,54
分析了雷州半岛甘蔗不同植期的优缺点,提出了该蔗区不同植期所占配比的建议:以冬植蔗为主,占30%~40%,稳定宿根蔗面积40%,合理搭配春植蔗10%~15%,秋植蔗占5%;抓好夏植蔗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甘蔗由于长期连作,生产中施用大量化肥,生物有机肥少施或不施造成蔗地土壤板结、酸化、沙化、土壤营养比例失调,土壤功能弱化、出现重茬障碍等,最终导致甘蔗产量和糖分降低。增施生物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可有效保证土壤养分平衡供给,促进甘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蔗地增施生物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促进甘蔗增产10.865~22.585t/hm^(2),增产率为15.02%~31.22%;蔗糖分增加0.41%~1.01%(绝对值),增产增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甘蔗地膜双沟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甘蔗工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常规地膜半覆盖为对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膜双沟覆盖栽培与常规半覆盖栽培比较,土壤温度提高1.6℃、土壤含水量提高3.6个百分点、甘蔗出苗率提高11.2个百分点,分蘖率提高21.5个百分点、蔗茎产量增加1180kg/667m2、蔗糖分提高0.41个百分点;甘蔗地膜双沟覆盖除了每667m2增加2.83kg地膜成本外,其它生产成本与常规半覆盖栽培相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研究应用飞机大规模喷施抗旱型增糖增产剂的实际效果,为在生产上提高甘蔗的抗旱性,实现增产增糖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08/2009和2009/2010两个年度于广西蔗区甘蔗生长后期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共2 400 hm2,以后分别调查其对甘蔗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后甘蔗绿叶数和叶绿素都有所增加,并提高了蔗汁锤度和重力纯度、甘蔗纤维分和蔗糖分,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分,其中以2009~2010年度喷施50 d时表现最为明显,新植和宿根蔗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2.23%(绝对值,下同),新植蔗增糖效果优于宿根蔗;不同时期总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1.33%。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一定的提高,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14.3%,以宿根蔗增产效果优于新植蔗。应用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可以防止甘蔗叶片早衰,实现增糖增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个甘蔗品种不同虫节率蔗茎与健康蔗茎,全虫节段与无虫节段的螟害甘蔗的甘蔗蔗糖分和蔗汁品质分析表明,螟害蔗茎的甘蔗蔗糖分随着虫节率的增加而降低,呈直线回归关系.螟害蔗茎的蔗汁品质比健康蔗茎的低.全虫节段比无虫节段甘蔗蔗糖分降低了1.46~2.90个百分点,重力纯度降低了1.74~4.28个百分点.螟害蔗茎为甘蔗生长中后期受螟虫危害所致.防治甘蔗生长中、后期螟害是一项提高甘蔗蔗糖分和改善蔗汁品质,提高甘蔗产量和甘蔗综合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三种杀虫剂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月中下旬,结合甘蔗苗期施肥,施用3.6%杀虫双颗粒剂、4.5%敌毒粉剂或3%杀螟丹粉剂75~90kg/hm2,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防治黑色蔗龟和蔗螟枯心苗防效达75%以上,可用作防治蔗龟、蔗螟的替代农药。  相似文献   

14.
良种良法是获取高产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秀文 《广西蔗糖》2001,(3):5-6,31
1 前言  我省蔗区主要分布于南、北盘江 ,红水河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区 ,95%以上的甘蔗分布在旱坡地 ,缺乏灌溉条件 ,不能做到旱期引灌 ,雨季排水 ,人为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雨水对蔗地冲刷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保水保肥力差 ,既破坏了生态平衡又影响了甘蔗生长。因此老式栽培方式 ,是造成我省甘蔗产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 贵州蔗区的现状  我省蔗区以春植蔗为主 ,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 4月上旬 ,此时蔗区月平均温度在1 2 .5~ 2 2 .9℃之间 ,月降雨量为 31 .7~88.1 mm。甘蔗种芽的萌发温度基本满足 ,然而蔗种的萌发却受到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甘蔗喷施蔗丰灵液肥试验结果表明:于甘蔗拔节伸长初期喷施叶面,可使甘蔗植株增高、茎径增粗,提高蔗茎产量和含蔗糖分。比喷清水(对照)增产15.96%,提高蔗糖分1.29%;比喷等值尿素增产6.20%,提高蔗糖分0.05%。  相似文献   

16.
对颇具推广潜力的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布置不同栽培时间、不同下种量、不同施肥量、不同盖膜方式的栽培试验,为云蔗05-51高产示范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云蔗05-51在1—2月栽培时产量最高;2适当加大下种量(9000~10000芽/667m2)可获得高产;3在N肥使用量为60kg/667m2时,增施农家肥(牛粪1000kg/667m2),理论产量可高达14.21t/667m2;4采用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的产量分别提高52.6%(4.16t/667m2)、64.1%(4.71t/667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蔗叶还田对甘蔗工艺现状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火烧蔗叶后不做任何覆盖为空白对照(CK_1),以火烧蔗叶后覆盖地膜为常规对照(CK_2),对单独的蔗叶覆盖和蔗叶+地膜覆盖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蔗叶+地膜覆盖可提高出汁率,但对重力纯度、纤维分、甘蔗含糖分、甘蔗还原糖没有促进作用;蔗叶覆盖增加宿根甘蔗发株数,提高发株率,有效茎数增加,株高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重,甘蔗产量极显著提高,值得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水浇地宿根甘蔗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植甘蔗栽培、收砍质量、宿根管理、蔗地营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云南蔗区宿根蔗低产低效的主要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实行快锄低砍,保护蔗蔸;蔗叶还田保持蔗地营养;地膜覆盖,保证土壤温度的“三保技术”和宿根蔗田间管理上及早开垄松蔸,早施肥管理,早防治病虫草害的“三早”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广西蔗糖》1997,(1):24-24
雷州半岛旱地甘蔗生态系统面临土壤退化,水分失调的严峻挑战,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分蒸发、渗漏、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是实现旱地甘蔗高产的中心环节。1改革栽培制度,减少干旱威协雷州半岛春旱严重,有“十年九旱”之称,甘蔗发芽率低,因此,必须改革栽培制度,发挥旱地蔗秋、冬植的优势。2蓄水保墒抗旱(1)改牛耕为机耕,机耕深度达25~35cm,使降水渗入土壤底层,提高抗旱能力。一般可增产10~13%;(2)覆盖保墒,旱地蔗区用地膜覆盖使地面蒸发水分上下循环,做到“少水高效”,甘蔗种植后,用蔗叶,稻草等覆盖蔗行间,土壤水…  相似文献   

20.
盈江水田宿根甘蔗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根蔗管理是甘蔗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栽培制度,具有省种、省工、早熟、利于农事安排和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还能早生快长,延长生长期,成熟早、糖分高、产量稳定。我县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甘蔗深铲蔸技术,能有效促进宿根蔗出苗多,出苗整齐,减轻地下害虫,延长宿根年限,确保宿根蔗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