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鸵鸟对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做好鸵鸟禽流感的防控工作,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不同剂量免疫鸵鸟,用HI方法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和再免日龄.结果表明,雏鸵鸟母源抗体能维持约3周~8周;8周龄时分组首免,C1组产生的免疫反应优于C2组,抗体峰值能达到7.50 log2,维持时间为9周左右;17周龄时C1组以3.0 mL/羽进行二免,2周后抗体达到7.40log2,3周~7周抗体维持在高峰值,最高达8.80log2,以后逐渐下降,有效抗体水平能维持至接种后25周左右.二免后25周进行三免,以5 mL/羽三免后2周抗体可达到9.80log2,2周~4周抗体维持在最高峰,以后缓慢下降,期间抗体时有起伏,但有效抗体水平约可维持1年时间.三免后45周内抗体水平合格率均在70%以上.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推荐了鸵鸟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研究新型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种鸡和肉鸡的免疫原性,并对雏鸡母源抗体和免疫后的抗体进行动态观察,根据试验结果推荐该疫苗对鸡的免疫程序。用HI方法检测种鸡、肉鸡的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和再免日龄。结果表明种鸡的母源抗体约能维持10 d多;0.3 mL/羽首免后10 d HI抗体就可达到6.40 log2,3-5周达到高峰期,至免疫17周后(19周龄)HI抗体水平仍然维持在4.88 log2;19周龄时0.5 mL/羽进行二免,有效抗体能维持约20周;280日龄0.5 mL/羽三免后抗体水平均一,下降缓慢,至种鸡淘汰时(三免后29周)抗体水平仍能维持在5.32 log2。肉鸡母源抗体约能维持7d,10日龄时0.3 mL/羽免疫,有效抗体能维持到上市。新型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鸡的免疫原性确实。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种鸡场禽流感和新城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本试验对父母代种鸡和出壳当日蛋雏鸡进行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检测以及对1、8、15、22及29日龄蛋雏鸡进行禽流感H5、H9亚型和新城疫母源抗体跟踪检测。结果表明,父母代种鸡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较高,且通过卵黄传递给蛋雏鸡,使其产生较高的母源抗体抵抗病毒侵袭。同时发现蛋雏鸡在出壳当日禽流感和新城疫母源抗体水平最高,均达到6log2以上,且群体抗体合格率均达90%以上,随后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在15日龄时禽流感H5亚型和新城疫母源抗体下降到抗体保护水平以下,22日龄时禽流感H9亚型母源抗体也已下降到抗体保护水平以下,因此在15日龄时进行禽流感H5亚型和新城疫首免,在22日龄时进行禽流感H9亚型首免,可以有效降低禽流感H5和H9亚型和新城疫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孔雀对H5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做好孔雀禽流感的防控,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重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剂量免疫孔雀后,跟踪其抗体消长规律。检测结果显示:小孔雀母源抗体能维持约6周;首免0.5 mL/羽颈部皮下注射,有效抗体能维持18周以上;1.0,1.5,2.0 mL/羽3个剂量组肌肉注射进行二免,以1.5 mL/羽组效果最好,有效抗体能维持10个月左右;成年孔雀1.5 mL/羽进行三免,有效抗体能维持1年以上。而且孔雀产生的抗体均一性良好,抗体阳性率均在75%以上。根据抗体消长规律,推荐了孔雀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设计不同的免疫程序,用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1+H9N2 Re-2株)免疫黄羽种鸡,通过对H5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滴度监测,探讨H5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消长规律及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结果表明,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免疫黄羽种鸡后,H5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的消长规律基本同步,其抗体滴度阶段性峰值出现在免疫后的第21~28天.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免疫黄羽种鸡的免疫程序设为:首免(14 d),0.3 mL/只;二免(56 d),0.5 mL/只;三免(119 d或开产前4周),0.5 mL/只.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苗免疫接种羊后产生的O型抗体效价,采用不同免疫剂量和不同免疫时间免疫接种羊,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羔羊母源抗体水平及维持时间与母羊抗体水平呈正相关,有效保护抗体能维持70 d左右;首免每只1 mL、2 mL同时免疫的4组间免疫抗体水平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首免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抗体水平;二免2 mL、2.5 mL不同时间免疫的4组,首免后15 d与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产生的抗体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首免后28 d二免的不同剂量组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有效抗体能维持约170 d,首免后15 d二免的免疫抗体水平最低;每只三免2 mL、3 mL的2个剂量组产生的有效抗体均能维持180 d,两组抗体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通过商品代白羽肉鸡高致病性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的监测,观察免疫抗体的消长情况及抗体的持续期,选择合适的首免时间,试验表明AA白羽肉鸡的首次免疫时间为5~7d,2周后进行二免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黄鸡禽流感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水平连续跟踪,探讨H5N1亚型禽流感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该批鸡母源抗体水平较低,下降较快:免疫后30 d左右,抗体滴度达到4.5 log2,免疫后56 d,抗体达到高峰,其免疫保护期可达3个月.  相似文献   

9.
2017年7月7日,农业部决定对全国家禽开展H7亚型流感免疫。为了掌握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苗的免疫效果,2017年8—9月,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控制性试验和大面积临床监测。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首免15 d后,H7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可达70.00%,H5亚型抗体合格率仅为10.00%;首免22 d后,H7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达到93.33%,H5亚型抗体合格率达到60.00%;该疫苗未出现严重免疫副反应;H7亚型禽流感抗体产生的时间早于H5亚型。随机选取5个区县,采集414份免疫血清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二价灭活苗免疫21 d后,H5和H7亚型禽流感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2.27%和76.00%;5个区县的抗体水平存在差异;蛋鸡抗体水平高于肉鸡。控制试验及临床监测结果提示,该疫苗免疫效果确实,但部分区县仍存在免疫抗体水平不高的养禽场。因此,在新旧疫苗交替使用期间,各地应高度重视高致病性H5和H7亚型禽流感防治工作,尤其是肉鸡。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火鸡、乌鸡进行了禽流感H5亚型母源抗体、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以及保护性HI抗体滴度的研究,配合血清学监测及攻毒试验制定了禽流感免疫程序。火鸡免疫程序:首免,15~20日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禽流感H5亚型疫苗,0.5mL/只,肌肉注射;二免,45~50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120~125日龄,1mL/只,肌肉注射;三免后5个月加免1次至淘汰。乌鸡免疫程序:首免,10~15日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禽流感H5亚型疫苗,0.3mL/只,肌肉注射;二免,45~50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120~125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后根据检测结果再适时免疫。通过特禽生产应用表明,本研究制定的免疫程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鸡免疫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疫苗后,H7亚型禽流感病毒(Re-1株)抗体的消长规律,在一个蛋鸡场进行临床免疫试验。实验鸡群在181天龄开始首免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疫苗,分别在181d、188d、195d、202d、209d和256d采集血清进行H7N9亚型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鸡群在181d、188d、195d、202d、209d和256d的抗体滴度中位数分别为0.74log_2、3.30log_2、7.74log_2、5.37log_2、8.52log_2和8.93log_2。结果表明,鸡群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后,能够诱导产生H7N9亚型流感抗体,一免后14d,抗体滴度达到较高水平,随后抗体滴度开始下降,二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持续上升,在二免后54d还能维持较高的抗体滴度,抗体阳性达到88.89%。  相似文献   

12.
对40~45日龄鸽群实施新城疫低等毒力活疫苗(La系)免疫与新城疫低等毒力活疫苗(La系)加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对比试验,首免后21 d进行二次免疫,并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80份血清进行ND和AIV H5血清抗体跟踪检测。结果表明,使用新城疫低等毒力活疫苗(La系)免疫的鸽群首免后7~21 d,ND免疫抗体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升高,但不能达到有效保护水平;首免后21 d进行二次免疫,跟踪监测到二免后35 d,ND免疫抗体呈波浪式上升;使用新城疫低等毒力活疫苗(La系)加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的鸽群抗体水平总体趋势基本相同,但ND免疫抗体水平波动较大,是否与同时免疫AIV H5有关则需要进一步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13.
H7N9流感变异毒株的出现给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疫情风险。为了解和评估新型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消长规律,我们开展了鸡、鸭现场免疫试验。监测结果表明,该疫苗对蛋鸡和蛋鸭都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H5和H7亚型免疫抗体水平在免疫后2周均能达到100%的免疫合格率。对雏鸡也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一次时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分别在一免后3周和2周达到70%以上,并维持到一免后13周;进行二次免疫后,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在二免后1周都达到100%。对雏鸭的免疫效果相对较差,一次免疫的H5亚型抗体水平不能达到70%的免疫合格标准,二免后1周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均能达到80%以上,必须加强免疫一次才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江门地区种鸡场的H5、H9及ND母源抗体进行了监测,发现雏鸡19日龄时禽流感H5亚型母源抗体水平低于4 log2,确定了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首免日龄为20日龄;经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免疫后,表明二免后肌肉注射2头份组H5抗体可在极短的时间内,维持在4 log2以上。而肌肉注射组新城疫(ND)抗体水平相对禽流感(AI)明显要高,达到4 log2以上,二免后,肌肉注射2头份组能够维持滴度在6 log2以上,能够达到抗体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东莞市随机抽取了15个免疫程序背景清晰的养殖场进行H5亚型禽流感H1抗体水平调查,其中鸡场5个,鸭场8个,鹅场2个.调查结果表明:东莞市H5亚型禽流感的免疫抗体水平参差不齐,但肉鸡、肉鸭、肉鹅实施2周龄首免、3周龄二次免疫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产生的H1抗体均值高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将试验动物分为鸡(A1/A2组)、鸭(B1/B2组)4个组,利用新型高效的鸡胚源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进行两次免疫,免疫前、首免及二免21 d后采血检验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结果显示,首免后各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二免后各组免疫合格率为100%。首免鸡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较高且均匀,鸭的抗体滴度相对偏低且离散分布较广。二免后鸡、鸭抗体滴度非常高,在8~10 log2之间。推广应用于种禽场、商品代规模场、农村散养户等,禽类免疫合格率达到89.32%。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设计两疫苗各5组单次免疫方案,测定相应的抗体消长规律。在单免试验基础上设计双次免疫试验,检测不同方案的抗体消长规律,建立合理、适用性强的免疫方案。试验结果显示,浙东白鹅禽流感H5亚型免疫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禽流感威胁小的区域和季节采用3周单次免疫,每羽鹅颈部皮下注射0.5 mL;在禽流感威胁严重的区域和季节采用1周首免,每羽颈部皮下注射0.5 mL,3周加强免疫,每羽颈部皮下注射1.0 mL。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评价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有效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选用两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疫苗(Re-6株、Re-6株+Re-8株)对14日龄雏鸡开展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免疫抗体水平来看,免疫Re-6株疫苗的A组鸡群在首免后90d抗体水平维持在7log2以上,之后逐渐下降;免疫Re-6株+Re-8株疫苗的B、C组鸡群在首免后28d达到高峰,随之下降,当C组在56日龄加强免疫后,至180d抗体水平仍维持在7.6log2以上。从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来看,A组免疫合格率至180d低于70%标准,B、C组免疫合格率一直保持70%以上,但C组比B组免疫合格率更高。H5亚型疫苗(Re-6株、Re-6株+Re-8株)均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但(Re-6株+Re-8株)疫苗的有效保护期更长,尤其是加强免疫之后,免疫保护率更高。因此建议家禽免疫H5亚型(Re-6株+Re-8株)疫苗,蛋鸡适当加强免疫,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禽流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4株)进行蛋鸭免疫试验,监测免疫鸭的抗体消长动态,旨在为鸭禽流感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试验结果,提出鸭禽流感免疫程序:2周龄首免,4~5周龄二免,开产前2~3周三免,此后每隔4~5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20.
用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以0.5mL和1mL两种剂量接种母源抗体低于4Log2的肉鹅,并于首免后的第9、17、27、37、49、58d采血,测定其抗体水平,观察该疫苗对肉鹅的免疫效果及其抗体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肉鹅用不同剂量的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且注射1mL的A组比注射0.5mL的B组抗体水平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