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为动物病毒病的诊断、防控和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技术、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禽主要病毒性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为动物病毒病的诊断、防控和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技术、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禽主要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研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运用蛋白质组学对支原体展开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蛋白、致病机制,同时还能为阐明支原体的发病机制和研发潜在新型疫苗等提供参考依据。文章就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以及在支原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之一,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毒力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差异蛋白质信息,对揭示其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应用建立的双向电泳方法对选取同为4型的2株不同H.parasuis临床分离株(菌株A和菌株B)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二者相互比较,共鉴定出1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菌株A有3个蛋白质表达量为增加,分别是谷氨酰tRNA合成酶、半胱氨酸合成酶和假设蛋白;菌株B有7个蛋白质表达量为增加,包括Yae T蛋白(omp85)、CTP合酶、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有3个)、尿苷激酶、SecB蛋白。差异蛋白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合成和嘧啶合成。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H.parasuis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的相关信息,也为今后开展H.parasuis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霞  赵骏  郭本恒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28(3):105-107,113
本文概述了作为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的双相凝胶电泳、质谱、蛋白芯片、生物信息学等,以及蛋白质组学在病原微生物的鉴定、耐药机理、致病机制和疫苗方面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iTRAQ标记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比较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是由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下的病原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动态、整体和定量地分析病原微生物致病过程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谱,对于解析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以其高通量、重复性好、能够处理复杂样本和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优点,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营养基因组学和营养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笔者即对组学技术中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及其在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编码数量众多的分泌蛋白,储存在微线体、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等虫体特有的细胞器中,于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前后分泌到不同部位,并在虫体的感染、寄生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些分泌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是弓形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弓形虫亚细胞器的分离和组分鉴定上存在样品纯化困难和蛋白质组学信息覆盖率低等不足,且该技术在检测瞬时的或较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时灵敏性较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邻近标记技术(PL)克服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PL是将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工具酶与诱饵蛋白进行融合,进而添加生物素或生物素苯酚对诱饵蛋白邻近的靶蛋白进行生物素酰化标记的一门技术。该技术整合了酶促反应效率高的优点,可将特定空间内的蛋白进行高效标记,并可检测较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近年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对基于生物素连接酶(Bir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EX)催化的PL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介绍2种标记方法在弓形虫分泌蛋白的挖掘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贡献,为弓形虫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高通量方法,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并对蛋白质组学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质膜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执行着重要功能.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研究策略的迅速发展,为质膜蛋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本文从质膜蛋白的分离和富集、质膜蛋白复合物的分离、质膜蛋白的增溶及质膜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四方面对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耐药情况及防控措施。总结出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 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克雷伯菌, 不同地区乳房炎乳样中的病原微生物不同, 产生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存在差异。旨在为减少因滥用和乱用抗生素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产生、降低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在奶牛养殖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入侵奶牛乳腺组织而引发的局部炎症,其不仅会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而且还会影响牛奶的品质。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兽药残留和由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治愈率低等问题,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显得极为重要。从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机理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病原菌致病性胞外产物(EC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病原菌能分泌多种胞外产物,如蛋白酶、磷脂酶、脂肪酶、明胶酶及溶血素等。微生物分泌的明胶酶、蛋白酶、淀粉酶、磷脂酶属于胞外酶,在细菌致病中可以和溶血毒素一起进行协同作用,分解破坏宿主组织成分。笔者综述了病原菌的致病性胞外产物,以及研究胞外产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因该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除了有细菌、真菌、支原体等一系列病原微生物以外,激素紊乱、遗传、疾病等奶牛自身因素以及营养、环境和不科学的饲养管理因素同样也会导致本病发生。因其病因因素较多,加大了治疗难度。因此,论文以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为基础,从诱发该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奶牛自身因素和不当的人为因素等方面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ECs) are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f animal organism, which ar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ucosal mechanical barrier, immune barrier and chemical barrier, they have absorption and barrier double function. In the intestin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According to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host,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f commensal bacteria,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stinal barrier. Firstly, IECs identify the intestinal microbes by direct or indirect ways, and distinguish their own and non-self, it is immune tolerance to their own substances (such as, commensal bacteria), and produce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to non-self-substances (pathogenic bacteria). Both of IECs and intestinal commensal bacteria together against pathogens maintain intestinal health. When th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vade the intestine, IECs defens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mainly through extracellular secretions and cell surface mucus layer, and the former largely include mucin, antibacterial molecular and antimicrobial immunoglobulin. The intestinal symbiotic bacteria can resist th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maintain the normal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through the competitive identification sites, the secretion of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the increase of mucus secretion, the induction of IECs renewal, proliferation and repair. In the process of resisting invasion of gut microbe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through their own movement, secretion of toxins and enzymes to destroy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and directly contact with IECs to damage them. S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ECs and intestinal bacteria maintain the intestinal homeostasis. In this paper, a review is made of the IECs and intestinal microb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daptations, and hope to elaborate the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microbial-epithelial cell barrier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6.
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是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屏障双层功能。肠道中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根据其与宿主的关系,主要分为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3类,在肠道屏障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IECs首先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肠道微生物进行识别,区别自身与非自身,对自身物质(即共生菌)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即病原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IECs与肠道共生菌共同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维持肠道健康,病原微生物侵入肠道,IECs主要通过胞外分泌物和细胞表面黏液层双重屏障发挥作用,其中胞外分泌物主要包括黏蛋白、抗菌分子和抗微生物免疫球蛋白。肠道共生菌可以通过竞争识别位点,分泌抗菌物质,增加黏液分泌,诱导IECs更新、增殖和修复等方式抵御病原微生物,维护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IECs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入侵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通过自身运动、分泌毒素和酶等破坏肠上皮屏障,直接接触IECs,对其进行损伤。因此IECs和肠道菌群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作者就IECs和肠道微生物结构、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作一综述,以期阐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屏障互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沙门氏菌感染不仅危害集约化养鸡业的健康发展,还导致食源性沙门氏菌病,危害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Toll样受体是一类进化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特定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快速激活天然免疫系统,使机体迅速产生防御反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与感染.已发现的鸡Toll样受体有10种,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在抵御各种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18.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严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审批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实验室安全风险,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生物防范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动物防疫工作发展,现行病原微生物审批管理制度机制亟待进一步理顺.本文概述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审批管理的情...  相似文献   

19.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免疫原及重要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霍乱、猪萎缩性鼻炎等多种动物疫病,是重要的动物病原微生物之一。其基因组编码的多种产物在该菌的致病性及诱导免疫应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就国内外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外膜蛋白、脂多糖等毒力因子和免疫原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收录的无乳链球菌专题的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研究进展并探讨研究趋势。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可感染人和多种脊椎动物;对无乳链球菌专题研究的机构主要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4个机构;国内关于该病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报道、病原分离、耐药性检测等方面,关于该菌对宿主的致病机制、细菌基因组、细菌蛋白组等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甚至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