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落叶松人工纯林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二代幼龄林土壤腐殖物质组分变化及其对酸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次生林和一代幼龄林为对照,比较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一代幼龄林与二代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物质组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胡敏素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近熟林到成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降低;土壤腐殖化程度(土壤中胡敏酸占全C的百分比)和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碳量与富啡酸含碳量比值(HA/FA)为次生林大于幼龄林和近熟林;二代幼龄林与一代幼龄林相比,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降低4.53%、35.8%和1.98%,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提高46.44%、43.69%、47.45%和49.5%;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酸度的相关关系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交换性酸、水解性酸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湖南酃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7个土壤剖面的18个样品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的分析和森林植被分布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土壤理化分析数据,论述了桃源洞保护区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A层大于B层;腐殖质含量高,结合水含量也高等土壤特征。为全面了解桃源洞土壤的形成和性质,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按生态平衡规律科学地规划、经营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湖南酃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7个土壤剖面的18个样品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的分析和森林植被分布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土壤理化分析数据,论述了桃源洞保护区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A层大于B层,腐殖质含量高,结合水含量也高等土壤特征,为全面了解桃源洞土源洞土壤的形成和性质,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按生态平衡规律科学地规划、经营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储量,0~20 cm土层增加的幅度大于20~40 cm土层。从腐殖质的组成来看,混交林土壤无论是胡敏酸、富啡酸还是土壤腐殖化度都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HA/FA)也大于纯林。从而表明了混交林土壤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9个采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样的测定分析,对该保护区森林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腐殖质中富里酸的含量比胡敏酸和胡敏素高,其腐殖质组成较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富里酸含量也很高。其森林土壤几乎缺乏铜、锌、钼等元素,基本不缺乏有效硼和有效锰。土壤富里酸含量与有效硼含量间有显著正相关;土壤胡敏素含量与全铁含量间有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元素全量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提高土壤富里酸的含量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硼的含量,土壤中大量铁化合物的存在可能是生成胡敏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的苗圃地土壤为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研究其对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0.017 mg/L氧化石墨烯溶液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质、腐殖酸、胡敏素和富里酸的含量。不同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效果表现为0.017 mg/L>0.050 mg/L>0.007 mg/L>0.010 mg/L。4种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均会降低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降低程度由高到低为0.007 mg/L>0.010 mg/L>0.017 mg/L>0.050 mg/L。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红壤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响应机制,依据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原理,于2009年7月对邓恩桉人工幼龄林进行模拟硫、氮复合沉降试验,研究1 a模拟沉降后邓恩桉林下红壤团粒腐殖质成分状况。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17组样地中,0.25 mm粒级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含碳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0.25-1 mm粒级土壤胡敏素含碳量、胡敏酸与富里酸含碳量比值(胡富比)差异达0.05显著水平;1-2 mm粒级土壤腐殖质各成分差异均达0.05不显著水平。选择以上5组差异显著成分进行分析和建模,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碳量降低,胡富比先升高后降低。硫、氮沉降对以上5种腐殖质成分主效应存在差异,硫、氮沉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硫、氮沉降对腐殖质影响以单一效应为主,土壤肥力受硫、氮沉降影响先升高后降低,分界点对应的实际沉降量分别为20.02、63.70 kg·hm-2·a-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通道县森林土壤类型与特性,采取野外挖掘土壤剖面、观察、记载、测定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21个土壤剖面调查资料,确认了通道县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结果表明:这些剖面是发育较完整的A—B—C—D型,该境内的成土环境是顺向演替过程。除具有富铝化过程,生物自肥过程,黄化过程特征外,其土壤剖面形态特征也很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61.83g/kg,心土层与表土层粘粒含量的比值略大于1,森林土壤较湿,腐殖质化过程偏长,具有肥力高、质地好、通透性好,持水保土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山西太岳山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太岳山7种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均是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高,分别为4.908g/kg和3.528g/kg;土壤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油松林最低,为3.959g/kg,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山杨林最低,为1.779g/kg;土壤腐殖质层全氮含量,白桦林最高,为0.368%,辽东栎林最低,为0.176%。;土壤腐殖质层速效氮含量华北落叶松林最高,为292.191mg/kg,油松林最低,为167.725mg/kg;土壤淀积层全氮含量油松林最高,为0.277%,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0.094%;土壤淀积层速效氮含量山杨林最高为200.183mg/kg,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49.151mg/kg;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均是上层土壤高于下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林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在各林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
湖南天然林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物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林林地土壤资源及特性的调查,采样,化验分析,获得了64个森林类型306个天然林标准地林地土壤资料,分析测试土壤样品1465个,测定理化指标26780项次,对天然林土壤剖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出天然林生物因子与其土壤理化因子相关紧密,总结出天然林林地土壤粗腐殖质,有机质,氮,磷的全量及速效量的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水文特性均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胶园间种对枯落物、腐殖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橡胶间种砂仁、咖啡对林地枯落物、腐殖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作物的间种明显提高了林地枯落物的积累量,橡胶+砂仁、橡胶+咖啡、纯橡胶林分别为3653.5、2861.1、1934.3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之提高,0~5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4.303、32.905、26.840g/kg;三种胶园种植模式土壤腐殖质组成均以富里酸为主,间种砂仁、咖啡利于胡敏酸和胡敏素的形成;土壤性状因间种而得到改良,2~5mm最为良好稳定的多孔性团粒结构含量分别为30.89%、13.66%和12.13%。以橡胶间种砂仁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养分含量、颗粒组成和腐殖质特征方面研究了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年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土壤速效氮含量反而降低,土壤pH值则具有降低的规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20-200 nm之间,平均含量为63.04%-33.49%。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林龄增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腐殖质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互助北山林场,选择4个典型的青杄(Picea wilsonii)纯林,研究了不同发生层的深度、土壤持水性能、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养分状况,以及土壤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发育完整。土壤腐殖质层和土层厚度的变化范围分别在7~14 cm和51~68 cm之间。林地土壤疏松,质地为粉砂壤土,土壤密度低于1 g/cm~3,毛管孔隙变动在44.67%~63.33%,与毛管孔隙的比值范围为1.56~4.04。林分50 cm土层的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分别为294~313 mm和225~235 mm,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动范围为54.86~86.87 g/kg,林分之间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pH值呈碱性或强碱性,且土壤含有大量碳酸钙含量,可能影响磷的生物有效性。由于土壤养分的表聚现象明显,且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有显著的正相关,注重林地土壤有机质的保护和管理对维持林地养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设计6个大样区,27个样地,7个因子(有机质、朽木、松针、松枝、松果、阔叶、腐殖质)进行调查采样,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景谷县思茅松林下枯落物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景谷县思茅松林下松针、松果、朽木对林下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松枝、腐殖质层、阔叶.  相似文献   

15.
选择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哈溪林区的3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取样和室内测定分析对其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剖面分布状况主要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存在显著差异性,表现为:亚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青海云杉林,对应的0~100 cm含量大小依次为:29.80 cmol(+)/kg、14.90 cmol(+)/kg和7.45 cmol(+)/kg。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有机质和pH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针阔叶人工林对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人工林下黑土的水分状况、土壤结构、酸碱性、有机质含量及腐殖质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常绿针叶林春季强烈的蒸腾作用,使土壤明显干燥,而阔叶林下土壤则水分充足,针叶林特别是常绿针叶林土壤PH值有所下降,而阔叶林的土壤趋于中性;造林30年后,表土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其幅度阔叶林比针叶林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pH值在4.43~5.44之间,均为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全P、有效P、全K和速效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2.74g/kg、5.25g/kg、362.52mg/kg、1.23g/kg、4.41mg/kg、8.83g/kg和60.83mg/kg;2)土壤腐殖酸及其组分HA和F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69g/kg、39.27g/kg和17.42g/kg,占腐殖质全C量的62.52%、40.74%和21.78%;HA/FA比值在0.55~4.34之间,平均值为2.87;3)综合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特征的分析结果:以藓类沼泽的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全K的含量最大,土壤腐殖质化程度也最高,综合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省14个毛竹主产区的毛竹材化学性质进行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竹材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竹材的纤维素含量比较稳定,受立地因子影响较小;综纤维素含量为73.6%,土壤厚度对竹材综纤维素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和母岩对木质素的影响差异显著;影响戊聚糖含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海拔、腐殖质厚和土壤厚度;影响冷水抽出物含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海拔、速效P和腐殖质厚,且海拔对冷水抽出物影响差异显著,并随海拔、速效P、有机质以及速效N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腐殖质厚增大而减少;影响1%NaOH抽出物含量的主导因子有母岩、海拔、腐殖质厚和速效K,其中母岩对1%NaOH抽出物含量影响差异显著,1%NaOH抽出物含量随着腐殖质厚增大而减小;影响苯醇抽出物含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速效P、土壤厚度和有机质,且速效P对其含量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省10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腐殖质分组测定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土壤可提取腐殖质碳量(HE)绝对含量变化大小依次为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暗黄棕壤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腐殖质各组分占比中胡敏素占总碳的比例最大;2)10种土壤腐殖化程度依次为: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赤红壤棕壤暗黄棕壤红壤黄壤砖红壤,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的PQ值大于0.5外,其他土壤均小于0.5,供试土壤腐质化程度总体偏低;3)不同土壤的总碳分别与腐质酸碳、胡敏酸碳、胡敏素碳、HA/FA、PQ呈线性正相关;4)不同土壤的色调系数均表现为FAHA,富里酸分子结构比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E_4/E_6值总体变化幅度不大;5)10种土壤HA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相差不大。综上表明:供试土壤总体腐殖化程度较低,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为胡敏酸型土壤外,其它皆为富里酸型土壤;土壤富里酸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能力较胡敏酸要高。  相似文献   

20.
为给苹果园管理提供参考,以甘肃省不同地形(川地、半山坡、山顶)条件下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4-9月)近地面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土温、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果园0~25cm土层土温的季节性变化来看,随着季节的变化,果园表层(0~25cm)土壤温度逐渐增高,在7月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不同地形果园中,川地果园增温较早,其次是半山坡果园,山顶果园增温较慢,这说明果园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从土壤剖面水分含量来看,川地果园和半山坡果园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变异较大,山顶果园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变异较小,山顶果园0~2、2~5、5~1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与降雨量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且果树根系使得土壤剖面水分含量趋向匀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