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旅游研究已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但鲜有生态旅游区的分类与分级体系方面的报道.按照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及所在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生态旅游区可以划分为森林生态型生态旅游区、保健养生型生态旅游区、避寒型生态旅游区、避暑型生态旅游区、滨海型(含海岛)生态旅游区、内陆滨水型(江河湖库型)生态旅游区、草原生态型生态旅游区7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区有不同的分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陕西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的关系进行梳理,可知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游憩发展的最佳形式。调查发现,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的旅游业存在旅游开发影响生态资源质量、忽略社区有序参与、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探讨基础之上,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提出划定游憩科普区发展生态旅游、重视原有基础设施的使用、加强环境教育规划、引导社区参与、重视游客管理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国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我国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对照国内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差异,结合国内国家公园建设背景,提出了坚持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完善资源指标和社会指标协调发展、制定和完善我国生态法律体系、加强社区参与和健康可增长的资金运转机制、深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科教元素等一系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景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使用游距计算法,深入景区经过实地详细调查,计算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风景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旅客日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其结果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是国家公园的核心功能,为研究国家公园中访客生态素养水平和需求情况,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案例地,采用NEP量表和环境教育重要性与满意度量表对访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普达措国家公园访客存在2种生态价值范式:NEP(新生态范式)和HEP(人类豁免范式),其生态素养已经进入了新生态范式阶段;现有的环境教育设施、项目和服务能基本满足访客需求,尤其是对解说员讲解的评分均值最高,达到3.92分;到访普达措的访客具有较强的环境教育体验需求,尤其需要在自然、生态的场域中,深度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塑造全时空的环境教育氛围、构建系统的主题环境教育内容和增加多元化的环境教育形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优良环境的生态价值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并因此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实行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同步的方针,加强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研究,大力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评价对与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生态旅游资源的需要。基于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适应当前生态旅游发展需要的生态旅游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生态旅游的本质,包括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条件、开发潜力和生态环境健康4个方面的内容。以江苏省36个主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以及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评价结果将这36个生态旅游区进行了分类研究,证实了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在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计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岭一江苴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实际计算,归纳总结了保护区旅游规划中对环境容量的认识、计算原则、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认为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和卡口法对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的计算是合理可行的,其结果能给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的全新旅游方式,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为推进其生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任务和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持续,实现生态严格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文章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SWOT方法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显著的自身优势与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少亟待补足的短板, 同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提出在坚持保护优先、限制性及全民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为契机,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注重社区参与,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等构想。  相似文献   

10.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2 490人次,年环境容量为90.9万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59.5万人次为好;生态旅游开发必须根据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控制建没与发展规模,确保旅游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开展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科学规范的监测与评价,以反映国家公园的保护成效和促进对生态体系完整性的保护.文中综述了国家公园的概...  相似文献   

12.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选取泰国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游客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认识状态及其行为差异。结果表明:泰国游客生态旅游认知中重要的5个公因子分别是生态旅游功能认知因子、生态旅游属性认知因子、生态保护行为因子、生态游憩活动因子和生态旅游组织形式因子;不同生态旅游经历的游客在生态旅游认知上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其生态旅游保护行为和生态旅游游憩行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测算表明: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容量为11213人次/d ,年生态环境容量为314万人/年,旅游环境容量为10789人次/d ,年旅游环境容量为302万人次/年。分析了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容量,得出了大明山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的合理容量不宜超过302万人次/年。  相似文献   

15.
以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均匀度、景观破碎度和分离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指标,对雅安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具有良好的开展森林游憩和生态旅游的自然资源,经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和严格保护可以将其打造为以休闲观光、修学科考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评价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最高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低为生态旅游价值。Ⅰ级指标层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中,多样性最大、脆弱性最小。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980 8,说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很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7.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I级评价指标,部分I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成Ⅱ级和Ⅲ级评价指标层,建立保护区生态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约性最强,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次之,生态旅游价值最弱.从指标层各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来看,多样性最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次之,适宜性、人类威胁再次之,脆弱性最小.最后,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945 l,说明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旅游价值、科学研究、保护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尝试建立适用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等为研究对象,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普适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逻辑框架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分3级指标,其中1级指标4个,2级指标10个,3级指标40个.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结合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等的实地调查、验证及专家咨询,将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尝试性应用,整理筛选出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1级指标4个,2级指标6个,3级指标18个.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计算的“木桶原理”或权重因素,在建立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景区的调查数据,建立或修改完善了自然条件方面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对相关指标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目前植被、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等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藉此提出了提高植被、停车场、住宿设施环境容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生态较脆弱的旅游目的地出现了盲目开发等问题,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成为协调景区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发展和各种观点,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相关定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和国内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