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几种新式中蜂巢箱试验 自意蜂传人中国,有了新式巢箱和科学养蜂以来,就有人注意到中蜂有改良的必要,于是有几位养蜂先行者创造了几种中蜂改良巢箱,在当时轻视中蜂的情况下,他们能排除众议,潜心研究,足见他们的远见和正确的认识,他们钻研的热情和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刘邦友 《中国蜂业》2006,57(6):23-23
中蜂的取蜜与脱蜂一般都采用和西蜂一样的抖蜂法;脱蜂时,先在巢箱中留出能容纳2~3张巢框的空间,提脾到留出的空间,用腕力突然猛震几下.使蜜蜂落入巢箱中。  相似文献   

3.
<正>蜜蜂素质,即蜜蜂体质,它包括了蜜蜂的生活力、哺育力、采集力和抗逆性等。高素质蜜蜂个体粗大健壮,体色鲜亮,行动矫健敏捷,抗病力强,寿命长,固有的良好高产性状突出。必须是由高素质健康的蜜蜂组成才是真正的强群。培养强群高产,必须通过多项技术途径和措施,提高蜜蜂个体素质,以质变推动量变培养强群才能达到蜂壮群强获高产的目的。我认为提高蜜蜂质量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1)充足的全价营养蜂粮供给是提高蜜蜂质量的  相似文献   

4.
周道义 《蜜蜂杂志》2015,35(5):13-16
<正>1论流蜜期巢箱6张脾高产我学养蜂时饲养双王群巢箱放8张脾,无论在油菜花期还是荆条流蜜期,总喜欢满巢箱8张子脾毫无间隙,结果是摇蜜总赶不上巢箱控制在6张子脾保留空间的产量高。通过学习蜂业杂志上报道的高产典型,逐步认识到养蜂要注重策略,科学养蜂提高养蜂效益才是养强群的根本所在。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与蜂友们共同讨论。1.1盛花期繁蜂少取蜜,流蜜抓子一场空目前蜂场采用"十框标准箱"的较多,也有蜂场采用内围宽度为40.5 cm型的蜂箱,饲养双王箱强群4 kg(16框)蜂量,在1个繁殖周期(21 d)双王箱内拥  相似文献   

5.
徐祖荫 《蜜蜂杂志》2020,40(6):27-28
<正>"懒养蜂"的概念,最初可能始自GN箱。GN箱开始使用时,由于脾小,须经常调整巢脾在巢箱中的位置,较费工费时,后经多人使用改进,简化了蜂群的管理,拉长了管理的间隔期,这些方法就被人称做"懒式养蜂"。中蜂本身喜安静、怕打扰。许多事例说明,经常开箱检查、反复折腾的蜂群,反而不如粗放饲养的蜂群。少受干扰的蜂群发展快,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月10日,我地冬柃刚流蜜,中蜂群已开繁。下午13:00,气温9℃,对1群只有意标1脾多蜂量的中蜂小群过箱春繁,原因是蜂太少箱太大,不利于蜂群保温繁殖。过箱到GN箱后有3~4框蜂,这样能形成有利于护脾调温的圆球形蜂团。运用该法的最佳时机,是在临近蜂王恢复产卵或群内刚有蜂儿出现时。当然,此时外界温度低,施用该法难度大,如果没恢复产卵还容易导致围王。但  相似文献   

7.
强群多箱体成熟蜂蜜生产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强群采蜜和利用多个箱体为强壮蜂群提供充足的储蜜空间,流蜜结束后一次性采收封盖蜜脾.这样生产出来的蜂蜜成熟度高,水分含量低,耐储存.在这种生产模式下,设法让蜂群在主要蜜源流蜜期能够形成并维持强壮群势,用多个箱体生产成熟蜂蜜.本文介绍的"巢继箱双王繁殖,强群多箱体取蜜"技术,其关键点在...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小格子箱出现在近代,日本地处北纬35度,纬度跨越了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群强势小格子箱养蜂是抵御北方岛国冬季严寒气候的良好方式。本人也曾用20×20 cm的小格子养过10群中蜂,现已完全淘汰。湖北地处华中,夏季闷热潮湿,小格子箱发展到强群,工蜂一个夏季几乎全在箱外度过,昼夜扇风不止。  相似文献   

9.
<正>几十年来我使用的是西标箱及其巢框活框饲养中蜂,使用2种特殊巢脾来增殖、扩大群势,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经验介绍如下:越冬时在蜂巢中间放一空框,两边为蜜脾,形成中空。春季群势满4脾蜂时,将带蜂巢脾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空继箱内中间,两边不加任何隔板,放好后速将此继箱叠放到原来的巢箱上,巢继箱之间不要隔王板,下面巢箱是空的。这样可有效克服中蜂怕热的习性。当蜂群在巢脾以外地方做小赘脾时,要将多余不  相似文献   

10.
养蜂师徒     
李兴典 《中国蜂业》2012,(1X):62-63
  相似文献   

11.
谢光同 《蜜蜂杂志》2015,35(4):33-34
<正>夺取蜂蜜高产犹如带兵打仗:一要兵多将广;二要激发战斗情绪,使个个英勇善战;三要把握整体战略,统筹安排。1组织强群采集兵强马壮自然战斗力强,临近流蜜前一般通过人为管理使蜂群通过繁殖达到采集适宜群势,大框箱5脾群是采集战斗机,GN箱20~24框约4万兵马是采集航空母舰。2减少繁殖蜂,增加采集蜂人们从蜜蜂世界得到的一切收获,都是蜂群中保证正常繁殖后的剩余劳动力创造的财富。所以同等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蜂规模养殖场的发展,为了适应大规模蜂群的管理和转地大蜜源的利用,一些地方运用双王同巢产卵群组织强群生产,在管理上有些创新的做法,李志新蜂场便是一例,现总结其做法,供专业中蜂养殖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1,62(8)
众所周知,双王群就是一箱蜜蜂有两只蜂王。在春繁期间,它具有护脾性能好、子脾多、群势发展旺盛的优点,对中等群势控制分蜂极为有利。然而,假如双王群的任何一只蜂王有分蜂意念时,两只王会同时飞逃。再者当双王群发展到每边四脾满箱,而天气很好,外界依然无蜜粉源时,则不利于保温和饲喂。到了换王季节麻烦又来了,在大群介入王台和新王出台时极容易被围,造成失王,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中蜂半改良式饲养,就是利用较为规范、方整的传统养蜂木箱、土坯或砖基、土窑蜂箱,或者是某种已知定型的活框饲养蜂箱,仿照活框饲养的方式,用空巢框或木条(即活梁)饲养。但在蜂群的管理上,仍基本按照传统简约化的方式管理,一年只取1~2次蜂蜜,以确保蜂蜜的浓度和质量。这种养蜂方式虽按传统的方式去管理,少花工,但又因为巢框或木条可以移动,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观察蜂群内部情况,方便割除王台或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15.
更换蜂王、壮大群势,是每个蜂农一年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单纯长期自繁一个品种,会导致蜂王纯度提高,产卵力下降,卵死亡率增强,这对生产十分不利。尤其是蜂群交尾,一般采用标准箱分区设置、分散摆放与蜂群分区放置的办法等来提高蜂王交尾率,但是要携带大量蜂箱,浪费许多蜂。采用继箱小群交尾的办法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具体方法是:在王台成熟前2 d,打开继箱后巢门,让蜜蜂自由出入,2 d后采用塑料布、棉布等轻质材料在继箱巢门一侧分割能放置2张脾的小区,提取本箱带蜂子脾1张,外加蜜脾1张,即成交尾群。  相似文献   

16.
周道义 《蜜蜂杂志》2015,35(4):25-26
<正>《蜂群生物学》(格菲·塔兰诺夫著,江西养蜂研究所编译,1992年1月版)中介绍:1只越过冬的蜂一般只能培育1.12只新蜂,而春天羽化的新蜂至少能培育3.85个后代。初养蜂时,"1孵1,1孵3"的歌诀在口,倒背如流,时长日久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以量求量的误区而不能自拔。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春繁中应用巢控、温控、粉蜜控原理,控数量求高质,量的多少质为先,把提高蜜蜂素质放在首位才能繁好蜂。  相似文献   

17.
1流蜜期管理的准则消除分蜂热,使蜂群一直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要适时取蜜,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组织强群采蜜,只有强群才能获得高产。根据群势的发展,如估计到采蜜时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封盖子脾。在整个流蜜期要掌握流蜜期前发展群势;流蜜期中,补充封盖子脾,延续群势;流蜜期后,互相调整蜂群,恢复群势和人工分群增加蜂群  相似文献   

18.
1如何做到换王不断子,控制“分蜂热” 众所周知,中蜂喜欢新王、新脾。一般中蜂群势发展到6~7脾,如遇大流蜜期,群内又是产卵力下降的老蜂王,容易起“分蜂热”。一旦分蜂,就会削弱群势,降低产蜜量。解决这个问题,广西来宾黄善明师傅的做法是:在大流蜜期到来前,要提前培育好人工王台。  相似文献   

19.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6,26(8):32-32
实践证明,流蜜期到来,蜂群出现了强烈的“分蜂热”靠多次毁台保住群势夺高产是徒劳的。因为分蜂不得逞的工蜂吃饱蜜后结团静止于箱内或巢门踏板,不采蜜、不造脾,很快体色变黑、衰老。笔者认为像这样的蜂群养蜂人应顺其自然,让其分蜂飞出后再收捕,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下面谈谈本蜂场使用的中蜂自然分蜂后收捕三法,供有兴趣的蜂友参考。1中蜂自然分蜂飞出蜂团的收捕法1.1人能靠近蜂团的收捕法中蜂自然分蜂时,飞出来的蜂一般是在树上、屋檐下结团。如人能靠近蜂团,则先给蜂团用清水喷雾,使蜂团安静,然后拿来草帽一顶,草帽内涂些蜜更好,紧靠在蜂…  相似文献   

20.
分蜂是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种族繁衍生息的需要.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春季,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群势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的蜂团往往集结在蜂场周围的高处,蜂群回收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分蜂效率低;若分蜂后回收不及时,分蜂群还会发生迁移,造成蜂量损失.因此,规模蜂场一般通过有计划地人工分蜂来扩大种群,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