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缩影,记录城市居民的生活,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备忘录”。作为城市独特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保护和发展与追求效益提升的冲突亟待解决。选取淮安驸马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方式为目的,在微更新理念的视角下,解析了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承街区文脉、保护街区生态肌理、提升街区活力提出了多元、精细化的更新策略以解决驸马巷现存问题,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历史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成为发展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二道桥街区作为乌鲁木齐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地,具有独特的巴扎文化,非物质文化底蕴深厚。分析了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使其能够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价值,体现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和景观旅游大开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性。梳理了"城市双修"理念,阐述了"城市双修"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提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措施,以期应用于历史街区保护发展适应性更新中,为历史街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许多时代的街巷空间风貌和建筑空间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使街区在不改变自身风貌特点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不仅可提升街区的商业价值、加强街区活力,还可延续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使街区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城市设计则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来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再利用进行探究。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以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探究目标,总结了保护和再利用的有效策略,进而探索了台町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所在。对历史街区正确的保护和利用模式是保证城市文脉延续的前提和物质基础。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文脉的分析解读,找出两者之间共荣共生的关系,并提出了当前城市发展中文脉延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以安阳市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对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进行了调查、归类和总结,确定了仓巷街的主体基因、胞质基因、附着基因、调节基因,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提出了划定相应的保护等级和保护范围进行针对性保护,维护景观风貌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注重文脉的传承,充分将街区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做好科普宣传,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中国城市规划的学术论坛上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议题的探讨非常火热,各大高校也甚是钟爱,再加上2012年的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的考试中大量出现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考题,足以证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为例,探讨了关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景观改造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的内涵与特点、发展定位、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到旧城区城市肌理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的控制、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再现与城市文脉的延续等方面,深入探讨滨水型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青岛开埠一个多世纪以来,青岛近代历史街区经历了从形成到发展再到保护与更新的历史过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始终是既矛盾又统一的问题,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作者以青岛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青岛近代历史街区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青岛近代历史街区现状和特点,接着对青岛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问题及造成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青岛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徽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重要区域,其历史文化物质遗产丰富,有诸多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徽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面临新的挑战。以泾县老南街的现状和更新为例,探讨了在徽州文化影响下的泾县历史街区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其保护的方法和策略,以探索出一条系统的、合理有效的途径,为其他城镇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不仅在民居建筑、民俗文化及其相关领域具有较大、较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其极具蒙元个性与晋商文化的景观特质也使其在更新与改造中成为呼和浩特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衔接的一个契合点。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整体性和景观人文性作为切入点,对该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景观环境进行研究,同时引入城市整体性理论,以全面剖析场域特征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营造与保护。塞上老街在更新改造中深入发掘了自身的场域特征与文化特质,充分强调了自身的整体性与人文性。有鉴于此,塞上老街不失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改造的宏构。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评估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历史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是否得到彰显、空间环境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福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美国景观绩效系列、建筑遗产评估和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的相关指标,通过Delphi法结合AHP法构建一套集文化和空间保护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以评估福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水平,并为历史街区的提升发展提出科学可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常出现的缺少生态观、整体观和地域观的"千城一面"保护倾向,使得历史街区失去自身文化、生态价值,如何将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更新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结合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为例,利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经世致用"的传统生态智慧思想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提出通过对历史街区空间的优化与再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提升和潮汕文化的保存与延续的措施,阐释生态智慧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案例中的现代转译方式,以期为未来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胡霄  周砚钢 《绿色科技》2023,(20):164-169
根据近年来武汉市生活服务业政策中提出文化旅游开发与城市生活建设融合发展的相关意见,以武汉市黎黄陂路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完全展现慢生活多样化形式和内涵,充分融合街区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开发与城市生活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在以慢食理念为核心文化要素,联合慢养生、慢手工、亲近自然等慢生活方式以及街区文化旅游资源合力发展的基本原则上,搭建起黎黄陂路历史街区体验旅游的文化生态关系框架,从而明确了该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的“自然慢食”“养生慢食”“环保慢食”“文化慢食”4条具体规划思路。然后通过服务设计的服务蓝图工具对前后台服务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从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完善街区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内部设施、充分发动社区组织居民共建,组织黎黄陂路慢生活经营者协会等方面提出了该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规划的具体策略,为当前武汉市其他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的相关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常州前后北岸街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前后北岸街区业态、空间环境及建筑形态现状,探讨了实现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有效涂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丽萍  许大为 《绿色科技》2020,(5):31-32,37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人类历史文化遗迹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景观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提取、归纳与总结,得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由底界面、侧界面以及顶界面三大核心要素组成,并将其应用到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景观内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旨在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改造和创新也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以保定市西大街为例,通过走访、实地调研、搜集资料等方法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造和创新的一些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蒋敏哲  吴苏 《绿色科技》2019,(12):259-261,269
指出了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因各利益主体诉求不同,改造过程常常举步维艰,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三学街是西安市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沉淀了西安城市建设的历史记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三学街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涉及多方因素:历史遗迹的保留、保护、利用,政府、居民、开发商三方主体的利益均衡等。探讨了三学街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寻求了如何在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及周边地区的保护利用也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亟需探寻适合自身实际的保护更新模式。在新一轮清晖园及周边历史地段的保护中,充分借鉴和运用了"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物质空间规划、功能载入、规划实施等方面对清晖园及周边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发展模式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力求在保证文物原真性的前提下对城市历史地段进行可持续的保护与再利用,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并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景观设施既是造景要素也是文化载体,历史街区中的景观设施应有利于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分析了济南市宽厚里、老商埠二个历史街区中道路景观设施、导视系统、观赏小品、服务设施等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原则的景观设施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