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特色生态小镇在乡村振兴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小镇之规划建设在多地已形成示范,取得相关的建设成果。但乡村型特色生态小镇更多地还在探索之中,这主要涉及到土地的应用与原村屯的融合。因此,结合黄湾樟生态特色小镇规划设计项目探讨了纯乡村型小镇的规划设计问题,并以此阐明了特色生态小镇只有紧紧围绕乡村原貌才能彰显小镇的原质。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山东省作为旅游大省,在立项培育建设的特色小镇中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占比达到50%以上。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针对在旅游特色小镇创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趋同、特色不鲜明、绿色发展理念淡漠、生态环境破坏、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针对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了旅游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策略,以助推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分析了桂林会仙镇旅游建设的现状;并从地脉属性、文脉属性、地位优势阐述了会仙小镇全域化建设的可行性;然后陈述了会仙镇全域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会仙小镇全域化旅游建设的模式,旨在推动小镇旅游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镇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小镇的主题化开发和建设已成为城镇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遂宁市卓筒井镇为例,通过对卓筒井镇旅游资源特色的分析,从卓筒井旅游小镇的主题确立、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研究探讨了主题旅游小镇塑造与开发的主要措施,为旅游小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愈加向往,而旅游就成为了当前人们热衷的产业之一。在新时期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时代发展背景影响下,人们对旅游的特色化要求也不断提升。而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也成为了新时期国民旅游的重点选择。立足于旅游市场需求实际,探究了旅游特色小镇规划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旅游小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策略,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以"城市双修"理念为指导,结合徐州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对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具体做法,以保护并利用现有环境,营造特色景观,增强特色小镇空间的可识别度,尤其对于环境已受到不可逆破坏的城镇,进行环境修补后良好的环境可以成为新的旅游资源,并且达到吸引投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叶绵源  刘煜 《广东园林》2021,43(1):85-90
风情小镇作为海南城镇化道路新模式、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各市县陆续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结合对琼海市风情小镇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博鳌镇、潭门镇、中原镇以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总结了琼海市风情小镇特色塑造表现手法:宏观上以"三不一就"为设计理念,结合小镇资源优势定位其建设模式;中观上以产业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作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之一,值得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并对其的未来进行展望。从溱潼镇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建设溱潼特色小镇,并为其他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发展可有效将城市居民引向乡镇,帮助解决当地就业,推动特色小镇建设。镇安云盖寺镇占有地理位置、气候、交通等优势,具有建设红豆杉康养特色小镇的条件。研究证明,红豆杉的净化空气效果显著,将红豆杉应用于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将在有效美化环境的前提下,更深层面的改善环境。同时为发展红豆杉产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本文对黑龙江省桦南林业局发展紫苏特色小镇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更好的指导桦南林业局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博物馆旅游相关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博物馆和旅游的关系,认为博物馆旅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文中依托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国家植物博物馆发展旅游具备的政策机遇、游客基数、区位、行业地位、资源、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及国内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可借鉴、藏品艺术价值不高等劣势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合理的运维机制,处理好馆、库、园一体统筹的关系;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建设;以人为本,强化深度体验;重视人才、科普和营销;与茨坝生物科技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打造云南省“健康生活目的地”示范园区;整合资源,建立旅联体,打造科普文旅融合产业走廊等国家植物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晓东 《绿色科技》2020,(5):169-172
指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涉及到众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包括一些国内知名自然旅游景区多将成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资源要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带动周边全域旅游开展、促进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适应新变化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了解文旅特色小镇建成后的使用状况,探索其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文旅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小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后评价(POE)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产业特色、文化内涵、旅游特征、社区功能和生态功能5个方面构建杏花村文旅特色小镇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镇在特色产业方面用地不均衡;传统文化保护有所欠缺;村镇风貌不协调;新能源利用较少;噪声超标。最后,从统筹特色产业规划、挖掘文化内涵、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加大风貌管控、保护生态特征5个方面提出对杏花村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的提升对策和发展建议,为本地区文旅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城郊旅游小镇的开发脱离不了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把城郊旅游小镇的开发研究放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有利于城郊旅游小镇制定更好的开发策略,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对城郊旅游小镇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解析和关系梳理,结合城郊旅游小镇的形成过程、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提出了城郊旅游小镇开发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城郊旅游小镇的旅游价值和城镇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农业旅游作为一种富有特色、深受旅游者欢迎的新兴旅游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森林公园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诱人的野趣及其独到的保健功能,越来越多游客也被其所吸引。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模式和特点,以及我国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农业型森林旅游基地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6.
<正>垛庄镇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南部,境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点众多,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是章丘国家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花样垛庄"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垛庄镇首先从突出绿水青山,夯实发展根基做起。坚持将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要求和  相似文献   

17.
森林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是依托森林生态资源,以提供森林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特色的综合创新发展平台。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浙江省作为国内森林特色小镇建设的先行地区,目前已经命名了68个森林特色小镇。文章介绍了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森林特色小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与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在促进林区经济发展与林农致富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产业定位趋同、发展要素与建设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由此提出立足特色多元化发展、建立相匹配的建设机制与评价体系等发展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森林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底,钦廉林场升起两颗闪亮的星:钦州市钦南区北部湾花卉小镇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简称北部湾花卉小镇)和合浦县钦廉木本香料产业核心示范区(简称木本香料产业核心示范区)同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开创了全区国有林场同时获得两个核心示范区的先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家对特色小镇提倡大力发展的机遇,抓住云南自然景观丰富、生物多样、气候独特、少数民族文化唯一等特性,积极打造世界一流的乡村旅游小镇。以腾冲市云上司莫拉特色小镇为分析对象,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用地规模、规划原则、产业发展、内外交通建设、佤族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小镇持续发展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引领性和独特性。项目的规划建设对促进云南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具有示范样板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2月2日,来宾市市长雷应敏在维都林场调研时强调,要集中各方力量,大力支持维都林场重点项目建设。雷应敏实地调研了广西雅江(来宾)油茶小镇、广西来宾林业数字小镇、来宾市烈士陵园等建设项目。他强调,一要发挥区位优势,加人瑶乡特色元素,将油茶小镇打造成具有来宾特色的集生态休闲、科普研学、文化体验、森林康养等众多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油茶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