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黑枣遗传多样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的叶片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叶片扫描成像后,使用Lamina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计算其统计参数;使用Image J软件对叶片形态进行标点并通过Morpho J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薄板样条分析及判别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的叶形性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冀洪1号"黑枣的叶片较大,但其变异幅度较小。基于Morpho 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体变量的63.447%(分别为50.537%和12.910%),薄板样条网格图结果显示,"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形态相似,仅在叶柄及叶片最大宽度处有微小差异。基于Lamina软件和Morpho J软件对"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叶片进行比较,能够找出叶片间的微小差别,并且对发现叶形变异与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关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在6年生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试验林中,对14个无性系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叶厚、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量共7项叶片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和叶柄长变异系数较大,叶干物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且叶片性状的变异主要为无性系之间的变异;黑木相思无性系叶片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叶长、叶柄长和叶宽与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叶面积、比叶面积与干物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厚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除叶柄长外,其它6个叶片性状都是鉴定无性系的重要特征指标。聚类结果显示,14个无性系聚为4类,F1、SR38、SR41被单独聚类,其它11个无性系聚为1大类,说明大部分无性系叶片性状变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阐述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种群间和种群内叶片性状变异特征,在广东省内 高州油茶主产区选取3 个代表种群为研究对象,选择6 个叶片性状为特征变量,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多 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对叶片性状进行种群间、种群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高州油茶 除叶厚、锯齿百分比外,其余叶片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群间和种群内变异丰富。群内变异 (9.45%)大于群间变异(5.33%),因此叶片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其群内变异。其中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 数(Vst)为0.362 7,分化水平较大。(2)叶片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6.77%(9.85%~35.02%), 其中叶柄长、叶厚、叶形指数、叶长、叶宽、锯齿百分比的变异系数依次为35.02%、15.67%、14.65%、 13.09%、12.33%,9.85%。(3)6 个叶片性状指标可归纳为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73.33%。(4)年均气 温越高,叶形指数越大;随着海拔上升,叶柄长度越短;纬度越高,年均降水量越大,锯齿百分比越小。 随着经度与纬度变大,叶形指数越小。  相似文献   

5.
元宝枫优质叶用品系选育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不同系号元宝枫叶片形态特点和叶片中6种药用成分含量的分析,为黄酮类、酚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检测、元宝枫叶茶的开发利用及优良无性系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叶片形态指标、超声提取和HPLC法检测叶片药用成分。[结果]叶片形态的变异情况为叶柄长裂宽裂长叶长叶宽叶基角,叶片裂宽大都在2 3 cm左右,叶基角除6-1外,都小于180°。叶片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 979.65、1 474.92、268.12、1 380.18、218.28、8.13μg·g-1。元宝枫的叶柄长与绿原酸含量的相关系数是-0.735*;鲁红1号母树与其无性繁殖幼树叶片药用成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914*。6号系列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而1号系列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不同家系、同一家系的不同无性系叶片药用成分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叶用元宝枫无性系的选育可尝试采用间接选择的育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选择叶柄长来改良绿原酸含量;叶片药用成分含量的幼成相关关系表明元宝枫叶片药用成分含量的早期选择也是可行的;家系内不同无性系叶片药用成分的显著差异揭示了元宝枫家系内选择的必要性;鲁红1号的叶较大、各药用成分含量较高,且秋季叶色变红,可以作为药与赏兼用的优质品系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香花油茶良种选育和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良好的30个香花油茶无性系叶为材料,使用叶面积仪和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对叶表型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叶水分含量特征:叶含水量为52.07%~62.44%,含水量高于55%的无性系占比70%以上。叶表型性状:15号无性系的叶长最大,29号无性系的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形状系数均最小;各无性系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18%~23.07%,叶周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18%),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07%);叶宽、叶面积与其他叶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708%,说明这2个主成分概括了6个性状的主要信息。其中,叶面积的特征向量值最大,其次是叶宽,叶面积和叶宽是区分香花油茶无性系最主要的叶性状。经聚类分析,香花油茶各无性系可被划分为3个类群。叶绿素含量: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间叶绿素含量存在变异,变异系数为8.48%;25号无性系叶基、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其他无性系有显著差异,叶尖叶绿素含量除与18号无性系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无性系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10个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叶片形态、光合参数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个桉树无性系的叶面积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以单叶干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干鲜比的变异系数最小。以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5个性状指标为参数做聚类分析,可以将10个无性系分为4类。以叶长宽乘积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绝大部分无性系的模拟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程进行同类无性系的叶面积预测。综合分析10个桉树无性系的光合参数间存在较大的变异,无性系33-27属于节水型的速生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的表型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2.56%,变异幅度为4.17%26.25%;(4)水青树叶表型变异与年均日照时数、7月均温及年均降雨量等环境因子有关,变异呈现出随经度、纬度、海拔的梯度渐变规律;(5)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聚类,可将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分为3大类。[结论]水青树天然种群间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种群内变异程度较低,其对环境的适应范围缩减,适应能力较差,这可能是导致水青树濒危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便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无性系间主要数量性状的多样性及遗传稳定性,以不同种源的83个西伯利亚杏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2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其果、核、仁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20%),其产果量的变异系数最大(89%);不同种源的变异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辽宁朝阳(21%)=内蒙古敖汉(21%)内蒙古扎兰屯(20%)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地区(15%),表明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丰富,选种潜力大;20个数量性状的重复力均在70%以上,其中,小枝粗度的重复力最高(0.920),表明各无性系继承原株优良性状的比率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高,达35.540%,主要反映果、核、仁的性状特征;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8.94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83个无性系分为3类:A类26个数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值均大于群体均值;其中,A1亚类表现为果重肉厚;A2亚类的小枝生长量大,核仁性状优良。B类16个性状指标测定值均大于群体均值;其中,B1亚类叶片生长量大,B2亚类果肉厚度小,B3亚类产果量高。C类27个性状指标测定值均小于群体均值,表现为生长量小,果、核、仁性状指标测定值均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天台鹅耳枥属于极少种群植物,环境适应能力较弱,仅分布于浙江省天台县和磐安县。叶片是对光环境变化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通过几何学形态测定分析天台鹅耳枥叶形变化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光环境下天台鹅耳枥叶的异速生长模式,以期为天台鹅耳枥的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天台鹅耳枥叶形对不同模拟生长环境光强(低光强LI、中等光强MI和全光照FI)的响应。3月中旬在叶未展开时对天台鹅耳枥进行不同遮荫处理,7月下旬采集成熟叶片。运用几何学形态测定法分析天台鹅耳枥3种光照梯度下叶形之间的差异,基于Tpsdig 2程序将叶片轮廓的17个地标点数字化为标准的图像,用IMP系列软件中的Coordgen软件计算每个梯度种群的标准轮廓坐标数据,用薄板样条曲线图来表示相对形态上的变化,应用PAST3.14软件显示叶形和叶脉方面的差异。环境因素对叶形态的影响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通过天台鹅耳枥叶的几何学形态测定分析,表明叶片为椭圆形,先端渐钝尖,基部微心形;不同光环境下叶片形态相近,但叶形异速生长较明显。经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有意义的叶形状变量,其主成分占总方差的77.48%。相关性分析表明,天台鹅耳枥叶的形态学差异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地表温度(Ts)、大气温度(Ta)和相对湿度(RH)显著相关(P0.05)。当叶形变化与PAR、Ts和Ta显著正相关、与RH显著负相关时,叶片出现中部的扩张或收缩,变异聚焦于叶基和叶尖交替的伸缩率;生长于弱光环境下,叶片中部出现扩展、叶尖压缩;在强光环境中,叶片中部挤压、叶尖膨大。当叶形变化与PAR、Ts和Ta呈显著负相关、与RH显著正相关时,叶形变化涉及叶柄长度和叶尖伸缩率;在强光和弱光环境下,天台鹅耳枥叶柄伸长、叶尖收缩;在中等光强下,叶柄收缩、叶尖膨大。当叶形变化仅与PAR、Ts和Ta显著正相关时,叶形变化涉及叶片的伸缩率;在中等光强下,叶柄收缩,叶片下半部挤压、叶尖膨大。利用叶形状的主成分数据作相对扭曲图验证,显示由于受光环境的影响,天台鹅耳枥叶柄和叶尖出现上、下扭曲。【结论】不同光环境下天台鹅耳枥叶存在异速生长,随着光照的增强天台鹅耳枥改变叶片形态、调节叶柄位置增加光合能力。天台鹅耳枥叶形变化与光环境的相关分析显示,与其中等光强的林窗环境相适应,天台鹅耳枥叶片椭圆形较为饱满,叶基和叶片下半部收缩,叶尖膨大,较短的叶柄能更有效地传导水分和养料。天台鹅耳枥在自然状态下依赖于特殊的生境,引种栽培天台鹅耳枥时,选择光照较强的林窗环境,可有效恢复和扩大天台鹅耳枥种群。  相似文献   

11.
黑杨派无性系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变异和生长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个黑杨派无性系3年生人工林上、中、下3个冠层水平上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总厚度等解剖性状,气孔密度和长度等气孔性状以及生长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于对生长性状的间接选择研究,以提高选择效率和缩短育种周期.[方法]选用2根1干、规格一致的苗木营建试验林,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5株×5行共计25株小区,3次重复区组,株行距3m×5m,每个区组选2株平均木,依照树冠自然分枝轮序,由上至下依次分上、中、下层,在各冠层南面方向上各取1个代表性一级分枝,选取其成熟叶片测定叶片性状,并连年测定1~4年生长性状,对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生长性状(3年生和4年生胸径)和3个冠层的叶片性状(共计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3个黑杨派无性系1~4年生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极显著,叶片解剖性状、气孔性状亦存在显著变异.不论冠层,多数无性系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均大于海绵组织厚度,且各无性系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均大于上表面气孔密度,叶片下表面与上表面气孔长度相近.大多数无性系的树冠上层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总厚度大于下层,上层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大于中层和下层.不同冠层上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中层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与3年生和4年生胸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5和-0.736,上层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与2年生胸径之间呈正相关(r=0.402),但中层和下层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树冠中层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1年和3年生胸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19,-0.339),但不同冠层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总厚度和上下表面气孔长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11个性状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2.7%,87.5%和88.3%,以前2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可将13个无性系分为3组,选出生长量大的7个无性系,其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较小,下表面气孔密度较大,上表面和下表面气孔长度较小,海绵组织厚度较小.[结论]黑杨派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和不同冠层叶片解剖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及气孔性状(密度和长度)存在显著变异和相关关系,与生长相关关系显著的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可用于黑杨派无性系生长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野杏无性系定量性状的变异特点及遗传稳定性,为野杏优特无性系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22个野杏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25个定量描述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野杏无性系25个定量描述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9%,其中2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上,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小枝长度(67%),不同种源野杏种群的变异系数以会宁县为最大(25%),以霍城县为最小(13%)。25个性状的重复力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核质量的重复力最大(0.991)。所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42%,能够反映野杏无性系定量描述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122个野杏无性系划分为5类。其中,Ⅰ类表现为小枝长势弱,出仁率最小;Ⅱ类表现为出仁率最大;Ⅲ类表现为小枝长势好,出核率最大;Ⅳ类表现为叶片长势好,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粗均最大;Ⅴ类表现为果、核、仁长势最好,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单仁质量均最大。各类均可作为野杏不同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结论】不同种源野杏无性系定量描述性状变异程度丰富,选择潜力大,有利于野杏优特类型选育;各性状重复力差异极显著,各无性系遗传原株优良性状优势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反映了野杏无性系定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野杏无性系划分为5类,均可作为选育高出核率及特殊果、核、仁类型的亲本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南平市郊林场,分别以组培苗、扦插苗造林的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187、PC1、PC2和变异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芳樟叶精油含量、主成分及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扦插子代樟脑含量变化不明显,组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樟脑含量比母本的樟脑含量降低了-12.50%~24.52%,但子代芳樟无性系在栽植过程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都能够较好保持稳定性,无性系187扦插苗造林更有利提高芳樟叶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桉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和光合参数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桉树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对其叶片形态、光合参数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个桉树无性系的叶面积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以单叶干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干鲜质量比的变异系数最小.以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5个性状指标为参数做聚类分析,可以将10个桉树无性系分为4类.以叶长宽乘积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绝大部分无性系模拟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程进行同类无性系的叶面积预测.综合分析10个桉树无性系的光合参数表明,无性系间存在较大变异,无性系33-27在所有无性系中综合表现为最好,属于节水型的速生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美洲黑杨50号为母本和青杨5个种源(各10个单株)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美洲黑杨 5 0号为母本和青杨 5个种源 (各 10个单株 )为父本杂交 ,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 ,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 ,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海口林场47株油橄榄结果树9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7株油橄榄结果树9个表型性状在株间均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其中平均果重(43.06%)和核重(44.63%)变异系数较大,叶左宽/叶宽(2.02%)变异系数最小,且生殖器官变异水平大于营养器官变异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叶形指数、核形指数、果重、核重、叶左宽/叶宽及叶厚是引起47株油橄榄结果树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47株油橄榄结果树分为4个大类群,第1,2类群分别包含2个亚类、2株结果树,第3个类群包含1个亚类、1株结果树,第4个类群包含3个亚类、42株结果树,约占总结果树的89.36%,是开发利用的主要类群(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肉桂叶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r.macrophyll)和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的1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10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11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清化桂家系的叶全长、叶片长、叶宽、叶子鲜重、叶面积的平均值显著大于西江桂家系。不同品种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差异程度不同,范围在13.29%~22.41%之间,其中,西江-6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3.29%,而西江-5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41%。主成分分析中,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979%,说明这三个主成分概括了10个性状指标的主要信息。其中,叶柄长/叶全长的载荷量最大,其次是叶片长和叶全长,是区分肉桂不同品种最主要的叶片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家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化桂家系,一类是西江桂家系,表明清化桂和西江桂是2个遗传距离较远的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最小距离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锥栗(Castanea henryi)15个优株无性系幼林期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16个性状在锥栗无性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为3.24%~31.96%,其中,叶面积等10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即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所有性状重复力在0.807及以上,最高达0.971,均受强遗传控制;根据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16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对15个无性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和归类,结合多重比较结果,初步筛选出YLZ 14、YLZ 26、YLZ 30、YLZ 70和YLZ Q等5个叶片表型及光合生理表现优异的锥栗无性系,其具有叶面积和质量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高等特性,可作为进一步开展高产、优质等锥栗优良品系选育的主要素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西伯利亚杏优良单株为选择目标,结合地理生态因子对核仁表型和成分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明确内蒙古西伯利亚杏核仁形态及成分的变异特点和地理变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类型优良单株的选择。[方法]结合单株产量高、生长势好等指标,对来自内蒙古地区的10个西伯利亚杏种源中筛选出的217个单株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壳厚、核形指数、核干质量、仁纵径、仁横径、仁侧径、仁形指数、仁干质量、出仁率、产仁量、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16个形态及成分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筛选不同类型的优良单株。[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杏各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变异范围为8.94%68.27%,核形态的变异系数(16.87%)大于仁成分(14.61%)和仁形态(14.14%),质量和成分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大小和形状指数。(2)产仁量、仁干质量、出仁率、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主要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将种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产仁量高、仁大;第Ⅱ类群出仁率高,粗蛋白含量高;第Ⅲ类群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第Ⅳ类群各项指标都较低;第Ⅴ类群产仁量高、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3)核、仁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且产仁量、苦杏仁苷、粗脂肪分别与纬度、经度、年平均气温密切相关。(4)前6个主成分贡献率达到80.716%,按5%入选率分别筛选出9种类型的优良单株各11株,各类型优株主成分得分值的现实增益为146.12%199.22%,具有显著的优异性。[结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在广泛且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核仁表型和成分的变异,且不同种源以及不同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主要经济性状对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5个具有不同经济特征的育种类群;主要经济性状与表型以及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