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蜂群在分蜂的季节里,收捕在大树树杈的蜂团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多数蜂友会望团兴叹。我选用长4 m多特别直的小圆杉条做长木杆,因小杉条直,干燥后重量特别轻,且结实耐用。用小号10 mm、长124 cm做两头留16 cm的把直径29 cm的圆形,把16 cm两头焊上2个8 mm螺帽,用2个配套螺杆固定在杉条的末端,缝制1个加密长80 cm左右的尼龙吊袋。如大树太高,可以把木把加长,用直径与木把相同的圆铁管长30 cm左右作连接点,但圆铁管靠近两头的地方要钻2个眼,穿上临时固定加长  相似文献   

2.
分蜂团落在高处 ,比如大树的顶梢 ,距地面十余米 ,只用举脾收蜂的办法是不行的 ;如果有 3级以上的风更收不下来 ,原因是脾举得太高 ,不容易固定巢脾位置。1 999年 5月上旬正值洋槐流蜜 ,一初学养蜂朋友的分蜂团飞在树上收不下来 ,他爱人前来求我帮忙。我停下取蜜的活计 ,急忙骑车到了朋友家。只见我那蜂友与他弟弟在平房上合举 1根十余米长的粗竹竿 ,上面的脾怎么也不能稳靠蜂团 ,二人累得通身流汗。我叫二人放下竹竿 ,解下巢脾 ,在竹竿头上拴牢一铁钩子 ,举起竹竿使铁钩勾牢有蜂团的树枝 ,让他二人上下反复拉动竹竿。使蜂团落散 ,蜂群不能…  相似文献   

3.
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蜂团就不好收了。下面介绍我历年来收捕自然分蜂团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4):26-27
<正>春末夏初,繁花似锦,天气温和,是分蜂的旺季。蜂友们在外出时,有时会在离家很远的路旁、树干、岩石或房前屋后等场所,偶遇结团很低的分蜂团。这类分蜂团,虽然结团并不高,无须架梯或攀爬,即可收蜂。但终因是偶遇,没有随身携带任何收蜂工具,又离家较远,甚至远至跨乡镇、县市,不便再回家去拿,或者不划算去拿收蜂工具,只能将原本唾手可得的蜂团,忍痛割爱,实在可惜。有时虽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 ,养蜂者在秋季管理工作结束后 ,直到春天来临以前都不会去惊动蜂群 ,即使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蜜蜂也能存活。蜜蜂对冬季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有了许多适应 ,包括在冬季停止产卵、停止飞翔和形成越冬蜂团等。这些适应性有助蜜蜂在越冬期间调控蜂群温度 ,而单个蜜蜂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当蜜蜂形成足球大小的越冬蜂团时 ,其热量散失情况便发生了改变。蜂团散热面相对地来说小于其蜂团内部的产热面。结果蜂团散热速度减慢 ,蜜蜂通过聚集和分散便能够完成群体温度的调节。那么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探讨一下越冬蜂团是如何形…  相似文献   

6.
7.
8.
张良驹 《蜜蜂杂志》2010,30(10):23-24
<正>1快速捕蜂纪实2009年10月29日,一个朋友来电话说:发现福塘村部的水泥桥下悬挂着一个蜂团,有好几户农民想尽办法都没有办法搞定。于是我立即驱车前往,一  相似文献   

9.
黄革 《蜜蜂杂志》2008,28(8):28-28
<蜜蜂杂志>2008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野生中蜂分蜂群"寻巢留宿蜂团"的发现与思考>一文,我认为这是一篇实践性强的好文章,它对中蜂分蜂群"寻巢"和"留宿"观察仔细、记述真实、分析透彻,颇有新意.这里就本人的亲身经历提供一些材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正1能召回的有效时间分蜂团离巢后在附近合适位置集结时,一般都会停留5 h以上,也有个别直接飞奔新居的。对不做就近集结的分蜂团是不能召回的,因为找到新居后一是距离较远找不到回程,二是找到新居后已完成分蜂成了完全独立的2个蜂群,分出群不会再管母群了。没找到新居前的分蜂团与母群还是藕断丝连的,比如分出后提走分蜂团中的蜂王自动返回母群就是证明。2如何让母群立即产生失王感有人认为:提走王台脾、抖蜂提走卵与小幼虫  相似文献   

11.
自然分蜂对养蜂生产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使群势受到较大损失,而且捕捉分蜂团非常麻烦,对于集结到高大树木上的蜂群,有时还得用爬树锯枝的办法捕捉。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捕捉分蜂团的网套,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四)·纪天祥为蜂群安全越冬探索适宜温度我开始养蜂的头20年(1933~1953年)里,遇到最多难题的时候,就是蜂群越冬期。由于心里没谱,每年立春一过就要抓紧时间检查蜂群,有的年头蜂王开始产卵的日期早,幼蜂已经出房了...  相似文献   

13.
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天祥 《蜜蜂杂志》1996,(11):12-13
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一)纪天祥前言五六十年代,我国翻译出版了《养蜂学》(戚尔宾纳[苏联]著,俞俊鳌、诸葛群译,财经出版社1957年出版)和《蜜蜂》(哈利夫曼[苏联]著,冯荫春、陈世昌译,科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蜂群生物...  相似文献   

14.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六)●纪天祥1970年1月上旬,我又把这个弱群从温室搬到冷室放了3天,又从冷室搬到室外放了3天,以后又搬回温室内,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和上次差不多。这样就得出:室外越冬的蜂群,蜂团中间温度变化,完全受气温变化所影响...  相似文献   

15.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五)●纪天祥蜂群越冬期对于蜂团中间温度和外层温度变化情况的试验蜂群越冬期,在测试蜂团中间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发现蜂团移动,温度计离开蜂团中间时,温度即下降。究竟蜂团中间和外层(不是外边)相差多少度?我作了如下试验:1...  相似文献   

16.
在寒冷的情况下,蜜蜂无法单独保持体温,只能靠结团取暖,度过漫漫严寒。一般而言,只要是巢内储蜜充足,无外界因素干扰或甘露蜜中毒等,蜂群绝对不会散团。如果在4℃~5℃以下,不论何种原因引发散团,蜜蜂因肢体僵硬,无力爬上巢框重新结团,很快就会冻死,其中意蜂比中蜂更不耐寒,更易冻僵甚至冻死。因此,蜂友们平时在做好越冬保温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千万不可心存侥幸。室外越冬的蜂群,因为放置在外,尤其是山区的蜂群,受意想不到的外因干扰更高。  相似文献   

17.
纪天祥 《蜜蜂杂志》1998,(10):12-13
在同一场内饲养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蜂和喀尼阿兰蜂等不同品种的蜜蜂,在每年越冬期间发现这几种蜂群,蜜蜂的活动量大小、消耗蜂蜜的多少、越冬末期蜂王开始产卵日期的早晚有所不同,而差异比较明显的是:东北黑蜂和意蜂,越冬前同等群势,巢内贮蜜数量也相等,但是到...  相似文献   

18.
19.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08,28(5):24-25
中蜂自然分蜂群寻巢的机理机制,是中蜂复杂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养的中蜂来讲,自然分蜂后就地定居的情况似乎少见;  相似文献   

20.
纪天祥 《蜜蜂杂志》1998,(11):12-13
二、东北黑蜂与意蜂对比试验同时用2群东北黑蜂和2群意蜂组成双王群,每群蜂的蜂团中间放1支温度计(图3)。于11月中旬蜂群做好外包装之后,夜间气温下降到-5~6℃、白天气温上升到7~8℃时,东北黑蜂蜂团中间温度维持在21~22℃,意蜂蜂团中间温度维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