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分蜂团落在高处 ,比如大树的顶梢 ,距地面十余米 ,只用举脾收蜂的办法是不行的 ;如果有 3级以上的风更收不下来 ,原因是脾举得太高 ,不容易固定巢脾位置。1 999年 5月上旬正值洋槐流蜜 ,一初学养蜂朋友的分蜂团飞在树上收不下来 ,他爱人前来求我帮忙。我停下取蜜的活计 ,急忙骑车到了朋友家。只见我那蜂友与他弟弟在平房上合举 1根十余米长的粗竹竿 ,上面的脾怎么也不能稳靠蜂团 ,二人累得通身流汗。我叫二人放下竹竿 ,解下巢脾 ,在竹竿头上拴牢一铁钩子 ,举起竹竿使铁钩勾牢有蜂团的树枝 ,让他二人上下反复拉动竹竿。使蜂团落散 ,蜂群不能… 相似文献
3.
4.
5.
一般来说 ,养蜂者在秋季管理工作结束后 ,直到春天来临以前都不会去惊动蜂群 ,即使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蜜蜂也能存活。蜜蜂对冬季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有了许多适应 ,包括在冬季停止产卵、停止飞翔和形成越冬蜂团等。这些适应性有助蜜蜂在越冬期间调控蜂群温度 ,而单个蜜蜂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当蜜蜂形成足球大小的越冬蜂团时 ,其热量散失情况便发生了改变。蜂团散热面相对地来说小于其蜂团内部的产热面。结果蜂团散热速度减慢 ,蜜蜂通过聚集和分散便能够完成群体温度的调节。那么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探讨一下越冬蜂团是如何形… 相似文献
6.
8.
9.
<蜜蜂杂志>2008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野生中蜂分蜂群"寻巢留宿蜂团"的发现与思考>一文,我认为这是一篇实践性强的好文章,它对中蜂分蜂群"寻巢"和"留宿"观察仔细、记述真实、分析透彻,颇有新意.这里就本人的亲身经历提供一些材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11.
自然分蜂对养蜂生产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使群势受到较大损失,而且捕捉分蜂团非常麻烦,对于集结到高大树木上的蜂群,有时还得用爬树锯枝的办法捕捉。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捕捉分蜂团的网套,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四)·纪天祥为蜂群安全越冬探索适宜温度我开始养蜂的头20年(1933~1953年)里,遇到最多难题的时候,就是蜂群越冬期。由于心里没谱,每年立春一过就要抓紧时间检查蜂群,有的年头蜂王开始产卵的日期早,幼蜂已经出房了... 相似文献
13.
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一)纪天祥前言五六十年代,我国翻译出版了《养蜂学》(戚尔宾纳[苏联]著,俞俊鳌、诸葛群译,财经出版社1957年出版)和《蜜蜂》(哈利夫曼[苏联]著,冯荫春、陈世昌译,科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蜂群生物... 相似文献
14.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六)●纪天祥1970年1月上旬,我又把这个弱群从温室搬到冷室放了3天,又从冷室搬到室外放了3天,以后又搬回温室内,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和上次差不多。这样就得出:室外越冬的蜂群,蜂团中间温度变化,完全受气温变化所影响... 相似文献
15.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五)●纪天祥蜂群越冬期对于蜂团中间温度和外层温度变化情况的试验蜂群越冬期,在测试蜂团中间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发现蜂团移动,温度计离开蜂团中间时,温度即下降。究竟蜂团中间和外层(不是外边)相差多少度?我作了如下试验:1... 相似文献
16.
在寒冷的情况下,蜜蜂无法单独保持体温,只能靠结团取暖,度过漫漫严寒。一般而言,只要是巢内储蜜充足,无外界因素干扰或甘露蜜中毒等,蜂群绝对不会散团。如果在4℃~5℃以下,不论何种原因引发散团,蜜蜂因肢体僵硬,无力爬上巢框重新结团,很快就会冻死,其中意蜂比中蜂更不耐寒,更易冻僵甚至冻死。因此,蜂友们平时在做好越冬保温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千万不可心存侥幸。室外越冬的蜂群,因为放置在外,尤其是山区的蜂群,受意想不到的外因干扰更高。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场内饲养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蜂和喀尼阿兰蜂等不同品种的蜜蜂,在每年越冬期间发现这几种蜂群,蜜蜂的活动量大小、消耗蜂蜜的多少、越冬末期蜂王开始产卵日期的早晚有所不同,而差异比较明显的是:东北黑蜂和意蜂,越冬前同等群势,巢内贮蜜数量也相等,但是到... 相似文献
18.
19.
中蜂自然分蜂群寻巢的机理机制,是中蜂复杂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养的中蜂来讲,自然分蜂后就地定居的情况似乎少见; 相似文献
20.
二、东北黑蜂与意蜂对比试验同时用2群东北黑蜂和2群意蜂组成双王群,每群蜂的蜂团中间放1支温度计(图3)。于11月中旬蜂群做好外包装之后,夜间气温下降到-5~6℃、白天气温上升到7~8℃时,东北黑蜂蜂团中间温度维持在21~22℃,意蜂蜂团中间温度维持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