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杨干象的几种不同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调查,找出杨干象的操作简便、效果最佳的防治方法,更好地指导杨干象的防治工作。结果表明:采用2.5%溴氰菊酯350mL加10奴废机油混合制剂硬毛刷点涂蛀入孔和排粪孔,然后薄膜封缠蛀蚀干部的方法防治杨于象,药效持续时间长,防治效果较好,被害杨树伤口愈合较快。其次是注射2.5%溴氰菊酯350mL加10kg水混合制剂防治方法,适合幼虫期的杨干象防治,防治效果表现最佳。刀针锥刺法在滦平县最适合在5月上中旬的幼虫期,对表皮相对光滑坚硬的杨树树种进行杨干象防治,防治效果较好。杨干象成虫防治在成虫始化期采取2.5%溴氰菊酯350mL加10kg废机油混合制剂涂毒环阻隔法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3种药剂防治白杨透翅蛾初孵幼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350g·L-1吡虫啉悬浮剂、30%甲维毒死蜱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油3种药剂,每种药剂设2个浓度梯度,喷洒树干对白杨透翅蛾低龄幼虫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20d,6种处理无显著差异,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3个药剂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7.29%。350g·L-1吡虫啉悬浮剂500倍液、30%甲维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和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可用于白杨透翅蛾低龄幼虫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量防治重楼白粉病的药剂,以种植于厚朴林下的2年生重楼为试验材料,选用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悬浮剂、25%己唑醇悬浮剂共5种药剂,开展不同药剂防治重楼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防治重楼白粉病的效果有极显著差异。参试的5种药剂施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施药后7天和20天,25%乙嘧酚悬浮剂1 000倍液和25%己唑醇悬浮剂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25%乙嘧酚悬浮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45%、91.50%,25%己唑醇悬浮剂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35%、90.30%。喷施5种药剂防治重楼白粉病后,重楼块根的农药残留量比国家标准食品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均低15倍以上,均符合国家要求,其中喷施25%乙嘧酚悬浮剂1 000倍液的重楼块根农药残留量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4.
用喷雾和涂干方法使用不同药剂开展防治角蜡蚧试验。结果表明,喷洒15%噻嗪酮·5%杀扑磷、飘绿蚧止、吡虫啉以及吡虫啉+阿维菌素和噻15%嗪酮·5%杀扑磷+哒螨·矿物油溶液对角蜡蚧防治效果不理想,死亡率和防治效果均低于50%;用杀扑磷1份与废机油100份混合后涂干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蚧虫死亡率为97.33%,防治效果达97.28%。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机油与氧化乐果混配制剂对杨干象防治试验效果,结果认为:1份机油加10份氧化乐果和10份水的比例,对速生杨进行涂干防治杨干象幼虫危害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了99.2%,药害率为零。  相似文献   

6.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黄斑星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0%氯胺磷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10%吡虫啉乳油3种高效农药,打孔注药防治杨树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通过解析木抽样调查,对危害较轻的中幼林防治效果明显.试验表明,30%乙酰甲胺磷乳油1:2浓度防治效果显著,施药第30天死亡率为71.4%,防治效果达到65.5%;施药第40天死亡率为80%,防治效果达到78.7%.  相似文献   

7.
林木白蚁的林间防治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 10种杀白蚁药剂或混配制剂对林木白蚁的林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5 0 %福美双、5 %锐劲特、2 5 %溴氰菊酯、2 5 %辛硫·灭扫利、90 %杀虫双、48%毒死蜱、5 0 %福美双 +2 0 %叶青双等 7种药剂或混配制剂在林间的防治效果均超过或接近 70 %氯丹 ,可以替代 70 %氯丹用于生产上大面积防治林木白蚁。文中还探讨了白僵菌和绿僵菌用于林间防治林木白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6种无公害农药对松梢象甲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5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均比较明显,其中5.0%氯氰菊酯、2.0%阿维菌素和5.0%吡虫啉具有速效性,4h后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而1.0%苦参碱和0.5%印棟素不具有速效性,4h后防治效果才达到30%~40%。但在3d后5种药剂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5d后,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2种植物源药剂对松梢象甲的防治速效性较差,但3d后均达到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5d后达到了9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灭幼脲类、苦参碱、蔗糖酯和抑食肼类9种药(试)剂对榆紫叶甲进行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6%吡虫啉可溶液剂、5%除虫脲乳油在低体积分数下就可以起到极好的杀虫效果,蔗糖酯作用不明显,其他几种药剂的杀虫效果亦较为理想。对死亡个体生殖系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发现:灭幼脲类农药与20%米满悬浮剂对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灭幼脲类农药可导致生殖系统形态发生萎缩变化,而其他药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几种低毒杀虫剂对蔗扁蛾的毒力及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毒化学农药吡虫啉、仿生农药阿维菌素及生物农药BT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3种杀虫剂均对蔗扁蛾的幼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但吡虫啉、阿维菌素在早期和中期的效果明显,而BT在后期的杀虫效果较明显.经过分析,吡虫啉最适的杀虫浓度为1∶700,阿维菌素及BT的最适浓度均为1∶1 500.防治效果最好的为阿维菌素,1 000倍时平均死亡率为96.95%,其次是吡虫啉,700倍时平均死亡率为65.25%,BT效果不理想,1 000倍时死亡率仅18.1%.  相似文献   

11.
杨干象是为害2~6年杨树中幼林的主要蛀干害虫,严重危害杨树的生长和成材。通过采用钻孔注药方式对4-6年生杨树杨干象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久效磷乳油(1∶0.5∶1)混合液10倍液,每厘米胸径注射剂量1.0mL时,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90.77%,防治效果达86.82。钻孔注药低污染、防治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可在林业生产中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高渗透对硫磷点涂杨干象幼虫期取食刻痕的试验,结果表明:5倍液的高渗透对硫磷对杨干象幼虫杀虫效果最好,平均达到99.9%,防治时间以5月10-20日进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杨干象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干象是我国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先后三次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本文阐述了杨干象的分布、寄主、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传播途径、适生范围以及综合治理技术,为杨干象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干象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涂漆法、喷漆法和锤击法进行了杨干象Crytorrhynchus lapathi幼虫的无公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5%、95.7%和92.2%,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环扎法和注孔法防治杨干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氧化乐果和甲拌磷乳油,采用环扎法和注孔法对杨干象进行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环扎法中,l/2环扎处理的氧化乐果的防效达94.84%;在注孔法中,2种药剂2孔注药处理的防效均在87%以上。因此,在防治杨干象时,若采用环扎法应选用氧化乐果乳油,并进行l/2环扎处理;若采用注孔法,2种药剂均可选用,且以2孔注药方法更简便、适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年搜集到的关于杨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Linnaeus在不同林龄杨树上受害株率的数据 ,采取两种不同数学方法建立杨干象危害的动态数学模型。第一种是多项回归方法 ,根据时间、受害率在坐标平面上变化趋势拟合二次抛物线。预测的被害率拟合值符合精度 ,每个时点(林龄 )上被害率区间估计为Y± 0 4 0。第二种方法是灰色GM (1,1)预测模型。对于受随机因素干忧的杨干象在不同林龄的杨树上的危害情况 ,表示为时间序列的形式 ,直接利用受害株率本身去预测序列中各时点处的值 ,此模型对不很长序列能作出较准确的预测而多项回归在拟合较长序列的反映趋势上胜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进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成虫和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防治成虫,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3%噻虫啉1500倍液速效性好。在幼虫孵化初期灌根防治幼虫,25%噻虫嗪1000倍液和20%呋虫胺2000倍液防效最好;打孔注药防治幼虫,5%和10%吡虫啉原液、5%啶虫脒原液防效最好;毒死蜱不适宜于打孔注药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集的多花筋骨草植株不同部位中提取出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通过向幼虫人工饲料中添加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方法,研究了筋骨草中植物源蜕皮激素对杨干象2龄幼虫的杀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在人工饲料中加入1-3 ml的筋骨草提取物,在24天内可以杀死 58%~100%的幼虫;(2)从开花前的筋骨草中提取出的物质的杀虫效果明显优于从花期和开花后的植物中提取出的物质的杀虫作用, 其1 mL、2 mL和3 mL剂量全株提取物的杀虫效果分别达到65.22%、85.07%和98.11%(幼虫校正死亡率);(3)植株的根部提取的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杀虫效果要比茎部或叶部提取的好,1 mL、2 mL、3 mL剂量提取物的杀虫效果分别达到100%、98.20%和98.32%;(4)筋骨草提取物的杀虫速度较慢,处理杨干象2龄幼虫16天后杀虫率才超过50%;(5)幼虫取食加有筋骨草提取物的饲料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幼虫死亡率,16天的取食,幼虫死亡率达到80%以上。筋骨草采集地点和填加植物源蜕皮激素的方式对杀虫效果的影响较小。图3表3参21。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诱木法、改善林况及林禽混养等生物措施针对天牛、杨干象等病虫害进行了维持防护林健康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易感天牛的诱树营造杨树品种混交林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的发生范围,缩小其种群集中分布区,为人工集中捕杀创造了条件;通过半带皆伐改善林况未使杨干象甲感病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在林带内放养家禽可使林木感病株率、感虫株率分别减少7%、9%,同时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应用阿维·三唑磷对杨干象幼虫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阿维·三唑磷点涂杨干象取食刻痕毒杀效果显著,以5倍液浓度防治效果最佳.通过其他触杀能力强、有代表性的菊酯类和磷制剂农药进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阿维·三唑磷杀虫效果最佳,防治期以5月10-20日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