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家界七星山旅游度假区是依据特色森林地质景观,规划建设中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养、竞技等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山岳度假体验胜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张家界旅游的提质升级版,在旅游规划建设过程中,将森林防火体系与旅游设施建设相结合,可以减少重复性建设,提高综合利用率,更好地保护生态。文章依据当地自然条件,探讨七星山度假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森林防火与旅游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的模式,为景区旅游开发中进行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山岳型景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其污水处理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可解决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推荐良好的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建议成立统一机构。以期能更好地保护好景区优质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乡村旅游是一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发展的新兴的旅游模式。在调研泰州市溱潼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探究了溱潼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文化优势、交通优势及5A景区优势。从科学规划景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路径,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溱潼镇的乡村旅游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遵循山岳型景区环境保护要求,结合黄山风景区进水波动大、昼夜温差大、自由落差大、碳氮比不合理等进水特点,选取适应于高海拔山岳型景区污水处理的多级AO+组合填料复合处理工艺,通过强化低温脱氮、强化低温除磷和强化低温调控等措施,使出水COD、BOD_5、NH~+_3-N、TN、TP和SS平均浓度分别为17、0.7、0.3545、12.2、0.14和7 mg/L,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保障了冬季低温状态下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为中国山岳型景区污水治理、建设清洁美丽的景区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然资源突出、基础设施和管理落后的高原山岳型景区展开景区游客安全风险评价探讨,从游客系统考虑,依据自然灾害成因理论构建游客安全风险理论模型。选取游客安全危险性指标、游客安全风险暴露性指标、游客安全风险脆弱性指标、游客安全风险防灾减灾能力指标,构建高原山岳型景区游客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多维度综合评价其景区游客安全风险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SWOT分析法,对南越山景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区旅游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南越山景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青岛崂山是我国重要的海岸山岳风景胜地,以仙道、灵树、异石、神窟、沧海、奇云等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但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年龄结构的多样化,青岛崂山景区逐渐暴露出旅游线路规划布局不合理、设计思路过时等问题。根据崂山景区自身特点,提出了保留原有优势,挖掘特性亮点,优化原有陆上道路,设计新的海上线路,以期使崂山走上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使得海上"第一名山"的称号更加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标识系统是旅游景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影响旅游者的旅游经历和质量,还影响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武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众多,武汉景区标识系统的建设是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阐述了景区标识系统的作用和分类;分析了武汉旅游业发展概况、武汉景区标识系统建设现状与问题,并从武汉景区的标识标牌的智慧标识系统...  相似文献   

9.
依托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森林旅游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介绍了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屏峰山景区的资源现状,分析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景区旅游开发目标定位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旅游日益旺盛,乡村旅游景区营建大力发展。如何建设中挖掘乡土景观资源的价值,寻找乡土景观与乡村景区的契合点,展现乡村特色,是解决乡村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长兴县北汤村乡村菊花展规划设计结合乡村的现状与优势,基于"乡土景观"的营造理念,从明确目标定位、梳理乡土要素、景观空间营造、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等四大措施进行乡村景区的营造及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西蟒河生态旅游风景区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当地旅游区特色景点建设提出定位与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整体营销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建议,促使其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回顾森林游憩发展的历史,探讨现代森林游憩建设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利用不合理、景观管理薄弱等问题,认为应该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使之不断完善,并从森林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模型和森林风景区景观管理4个方面综述国内外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成果,指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多学科的需要,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应该大力加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未来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充分调查茫荡山景观资源与现有旅游附属设施的基础上,就景区划分,旅游路线安排,景点、景物保护与建设,服务设施建设,道路建设以及旅馆建设等方面进行森林旅游规划研究,并提出规划建设方案与实施建议,旨在为发展茫荡山森林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景区景观改建、扩建、新建工程不断发展壮大,景区景观建设规模及形式快速膨胀,暴露出大量问题,导致景区景观设计过于雷同。本文以函谷关景区景观设计为例,旨在探讨旅游景区景观设计及植物种植设计的有机结合及谐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对丹霞山近20年旅游业发展的村民认知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丹霞山成熟开发区3个村庄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促进了古建筑和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尚处于村民可承受范围之内.从村民、村庄、景区和政府4个层面提出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建立公共管理机构、加大"三Z"投入、促进景区与旅游村庄和谐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珠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从控制景点建设项目、处理旅游活动污染、加大景区森林植被管护等方面阐述了妥善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及保护措施。提出以弘扬珠源文化和文化内涵建设来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在文化内涵建设中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立足点,打造"珠江源"品牌,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促进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关山地旅游的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山地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山地旅游安全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于现实山地旅游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四川山地景区的旅游者和景区从业人员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的感知与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山地旅游景区安全事故主要体现在火灾、交通事故、迷路、自然灾害;部分游客安全意识不高、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安全知识有待拓展是四川山地旅游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景区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的态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育忧喜参半;山地旅游景区保障机制以人防为主,制度防为辅;而对于高科技的运用比较少。  相似文献   

18.
回顾森林游憩发展的历史,探讨现代森林游憩建设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利用不合理、景观管理薄弱等问题,认为应该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使之不断完善,并从森林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模型和森林风景区景观管理4个方面综述国内外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成果,指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多学科的需要,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应该大力加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未来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9.
概念规划及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境外概念规划的兴起、我国引进概念规划、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推行、概念规划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旅游概念规划的项目管理的实施。为林业调查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森林公园、自然公园、湿地生态公园、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高速公路景观、旅游概念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岳区退耕还林植物景观林造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到2005年,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机会,在南岳衡山核心景区营造植物景观观赏林136.8 hm2,植物景观林种类16种,达到了南岳核心景区退耕还林、还绿、还美目标。提高了南岳的旅游景观质量,促进了南岳生态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