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桉树混交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出现的病虫害、地力下降等问题,在长泰岩溪林场开展了桉树、红椎、杉木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的对比试验,6年生的试验林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桉树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分别比纯林增加了34.2%、18.6%和109.2%,桉树蓄积量减少了13.6%,但混交林总蓄积量提高了19.1%,混交林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肥力略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2012,(1):41-44,52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秃杉分别与木荷、马尾松按照1∶1的比例混交,秃杉纯林作为对照进行了秃杉混交林的试验,对造林20年的试验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杉在秃杉木荷混交林中生长最快,秃杉纯林次之,秃杉马尾松混交林中生长最慢,林分蓄积量大小也表现为秃杉木荷混交林秃杉纯林秃杉马尾松混交林;秃杉木荷混交林土壤疏松透气、肥力高,秃杉马尾松混交林土壤通透性较差,肥力较低。木荷是秃杉混交较为合适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马尾松、红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红锥混交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马尾松和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容重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和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间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而混交林持水能力和孔隙度显著高于纯林。3种林分土壤pH值均为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为二级标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而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其中土壤氮素表现为丰富等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缺乏或极缺乏等级。混交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养分有效性和土壤肥力;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和营养元素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混交林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导热性、紧实度以及保水能力显著高于纯林。土壤的氮磷钾现实供应能力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更有利于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福建柏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在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开展了福建柏与火力楠比例分别为8∶2和6∶4的插花混交试验,福建柏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平均材积均高于福建柏纯林;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土壤的孔隙度、通气度以及有机质、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大于福建柏纯林所对应的指标。福建柏与火力楠混交促进了福建柏生长,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此试验中福建柏与火力楠按照6∶4的比例插花混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0年生的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杉木与枫香混交促进了杉木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提高了林分总蓄积量,而且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通透,土壤的肥力得到提高。杉木与枫香按照7∶3的比例插花混交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正>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参与土壤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化学活动,如物质的分解、合成、能量的转化等。它的多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文对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近自然经营、传统经营和对照3种经营模式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物理性质受经营模式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近自然经营能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近自然经营和传统经营对提高林地土壤全磷含量有一定的效果;近自然经营林分20~4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近自然经营显著提高了土壤缓冲性,并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C/N比值。由此可知,近自然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红松与色赤杨混交林与红松纯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比研究表明:红松、色赤杨混交林明显促进红松和色赤杨的生长,提高了林分生产力。20年生混交林中的红松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比红松纯林分别提高4.9%和21.7%。混交林蓄积量比红松纯林提高59.6%;红松、色赤杨混交林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土壤的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尤溪县梧园村毛竹纯林改造成毛竹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杉竹混交林土壤的容重低于毛竹纯林,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孔隙度比都比毛竹纯林增加,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毛竹纯林增加,土壤的酸性得到改善。说明混交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发挥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及养分的有效化,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张莉 《防护林科技》2019,(6):29-30,44
在三明市三元区开展了杉木与厚朴比例分别为1∶1、2∶2和3∶3的行状混交试验,通过对19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厚朴混交对杉木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杉木与厚朴混交改善了土壤结构;杉木-厚朴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优于杉木纯林,杉木与厚朴混交提高了土壤肥力;杉木与厚朴按照3∶3的比例行状混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和各亚层)的直径分布,揭示其直径分布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基于10块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样地,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划分林层,利用Shapiro-Wilk检验对各样地各林层直径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利用峰度和偏度系数描述直径分布图形特征,采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和Meyer负指数函数拟合各样地各林层直径分布,用卡方检验法检验拟合效果,并选择效果较好的函数拟合各样地直径分布图,分析林分直径分布特征。 结果 有5块样地的第Ⅰ亚层服从正态分布,但所有样地全林和第Ⅱ亚层的直径分布均呈反J形且不服从正态分布。所有样地全林和各亚层的偏度系数均为正值,有7块样地的全林峰度系数小于0,大多数样地全林的偏度系数及峰度系数绝对值介于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之间。Weibull分布函数对全林和第Ⅰ亚层的拟合效果较好,全林、第Ⅰ亚层、第Ⅱ亚层的卡方检验通过率分别为80%、100%、70%;Meyer负指数函数对第Ⅱ亚层的拟合效果较好,而对全林和第Ⅰ亚层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第Ⅰ亚层的通过率仅为10%,但第Ⅱ亚层的通过率达100%。 结论 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各林层的直径分布差异显著,第Ⅰ亚层倾向于正态分布,全林和第Ⅱ亚层的直径分布均呈反J 形且都不服从正态分布;从第Ⅱ亚层到第Ⅰ亚层直径分布表现出由负指数分布向正态分布过渡的趋势。所有样地各林层的直径分布曲线均为右偏,大多数样地的全林直径分布曲线呈低峰态。Weibull分布函数对全林和第Ⅰ亚层的拟合效果较好,而Meyer负指数函数则适用于拟合第Ⅱ亚层直径分布。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进行疏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疏伐能明显改善混交林分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林地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条件,且疏伐强度越大,改善的幅度也加大;不同疏伐强度对混交林分生长的影响较大,对主林木居第一林层的混交林,可采用强度疏伐即疏伐伴生木株数占总株数的45%。对于主林木与伴生木居同一林层的混交林,可采用中度疏伐即疏伐伴生木株数占总株数的30%。而对立地条件较差、主林木居第二林层的混交林,则以弱度疏伐为宜即疏伐株数占总株数的1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9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与森林经营方案经帽建立的县级森林资源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马尾松在各立地类型组的生长状况,为今后营造马尾松用材林选地提供较可靠的数字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9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建立的县级森林资源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马尾松在各立地类型组的生长状况,为今后营造马尾松用材林选地提供较可靠的数字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发育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南亚热带,以杉木皆伐改造林地3个林龄段(3~5 a、7~9 a和10~11 a)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K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有效P处于下降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龄段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含水量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和水解N相关性最高,土壤中绝大部分N素以有机态存在;而土壤有效P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受土壤pH值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取样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林场的不同龄组红松阔叶混交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土壤容重变化并不显著;持水量、凋落物层的厚度以及土壤呼吸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土壤总孔隙度基本保持不变。不同龄组的土壤在营养元素等化学性质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变化趋势复杂,总体上与有机质变化一致。随着林龄增加,土壤肥力状况变好,过熟林土壤肥力最好,并且林地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有所加强,对维持周围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度火干扰对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大兴安岭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1982-2007年的中度火烧迹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降低,但是变化幅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并在火烧后第20年将接近火烧前水平;火烧后A层和B层土壤有机质均呈降低趋势,A层的降幅逐渐缩小直到火烧后20年比火烧前水平大幅增加;火后土壤A层和B层全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全氮在A层基本也呈增加趋势,B层随火后时间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星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A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基本呈增加趋势,但随时间增加幅度减小,而B层的变化无规律;A层土壤水解氮含量变化呈增加趋势,而B层的变化则与速效钾在B层的变化相似,无明显规律.此研究旨在找出火烧后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的改造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特别是其中天然更新阔叶林木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为该类型林分的经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岭头村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中设置1块50 m×160 m样地,将样地划分为80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和灌木层进行每木调查,在样地内设置128个2 m×2 m草本层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将乔木层划分为第Ⅰ亚层(受光层)和第Ⅱ亚层(非受光层),运用重要值及常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乔木层(包括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和灌木层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47、109和56;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293、053和026;乔木层密度为2 686株·hm-2,其中灌木树种仅有9种,密度为28株·hm-2,总重要值为158%;乔木层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马尾松(3787%)、杉木(1685%)、拟赤杨(1040%)、檫木(701%)和木荷(491%);最大受光面的高度为126 m;第Ⅰ亚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23、180、040和047,第Ⅰ亚层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马尾松(5549%)、拟赤杨(1338%)、檫木(1069%)、杉木(904%)和丝栗栲(200%);第Ⅱ亚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5、317、077和023,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杉木(3884%)、拟赤杨(1073%)、木荷(921%)、赛山梅(829%)和丝栗栲(426%);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44、065和008,层内林木密度高达9 651株·hm-2,其中灌木树种的密度仅为3 143株·hm-2、重要值仅占2823%,层内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杉木(1547%)、赛山梅(1110%)、细枝柃(784%)、丝栗栲(575%)和拟赤杨(561%);草本层中草本植物株数占比为3790%。【结论】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已形成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结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人工马尾松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天然更新的阔叶树以拟赤杨、檫木、木荷和赛山梅等为主,层内阔叶树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已接近相近年龄的人促阔叶林。第Ⅰ、Ⅱ亚层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3和45,第Ⅰ亚层中马尾松占据绝对优势,第Ⅱ亚层中杉木的重要值最大。灌木层内大多为乔木幼树,草本层中草本植物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