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风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分析游客行前期望与实际感知的关系,有效改进景区建设,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该文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分析模型,将游客的行前期望值与满意度进行分析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满意程度较好.武夷山国家公园道路系统因子、景区自然系统因子为优势因子,景区服务质量因子为劣势因子.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景区的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2.
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以该国家公园二期规划区域为对象,在划分自然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和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普达措国家公园有亚高山森林草甸、高山湖泊、牧场等自然景观;自然资源质量等级高,类型丰富,品级高,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高,经济效益高。并进一步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汤旺河国家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量化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也是指导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的决策及政策制定等管理实践的科学参考依据。汤旺河国家公园是我国花岗岩石林地质遗迹,拥有原始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对森林游憩价值的理论认识和评价方法的比较,选择目前较为可行且应用广泛的旅行费用法(TCM)对汤旺河国家公园游憩价值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以经营成本为基础;二是以游客的费用为基础。通过对汤旺河国家公园的游客的问卷调查,求算出游客的消费者剩余,就是汤旺河国家公园的游憩价值,为10 197.03万元,并对评估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得出,采用消费者剩余作为森林游憩资源的价值是可行的,所评估的游憩价值也基本反映了该景区资源的价值,与政府对该景区的投入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茅山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客观评价了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机遇.针对景区生境干扰和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问题,从生态修复、环境提升、资源整体有序开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景区与外围区域整体规划以形成功能差异显著的旅游发展圈层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期冀通过该研究引发利益主体,尤其是行政管理和目的地开发经营主体对茅山旅游的思考,统一认知,促进多方协作,延续景区自然和人文魅力,保障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节庆期间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以杭州超山梅花节为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把近4a梅花节期间游客在各大旅游网站上的评论和游记作为研究样本,以景区整体环境、景区旅游资源、游客行为活动、旅游设施服务作为游客旅游形象感知的构成元素,对游客关于梅花节期间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整体环境认知良好;认为景区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在对景区内开展的各项娱乐活动较为满意的同时认为景区旅游元素过于单一;对景区的旅游设施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公园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是介于二者间的保护地类型,按照IUCN的定义,国家公园属于II类保护地。严格来讲,国家公园在中国大陆尚属空白,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公园理念,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系,是完善我国保护地体系的必然。本文阐述了国家公园的产生、发展,分析提出了中国大陆建立国家公园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竹林资源旅游价值及景区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林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旅游价值。充分挖掘竹林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展竹林旅游,对于推动我国竹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竹林面积、种类居世界首位,自然分布范围广,且以不同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为开展竹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中从竹子种类、分布范围、面积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我国竹林资源概况,全面分析了竹林资源的观赏、体验、文化、生态、美食、科研、购物等旅游价值,提出了开发竹林旅游景区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竹林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国家公园重要的利益相关方,社区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关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特许经营是国家公园资源合理利用的手段。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就是主动参与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补偿社区受损权利,具有"造血"式增进社区利益,活态展示独特人地关系,持续助力保护目标实现的价值。未来我国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对整个自然保护地体系而言意义重大,其多重价值应得到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了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社会、自然条件后,对景区划分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旅游开发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0.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和“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针对人为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旅游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于2010年通过设置固定样地及样线方式对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认为,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植物群落垂直带谱明显,种类繁多,鸟类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公园内人为干扰、火灾隐患随进入人数的增长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古树名木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并且具有较高的景观、科研和历史价值,因而成为开发优质科普旅游的基础。文中对古树名木的科普价值和旅游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并且以"树文化"为发展契机的贵州妥乐村、台湾科普旅游典范——溪头自然教育园区以及面临开发与保护平衡的云南腾冲古银杏村为案例,分析了3个景区的成功要素和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区的科普旅游开发模式和景区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向,分析了当前森林景区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关注度较高的森林康养产业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藏羌塘藏羚羊、野牦牛国家公园是我国首个以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国家公园,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通过整理羌塘国家公园内主要游憩资源种类和现状,对其游憩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基础上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特性、先进的地图索引和三维地图技术在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实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查询、统计、分析、定位、三维浏览等功能,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在旅游景区开发、资源利用、旅游导航和定位功能应用,以及在自然保护区景区防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应用的可行性。从三维立体的真实影像中,可得到满足政府部门更好地对保护区进行管理的需求,实现自然保护景区资源合理科学的利用、开发及保护,提高经济效益,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都本绪 《林业科技》2020,45(2):59-62
本文参照国际上对国家公园景区的总体规划及功能分区方式,结合本公园的实际情况及国家的相关要求,将大连度仙谷旅游度假景区分为4类功能区,即特殊景观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区和服务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及空间数据分析,将4类功能区规划到相应的位置,从而合理设计游览路线,保证游客良好的游览及观赏体验,加大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乐趣。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政府于1931年出台了《国家公园法》,该法标志着日本国家公园制度的创立。为了通过振兴旅游来恢复战后国家经济发展,日本政府陆续指定了一批国家公园,并于1950年导入了准国家公园制度,也就是国定公园制度。1957年,日本政府在《国家公园法》的基础上颁布了《自然公园法》,里面加进了对都道府县立自然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访客对生态旅游区 (自然教育体验区或游憩区)的选择和评价,也影响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因此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合理构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正确评估分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科学计算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控制访客规模,对旅游资源的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沙家浜地处江南,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是江南旅游名镇的代表,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开发沙家浜旅游资源,提出了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重视品牌建设,完善景区基础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区域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三明市仙人谷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及社会与自然条件,对景区划分进行规划设计,提出旅游开发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茫荡洋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茫荡洋的旅游资源及自然与社会条件,针对现有资源状况的特点,对景区划分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