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2种广西乡土阔叶树种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红锥、米老排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与米老排(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而混交模式下,红锥生长量增加,而米老排生长量降低。初步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整树种结构,克服桉树纯林的负面影响以及发展我国珍贵树种的需要,本文选择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4林班第2代桉树萌芽林进行改造试验,套种灰木莲、顶果木、望天树、观光木、红锥、降香黄檀6种不同混交模式,调查了种植后2015年年底的生长量。结果显示:不同混交模式对桉树林木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桉树套种珍贵树种对珍贵树种生长量的影响:灰木莲顶果木望天树红锥观光木降香黄檀。桉树套种灰木莲混交模式比其它混交模式平均胸径提高了1.83~3.18cm、平均树高提高了1.31~2.77m、平均单株材积提高了0.004~0.0055m3,由此可见最佳套种模式为桉树套种灰木莲。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桉树种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设置了巨尾桉+望天树,巨尾桉+红椎,巨尾桉+马尾松和巨尾桉+降香黄檀4种混交模式,研究了桉树和不同树种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和其它树种混交能够促进桉树生长,其中巨尾桉+红椎模式下,桉树胸径、冠幅最大,单株积材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4.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5.
海南珍贵乡土树种套种农作物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海南珍贵乡土树种坡垒、降香黄檀、秋枫套种南瓜、香蕉等农作物对林木保存率、生长情况及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套种农作物可以显著提高坡垒、降香黄檀及秋枫的造林保存率,套种农作物3a后,3个树种的保存率均大于90%;而对照(没有套种农作物)的坡垒保存率仅为23%;套种农作物2a,坡垒、降香黄檀、秋枫的树高、胸径生长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秋枫的生长最快,树高达3.83m、胸径达4.56cm,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6.52%、228%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坡向、坡位、坡度等地形因子以及整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桉树人工林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偏南坡向比偏北坡向好;不同坡位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影响不大,对桉树人工林的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随着坡位的降低生长表现越好;不同坡度对桉树人工林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坡度的降低生长表现越好,保存率影响不大;不同整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均表现为人工挖穴的最差,机械全垦的最好。因此选择不同地形进行桉树人工林造林时,应选择坡向偏南、坡位偏下、坡度10°的立地类型,并采用机械全垦的模式,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混交造林模式,2010年在福建省安溪白赖国有林场开展了桉树福建柏混交(混交比例为2桉∶8福建柏)造林试验,并与桉树纯林、福建柏纯林对比。5 a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桉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桉树纯林,增益可达39.2%、16.1%、109.5%以上;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分别比纯林减少了25.9%、10.7%、46.8%,但树高生长也超过速丰林标准的14.7%。说明桉树与福建柏混交存在着生长相互促进作用,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桉树择伐后套种阔叶树的可行性和适生性,摸索适宜的桉树套种混交模式,对闽南山地桉树人工林择伐后分别套种米老排、卷荚相思、灰木莲所形成的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桉树择伐后,采用3桉∶3阔的行带状方式套种米老排、卷荚相思、灰木莲的不同混交林中,3个阔叶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且生长良好,均可达到速丰林的年均生长量标准;桉树—米老排、桉树—卷荚相思、桉树—灰木莲混交均可以有效促进桉树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套种后混交林中的桉树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纯林提高3.35%~11.24%、4.05%~12.32%和11.85%~40.59%。3)米老排、卷荚相思和灰木莲与桉树的套种方式可作为桉树纯林择伐后套种混交的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6年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柚木(Tectona grandis)混交林、格木纯林以及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总蓄积量能提混高13.66-49.14 m^3/hm^2,不同树种以及同一树种在不同配置模式之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及其年均生长量等指标差异显著。多树种混交模式中格木、降香黄檀的平均树高分别比相应纯林提高2.33%-30.23%和10.71%-19.64%,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5.15%-27.27%和12.50%-20.83%。与格木+柚木混交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格木、柚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8.70%-21.74%和8.7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24.59%-37.70%和33.33%-36.46%。综合分析表明,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格木、降香黄檀、柚木等的高径生长,促进干形发育,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上有显著作用,该模式对于珍贵树种长周期大径材的培育切实有效,但不同树种配置及其比例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随机块状混交的方式进行造林试验,并且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观测各树种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冠幅来研究8个树种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碳汇造林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保存率在90%以上,生长也最快,第3年生平均树高在3.0m以上,平均胸径分別为2.5 cm、3.7 c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生长不亚于前两种树种,但存活率较差;其次为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第3年平均树高超过2.2 m,平均胸径在2.3 cm以上;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相对较慢,3年生平均树高1.8 m左右,平均胸径只有1.4 cm;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保存率不足20%且生长逐年变缓,表明这树种不适宜用于碳汇造林。  相似文献   

11.
为扩大本地乡土珍贵树种南方红豆杉资源筛选出适宜的肥料种类,2009~2012年连续4年对3种不同肥料种类南酸枣林下种植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及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并初步探讨了不同混交模式对南方红豆杉树高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中南方红豆杉的生长以尿素复合肥混合施用效果最佳,4年的树高及地径生长量分别...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国有维都林场进行红椎纯林、杉木纯林、“红椎+杉木”混交林(5∶5行状混交)早期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纯林、红椎纯林、“杉木+红椎”混交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皆超84%以上,不同造林模式对树种成活率、保存率无显著影响;混交林杉木的平均树高较纯林增长13.11%,平均胸径增长9.13%;混交林红椎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比纯林增长2.03%、36.65%;混交林中红椎、杉木生长值皆超过相应树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的生长指标。采取杉木与阔叶树红椎混交造林,对杉木、红椎的早期生长量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南平引种赤桉和邓恩桉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福建南平进行了耐寒桉树赤桉和邓恩桉的引种栽培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后 2 0个月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0 0cm、5 4 0m ,邓恩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2 3cm、4 2 9m ,生长量大大高于乡土树种枫香和马褂木 ;两种桉树对低温和干旱均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桉树与卷荚相思人工混交经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南山地开展桉树与卷荚相思不同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桉树与卷荚相思可采用星状或行带状混交,较好的混交方式为:星状混交的卷荚相思株数比例控制占整个林分的30%~50%,行带状混交以3行相思2行桉树为宜。这2种混交模式不但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避免相思被压、维持林分稳产,尤其对提高规格材出材量有利。与桉树纯林相比,该混交林分中桉树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可分别提高3.75%~11.25%、6.04%~10.74%和18.77%~36.97%,同时林分蓄积也比较高,可与桉树纯林相当;而且,该2种混交模式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维护地力,可作为闽南山地中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持续经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邓恩桉与杉木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混交模式下,邓恩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纯林,其中以7∶3 (杉木∶邓恩桉)的配置模式效果最好;混交模式杉木的胸径生长量也明显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8年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效果进行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下香樟树保存率存在差异,纯林造林保存率较高,达90.10%;混交造林保存率较低,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保存率仅为74.48%、73.96%。带状混交造林生长最好,平均树高达7.74 m、平均胸径达9.43 cm,生长效果从高到低为带状混交造林>块状混交造林>带状纯林,带状混交造林与块状混交造林、带状纯林造林在树高、胸径生长水平上均也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带状纯林造林和块状混交造林间不存在显著差异。8年生香樟树生长径阶呈正态分布,胸径处于5.0~6.9 cm株数分布最多,占调查样地总数的33.86%,径阶分布区为5.0~10.9 cm,占样地调查总株数的78.48%,胸径分布小于5.0 cm和胸径处于11 cm以上均占总数的10.76%。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市城郊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面积为400 m2的标准地34块,进行了森林生长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城郊森林树种组成较丰富,以混交林为主;大部分林分为密林,疏林地极少。共调查树种45种、1 215株,结果为乡土树种占80.2%,表明广州市城郊森林植物种类以乡土树种为主;其中主要优势树种为马尾松、马占相思、荷木等。调查所有乔木的平均胸径为15.3 cm,平均树高为8.9 m,以胸径10~20cm、树高5~10 m范围数量居多,表明广州市城郊森林幼龄林多于成过熟林。从林木生长状况看,大部分树种生长状况良好,少数树种如马尾松、南洋楹、桉树、黎蒴、秋枫等局部受到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普洱江城苦丁茶场及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西南桦与高阿丁枫不同混交模式的生长量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10年生前,西南桦的胸径较高阿丁枫速生,林木的平均胸径西南桦大于高阿丁枫;11年生后,林木的平均胸径高阿丁枫大于西南桦;(2)10年生时,普文林场混交林的西南桦和高阿丁枫胸径生长一致(11.7 cm),西南桦树高超出高阿丁枫树高3.0 m。说明混交林中西南桦为早期速生树种;幼林阶段,西南桦和高阿丁枫胸径于不同的时期呈现错峰生长。同时,西南桦和高阿丁枫的地理分布、立地的生态适宜条件和林学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树种在适宜的混交模式下属混交匹配的树种。建议采用非均匀密度控制混交,以实现2个树种的良好生长和长期混交。  相似文献   

19.
<正>在国有派阳山林场延绵的山岭,记者看到,墨绿的松树林,如翡翠般镶嵌在翠绿的桉树林中,枝叶婆娑的降香黄檀、树形优美的金丝楠、叶色浓绿的格木等珍贵树种,像宝石一样,星星点点散布在浩瀚的林海里。从2012年起,派阳山林场实施多样化森林经营,拥有包括桉树在内三种不同规模的用材林种结构,长短结合优势互补,演奏了一曲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乐章。据统计,三年多来,新造或改培松树林5万亩,混交间种降香黄檀和格木等珍贵树种5751亩。在木材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粤东地区林分改造的乡土阔叶树种,通过分析火力楠、山杜英、毛果青冈、红锥和中华楠5个树种早期生长的保存率、树高、地径和冠幅等指标,结果表明,5个树种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树高、地径和冠幅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各树种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聚类分析表明,5个树种分为3类,火力楠和山杜英为速生树种,红锥和毛果青冈次之,中华楠生长最慢。5个树种均为优良珍贵乡土阔叶树种,适应性强,在林分改造中,可根据树种生长特性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