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甘肃省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区和栽培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Populus是我国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尤其是北方农区栽培极为广泛。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区以栽培类型的划分,对发展我省杨树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项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分析(气象要素)区划,全省分4个栽培区5个亚区11个栽培类型。本文就划分的依据、方法、分区特征(含发展杨树丰产用材林的重点地区、适用品种、宜林土壤)、立地因素、类型及其技术措施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典型造林模式及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岩溶地区造林树种及栽培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其中经济效益比较好并且栽培应用前景广阔的主要树种及其栽培模式,从整地方式、整地规格、种植、种苗规格要求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其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东山区刺龙牙4种典型栽培模式(林下栽培模式、林窗栽培模式、林缘栽培模式、造林地混交模式)系统的介绍了不同模式下栽培地选择、栽植前清理和整地、苗木栽植、林地及树体管理、采收相关技术,为提高刺龙牙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广大林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笔者研究确定了山西省通道绿化主要杨树品种或树种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计算标准年龄,各栽培区、各树种组在参考栽培密度下计算标准年龄时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生长指标的底限,各树种组不同林龄速生丰产用材林生长量指标以及各栽培区、各树种(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轮伐期,并提出了通道绿化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建设规模、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甘肃甜樱桃适地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甜樱桃因其良好的营养和商品价值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甘肃个别地区也开展了引种栽培工作.从甜樱桃的适生环境条件出发,采用厌色定权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甜樱桃适宜栽培区进行了区划,将甘肃地域区划分为适宜栽培区、基本适宜栽培区、不适宜栽培区等3个类型区,为引种栽培及规模化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栽培的主要防护林树种之一,甘肃省张掖市干旱盐碱地区进行樟子松播种育苗工作,存在着空气干燥、年降雨量小等诸多不利因素。为此,张掖市在干旱盐碱区开展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张掖市经过研究、筛选、总结推广,找到了适合本地区特色的樟子松不同季节播种育苗创新技术。现做一简介,供林业育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修复生态学理论和植被演替理论,根据保护区现状和植被修复经验,结合恢复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林分抗逆性等植被修复目标,提出了重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中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重要经济价值树种营建模式、珍贵树种扩繁模式、防火通道景观配置模式等5种植被修复技术模式。以及各修复模式的树种选择,混交、整地、配置方式及株行距等。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大同市云州区桦林背林场,对山西省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的升温保温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山西省高寒区砖墙结构日光温室地面复合覆盖(至下而上)土壤升温保温关键技术2种,分别为10 cm草层+菌肥(与草混合)+地膜和10 cm草层+地膜。这2种技术只能用在2月上旬升温的模式之中,使成熟期提前20 d~30 d.棚膜+棉被+地膜模式能使萌芽期提前至2月8日,成熟期提前到6月至7月,应根据栽培模式选择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本文是黄河源头高原区和甘蒙沙漠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结果,共计4个亚区12个小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油橄榄栽培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一种亚热带常绿果树,也是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营养丰富的经济树种,果油兼用。引种到我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湖北省引种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到1.5万亩,约100万株。湖北省油橄榄栽培区划,根据生态条件的分析及湖北省油橄榄引种的实践,以湖北省油橄榄生态区划为主要依据,结合栽培区的适宜程度来划分,冬季低温和雨量是两个主导因子,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坡地,土壤条件作为划分等级的参考,同时,考虑各地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保证作用,划分为:1.最适宜栽培区;2.适宜栽培区;3.次适宜栽培区;4.试栽区或不适宜栽培区。并提出了各栽培区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我国银杏主产省,区银杏生产情况,银杏的价值情况分析以及国内有关银杏方面的研究报告,分析了目前我国的银杏生产和市场供求现状,将我国主要银杏产地划分为5个自然区,分别指出了各栽培区银杏生产的利弊,并提出我国银杏生产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冬季是郑州市区霾天气高发季节,环境空气中PM_(2.5)质量浓度在郑州市各城区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讨论。采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于2015年11月18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发布的郑州市五城区监测点的PM_(2.5)质量浓度数据和郑州市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各城区间PM_(2.5)污染水平的特征、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霾高发季节郑州市各城区之间的PM_(2.5)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各城区的经济结构对PM_(2.5)污染水平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城市的绿色发展对区域PM_(2.5)污染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物流业发达的日本、德国物流因区发展现状及投资模式的述评,从中得到投资建设西北(甘肃定西)沙棘物流因区的启示以及应借鉴的投资模式,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物流因区"增长极"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湿地松主要栽培区林分整体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在我国湿地松主要栽培区系统地收集的林分标准地调查材料,研究提出了湿地松人工林林分整体生长模型:包括广东、广西、湖北和中带4个栽培区(带)的胸径与断面积生长模型以及林分密度和平均高度模型等。经适用性检验和误差分析,表明该整体模型对不同栽培区的适应性良好,达到了较高的估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贵池石灰岩山地生态型经济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池州市贵池区石灰岩山地生态型经济林多年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了石灰岩山地造林规划、树种选择、整地方式及造林季节等生产经验。并简要介绍了贵池区在石灰岩山地栽培枣树、石榴、青檀的技术要点,为相关地区推广和经营生态型经济林提供模式。  相似文献   

16.
苏北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苏北4种杨树人工林栽培模式(宽窄行模式PK、片林模式PP、网格模式(PW)、网格台田模式(PT)下,采用土钻法对细根(≤2mm)的分布与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4 a生杨树孤立木,水平分布在距树干1 m处细根生物量最大;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细根生物量递减,0~10 cm细根生物量在PK模式和PP模式下,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62.8%和60.8%,而在PW和PT模式下仅为43.4%和27.2%;细根季节动态在PW和PT模式下均表现为双峰型,采用配对t检验得到,两种模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根繁殖和压条繁殖4种苗木繁殖方法,以及林下栽培模式、造林地套栽模式、保护地大棚栽植模式等7种栽培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技术。同时指出了当前苗木繁育和栽培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纸浆材林经营模型系统及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分带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经营模型的基础上 ,依据经营模型系统和各带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动态经济评价的方法 ,为各带、主要立地指数分别选出 1~ 2种 (共选出 2 3种 )优化栽培模式 ,每种模式中包括了18种技术组合。优化模式缩短采伐年龄 10~ 18a ,内部收益率提高 4~ 9个百分点 ,具有整体经济效益最优性。该优化栽培模式的造林密度 (310 0~ 4 5 0 0株·hm2 )和采伐时密度 (2 10 0~ 32 0 0株·hm2 )均明显高于建筑材林 ,轮伐期一般比建筑材林短 6~ 13a ,纸浆材林只需间伐 1次或不间伐。优化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组合是 :适当密植 ,中块状整地 ,北、中带第 1年抚育 1次 ,第 2、3年各抚育 2次 ,南带第 1、2年每年抚育 2次 ,第 3年抚育 1次 ,14以上立地指数级不施肥 ,选用优良种源或家系 ,中等强度间伐 1次或不间伐 ,适时早伐  相似文献   

19.
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水蚀风蚀交错区长城镇退耕还林后形成的典型人工林(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河北杨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贮水量特征和土壤贮水亏缺程度。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层,6种林地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6种林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变异系数在表土层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6种林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沙棘林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深(0~80 cm),其它林地相对较浅(20~40 cm);在0~100 cm土层,各林地土壤贮水量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且小叶杨、河北杨与沙棘林差异显著(P<0.05),沙棘各季节土壤贮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土壤水分亏缺度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石漠化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的土壤呼吸动态及影响因子,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间,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桂西石漠化区樟树退耕林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研究土壤温度、湿度、细根等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樟树林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动态特征,年均值分别为(2.89±0.30)μmol CO_2/(m~2·s),与同纬度带森林相近。在时间尺度上,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主要由土壤温度决定,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雨季过高土壤湿度会显著抑制土壤呼吸。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植株胸径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