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和明溪县35年生的闽楠天然林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差异比较。结果表明: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明显大于35年生的天然林,人工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在16~17 a左右相交;人工林、天然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同时出现在15年生;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最高峰,天然林则在30年生时达最高峰,人工林与天然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差值出现在15年生,随后差值缩小,到29年生时天然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反而略大于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闽楠人工林经营应处理好立地和密度的关系,才能持续速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721 g.cm-3和0.680 g.cm-3,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72 g.cm-3和0.535 g.cm-3,闽楠天然林木材密度大于人工林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人工林木材密度变异系数却小于天然林。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气干状态下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935%和6.439%,全干状态下分别为9.330%和11.376%,闽楠人工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稍差于天然林,但从木材的差异干缩来看,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相近,分别为1.75和1.76。闽楠天然林木材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分别为7 583 N、6 183 N和6 625 N,稍大于人工林,但差异不显著。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旋切板背面裂隙率分别为53%和67%,单板厚度的偏差人工林和天然林分别为0.08mm和0.09 mm。由此可知,发展闽楠人工林可以得到质量与闽楠天然林相近的板材。  相似文献   

3.
全面调查寿宁县天然林的分布区域和特征,运用中点象限法调查树种的重要值,运用分层抽样调查阔叶林、天然针叶林和人工针叶林的单位蓄积量。结果表明:阔叶林、针叶林和灌木林的分布呈现相互镶嵌并交替出现格局,相互无明显界线,壳斗科与松科树种苦槠、米槠、石栎、青冈栎、黄山松、马尾松是天然林的6大建群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数学模型选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y=a+bx+cx^2相关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省明溪县翰仙镇大岬洲闽楠群落中12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黑壳楠、沉水樟、枫香、红楠是广生态位树种,尖叶水丝梨、薯豆、拟赤杨是狭生态位树种。闽楠与生态位较宽的树种相似程度大,并易与这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群落内各种间的竞争不十分剧烈,群落尚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6.
对闽东沿海木麻黄更新地5种相思与木麻黄二代连栽林的生物量和林分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林分长势良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强,7年生林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木麻提高64.85%、16.05%和13.51%;3种相思林分地上和地下部分结构都较好,相对冠长和根冠比均比木麻黄的小,抗风性和抗干旱能力较强。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可作为闽东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更新或重建树种在适宜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龙竹属大型丛生竹,是笋材两用的优良经济竹种。首次在国内对天然龙竹低产林分作了竹丛秆数,年施肥量,氮磷钾肥配比,灌溉次数4种措施的改造试验,结果表明:4种措施对林分的匀显著,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竹丛秆数,灌溉次数,肥料配比和年施肥量;最优水平组合为保留竹丝秆数16-20秆,年施肥量2.0kg,氮,磷,钾配比为5:4:1,灌溉次数12次/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速生乡土树种旱冬瓜生长特性,对滇西南864株旱冬瓜优良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并选择宁洱县松山自然保护区旱冬瓜天然林开展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旱冬瓜优良资源主要分布于阴坡及半阴、半阳坡,其生活习性偏向于阴性,25°以下的平缓坡面适宜旱冬瓜植株的自然生长;旱冬瓜占优势的自然群落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附生植物,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主要以热带和温带成分组成为主,其中热带分布属占绝对优势,并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树冠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和林分冠生长特性,建立冠幅生长及单株冠、枝、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年龄36~39年、密度983~3263株·hm-2林分和年龄54~61年、密度1101~2241株·hm-2林分,随林分密度增加,分级木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占树高比例及冠长与冠幅比值增加;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冠积分别达22.479,15.296,6.179和26.864,11.154,8.192m3。2)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单株冠生物量分别为0.0082,0.0049,0.0009和0.0079,0.0038,0.0014t;占单株地上生物量平均比例分别达18.5%,24.2%,17.3%和15.9%,12.0%,20.5%。3)单株冠生物量分配中,枝比例高于叶比例,并因分级木不同而不同。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枝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6.6%,74.7%,66.6%和76.8%,73.3%,71.4%;叶生物量比例分别为23.4%,25.3%,33.4%和23.2%,26.7%,28.6%。4)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林分...  相似文献   

10.
闽楠种源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2005年栽培的21个种源闽楠(Phoebe boumei)试验林进行连续8年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闽楠种源间树高、地径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种源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以9年生闽楠的树高、地径为选择依据,初选出明溪沙溪、福建永安、福建浦城、江西上饶等4个优良种源,其树高平均值为291.84cm,比总体平均值高36.7%,遗传增益为30.00%;地径平均值为4.29cm,比总体平均值高37.5%,遗传增益为31.93%.这些优良种源可用于闽楠珍贵用材林基地造林.  相似文献   

11.
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幼林生长缓慢是闽楠培育研究长期攻而未克的难题。闽楠人工幼林地抚育研究表明割灌除草可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而施肥能否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却有相反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清施肥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闽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以尿素(含N46%)作为试验氮肥,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对照)、100、200、300、400、500 g/株等6个施用量水平,每年1次,连续施用2年,对试验林的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径等指标连续监测2年。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和冠径生长节律与未施肥闽楠幼林的生长节律相似,从当年9月至翌年的3月为生长停滞期,9月、12月和3月3个月间的树高、地径与冠径没有显著差异;3—9月为高速生长期,每3个月树高、地径和冠径就有一般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提升。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径虽然比未施肥闽楠幼林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氮肥施用1年或2年对闽楠幼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土壤含有的养分可满足闽楠幼林的生长,也有可能是氮肥需要连续施用3年以上才能显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楠木人工林培肥土壤功能,结果表明:营造楠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楠木人工林比杉木能更好地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3.
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闽楠林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闽楠林群落结构、植被类型、生长环境以及闽楠树种的生长进程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群落组成复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以闽楠占绝对优势,且更新幼苗多,将来有演替为闽楠纯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3种不同盐胁迫条件下,分析了闽楠和楠木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盐胁迫对闽楠和楠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同一处理不同树种间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存在差异;同一树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闽楠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为克服闽楠纯林造林成效差,病虫害多发的问题,对不同规格闽楠容器苗与1a生杉木苗采用不同混交模式造林后,对闽楠的生长及存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a生闽楠轻基质营养袋苗与1a生杉木苗混交造林,造林1a后,3种混交模式下闽楠的生长、存活率等指标虽因混交模式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但差异不显著。1a生闽楠轻基质营养袋苗与1a生杉木苗按3∶1进行混交最有利于闽楠生长,造林1a后,树高平均可达60.51cm,地径平均可达7.67mm,冠幅可达25.14cm,枝下高为22.75cm,造林成活率为73.33%。采用2a生闽楠无纺布营养袋苗与1a生杉木苗也以3:1进行混交为最优,该模式下闽楠的平均地径为15.67mm,平均树高为134.12cm,平均当年抽高为34.51cm,平均枝下高为47.47cm,平均冠幅为58.67cm,平均存活率为90.00%。采用3a生闽楠无纺布营养袋苗与1a生杉木苗进行混交造林,3种混交模式中闽楠生长表现各异,其中,闽楠∶杉木=1∶1混交模式下的闽楠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最大,分别为21.12、79.42cm;闽楠:杉木=2:1混交模式下的闽楠...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同年同批种源的闽楠(Phoebe bournei)幼林在由湖南省的郴州、广东的乐昌和肇庆组成的区域栽培试验结果,发现郴州、乐昌、肇庆3地闽楠幼林的树高、胸径2个生长指标间存在差异,且与依据林木生长量的一般栽培区的生长量值一致。由此可见,2种栽培区划均有科学性,做闽楠产业发展规划时应参考2个区划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的水温浸泡、不同埋藏基质与不同的层积时间等催芽方法处理闽楠种子,比较不同催芽方法的萌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浸泡间的闽楠种子萌芽率差异极显著(P0.01),萌芽率的大小为45℃(75.43%)35℃(51.43%)55℃(39.43%)25℃(33.57%);不同埋藏基质处理间的萌芽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萌芽率的大小为:湿沙+腐殖质(81.86%)湿沙(72.43%)腐殖质(62.86%);不同层积时间与激素浓度处理对闽楠种子萌芽率的共同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常温层积90天+赤霉素浓度1 000μg/g萌芽率最佳,常温层积90天+赤霉素浓度1 500μg/g次之,常温层积0天萌芽率最差为0,且闽楠种子在常温层积90天时休眠作用已完全解除。因此,闽楠种子最佳的生产催芽方式为45℃温水浸泡处理后,选用赤霉素浓度1 000μg/g的溶液浸泡1天,再采用湿沙+腐殖质埋藏处理常温层积90天。  相似文献   

18.
闽楠无性系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楠无性系采穗圃嫩枝进行扦插繁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闽楠无性系嫩枝扦插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两种生根类型,参试的20个无性系中有15个无性系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占参试无性系的75%,有5个无性系同时包含有两种生根类型;闽楠无性系嫩枝生根能力(根系效果指数REI)与生根率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遮荫降温、农膜保湿及自然温度条件下,以6月、9月和10月上旬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