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民勤退化梭梭进行滴灌灌溉,结果显示:在滴灌灌溉1个月后,梭梭土壤水分在10 cm以下变化较大,50 cm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130 cm与对照区恢复一致;当年新梢最大生长量平均增加11.5 cm,平均生长量增加4.5 cm,滴灌区与雨养区差异极显著(P0.01);滴灌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梭梭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高(R2=0.987),而雨养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低(R2=0.275)。滴灌灌溉对退化梭梭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大生长量,提高植被盖度,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种群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坝区固沙植被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为主,具有超旱生特征;泉山区固沙植被主要是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五星蒿(Bassia dasyphylla)群丛,以沙堆天然灌丛为主;湖区固沙植被以白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为主,以湿生耐盐碱植物种为主。(2)坝区固沙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最高;泉山区固沙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3)坝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关系,泉山区和湖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种间联结性不强;坝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植物种为沙拐枣,泉山区、湖区均为白刺。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空间分异明显,未来区域植被管理应重视对乡土优势植物种的精准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沙土温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在我国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连续实测资料,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地区沙土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样带上,红柳沙包、白刺沙包和流动沙丘上的土温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动态以及垂直变化规律;与红柳和白刺沙包相比,流动沙丘地表层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日较差达30.4℃,而且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变化也非常快;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层内温度的昼夜变化与地表温度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和最小温度来临时间上的延迟以及土温变化幅度的大小上,在5cm土层土温的昼夜变化相对剧烈,温波振幅大,而到80cm处,沙土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接近于0;影响沙土温度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植被盖度、气象因子及沙土本身的热状况和水分条件等;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气温和日照与沙土表层温度的关联度最好,分别是0.833和0.726,说明辐射热能对土温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省民勤绿洲选择典型的绿洲农田。流沙过渡带,研究了2种主要群落类型红柳群落和白刺群落的建群物种红柳(Tamarix ledeb)和白刺(Nitraia tongutorum)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水分利用特征,并比较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虽然2种植物单位叶片干重的净光合速率相似,但是红柳植株和以它为建群种的红柳群落比白刺植株和白刺群落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因而也具有更大的碳素地球化学循环强度。在红柳群落到白刺群落直至流沙的荒漠化演替过程中,群落及整个区域的碳素循环和养分周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循环强度和时空变异程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墨玉县卡瓦克乡荒漠与绿洲的过渡地带对天然植被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种子库组成、种子库储量、种子库多样性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范围内土壤中活性种子从总储量上来看较低,且随着距离河岸越远,土壤种子库储量下降越快.调查显示,研究区共有10种分属6科的植物,但各植物种的种子数量分配极不均匀,种子库的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栅格数据的沙漠-河岸过渡带白刺沙堆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介绍基于栅格数据的植物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沙漠-河岸过渡带上的2种不同气候类型区的白刺沙堆为例,采用g函数和L函数对沙堆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所有沙堆还是面积大小不同的沙堆均以聚集分布为主,这可能是沙漠生态系统中庇护植物效应的反映,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较概化点格局分析方法所反映的近距离聚集程度明显;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气候类型区内不同大小的白刺沙堆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干旱区的巴拉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概化点格局的分析方法则在较远距离得出不同的结果,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更加适合在植物比较稀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遥感技术来研究植物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量化指标对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退化固沙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由20个植物种组成,其中灌木7种,多年生草本5种,1 a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5%。(2)不同生活型植物种重要值排序最大的分别为沙拐枣、沙蒿、沙蓬,旱生特征明显。沙拐枣、梭梭、黄花补血草、沙蓬、猪毛菜在群落中表现出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对生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3)沙拐枣与沙蓬、梭梭生态位重叠最大,分别为0.66、0.56,存在资源位的竞争。细枝山竹子、苦豆子、白刺、芦苇、黄花补血草与沙拐枣的生态位重叠较小,分别为0.11、0.15、0.16、0.20、0.22,种间竞争较小。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平均生态位重叠为0.16,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民勤荒漠白刺群落的分布与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民勤荒漠白刺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对其群落的分布、外貌、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优势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白刺群落是民勤荒漠分布最广的一种植物群落类型,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主要有唐古特白刺和球果白刺;2种群落类型,面积为310 290.20 hm2,占民勤荒漠草地总面积(934 639.80 hm2)的33.20%;2)民勤荒漠白刺灌丛的形态、外貌特征差异较大,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3)民勤荒漠白刺群落的层片结构简单,由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植物个体矮、冠幅小、生物量低、几乎都是灌木或者半灌木;群落多样性比较差、物种丰富度低、均匀性也差;群落优势种呈集群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稳定型种群;这种分布格局与种群的繁殖策略、生物学特性及恶劣的生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恢复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仅影响着绿洲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还影响绿洲的稳定性和沙区群众的生存质量。结合遥感技术,对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现状的研究结果显示:绿洲—荒漠过渡带地貌主要以流沙、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为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各景观要素内部生境面积小,边缘长度短。采用由封沙育林育草带、植物活体沙障阻沙带、固沙林带和前沿防风阻沙带组成的"四带一体"综合模式治理后,在春季,绿洲—荒漠过渡区过境风速下降;生长季植物多样性增加,盖度提高,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不明显,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西北干旱区,绿洲既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也是与荒漠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而绿洲与荒漠之间的过渡带,是一个具有敏感的退化趋势的生态过渡带,即生态脆弱带。多年来由于阜康市北部沙漠边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植被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加之管理机  相似文献   

11.
民勤荒漠植被特征及其适应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勤荒漠区植物种类稀少,自然植被以沙旱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属于典型的荒漠植被类型;从植物区系分布看,以地中海-中亚分布成分为主,北温带分布成分、亚洲温带分布成分、中亚成分及旧大陆温带分布成分种类稀少;优势种、建群种单一;植被不稳定,植被盖度受当年降水情况影响较大;即使在降水条件好的年份,在人为活动影响少的地段的植被盖度最大只有45%;植物萌动,展叶开始时间较迟;植物的物候期受当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影响不大;多数植物靠种子繁殖,自然繁殖受当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和土壤条件影响大;种子自然繁殖一般出现在低缓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和平沙地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沙地)植被受年度降水量大小的波动性大。  相似文献   

12.
对民勤境内沙质草地发育成熟期和发育中期两种不同条件下白刺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分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群落的结构特征差异不明显,均呈现植被稀疏,结构单一的特征,几乎没有其他的灌木物种分布,零星伴有芦苇、刺蓬、骆驼蓬等草本植物,建群种白刺优势明显。(2)不同发育阶段群落白刺的生长状况差异明显,发育成熟期群落白刺的密度及盖度高于发育中期群落;发育中期群落白刺在整个生长季都有较高的生长量,而发育成熟期群落白刺在整个生长季生长量很小,已基本没有生长能力。(3)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群落长势均较稳定,但更新苗很少,在没有人为干预促进更新的状况下,随着植株的逐渐增长并老化,白刺群落将走向衰败,最终导致草地沙化。  相似文献   

13.
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勤绿洲1 a、2 a、3 a、4 a、5 a、8 a、15 a、24 a和31 a退耕地的生境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退耕地在31 a自然恢复过程中共出现植物32种,14科,其中灌木6种,草本26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8.75%、81.25%;其中藜科(6种)、菊科(4种),禾本科(4种)、蒺藜科(3种),4科植物占总物种数的53.13%。(2)不同年限退耕地0~40 c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经历了先增后减的一个变化过程,而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变化不太明显。(3)在退耕地0~40cm土层范围内,各样地细沙粒的比例最大,粉粒和黏粒次之,粗沙粒的比例最小,但各粒径所占比例随退耕年限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白刺属(Nitraria)为蒺藜科的一个古老小属,是第三纪孑遗种,地中海一西亚至中亚分布类型(吴征镒,1991),也是荒漠区系灌木层片中最优势种或建群种之一的旱生或超旱生灌木或小灌木。我国分布的是亚洲8种(含欧亚共有的一种)。我国的西北部和北部是现代白刺属  相似文献   

15.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 (12 0 2 3 3kW·m- 2 )出现在 8月份 ,最小值(5 2 0 6 5kW·m- 2 )出现在 11月份 ;流动沙丘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有植被覆盖的红柳和白刺灌丛沙丘表面的反射率 ,在植被生长季节更为明显 ,反射率日最大值分别为流动沙丘 (37 5 % ) >白刺沙丘 (2 9 7% ) >红柳沙丘 (2 7 9% ) ;流动沙丘表面接受的净辐射是植被覆盖区的 5 0 %~ 70 %左右。在绿洲荒漠过渡区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 ,占比例最大的是潜热通量 ,其次为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深 ,生态系统反射率增加 ,净辐射减少 ,而且热量平衡中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所占比例增加 ,而潜热通量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16.
球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作为巴音温都尔沙漠的重要建群种,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和防风固沙作用。为了探究巴音温都尔沙漠球果白刺在不同干扰程度下灌丛空间格局分布的差异,通过每公顷放牧骆驼的数量来划定不同干扰程度的群落(未干扰群落,骆驼0峰/hm^2;轻度干扰群落,骆驼约0.6峰/hm^2;中度干扰群落,骆驼约1峰/hm^2),分析不同干扰程度对球果白刺灌丛空间点格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落内的球果白刺现存量干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干扰的群落(73.33 g/m^2)>轻度干扰的群落(17.67 g/m^2)>中度干扰的群落(13.58 g/m^2);空斑总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度干扰的群落(2 335 m^2)>轻度干扰的群落(2 241.25 m^2)>未干扰的群落(2 143 m^2)。(2)样方内的球果白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中度干扰的群落(459株)>轻度干扰的群落(272株)>未干扰的群落(142株),随着干扰程度的降低,个体在逐渐增大。(3)中度干扰的球果白刺群落内,在0~3 m、4~19 m的尺度内表现为随机分布,在3~4 m、19~25 m的尺度内表现为聚集分布。轻度干扰的球果白刺群落内,在0~12 m、13~25 m的尺度内表现为随机分布,在12~13 m的尺度内表现为聚集分布。未干扰的群落内,球果白刺表现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正>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是亚洲中部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祁连山脉西起阿尔金山山脉的当金山口,东至黄河谷地,北临河西走廊,南濒柴达木盆地,其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位于青海省境内,海拔高达5808米。祁连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是中国第一、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河流内流区和外流区、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青藏高寒气候区和西北干旱半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ARCGIS软件将云南省134个气象站点的30年的平均温度数据 ,按温度梯度插值方法 ,建立哈巴雪山当前的温度基线场 ;依据枟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枠中预测21世纪末不同经济发展情景下中国年均温在低排放(B1)、中排放(A1B)、高排放(B2)升高幅度 ,建立不同情境下研究区的温度场数据 ;依据枟云南植被枠、研究区的寒温性灌丛的斑块数据和当前温度基线场 ,建立寒温灌丛的温度分布曲线 ,并获取最适宜温度临界点.最后结合各个情境下温度场数据和寒温灌丛分布临界点统计各个情境下空间格局的分布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寒温灌丛有向上迁移的趋势 ,同时分布的海拔宽度有所增加 ,但是分布的面积下降明显 ,出现"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线法对民勤荒漠草地红砂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5月、7月和10月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红砂群落的组成及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砂群落灌木层伴生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红砂群落灌木层盖度和总盖度5月份最大,而草本层伴生种组成随季节变化较大,从5月到10月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密度、盖度、冠幅逐渐增大,10月份植物种最多,密度、盖度、冠幅最大,结构最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