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 ]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序,下部的小花先发育,但因小穗基部具有潜伏芽,因此又具有有限花序的特征。每个小穗约有8~10朵小花,顶端小花不育,小穗基部含有2~3枚黄棕色苞片。每朵小花均有内、外稃各1枚,浆片3枚,雄蕊6枚,雌蕊1枚。雌雄异熟,异花授粉。子房呈花瓶状,下部光滑不具棱,上部有绒毛。子房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短花柱长柱头,花柱具绒毛,三分枝羽状柱头。花药呈黄色,4药室。未成熟的花药的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成熟后绒毡层退化,仅剩表皮和纤维层。花粉成熟后2或3核花粉粒,花药壁纵裂散粉。[结论 ]青皮竹花器官形态与解剖结构发育正常,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多种败育情况,可能是青皮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元江箭竹花序与花器官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研究,分析元江箭竹花序特征与开花特性及结实率低的原因,并试图通过组培技术改变其败育状况,为元江箭竹生殖生物学及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数据。【方法】采用解剖观察的方法对花器官进行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描述,运用石蜡切片对其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并对野外与组培条件下花药的发育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元江箭竹花序顶生,偶具侧生,花序具总柄,由1片营养叶包裹。整个花序为单轴分枝,顶部小穗发育早于基部小穗,为有限花序,单个小穗基部小花先开放,因此属无限花序。每个小穗含4~5朵小花,小花均长0. 9 cm,小花间由小穗轴相连,小穗轴顶端膨大具白色绒毛。小穗基部具颖片2枚;内、外稃对生,各1片;浆片3枚;雌蕊1枚;雄蕊3枚。浆片位于内稃与雄蕊之间,小花发育成熟,浆片吸水膨胀,花药伸出,花药为淡黄绿色或紫红色,花药具4室。未成熟花药壁从外向内依次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花药发育至二分体时期,绒毡层开始退化,绒毡层细胞属于腺质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平均直径为43. 92μm,被TTC染成红色,活力为54. 78%,但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花粉败育,其败育方式可总结为绒毡层过度发育、花药壁皱缩、花粉粒退化、空壳花粉粒4种类型。子房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柱头2裂呈羽毛状,短花柱长柱头型,雌雄同熟、异位。组培条件下,花芽可正常发育成小穗并开花,内外稃张开花药伸出小穗外。花药壁纤维层加厚明显,呈连续性,但多数花粉粒仍出现空壳现象。【结论】元江箭竹为混合花序,单轴分枝,开放型风媒花。元江箭竹属于典型的雄性不育,无法形成有效花粉是导致元江箭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元江箭竹花芽在组培条件下可继续开花,花药伸出小穗外,但花粉发育仍然异常,通过组培技术无法改变其败育现象,说明元江箭竹的雄蕊败育可能并非养分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南酸枣雌雄配子的发育过程,初步探究南酸枣雌雄蕊败育的发生原因。 方法 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法研究南酸枣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结果 (1)南酸枣雌雄异株、单性花,雄花无子房,雌花具退化雄蕊;雄花纵长大于3 mm时,花药成熟,子房纵长达3.5 mm时,胚囊成熟;(2)雄花成熟花药壁共分5层,由外向内为1层表皮、1层药室内壁、2层中层、1层绒毡层,发育形式属基本型;(3)小孢子母细胞分裂形式属同时型,四面体型小孢子四分体,2-细胞型花粉,见3个萌发孔胞质囊;(4)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后期倒转;(5)雌花退化雄蕊的花药壁5层,雌花具左右对称型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期绒毡层解体,小孢子解体后花药空囊,药室内壁略纤维状加厚,表皮此时退化;(6)南酸枣雄花从现蕾到散粉约25 d时间,雌花从现蕾到胚囊成熟约24 d时间。 结论 南酸枣雌雄配子发育模式与漆树科大多数种一致;雄花无雌蕊,系花芽发育过程中雌蕊原基退化所致;南酸枣未见退化胚珠,雌花退化雄蕊具正常的小孢子母细胞、异常的小孢子四分体和小孢子,且绒毡层不正常解体,花药空囊,无花粉粒。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南京椴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药壁发育完全,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孢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 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南京椴子房5室,每室2胚珠,中轴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横生型. 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发育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虎眼万年青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朵花有6枚雄蕊,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连续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与左右对称型两种类型,以四面体型为主。绒毡层发育类型属分泌型,成熟花粉粒属2-细胞型,有1个萌发沟。  相似文献   

6.
白楠为樟科楠属植物,是优秀的生态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白楠(Phoebe neuranth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白楠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以及开花后子房发育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白楠的子房为一室,双珠被,厚珠心,多单胚珠,少数双胚珠,倒生。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囊,与樟科其他属种一致,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四个大孢子,其中三个靠近珠孔端的大孢子相继退化死亡,而合点端的大孢子则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形成单核胚囊,经过三次分裂,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雄蕊花药为四室,花药壁自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药室内壁和绒毡层逐渐解体消失,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有部分败育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绒毡层不能及时降解,导致小孢子无法吸收营养,从而导致败育。  相似文献   

7.
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濒危植物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在其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碍。结果表明:翅果油树花药四囊型,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绒毡层5层细胞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有时为交叉型或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孔;子房上位,基生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其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多数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开花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解剖观察研究笔竹的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笔竹为连续开花型竹种,花期为1—5月,盛花期为3月初至4月中旬,开花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分为老竹开花型、新竹开花型、不开花型3种类型;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极低,仅为0.12%,花后竹林更新主要通过无性繁殖。花序由3~4枚小穗组成,每枚小穗上具小花8~10朵,小花含1枚外稃、1枚内稃、3枚浆片,雄蕊多数为3枚,极少数为6枚,1枚雌蕊,柱头3裂,羽毛状;整个花序的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各小穗上小花的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为混合花序;雌雄同熟,果实为颖果。[结论]本研究为竹类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棉团铁线莲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棉团铁线莲每个花药横切面呈蝶形,具4个花粉囊;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以四面体型为主;成熟花粉粒近球形,属2-细胞型,具有3条萌发沟;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数层)、绒毡层(1层);绒毡层发育属分泌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赤瓟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赤瓟每个花药具2个花粉囊;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以四面体型为主;成熟花粉粒近球形,属2-细胞型,表面有网状雕纹,具有3条萌发沟;花药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数层)、绒毡层(1层);绒毡层发育属分泌型.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不同地区3种丛生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川省不同地区慈竹、梁山慈竹及硬头黄竹的叶片为材料,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SDS-PAGE技术研究其可溶性蛋白谱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竹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谱带均有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以雅安地区的梁山慈竹最高,其次为雅安荥经地区的慈竹,宜宾江安地区的硬头黄竹最低;可溶性蛋白谱带慈竹以邛崃地区的为最多,梁山慈竹以雅安地区的为最多,硬头黄竹以宜宾竹海地区的为最多。  相似文献   

12.
对淯江河岸缓冲带硬头黄竹人工林生物量以及5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淯江河岸缓冲带硬头黄竹人工林单位面积的总生物量为98 672.01 kg/hm2,其竹株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秆78.76%、枝7.37%、叶5.05%、根1.49%、蔸7.33%。其竹株各器官的5种营养元素含量均不相同,以代谢旺盛的竹叶含量最高。5种营养元素总含量在硬头黄竹竹株各器官中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叶42.62g/kg、蔸26.92g/kg、根24.99 g/kg、枝22.75 g/kg、秆21.83 g/kg。该竹林单位面积N、P、K、Ca、Mg 5种营养元素贮存总量为2 323.2 kg/hm2,其中K的贮存量最高为908.0 kg/hm2占39.1%,其次N为864.6 g/hm2占37.2%,Ca、P和Mg的贮存量仅占其总量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Populus bolleana is a variety of P. alba, commonly used in poplar breeding programs in China. Developmental biology that involves staminate flowers, microsporogenesis and microgametogenesis ofP. bolleana is essential for Populus improvement in cross breeding for better characteristics in sexual reproduction. Flower morphology and pollen development we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using anatomical, sectioning and stain-clearing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crosporocytes undergo a regular meiotic process, but some multi-nucleate microspores occur at the microspore stage. It takes five days for microsporocytes to develop to mature pollen by forcing flower branche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stages of meiosis and anther colors. Microspore tetrads formed when the anther color turned yellow, whereas, when the pollen matured, the anther was red and the tapetum degenerated completely. When mature pollen grains are formed, flower buds develop into male catkins. In the end, filament elongated and pollen grains were released from dehisced anthers.  相似文献   

14.
澳洲坚果花芽分化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对澳洲坚果的花芽分化形态学观察结果:花芽分化初期正常,小花分化是从外往内。其生殖器官属于适于异花传粉的雌雄蕊异长型;花芽分化过程中在花托中部、花被、药隔周围等均出现了大量的后含物;花序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脱落的小花;花粉囊结构正常,花粉母细胞为连续性减数分裂;四分体解体后绝大多数单核花粉粒异常,花粉囊内仅约1/9花粉粒正常发育,另有约1/9花粉粒死亡;剩余的7/9花粉粒均为残片,残片周围均环有胼胝质壁。后期花粉囊有大量中空败育的花粉粒,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澳洲坚果结实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灰木莲花药结构及其小孢子发育过程以确定是否存在雄性不育的异常现象,并为进一步确立灰木莲分类学地位和木兰科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佐证和积累资料。 方法 通过解剖和形态观察对灰木莲的花药结构和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 结果 灰木莲成熟花药由表皮层、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等5~7层细胞组成。4~6个小孢子囊呈线形排列,花药开裂方式为向心或侧向开裂。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方式同时具有连续型和同时型2种类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直线型或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花粉壁光滑,极轴面具极稀疏穴状纹饰。 结论 灰木莲花药结构和发育特征与其他木莲属相似,但在花粉囊结构、胞质分裂方式和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表现不同,小孢子发育过程的异常现象主要发生于四分体时期,为引起灰木莲花粉败育和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四川4个地区硬头黄竹维管束和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4个地区的硬头黄竹为材料,对其维管束和纤维的形状与大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地区的硬头黄竹中均存在着半开放型、断腰型和开放型3种类型的维管束,但维管束的大小及分布规律有所区别;宜宾竹海县、宜宾新安镇、乐山沐川县及泸州上马镇4个地区的竹材纤维平均长度在2 mm左右,属于中等长度型,适宜作为造纸原料;泸州市上马镇地区的竹材纤维质量是4个地区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17.
简要阐述黄竹的林学特性及三大效益,分析黄竹生产的现状和形势,提出在“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发展黄竹生产的技术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孝顺竹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利用孝顺竹在耐寒性和纤维品质方面的优良遗传基因,开展孝顺竹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孝顺竹花期较长,柱头可授性好,花粉生活力高,非常适宜作为杂交的亲本。孝顺竹×麻竹杂交后,以母本自交苗为对照,筛选出10株表型杂种,4个月龄时10株表型杂种的叶长、叶宽、叶长/宽、地径、发笋数、叶片形状、叶脉数、叶鞘高度、叶鞘繸毛、叶耳、叶舌等性状均介于母本自交子代与父本自交子代之间。AFLP标记分析表明:10株子代引入的父本特异位点占21.97%~28.10%,聚类分析显示10株杂种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分别与父本和母本相聚。多数杂交子代在苗期表现出旺盛的生长势,15个月龄时杂种个体间秆箨刺毛性状呈现出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长宁竹海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宁竹海的苦竹、毛竹、黄竹林,杉木林及白栎林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的草本植物植冠层的水分最大截留量是乔灌层植物的2.4倍。按种类以苔草最高,为6.34 g/g(干生物量);黄竹最小,为1.19 g/g。5种林分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为4.33~14.87 t/hm2,其分解层的蓄水量高于末分解层,枯落物层最大蓄水总量为1.0~3.5 mm,依杉木林>白栎林>毛竹>苦竹>黄竹排序;土壤蓄水量以杉木林最大,白栎林次之,竹林最差;而土壤稳定渗透系数K10以竹林最大,杉木林次之,白栎林最小,表明竹林土壤抗水蚀能力强于杉木林和白栎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