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由于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可通过SS指标来控制。通过分析望城区域的径流雨水的污染物浓度、组成成分、水质等几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水量的变化,判定了控制SS指标能否控制住雨水污染:通过对望城区天然雨水水质、道路径流雨水水质、建筑屋顶径流雨水水质、海绵城市改造后的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及污染物相关性分析,分析了采用不同海绵设施,对各污染物的消减能力。结果表明: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和生态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削减率较高,绿色屋顶和植草沟的对污染物削减率低,和设置比例有关,不少海绵地块检测的径流SS值较高,可适当提高LID设施设置比例,消减雨水。通过数据分析,可进一步指导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选择,以期使望城区能达到年径流总量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近年来,降雨内涝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一种常见问题,国家对此类雨洪问题积极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建设自然高效率的海绵城市设施。利用SWMM模型对呼和浩特市金五路北侧路段进行地表径流模拟,降雨模型采用芝加哥雨型和呼和浩特市降雨模型模拟5年重现期的降雨量,分别对道路未开发状态、传统开发状态和LID开发状态进行了地表径流的模拟,其中LID开发状态根据道路情况选取多孔路面和生物滞留池两种海绵城市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可定量地反应LID措施对于这一路段的地表径流影响情况。以期对于缺水地区城市道路海绵化设计研究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低影响开发(LID)的概念、背景、应用及技术,结合西湖湿地国际花园详细阐述LID在园林工程项目中的规划指标、方法策略、技术措施,包括屋顶雨水收集系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人工湖等的具体做法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雨洪管理结构性措施的合理应用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关键。以三期惠阳体育公园景观设计为例,通过以“低影响开发(LID)”视角下进行灰绿基础设施的生态耦合,旨在建立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提高公园雨水资源利用化能力和水生态修复的雨洪管理机制,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持续有效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和雨水径流污染。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充分发挥从源头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LID措施,在减少径流量和改善径流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的组成结构,并对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截流减污效率进行了分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居民小区和广场建设优选工程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低影响开发的7种城市雨洪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降雨径流量增大、峰值增加和径流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国外以"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为核心理念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洪管理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以国外应用于LI D的7种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为研究对象,概述其模拟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通过比较分析,表明:7种雨洪管理模型都适用于LID设施单因素评估模拟,但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全面模拟LID设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连续定位观测的研究方法和小集水区技术,对豫南低山区针阔叶混交林等4种林型径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毛竹林以及杉木林等4种林型均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功能,坡面径流系数在1.06%~3.20%之间,土壤侵蚀强度均为微度侵蚀。坡面径流总量,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杉木林〈毛竹林;水土流失量,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毛竹林〉杉木林。4种林型坡面径流量与1次降雨量均存在显著的幂函数曲线回归关系,曲线回归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6、0.919、0.913、0.868。针阔叶混交林小集水区年总径流量为547.19 mm,径流系数为34.8%,其中地下径流为498.39 mm,坡面径流仅为48.80 mm;月径流总量与降水量、蒸发量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可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曲线式表示,曲线回归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9、0.758。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径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8-2004年17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生态站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径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龄级杉木人工林受抚育等经营措施的影响,地表径流量最小,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07 1.抚育停止后,地表径流增加.到第Ⅲ龄级时,地表径流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018 4.第Ⅳ龄级开始,地表径流逐渐减少,地表径流系数为0.009 8,为第Ⅲ龄级的50%左右.Ⅰ龄级杉木林的地下径流最大,地下径流系数0.301 2,为采伐前成熟林(0.157 7)的2倍.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受林冠截留、土壤结构改善和蒸腾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地下径流逐渐减少,到第Ⅳ龄级时径流系数为0.208 2,为第Ⅰ龄级的65.8%.Ⅲ集水区径流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量只占总径流量的2.3%~7.9%.不同龄级径流的月变化规律和降水量一致,降水量大的月份,径流量也大,4-8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2.2%,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75.4%,其中Ⅰ、Ⅱ、Ⅲ、Ⅳ龄级在4-8月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378 4、0.322 4、0.279 0和0.263 4.逐步回归筛选后,影响月平均径流量的主要因子为月平均降水量和林龄.3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龄级月降雨量与月径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A·A·莫尔恰诺夫指出,由于采伐木材,森林覆盖率下降,径流层和径流系数便增加,而在皆伐迹地上则几乎增长9倍。伐区的分布位置甚为重要,集水区下部的伐区对径流影响最大。上部和中部的皆伐迹地上形成的地表径流被集水区下部未经采伐的森林所吸收。在头5—6年内采伐对径流和径流系数变化的影响最大。美国在科罗拉多州选了两个毗邻的、完全绿化的集水区,面积各约90公顷。经8年观测  相似文献   

10.
由降雨造成的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是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是气候、植被、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地表径流的快速流失,缓慢有序的地下径流成了控制土壤水分变化的主导因子。区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关键是确定下渗率Fc,进而研究土壤水的补给及流出规律。现利用自然流域集水区连续4年的观测资料,研究分析土壤的降雨径流及下渗率的变化规律。1 自然概况和观测方法实验集水区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热带生态站(101°15′E,21°56′N,海拔560m)橡胶-咖啡人工群落区,其内选一地形完整的小流域(面积为10hm2),平均坡度15°。…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而传统城市道路普遍存在排洪压力大、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这种现象如今已经无法满足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采用LID(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来进行雨水径流控制。本论文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以期改善城市道路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合理的系统规划与成熟的LID生态措施能够使居住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进行城市居住区低影响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使LID系统规划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选择LID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合适的组合方式,是使设计付出值与生态综合回报达到一致。为此,提出了新建居住区进行低影响开发应从场地设计开始。设计前应对场地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条件图纸进行现场踏勘。从项目的整体条件结合低影响开发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地面的径流,对径流进行拦截和渗透,对整体的排水设计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3.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研究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年输入降水1 772.7 mm,其中44%集中在4-6月,主要支出项为径流、蒸散及土壤蓄水,分别为854.3、852.5和65.9 mm,占降水的48.2%、48.1%和3.7%;林冠对降水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002年在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和降水频率高的雨季(4-9月),林冠截留率偏小(16.5%),而在干旱季(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截留率相当大(22.2%);集水区平均年径流输出总量为854.3 mm,径流系数为48.2%,其中地下径流为853.1 mm,地表径流仅为1.2 mm.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加快,城市道路积水、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等城市病也渐渐凸显。通过对我国城市海绵道路建设现状和海绵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以及控制城市径流污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取河源新华园建筑小区建立Infoworks ICM雨水径流模型,探究海绵城市理念下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建设要求。结果表明:新华园小区径流总量随着暴雨重现期增大而增加,降雨强度为38.59 mm,1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条件下可产生约700 m~3径流量;管渠最不利情况模拟结果分析表明新华园当前雨水管网系统不足以有效应对强降雨泄洪需求,降雨强度为30.63 mm,3年一遇暴雨重现期条件下,约有超过25%的管道负荷大于80%满载量;以低影响开发绿地设施为改造对象的方案三可有效削减径流量,对3年一遇暴雨重现期径流控制率高达76.14%,蓄存于是径流量415 m~3,约为绿地设施自身面积9.3倍。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改造,可有效改善目标地块径流现状,以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低冲击开发(LID)理念的实现是依据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及植被特点,选择性应用其技术,创造出趋近自然的园林环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对穗深LID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得出在规划设计、雨水利用措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综合分析广东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针对性提出保持原有地形维护水系机能、保障不减少城市绿量和绿地减灾避灾功能,有利于土壤通风透气、促进雨水过滤下渗、补充地下水,有利于建设和后期管理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地域性LID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头塘小流域连续8年(2000~2007)的水文监测数据,分析小流域降雨、径流特性;分析了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林地植被恢复模式在2002~2005年的径流系数、泥沙消减率趋势,以经济林地和未退耕林地为对照,比较了三者之间在径流系数与泥沙含量方面的关系.结果表明:小流域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洪枯比连年呈下降趋势;与2002年相比,生态林地径流系数、泥沙含量均有所减少,泥沙消减率比较显著;三者之间径流系数与泥沙含量关系为:生态林地<经济林地<未退耕地,表明以生态林地为主的恢复模式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荒坡径流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孙长忠 《林业科学》2000,36(5):12-16
运用“单株平衡法”,测定了油松、刺槐优势木单株年耗水量。并以此作为林地水分生产力评价的依据,提出了“期望最低水分潜势标准”及“降雨径流期望生产力指数”,并指出径流系数是决定径流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对黄土高原荒坡径流生产力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探讨。计算求得了利用自然坡面径流,油松、刺槐可望成林、成材的降雨量下限均为500mm;在400mm降水地区,仅能形成郁闭度为0.3左右的稀疏林地。  相似文献   

19.
低冲击开发理念及其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利用园林景观设施,解决城市雨洪带来的地表径流、城市内涝、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进而建立环境优美舒适、生态协调平衡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和必然要求。对美国的低冲击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理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城市化使地表不透水面积增加,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出现极端降雨事件增加,而我国城市的排水设计标准普遍偏低,部分地区排水管网老化,遇暴雨时城市内涝灾害严重。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对城市排水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采取透水性材料铺装硬化路面、建设蓄水设施贮存雨水、利用绿地植被滞留降水等措施,以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提高降水下渗率,降低洪峰流量,并有效防洪排涝,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