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吴燕清 《绿色科技》2015,(2):286-287
通过对武夷山土壤进行野外实地考察,选取了其中红壤、黄红壤和黄壤5个剖面,在室内对土壤剖面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等方面初步研究了武夷山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此外,根据武夷山保护区红壤、黄红壤和黄壤的理化性状和当前土壤利用状况,提出了几点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杉木、马尾松、甜槠等林分下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等立地上杉木、马尾松,甜槠等林分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机质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不尽相同,阔叶林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养分状部;马尾松林对提高土壤有效性N、P、K含量具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对提高有效P作用很大;杉木纯林不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针阔混交林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尤其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状况,防止地方衰退,有利于林业持续发展,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文山、红河、曲靖、玉溪、普洱、保山)进行土壤和三七采样,并进行了土壤中N、P、K含量和三七皂苷R1、Rb1、Rg1、总皂苷含量检测。应用spss软件分析了土壤中N、P、K含量与三七皂苷R1、Rb1、Rg1、总皂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P、K含量与三七皂苷含量相关性显著,N含量与三七皂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再一次使用spss软件以三七皂苷含量S为因变量,分别以N、P、K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皂苷总含量S与土壤P、K之间建立的方程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2014年和2015年的6-7月选取了浙江省15个县(市、区)的193个杨梅(Myrica rubra)基地,测定其土壤的p H值、有机质和铅、镉、砷、汞的含量和杨梅果实中这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杨梅果实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 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等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果实中铅、镉、砷、汞的检出率达到100%,其中6个样点铅超标,1个样点镉超标;杨梅果实中4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p H值、有机质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铅、镉在杨梅果实中的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884,砷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在杨梅果实中的含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没有铅、镉明显,而汞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在杨梅果实中的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杨梅果实中部分重金属含量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常规的土壤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对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ma Hance)、益智(Aipinae Oxyphylla Miq.)混作林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以及根系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充分发挥农林复合系统的优势,提高土壤水肥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pH值及全盐量的分布特征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6 8,说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以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进而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性;土壤pH值与水溶性盐总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647 3,P<0.01﹚,可根据土壤pH值对全盐量的大小进行初步预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pH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或相关性极低。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市绿地土壤pH、可溶性盐及孔隙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采集北京市6种不同城市用地土壤样品,并与北京市西山风景区土壤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的pH、可溶性盐及孔隙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建成区土壤pH均大于8.0,土壤碱化严重;城区土壤无盐渍化现象,但土壤电导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城区土壤孔隙度显著低于景区土壤。建议城市绿化时应选择喜碱或耐碱及适应性较强的植物。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言植物所需要的矿质元素,大多数可以从水及土壤中得到满足,而氮、磷、钾三元素土壤中含量一般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微量元素在某些土壤中也常感缺乏。这些营养元素尽管其需要数量差别很大,但无论那种都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互相代替。如果某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缺少或供应不足,就会影响植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正常进行,时间延长即会引起体外部形态变化,形成各种  相似文献   

9.
一、森林与土壤的生态关系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森林植物和土壤之间有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此,土壤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1.土壤的物理性状与森林的关系土壤物理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容量、孔隙度等因素。本文着重介绍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10.
采取烘干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小黑杨、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林分,在0~40cm土层,各年龄段林分土壤含水率均高于该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率;在0~20cm土层,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在20~40cm土层趋势相反;13年、21年、25年林地0~20cm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同龄林20~40cm层土壤含水率,40~60cm、60~80cm呈无规律性,且均低于同龄林40cm以上土壤含水率。樟子松各林分同层土壤含水率随林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各林龄同层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无林地同层土壤含水率(0~20cm土层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土壤质地以及同一质地的不同层位土壤的入渗量,根据黄土高原土壤质地划分原则,以山西省保德、岚县、榆次为例,采用双环刀入渗法,对土壤入渗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同一质地下的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土壤质地的入渗率。结果表明,土壤入渗流量从保德到榆次、西北到东南存在显著差异,也显示出砂壤带、轻壤带、中壤带Ⅰ不同质地下的土壤的入渗流量不同,褐土的渗透流量较红土的大,位置相对较高的地区的渗透流量较大,同一质地下的不同地区的土壤入渗率也有所不同。本次研究进一步说明山西不同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入渗率的差别,为评价该地区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提供准确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蒸发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流域水量平衡计算的难点,为此,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对土壤特性、土壤蒸发和气象因子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数据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比草地土壤年蒸发量低80.99%,林地土壤年蒸发量占降水量的54.16%,而草地占98.02%。在土壤蒸发旺盛期,林地和草地土壤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80.87%和85.47%;在土壤蒸发平稳期,林地和草地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19.13%和14.5 3%。(2)与各气象各因子相关性的平均值比较,林地比草低平均低出3.15%。(3)林地比草地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高出7.31%、7.63%、4.29%。本文通过林地和草地的土壤蒸发季节变化、土壤蒸发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土壤蒸发与土壤特性相关性等对比分析发现,虽然林地比草地土壤特性更有利于土壤蒸发,但气象因子是影响土壤蒸发的主成因子,林地形成的小气象环境抑制了土壤蒸发,使林地保持更多的水分供生长需要.本研究可为全面掌握森林生态水文学的水文循环机理和进行流域水量平衡计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框格梁+植生袋生态修复年限对边坡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连续5 a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不同坡位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年限变化对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呈显著差异。不同坡位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生态修复年限、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三者之间成正相关,且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其中生态修复年限与土壤孔隙度呈极显著相关。分别对生态修复年限与土壤孔隙度、生态修复年限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进行回归拟合,方程均有较高的拟合优度,对于生态修复动态检测预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素在土壤中垂直运移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仁辉 《热带林业》2011,39(2):14-17,13
随着土壤溶质运移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化肥施用后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氮、磷、钾素在土壤中的运移情况,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章主要对当前氮、磷、钾素在土壤中垂直运移研究现状进行简单概述,以期为我国南方砖红壤上氮、磷、钾素垂直运移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储量,0~20 cm土层增加的幅度大于20~40 cm土层。从腐殖质的组成来看,混交林土壤无论是胡敏酸、富啡酸还是土壤腐殖化度都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HA/FA)也大于纯林。从而表明了混交林土壤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辽河河岸缓冲带不同植被类型、与河岸不同距离、不同深度土壤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距离河岸100 m范围内植被缓冲带土壤pH及氮、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深度,随土层加深影响逐渐减弱,在0~2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土壤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磷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不同植被下土壤均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农田与阔叶林最高。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H与氮、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共分成7类,其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龄的樟子松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由幼龄林到近熟林,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土层中,幼龄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最低,中龄林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测定和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及其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层(0~10cm)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0.6、166.9和55.8mg·kg~(-1);土壤代换性钾和钙在土壤剖面中具有向土壤表层富集的趋势,而土壤代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中具有向土壤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土壤代换性钾、钙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代换性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Ⅲ硼在作物,土壤和大气环境中,铁硼比缺其他微量元素出现的多。美国41个州和许多国家都有作物对施硼肥所产生效应的报道。但是硼的毒害也屡见不鲜。 A.土壤硼土壤有效硼的主要形态包括吸附态、无机态和有机络合态。在湿润地区,土壤硼的  相似文献   

20.
一、土壤物理性状调整 1、保持树木生长土壤透气良好,在游人或土壤密实的地方,应采取松土措施。土壤容重应在1.35克/立方厘米以下,土壤有效孔隙度应在10%以上。 2、每年测定土壤含水量2—3次,注意浇水和排水,土壤自然含水量一般为15%-17%,沙质土为16%-20%,但均不应低于5%或高于20%。 3、树穴外围不能采用硬铺装,铺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