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Landsat数据的近30年东平湖湿地植被覆盖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东平湖湿地1985-2015年间7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人文活动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方面探讨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东平湖植被覆盖呈波动下降趋势,植被面积年均减少5.12km~2,并且中低覆盖度的植被区面积减少最为剧烈;(2)水域面积显著增加,由1985年的50.94km~2增加到2015年的101.73km~2,湖区裸地面积缓慢下降;(3)人类活动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调水间接地改变了湿地植物的生境,导致植被分布格局和面积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生态修复措施对城市湖泊水质净化的效果,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对广州流花湖治理湖区(三湖)和未治理湖区(二湖)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底质改善、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和鱼类群落优化等生态修复措施,三湖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总磷含量、总氮含量、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降低,三湖水质已达到Ⅳ类水标准及以上。二湖湖区水体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降低趋势,且随时间推进显著高于三湖,长期处于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的南四湖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7,(1):144-152
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00—2015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16天合成的植被指数数据(NDVI和EVI)作为植被覆盖的指标,采用基于像元的线性趋势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南四湖湿地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和稳定性格局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了控制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南四湖湿地植被覆盖度受景观格局控制,呈现由湖岸向湖心减小的带状分布特征。2)南四湖植被覆盖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00—2003年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处于较高水平,2004—2006年处于较低水平,之后波动变化;植被覆盖年内变化呈双峰特征,尤其在下级湖。3)湿地的水陆交错地带植被覆盖下降趋势明显,植被指数平均每10年减少0.1~0.3,其他区域植被覆盖略有上升。4)植被覆盖的稳定度亦呈现以湖心为中心的环带状特征,由湖心到湖岸植被的稳定性逐渐增高。5)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与区域降水导致的湖泊水位变化关系密切。除去极端降水的2003年,年降水量与湿地植被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0(NDVI)和-0.66(EVI)。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水利枢纽,南四湖频繁的水文调蓄必然影响湿地植被覆盖格局,进而影响南四湖湿地生态过程及生态功能,需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武汉市汤逊湖桥梁建成后汤逊湖水体水质状况,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于汤逊湖沿线11个点多次采水样,以水体总氮、总磷、叶绿素a、COD及透明度等为参数,对水体理化因子、水质状态特征、富营养化程度等进行分析,探讨各影响因子对汤逊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汤逊湖目前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水产养殖是汤逊湖的主要污染源.可通过加强对湖区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农业生产等污染的外源控制以及对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的内源控制和科学管理,加强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治理力度等方式进行调控.提出了汤逊湖水质富营养化治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堰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也是全国石漠化重点地区之一。严重的石漠化影响了"南水北调"供水安全。为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生态修复,加大生物、工程治理和石漠化监测投入,并引入流域治理带动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建设思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为提高和维护"南水北调"水质奠定牢固的生态基础。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十堰市2008~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对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的调水水质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其水质状况备受各界关注。通过对2006~2015年南四湖38个主要入湖河口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比较与分析,计算了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各水质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和污染分担率,进行了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与改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10月与2006年11月相比,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69.77%,内梅罗污染指数下降了68.70%;水质指标CODCr、NH3-N、T-P和T-N的平均值下降率分别为49%、93%、46%和76%;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程度排序:上级湖湖东下级湖湖东上级湖湖西下级湖湖西;南四湖流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T-N;重污染河流由11条减少为1条,但老运河仍是南四湖流域治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6月业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为“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把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建设列为全市林业六大建设工程之一,正处于全面实施阶段。湖区绿化,环湖生态营林工程已经启动,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也已成立,机构、人员逐步加强,各项起步工作谋划在先,湖区湿地生态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一、政府挂帅“统”保护区。保护区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要从长远…  相似文献   

8.
对南四湖生态状况进行了调研,确立了南四湖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分类问题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选取了2008年南四湖的水质和生物群落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处于一般病态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1天山北坡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过度放牧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过度放牧给天山山区天然草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草场面积逐年下降,不可食和劣质草成分增加,由山区草原向荒漠草原演化。1978年天山北坡草场面积为6.38×104 km~2,1990年下降到5.29×104 km~2,2000年更下降至5.2×104 km~2。夏季牧场不断向森林腹地延伸,对森林的天然更新造成了严重破坏,天  相似文献   

10.
邱蓓  王全权 《绿色科技》2014,(3):189-191
指出了洞庭湖的治理对于湖区1000多万人口乃至湖南全省的经济与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面对湖区面积逐年减小、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景观破碎化、鱼类资源与水鸟数量锐减等问题上,人类的行为更是直接影响着洞庭湖的生态平衡,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应如何保护洞庭湖,旨在帮助人类履行保护湖区的生态平衡及其环境保护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