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林  胡小平 《森林与人类》2007,27(12):54-73
关于佤族的来历,一个佤族老人不无神秘地告诉我:佤族聚居在数不清的群山里,我们叫阿佤山。阿佤山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司岗里"。"司岗"用佤语讲就是石洞,石洞在阿佤山的中部,在西盟县城以西30多公里的大山上,这里被佤族视为"圣地"。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乔迁新房之际,年过七旬的老父亲画了一张《梅花图》送给我,我把它挂在了洁白如雪的墙上,红花白墙,格外醒目,看着图上的梅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段儿时的往事。老家是个小山沟,坑坑洼洼里住着几户农家,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地在山里长大的山妹子。村子虽小,但那时无论哪个村庄都有学校。学校离我家不远,每天上学放学都得走上百余步的石阶,那石阶砌得方方正正、井井有条,我一直都在琢磨着究竟是哪一辈祖先们不辞辛苦,凭借厚实的肩膀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耍狮子、舞龙灯",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时,我的思绪便会情不自禁地飞回那多彩多梦的童年里,飞回老家那个永久的记忆中。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沙河镇金鳌村(现在的南华村),曾经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我的老家与全国各地一样,深度融入了发奋图强的发展长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相似文献   

4.
善待自然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乡,高山不多,大多是些矮矮的山包。翻开这些接山色的历史,它们没有光秃过的一页,虽然有过人穷的时候,但若人回忆里仍为山里树木图不透风而骄傲,那种饥饿穷困似乎背着满山的树作伴而略微地减少些痛苦。自然后来有了乱砍乱伐,那些个矮矮的山包不再光彩、不再让人有一种踏实的伟依。随后而来的是先山穷后人穷,而后请了常有的山洪暴发,穷山而后恶水,穷山恶水之后伴随而来是人的更贫困。这是一个任而又不为奇的回国,人就会申在这个目子里而无法逃脱。我的者一辈乡人大都是些没读过苦少书的耕田人,在他们一辈子的耕作…  相似文献   

5.
"耍狮子、舞龙灯",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时,我的思绪便会情不自禁地飞回那多彩多梦的童年里,飞回老家那个永久的记忆中.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沙河镇金鳌村(现在的南华村),曾经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我的老家与全国各地一样,深度融入了发奋图强的发展长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  相似文献   

6.
兴安恋     
大概是因为山里生、山里长的缘故吧,从童年时代起,我就爱山、爱树、爱森林、爱唱山的歌、爱看绿的色彩、受听森林的故事。小时候学过许多歌,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都已经淡忘了,唯有那首歌唱兴安林海、描述措民生活的鄂伦春民歌,我却一直记得: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相似文献   

7.
猎人与猴子     
叶子 《湖南林业》2004,(9):27-27
一个小山村里,住了一位年轻猎人,他天天到山里打猎,对动物们的惊慌恐惧、痛苦挣扎,总是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8.
<正>警魂是我的血液,信念是我的生命。2005年5月27日是我难忘的日子,我从警校学员成为一名光荣的森林公安民警。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木兰林业大家庭已经养育我12个年头,这12年也是人生最精彩的12年,也是我在木兰林业大家庭这个平台上茁壮成长的12年。"时间都去哪了",每当思考起这个问题时内心都充满了无限的感动,时间去哪了,时间都镌刻在了一个个刻骨铭心的画面里,时间都融进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里,时  相似文献   

9.
金丝猴野趣     
金丝猴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种出没在深山老林里的精灵,平时很难觅其踪迹,观其芳容,就是土生土长的黄柏塬人,平生也未必能见得上几次。前几天,我回黄柏塬老家一趟,让我意外和惊喜的是有一只金丝猴居然给我"看"起家来。当我们走在老家的小路上时,远远地看见有个浑身毛茸茸的东西一下就闪到屋后去了,我们赶紧追过去,原来是只金丝猴。看见  相似文献   

10.
山之恋     
我爱山,因为我是山的女儿;我爱山,因为山是我的恋人。我和大山的缘分,是父辈时就注定的,父母本都是黑土地上的农民后代,在年复一年对美好生活的盼望中,听说了大兴安岭的故事:山里有如金条般值钱的木头,山里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富庶,  相似文献   

11.
我的祖辈是蒙古族人,他们离开故土的时间大概是满清王朝建立的年代。作为一个蒙古族人,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从小到大只知道自己是北京人,老家在内蒙古,看到别人回老家自己似乎感到有些茫然,因为不知道老家的具体地址在哪,所以一辈子没回过自己的老家。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四个人结伴驱车去千里之外的内蒙古额济纳,四个人里有两个蒙古族人,我想我们这回可以回老家看看了。额济纳已到中蒙边境了,我们是冲着胡杨林来的,虽然早有思想准备,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晚秋的胡杨林色彩斑斓,漫漫的黄沙上裸露着黑色、白色、扭曲的、挺拔的,千奇百怪的树干;斑驳的枝杈上支撑着艳丽的树冠;黄色、红色、绿色,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树叶映照着清澈碧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2.
正"我又拍到老虎了!这次是一大一小来我这串门了。"电话那头,老谷兴奋地说。老谷叫谷宝臣,家住在中俄交界的吉林珲春。老谷在珲春市杨泡乡承包了一片山种植林下参。为了看家护院,老谷在山里安了几个红外线摄像头,结果每次从摄像机里取出拍摄卡都能看见有野生动物在他家的山里出没。"我把监控摄像头调成了抓拍模式,隔一段时间,我会去换换电池,顺便看看拍到了什么。"谷宝臣说。三四天前,谷宝臣去换完电池后,将监控摄像头的内存卡带回了家,一看内容,可把他兴奋坏了。  相似文献   

13.
五月蚕豆香     
<正>电影《柳堡的故事》英莲和小哥哥对唱:"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这样的句子总是让我心旌摇荡。因为我的老家紧邻柳堡,我童年的生活场景正如歌里唱的一样。时光流逝,生活辗转,与蚕豆这个儿时的亲密伙伴不比邻已经很多年。遇朋友相邀K歌,我必唱《九九艳阳天》,对故乡,对童年,对蚕豆遥寄畅想。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啊,种什么都枝繁叶茂。田边地头、路边沟渠,伴着草木灰撒几粒豆子,遇土生根,一场及时雨滋润后,下豆种的地方滋生出几电影柳堡的故事摇我唱的一与蚕豆这  相似文献   

14.
我最早与银杏亲密接触,是在桂北兴安县一个叫桐子坪的小山村。那是1964年,作为大学三年级学生的我被派到那里搞"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第一家住户姓刘,我住的那间泥砖屋的小窗外正好有一棵银杏,树阴遮蔽了半亩地,走进小屋即可看到鲜绿的枝叶在摇曳、成群鸟雀在飞掠,躺在床上总能听到鸟雀们的啼鸣,有时半夜里似醒非醒,还可听到猫头鹰在树上的怪叫。住了半年,搬到另一户人家。这家人是小两口子,户主叫黄明亮,是一位复员军人,女的叫李翠兰,是一位秀  相似文献   

15.
放狐记     
那天,我去内蒙古赤峰市阿旗森林中队看望多年未见的老班长。到了中队得知,老班长两年来一直在离中队300公里外的山里值勤站工作,我立即搭乘了一辆进山的汽车,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中爬行了一夜,终于到了值勤站。见到老班长,饮酒叙旧,听老班长讲起一个有关狐狸的故事……“在去年春节前的一个夜里,我突然听到外面鸡窝里传来鸡恐惧的叫声。这几只鸡可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打算等到过年的时候,给值勤站的几个战士改善伙食,山里的野兽多,让它们吃了,岂不可惜?于是我赶紧爬了起来,向鸡窝走去。刚到近前,一个黑影,形似一只半大的狼狗,“嗖”地一下从我…  相似文献   

16.
国外植物精气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林业》2005,(5):47-47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富人病”的国家,所谓“富人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病、肥胖症等。1840年的德国,科学技术都比较发达,但医学界奈何不了这些“富人病”,束手无策。有些医生见到住在山林里的人吃得并不好,住得也差,但身体健康也很长寿。因此,他们在山林里建了“山地医院”,把这些“富人病”者赶到山里去,运用森林“山地气候疗法”,  相似文献   

17.
蝉趣     
<正>婶从老家来,带来了一包稀罕物。"这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婶边打开包边说。"啊呀!油煎知了鬼!离开家乡几十年,再也没有吃过这小东西了。"我惊叫起来。"在集市上一只知了鬼能卖二三元钱,大家都去摸,它比以前少多了。"婶又说。我拿了一只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尝:"味道太鲜美了,与以前在老家时吃的一模一样。"我像孩子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在苏北老家,蝉的俗名叫"知了",它的幼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生日     
范围 《河北林业》2012,(6):36-36
母亲膝下三儿一女,我在石家庄,哥哥、姐姐和弟弟都在县城上班。父亲是离休老干部,老两口在老家一住,不缺吃喝,日子过的也还舒坦自在。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父亲因病离我们而去。孤身一人的母亲起初听从我们的意见,在各家轮流住着。  相似文献   

19.
院子里的核桃树梅伟爸爸的老家在太行山,虽已离别那里进了京城几十年,但还是乡音未改,让人一听就辨出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幼时常听爸爸讲有关太行山的故事,什么狼叼羊啦,什么油麦面山药蛋啦,要不就是八路军驻在咱们村啦,反正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长此以往,...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在城市工作的儿子,一位在乡下耕种的父亲,一块"父亲的水稻田"把城市与乡村连结起来,所有的故事,就从这块稻田里生长出来。新农人新下田一开始我跟父亲说"想在2014年在老家乡下种一小片田、跟城里人分享大米"的时候,父亲惊讶极了。当我说到一斤大米30元的价格时,他嘴巴都张大了。这件事太异想天开了。他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当然后来他相信了。因为这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儿子,不仅自己回来种田,还把城市里的大人和小孩一起带来,几十个人高高兴兴干农活,大家一起插秧,一起割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