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植物种群结构与动态能够反映种群的生存状态以及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对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贵州省西北地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其群落进行调查,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和匀滑技术,以胸径大小级为基础,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马尾松人工林结构及数量特征,同时运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马尾松种群的径级结构呈不规则的倒"J"型,主要集中在Ⅱ~Ⅳ龄级(个体数量占55.42%),高度结构呈不规则的单峰曲线,冠幅结构呈非典型的倒"J"型;种群数量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大于0,种群结构呈增长型,但是种群的演替过程存在波动性;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在第Ⅰ、Ⅹ龄级出现高峰;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生存率和累计死亡率二者互补,呈单调下降和上升趋势,马尾松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变化特征;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种群未来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幼苗更新不足,若不及时抚育幼苗,种群将难以保持稳定。【结论】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针对马尾松种群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人为促进马尾松幼苗、幼树生长,保证种群的正常更新,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陕西府谷、宁夏贺兰山和河北涿鹿)的杜松种群,根据杜松生活史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划分种群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分别绘制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用杜松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杜松种群动态。【结果】5个种群的径级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涿鹿和浑源种群的高度结构相对完整;5个种群的冠幅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武川、涿鹿和浑源3个种群冠幅面积大多集中在2 m2以内,贺兰山种群的冠幅面积大多在3 m2以上;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杜松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的均为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的是Ⅰ龄级,武川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其余种群则趋于Deevey-Ⅱ型;各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存分析表明,武川种群前期略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府谷种群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涿鹿和浑源种群前期锐减、后期衰退,贺兰山种群则呈现前期略减、后期衰退的特征。【结论】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的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涿鹿和浑源种群密度相对较大且有一定幼龄植株储备,种群表现出一定的更新发展潜力;府谷种群存在相当数量的中老龄株;府谷、武川和贺兰山种群的径级结构相对完整,但种群密度较小且缺失幼龄植株。杜松从幼树成长为大树的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大树的生存能力增强。涿鹿和浑源种群有一定的幼苗储备,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幼苗的生存发展,种群是可以恢复与更新的;府谷种群幼苗库的储备缺少,若不进行补充可能会限制种群的更新发展。在天然杜松种群的保护工作中,要注意保护萌蘖苗,防止动物啃食尤其人为放牧等的影响;针对杜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的特性,应人为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促其萌发;对于府谷种群等老龄化严重的杜松种群,应该借助人工补充幼苗以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种群静态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利用生存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连香树种群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型,其种群内幼苗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2)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Ⅱ龄级出现峰值,即幼苗死亡率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连香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逐渐衰退的特点,目前种群已处于衰退的早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湖北黄龙山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生存现状和数量动态趋势,为保护金钱松种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及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径级数量与动态变化;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龄级(第Ⅳ~Ⅵ径级)个体占总株数的82.54%;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为23.16%,■为2.89%,种群为增长型,但对外界随机干扰非常敏感。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种群呈全期递减、中期较稳和后期衰退的特征。随径级增加,种群未来整体数量减少,不同径级个体数减少。黄龙山金钱松天然种群幼龄个体缺乏,中龄后期面临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增大。为维持种群的更新与发展,需进行人工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大兴安岭呼中区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率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对兴安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龄级下落叶松种群的个体数量有明显差异,I~Ⅲ龄级落叶松种群个体数占绝大多数,IV~VI龄级落叶松种群个体数相对较少;落叶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对角线型);消失率和死亡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单峰型,I~Ⅲ龄级落叶松种群的消失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IV~VI龄级落叶松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大蜀山大叶榉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蜀山大叶棒Zelkova schneideriana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对大叶榉种群的实地调查资料,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序列代时间变化的方法,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大叶榉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搴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大叶榉种群的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Ⅰ(胸径为0~5 cm)、Ⅰ龄级(胸径为5~10 cm)(个体数量比例占72.60%),幼龄个体数量较多;生命过程中的Ⅰ龄级的年龄阶段为死亡高峰.而Ⅳ龄级(胸径为15~20 cm)死亡率最小,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大叶榉生长更新良好.更新方式为种子繁殖,幼龄数量储备充足,结合量化分析为增长型种群.结果表明种群在发展前期出现较大的波动,选择合适的恢复和保存方法为大叶榉更新层个体发育创造适宜的生境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和匀滑技术,编制了福建茫荡山小叶青冈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生存分布函数曲线、存活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叶青冈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其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幼年阶段个体较为丰富;种群有3个死亡最高峰,分别出现在Ⅰ、Ⅴ、Ⅷ龄级;生存分析表明,小叶青冈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从Ⅴ龄级开始,种群生存率曲线和积累死亡率曲线的变化开始趋于平缓,但种群生存率不足1%,积累死亡率大于99%;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小叶青冈具有前期相对稳定,中期锐减,末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辽东栎是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森林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山西庞泉沟辽东栎生命表对于揭示其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笔者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低龄级(1龄级~2龄级)种群数量较少,年龄结构呈衰退类型;种群死亡率随龄级增加逐渐增加,在最高龄级达到最大;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与年龄结构反映的衰退类型相同。总体上,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增加,在高龄级阶段(7龄级~9龄级)生物量和消失率迅速上升;生存函数与累积死亡率函数呈负相关关系,生存率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小。死亡密度函数变化不明显,危险率函数变化趋势随龄级增加而增加,与死亡率变化趋势类似。因此,庞泉沟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相似文献   

9.
色木槭次生林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编制了色木槭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色木槭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在第Ⅲ和第Ⅷ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色木槭种群...  相似文献   

10.
藏东南林芝云杉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藏东南工布自然保护区内林芝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样方法对林芝云杉种群及群落进行调查,从种群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冠幅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对林芝云杉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芝云杉种群胸径结构、高度结构和冠幅结构均呈典型的"金字塔"型,林芝云杉幼苗较为丰富,天然更新能力强,种群处于稳定发展状态。林芝云杉种群不同胸径级的个体数与胸径级呈对数关系,不同高度级和冠幅级的个体数分别与高度级和冠幅级呈幂函数关系,胸径与高度呈直线关系,而胸径与冠幅及高度与冠幅的相关性不明显。林芝云杉种群在生长过程中各龄级个体存活数量相差较大,随着龄级的增加,死亡率和消失率波动性较大,Ⅵ龄级死亡率和消失率均最低,分别为20%和22.31%;Ⅹ龄级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分别为62.96%和99.33%,平均死亡率和消失率分别为41.03%和57.55%。林芝云杉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B3亚型。生存函数分析表明,林芝云杉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相对平稳,后期生理枯竭而衰退的特点。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显示,林芝云杉种群在未来Ⅱ,Ⅴ,Ⅷ和Ⅵ龄级时间后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增加,种群稳定性可以维持。研究结果可为林芝云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进一步丰富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1.
恩施盛家坝红椿天然种群动态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代表意义的红椿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红椿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图,量化分析种群各龄级间个体数量、变化动态。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寿命期望等重要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红椿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红椿种群中,1龄级和7龄级存活数分别占总数的28.57%和16.07%。27.5 cm以上径级的立木有10.71%。动态指数Vpi=27.84%0。2生命表表明,种群死亡趋势前期高于后期,死亡高峰在1龄级和4龄级。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型,说明环境筛和种群竞争加强造成波动。3时间动态对第3、5、7龄级预测表明,种群呈现老龄个体增加的趋势。4红椿种群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基本一致,即在1~7龄级波动很大,其中3~4龄级时死亡率和损失度最大。研究认为:红椿种群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限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种内竞争和环境干扰。对现存种群和生境的保护,以及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是红椿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洋 《林业科技》2010,35(2):15-18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山杨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山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山杨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山杨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山杨胸径达到18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白桦种群径级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2块总面积为6 000 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编制了该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白桦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白桦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白桦胸径达到15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管理》2015,(4):52-58
长鞭红景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处于近危状态。基于样地-样方调查资料,对长鞭红景天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以及生存函数曲线,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长鞭红景天种群年龄结构总体上呈金字塔型,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大于零,表明种群属稳定增长型。长鞭红景天种群各龄级个体数量随龄级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Ⅱ龄级至Ⅴ龄级死亡率较高、达90.29%,整个过程平均死亡率为29.96%,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B3亚型,种群死亡率与消失率随龄级增长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呈"M"型曲线。生存函数分析表明,长鞭红景天种群前期(Ⅳ龄级前)快速下降,中期(Ⅳ—Ⅵ龄级)相对平稳,后期(Ⅵ龄级后)进入生理衰退期。时间序列预测发现,长鞭红景天种群幼龄个体数量较丰富,未来Ⅱ,Ⅴ和Ⅷ个龄级时间后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建议保护和改善长鞭红景天种群生存的原生境条件,适当人工辅助散播,建立培育基地及基因库、实施迁地保护,加强病虫害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有植物四合木种群结构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四合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冠幅结构,高度结构和年龄结构,运用静态生命表描述了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四合木种群株数随径级、高度级的变化呈“山峰型”,植株数随冠幅变化成倒“J”型,现实的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呈“凸”型。四合木种群的死亡率qx,致死力kx随龄级增大而增高,存活率lx随龄级增大而降低。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型。利用Leslie矩阵定量模拟种群动态,发现在受外界干  相似文献   

16.
云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4块总面积为56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级结构,编制了该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少,种群发育过程中具波动性,但仍属稳定型种群。云南红豆杉的年龄结构与大小级结构差异较大,不宜以大小级结构替代龄级结构。云南红豆杉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该种群的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龄级为110~130a和220~250a阶段出现第一和第二峰值。生存空间与养分竞争可能是产生最大第一峰值的主要原因。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云南红豆杉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后期衰退的特点。云南红豆杉种群在160~190a龄级后进人生理衰老阶段,生存率小于5%,累计死亡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7.
蓝果树是重要的乡土彩叶树种之一。为全面了解其种群数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和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蓝果树种群径级结构处于稳定状态。死亡率和损失率2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第3,4和8龄级,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生存分析4个函数曲线表明,蓝果树种群具有前期衰退,中后期稳定的特点。该研究可为蓝果树的经营管理和种群未来动态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福州市长乐区珍稀植物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种群,探讨其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研究油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乐市油杉种群中树个体数最多,大树其次,幼树最少。油杉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属DeeveyⅢ型,表现为衰退型种群。油杉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和种群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油杉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生长到Ⅵ龄级时,其种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油杉种群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该种群前期数量锐减、中期种群稳定和后期种群出现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于2021年,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固定样地(1 hm2)中的木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中径级代替龄级方法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此区域的木榄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为增长型的种群,但种群较为不稳定,外界干扰下种群数量增长趋势不显著。(3)此区域的木榄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类型,意味着其种群的低龄级阶段个体的死亡率相对较高,高龄级阶段个体死亡率趋于平稳。(4)此区域木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分析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在低龄级阶段的动态变化相对较为剧烈,发展到高龄级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平稳。(5)该区域木榄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也反映出,低龄级个体数量经历2~3个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中龄级的个体数量在经历2~9个龄级时间的种群发育过程中,种群个体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总体个体数量随着龄级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钩栗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钩栗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钩栗种群有1个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