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碱活化过硫酸钠(PS)和硫酸亚铁(Fe(Ⅱ))活化过碳酸钠(SPC)两种工艺分别降解地下水中的总石油烃,考察了两种氧化工艺对地下水中TPHs的降解效果并分析了降解特点的异同。结果表明:碱活化PS工艺中药剂投加量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利于TPHs降解效果的提高,Fe(Ⅱ)活化SPC工艺中TPHs的降解更加迅速,但延长反应时间难以提高TPHs降解效果;在两种氧化工艺中,消耗相同药剂量时,地下水中TPHs浓度越高,氧化剂利用效率最高;两种氧化工艺对不同浓度TPHs各碳段组分(C10-C16、C17-C28、C29-C36)的降解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场地中高浓度残留的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难题。选取我国山西某典型焦化类污染场地,筛选化学氧化技术对场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为研究不同的化学氧化药剂对本工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后期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启动化学氧化修复试验。试验样品来自于现场两个不同地点,土壤中6种目标污染物总浓度分别高达24.43 mg/kg、74.96 mg/kg。试验分别研究了两种化学氧化药剂K药剂(主要成分为过硫酸钠和硫酸亚铁)及S药剂(主要成分为过氧化氢和硫酸亚铁)对轻度和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并结合工程修复目标值、现场土质特点等情况,确定采用S药剂修复本场地PAHs和TPH污染土壤,建议工程药剂投加比为2%且分批次投加。结果表明: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我国焦化类场地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除为山西某焦化类污染场地提供技术外,对其它场地多环芳烃和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也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徐州市东坡广场有代表性的80株香樟树黄化病进行16个不同组合处理的防治试验,分别研究了处理前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率、黄化叶片率的变化率、土壤含铁量的变化率和发病程度变化率。结果发现,在对黄化病株同时采用每厘米胸径土壤施硫酸亚铁60 g、土壤施柠檬酸铁20 g、树体注射硫酸亚铁1 g、树体注射柠檬酸铁5 g的方法,可以使得香樟黄化病的防治效果达到最好。并建议做好香樟黄化病的预防和养护管理,定时普查香樟的立地情况,做好土壤更换工作,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保墒措施,在冬季做好香樟的防寒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4.
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2003年在浙江余杭开展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试验,5种药剂质量浓度(62.5,125,250,500,1000mg·kg-1)的触杀作用试验结果均达100%,最低质量浓度62 5mg·kg-13d后的死亡率也达到100%;驱避效应、木块抗蚁效果理想,只有经低质量浓度(62 5mg·kg-1)处理过的土壤,白蚁才能穿越一定距离。野外土壤处理试验,经250~1000mg·kg-1药剂质量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的防治效果与药液浓度呈正相关趋势,其中1000mg·kg-1浓度组,经过5a的防蚁效果仍达100%,6a后的防蚁效果达80%,同时,经风化处理后对其药效影响不明显。白捕特微胶囊对于黄胸散白蚁比家白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找出适合在朝阳市油松立枯病防治中应用的药剂类型以及施药方式,开展了不同药剂(2%硫酸亚铁水溶液、25%多菌灵4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高锰酸钾水溶液)及其不同施用方式(土壤消毒、灌根、喷药)对油松立枯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施药方式中以土壤灌根的效果最好;4种药剂中以2%硫酸亚铁水溶液效果最好,其在灌根处理对油松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1%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苏某原油管道泄露石油污染土壤开展了修复治理工程,修复土方量共计4902.5m3,工程采用异位生物修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所用生物修复药剂为森诺公司自主研发的营养盐。工程结果表明:对于该项目初始浓度约为45000mg/kg的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森诺自研发营养元素刺激土著菌的生长,在适宜条件下,土壤中的石油烃能够达到项目的修复目标值(≤4500mg/kg)。工程项目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最优条件为:药剂投加比为2%,pH值为中性7,含水率为35%,降解时间为90d;增加药剂投加量和降解时间能提高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在土壤含水率为20%~50%或pH值为6~8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率和pH值会抑制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广西等地的撑绿竹林中爆发了大面积的长足竹大象虫害,其危害之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撑绿竹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该竹种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为了有效防治该虫害,文中以近年来广西区爆发的长足竹大象虫害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药剂种类(A)、施药方法(B)、药剂浓度(C)及施药次数(D)等防治手段,用感虫率和感虫指数作为虫害控制效果的考核指标,就不同药剂处理对虫害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该虫害控制效果较好的药剂为A2(赣竹药Ⅰ+粒粒金+锐劲特)和A1(杀虫双+万金丰+氧化苦参碱);最适药剂浓度为C1水平,即600倍;最适用的施药方法为B3(蔸部土壤+喷雾)和B1(竹腔注射+竹基节削青涂抹+蔸部土壤);最佳施药次数为D4,即5次。  相似文献   

8.
在榆林市樟子松2年生和4年生营养钵苗圃,选用3种除草剂、2种混剂及其不同剂量,进行了除草效果试验,结果为在除草高峰期施药后30d左右,试验处理的除草率为51.3%~96.9%,2种混剂各自的平均除草率都高于单个药剂,单个药剂的平均除草率23.5%割地草最高;除草剂及其混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培育的苗木产生伤害,与单独用药相比,混合用药发生药害的剂量较小,适宜最大剂量为23.5%割地草1 350ml·hm~(-2)、12.5%拿捕净1 500ml·hm~(-2)、10.8%盖草能900ml·hm~(-2);2a生苗圃混合用药的致害剂量低于4a生苗圃,23.5%割地草+12.5%拿捕净、23.5%割地草+10.8%盖草能各药剂最大适宜剂量2a生苗圃分别为450ml·hm~(-2),4a生苗圃分别为750ml·hm~(-2);综合考虑,2a生樟子松苗圃地应优先选用的药剂及其适宜剂量为23.5%割地草,2a生苗圃地750~1 350ml·hm~(-2),4a生苗圃地1 800ml·hm~(-2);混合药剂23.5%割地草+12.5%拿捕净,23.5%割地草+10.8%盖草能,适宜剂量为2a生苗圃地各药剂300ml·hm~(-2),4a生苗圃地各药剂750ml·hm~(-2)。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某工业地块为例,针对地块中超标污染物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超过可接受水平,建议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对本地块土壤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蓝靛果忍冬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T生根粉质量浓度、处理时间、扦插基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蓝靛果忍冬扦插试验,结果表明:ABT生根粉质量浓度和扦插基质对生根率有显著影响,处理时间影响不显著;适宜的组合为ABT200 mg·L-1+处理时间4 h+基质为1/5珍珠岩+4/5河沙,平均扦插生根率达到86%以上。在圃地对扦插苗进行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桉树害虫油桐尺蛾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桉树害虫油桐尺蛾幼虫进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单剂生物药剂0.6%阿维菌素水剂4 000倍液、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97%;使用混合化学药剂A3B3C3、A2B2C3和A1B3C3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4%以上;使用混合生物药剂a1b1c2、a1b3c3和a1b1c1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0%~96%;使用烟雾剂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37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2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125 kg喷雾防治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子最佳表面灭菌条件,研究其萌发特性。[方法]筛选NaClO(2%、3%、4%)与HgCl_2(0.01%、0.1%)最佳消毒浓度组合;采用流水冲洗时间(6、12、18 h)、2%NaClO浸泡时间(5、10、15 min)和0.1%Hg Cl_2浸泡时间(5、10、15 min),设计正交试验实验,探讨2种竹种最佳表面灭菌处理的时间组合,并对竹种分别在滤纸、MS培养基以及经3 mg·L~(-1)GA_3浸泡后在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进行了探讨。[结果]NaClO、Hg Cl_2最佳消毒浓度组合为2%NaClO+0.1%HgCl_2;2种竹种最佳表面灭菌时间组合均为:流水冲洗6 h、2%Na Cl O浸泡10min、0.1%HgCl_2浸泡15 min,经此处理后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的发芽率分别为84.4%、72.2%,污染率分别为18.7%、29.6%。不同处理种子萌发率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2种竹子种子是否经过3 mg·L~(-1)GA_3浸泡,对其在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种子在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滤纸上的发芽率。经相同处理黄竹的发芽率均低于云南甜龙竹。[结论]云南甜龙竹、黄竹最佳表面灭菌组合均为:流水冲洗6 h、2%NaClO浸泡10 min、0.1%HgCl_2浸泡15 min;3 mg·L~(-1)GA_3浸泡处理对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子在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MS培养基上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其在滤纸上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4种绿化树种对柴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影响,开展修复后土壤PAHs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年后栽培植物土壤中PAHs含量在L1,L2,L3水平下比对照分别降低50.6%,61.4%,43.9%,平均为51.9%,且在3~6个月内PAHs含量减少最快;PAHs组分中以苯并蒽、蒽、芘减少最多,分别达74.8%,69.6%,58.1%。不同树种对PAHs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将平均效应区间中值作为警戒水平,计算得到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可能性,结果显示L3污染水平下植物处理中PAHs组分芴、菲、芘的生态风险仍然很高,说明治理PAHs污染最根本的办法是控制PAHs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以1年生文冠果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开展了不同土壤消毒处理、苗木根系处理及组合处理对其根系腐烂率及根系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消毒处理中,福美双处理文冠果的新根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不同苗木根系处理对文冠果根系的影响不显著;在组合处理中,福美双+0.5%KMnO4处理后苗木新根数量显著大于其他组合处理,木霉菌+500倍多菌灵和福美双+500倍多菌灵处理后新根长度显著大于其他组合处理。由不同处理的有效指数可知,用5%的KMnO4溶液对文冠果根系进行浸泡或用木霉菌与500倍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溶液分别进行土壤消毒、根系浸泡,能够防治文冠果苗木根系腐烂,促进其断根处新根的萌发和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梅叶冬青插条不同粗细程度、ABT-1生根溶液浓度、土壤基质类型对插条生根率的影响,选择最优的处理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扦插时间的推移,扦插68d后,5.5cm~10cm插条的生根率高于3.5cm~5.4cm和2.0cm~3.4cm的生根率;ABT-1溶液浓度对插条生根率的影响随着扦插时间的增加而变化,扦插40d,生根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扦插68d后,生根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扦插40d后和68d后,采用河沙基质的插条生根率均大于壤土基质,但随着扦插时间的增加差距在缩小。最优插条生根率是3.5cm~5.4cm+1000mg/L+河沙的处理组合,生根率为72.7%,随着时间推移,5.5cm~10cm+1000mg/L+壤土、3.5cm~5.4cm+150mg/L+壤土这2个处理组合均有较好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某农药厂有机磷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修复技术中的过硫酸盐氧化和碱催化水解(碱解)对污染土壤中的对硫磷和甲拌磷进行了降解修复,探讨了不同氧化剂投加量(1%、3%、5%)和不同碱解条件(pH值10.5、11.5、12.5)在不同养护时间(7d、14d、21d)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氧化和碱解技术都能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磷污染物;化学氧化相比碱解技术,有机磷污染物降解效果更显著、效率更高,对硫磷和甲拌磷的氧化降解最高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8.5%和78.8%,碱解降解最高去除率分别为48.5%和43.9%;化学氧化的最佳养护时间为7d,碱解的最佳养护时间为14d。  相似文献   

17.
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对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混凝pH值、混凝剂用量、搅拌强度及光催化氧化pH值、Fe2+用量、H2O2/Fe2+摩尔比及反应时间7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7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混凝试验的最优条件为:PAM用量为5 mg.L-1,PAC用量为800 mg.L-1,pH值为5,搅拌速度为200 r.min-1;紫外光催化氧化试验的最优条件为:pH值为3,Fe2+的用量为0.01 mol.L-1,nH2O2/nFe2+为10∶1,反应时间为60 min。在工艺优化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原水CODcr的浓度为3 500 mg.L-1,处理后CODcr的浓度为82.95 mg.L-1,CODcr去除率可达到97.6%,药剂处理费用为2.25元/t,适合于小城镇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给观赏海棠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对其花粉活力展开了研究,探讨并观察了观赏海棠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和花粉萌发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蔗糖、硼酸、硝酸钙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0.02%(其萌发率与0.04%浓度处理的无显著差异)、0.02%(其萌发率与0.01%浓度处理的无显著差异)时,日本海棠的平均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最高值分别达到55.2%与853.11μm、54.4%与595.07μm、37.6%与713.74μm,显著高于同一试验因素下的其余各处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的组合培养基为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以此培养基培养的日本海棠其平均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分别达到70.1%和777.02μm,显著高于除以(10%蔗糖+0.01%硼酸+0.03%硝酸钙)组合培养基处理以外的其他组合培养基处理。在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培养第1个小时内花粉未萌发,培养2~4 h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达23.4%/h及259.01μm/h,培养8 h后,其萌发速率趋于平稳,培养12 h后,其花粉管生长速度趋于平稳。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组合培养基,以此组合培养基培养2~4 h其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生长速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采用红外辐射增温和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和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对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分析了干旱年不同处理(对照、增温+减雨、增温、减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季,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78、1.84、2.02和2.01μmol·m~(-2)·s~(-1),5 c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68.2%87.5%和51.0%66.6%。干旱期,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低于生长季,增温处理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但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结论]干旱年内,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该区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干旱期增温处理引起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限制作用削弱了气候变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复合铁肥对三角梅黄化病的复绿效果影响,开展了4种不同复合铁肥的处理实验,采用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螯合铁、氨基酸、尿素的不同组合,测定三角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特性相关的净光合速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结果发现四种复合铁肥的处理方式均能提高三角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净光合速率Pn,其中C4(Fe-AA:0.3%硫酸亚铁+0.15%氨基酸)的复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