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城市广场的调研,指出目前津城广场植物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探讨津城广场的植物景观整体形态、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期改善城市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津城广场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深圳市宝安公园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植物配置研究,根据宝安公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的现状,以及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简单、群落结构简单、藤本植物应用较少、观花植物花期和花色种类分布不均等问题,研究了公园的植物配置布局、空间构建、观花植物的观赏时序和花色优化。并分区对公园各景区包括大门、园路、湖岸等设施环境的植物造景进行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宝安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对深圳市宝安公园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植物配置研究,根据宝安公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的现状,以及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简单、群落结构简单、藤本植物应用较少、观花植物花期和花色种类分布不均等问题,研究了公园的植物配置布局、空间构建、观花植物的观赏时序和花色优化.并分区对公园各景区包括大门、园路、湖岸等设施环境的植物造景进行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医疗与养老空间在景观设计方面,应营造温和、环境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因此应借助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理论,结合植物选材、植物的种植结构等,合理开发和运用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为提升医疗与养老空间的辅助医疗作用提供景观设计方法的理论支撑。结合文献对比研究法,深入考察和分析了当前医疗与养老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现状,并提出了医疗与养老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在医疗与养老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围绕滇东北竹类植物自然状态下的群落类型、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开展调查,总结竹类植物自然群落水平结构及垂直结构特征,分析自然群落植物构成的生态合理性,得出竹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稳定良好的配置模式,对其做简要模式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定位狭窄、课程设置与其他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组织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改革建议。首先,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拓展“植物造景”的课程定位,使其从美化点缀环境上升到关注人类环境问题的大尺度上;其次,根据“植物造景”课程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及课程组成来满足教学目标;再次,根据新的课程设置,调整“植物造景”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使“植物造景”实验课授课与理论课授课并重,并拓宽实验课授课的内容;最后,完善“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方法,在理论课上采用案例教学,在实验课上开展案例实地调查及实际项目训练。总结了教学改革后取得的教学成效,包括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高水平教学团队、建立了教学资料库、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地球化学家在研究与生命有关的稳定同位素时发现,生物体中稳定同位素──特别是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含量与其自身特点、生存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这就为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植物的生理生化活动、代谢机理以及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植物水分研究对新技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植物除了可以监测大气的污染外,在近地表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物是1种低碳、有效、非破坏型的环境污染修复方式,植物净化污染大气的思想及其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笔者介绍了大气污染的种类、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机理、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提出了筛选高效净化植物、开发联合修复技术、培育转基因净化植物及合理植物配置等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环境胁迫下竹类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克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兼有生理可塑性和生理整合的属性。竹类植物是克隆植物的一类重要资源。竹类植物生态适应性策略是竹林健康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竹林对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文中从克隆植物的生理整合及生理可塑性等方面对竹子在水分、温度、光照及土壤矿质元素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进行综述,并从加强竹子生理整合特性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抗性生理机制研究、"南竹北移"引种驯化等3个方面提出将来研究重点,以期为研究竹子应对异质环境胁迫、提高生态适应性和扩大竹子生长范围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群植树木对声环境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不仅满足视觉观赏体验,还可以吸尘降尘、降温加湿、吸收有害气体以及优化周围声环境。分别在福建农林大学中华名特优植物园和福州市温泉公园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种植物群落,对其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以及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对噪声的衰减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探究最佳的优化声环境的植物配置方式。结果表明:竹林的减噪效果最佳,其次是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和灌木型,草坪型减噪效果较弱;较高的植物群落对噪声的衰减作用更强,延续性更久;盖度越大的植物群落对声环境的优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环境对个体植物生长、生存及繁衍的影响。即以生理学为基础,从遗传与环境的交叉点上去观测植物个体的生长状态和繁衍过程(Kr-amer 1948);在这种成规下,许多学者去研究生理学中生物化学的调控机制;目前重点放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而且整株植物生理研究有所回潮(kramer 1986)。现代生理学已远脱离了作物和森林群体实践应用的轨道,最新植物生理研究成果在生理生态、  相似文献   

12.
植物的适生环境多种多样,某一特定环境下的适生植物也有多种多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亿万年自然选择和物种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理特性,植物对高盐环境的适应(或忍耐)能力,就是这种生理特性之一。关于盐生植物之所以适应高盐环境的机理,植物学家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不论哪一类植物——真盐生植物、泌盐植  相似文献   

13.
景观构成主体及服务对象是人。分析游人对景观的行为感知,有助于塑造特色鲜明的地域植物景观。本文以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为基础,采用实地调研法及问卷调查法以兰州市水车园为研究对象,对其游人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游人与植物景观的关系,总结出如何能在充分考虑游人行为基础上使植物方案设计更加具有地域特质。最终提出水车园植物景观方案优化可以从乡土植物配置、生态驳岸设计、植物景观意境营造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期对后续同类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植物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根深蒂固,应用植物来造境历史悠久。植物民族情结、植物象征意义及植物风水学等历史遗留下来的植物传统文化在当今环境营造中有着其独特的景观文化效应,而植物风水学中的植物配置理论更有其特殊的心理调节作用。许多植物在风水学中有自己的特殊含义及完整的配置理论体系,风水植物摩肩接踵间,"聚气造势",其"气"、"势"下的景观环境科学、宜居。本论文通过对植物传统文化,尤其是植物风水学文化的探究,挖掘隐藏在植物背后的潜在能量,并研究其能量与人居园林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适合老年人居家养老种植的阳台绿化植物种类,采用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文献研究,选取国内花百科、踏花行和藏花阁三大养花交流论坛,利用Python、ROST-CM、Gooseeker等相关技术软件爬取并处理评论数据,在文本分词后进行词频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研究表明,老年人对阳台植物的评价集中在植物状态、感知植物、园艺管理、情感表达和时间环境五个维度;观赏性、安全性、适应性和疗愈性是选择适老化阳台绿化植物应考虑的重要内容;筛选得到的27种适老化阳台植物,包括7种一二年生花卉,8种宿根花卉,4种球根花卉,1种水生花卉和6种木本花卉。  相似文献   

16.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在农林业中应用广泛。文中介绍了其在经济林品种选育、营养诊断与施肥、树体调控以及抗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经济林营养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校园建筑环境中合理地配置绿化植物,不仅能丰富建筑环境的构图,完善建筑环境的功能,还可以美化整个校园环境,改善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对大学校园建筑环境绿化研究和分析后,对大学校园建筑环境中的植物配置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室内光环境与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性是室内植物设计的理论依据。在不同的光环境下,合理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植物对于环境条件的改善、室内植物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光环境中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比较发现在供试植物中橡皮树、合果芋、银边吊兰、细叶波士顿肾蕨、金边富贵竹适合摆放于环境1中,南方香茶菜、蜘蛛抱蛋与泡叶冷水花、绿萝则更适合摆放于散射光区(环境2、环境3、环境4)。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光环境中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比较分析,为室内植物的合理选择及摆放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植物中提取杀虫(菌)活性物质,即植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早在人类化学合成农药之前即已有之。但由于化学合成农药的工业化生产和其快速高效的杀虫(菌)效果,一度使化学合成农药泛滥,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则陷入低谷。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绿色食品生产的日益重视,人们又重新重视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植物源农药属于生物农药的范畴。包括植物源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城市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粉尘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绿化对区域粉尘污染有较好的净化作用,绿化植物更是有粉尘过滤器之称。本文主要从植物滞尘能力、粉尘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以及叶面尘研究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植物滞尘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