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培养箱中,用0、18、21、24、27、30、33、36g/L的NaCl溶液分别对梭梭和白梭梭的种子进行处理,同时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测定在不同浓度的盐分胁迫下2种梭梭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长等方面研究梭梭与白梭梭种子间耐盐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梭梭各项测定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性,总体上认为白梭梭对盐分的敏感程度比梭梭强,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延缓了种子发芽的过程,降低了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了发芽幼苗的长度。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对七叶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赤霉素(GA3)浸种对七叶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对种子,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3能促进七叶树种子的萌发。经15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后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2%、156%、1.33。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的最适方法,以狭叶薰衣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GA_3、不同浓度NaCl溶液及不同温度对狭叶薰衣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00mg/L GA_3浸种24h,能快速促进狭叶薰衣草种子萌发,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其值分别为82.22%、61.11%、4.94,且发芽效果最好;盐胁迫处理下,随着NaCl溶液浓度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mg/L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40.00%、30.00%、1.36;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发芽率达23.33%。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浸种时间下湿地松种子发芽的差异,对湿地松种子用21℃清水分别浸种12、24、48、72、96、120、144 h处理后培养,结果表明:浸泡12、24、48、72 h等4个处理发芽率较高,其中浸种48 h发芽率最高,此4个处理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浸泡120 h和144 h的湿地松种子发芽率较低,此2个处理分别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综合7个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试验结果来看,浸泡48 h的湿地松种子发芽效果最好。采用10种曲线拟合,3个发芽指标均为三次曲线拟合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紫叶小檗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和氯化钠(NaCl)模拟胁迫环境,研究不同浓度PEG、NaCl及PEG和NaCl联合处理对种子萌发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NaCl及PEG和NaCl联合胁迫对紫叶小檗种子的萌发参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单纯NaCl、PEG胁迫下,随着其浓度的增加,紫叶小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当PEG浓度达到30%时,种子不发芽;二者共同影响下,种子各萌发参数下降程度增大,在25%PEG和0.15%NaCl联合胁迫下,达到完全抑制。综合考虑,紫叶小檗种子对干旱胁迫较盐胁迫更加敏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同时存在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沙棘育种中种子萌发率较低的问题,以2个沙棘品种(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通过不同水温(0、40、50℃)和硫酸浓度(0、1.0%、3.0%、5.0%)浸种处理后,分别置于培养皿和土壤中在培养温度为25℃和35℃的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并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初始发芽天数,以探明不同种子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并筛选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显示:(1)不同水温浸种后,2个沙棘品种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培养皿中,而培养皿中的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且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减少。在土壤中,除了50℃浸种、35℃培养条件外,其余处理随浸种水温的升高,大果沙棘的发芽率显著提高,而中国沙棘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升高的培养温度对于提高其发芽率效果不明显。当浸种水温度为50℃、培养温度为25℃时,大果沙棘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最高(45%)。(2)大果沙棘品种经由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后,在25℃的培养箱内发芽率显著高于35℃,且在培养皿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中国沙棘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由1%的硫酸处理后,在培养皿中25℃培养下的大...  相似文献   

7.
白藤是中国热带、南亚热带森林中重要的伴生藤本和非木质森林资源。为探究白藤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采用赤霉素(GA3)浸种对白藤种子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芽率以50 mg/L的GA3溶液浸种处理最高(91.82%),该处理能提高白藤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以400 mg/L GA3溶液浸种处理最高(83.18%,16.67),20 mg/L GA3溶液浸种处理最低(50.65%,11.50)。建议采用GA3溶液浸种与催芽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白藤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  相似文献   

8.
以白三叶(Trifoliu mrepen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水浸时间、育苗基质类型、不同浓度赤霉素与硝酸钾浸种处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24h可极显著提高种子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与未浸种的相比发芽率可提高10%-13%;基质类型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较适合的催芽浓度与育苗基质组合为50mg·L-2赤霉素、0.2%硝酸钾、园土∶沙∶泥炭土=2∶1∶1,平均发芽率达31.67%,平均萌发活力指数达42.212。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苦郎树种子 Clerodendrum inerme 萌发特性的影响,对不同浓度 NaCl 溶液处理下的苦郎树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分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 成活率和幼苗根长、苗长等指标。结果表明:0.5%NaCl 胁迫下,苦郎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 数、活力指数均优于对照,随着 NaCl 浓度的增加(> 0.5%),苦郎树种子的初始发芽时间和萌发高峰均 随之推迟,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低浓度(≤ 0.5%)对 苦郎树幼苗发育的生长不构成威胁,高浓度 NaCl(> 0.5%)胁迫对苦郎树植株的伸长生长有显著的抑制 作用。苦郎树种子能在 0.5% 的盐浓度下正常萌发、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对2012年采收的成熟早期、中期、晚期的‘鲁硕红’蔷薇种子进行了温水浸种、机械挫伤种皮、稀酸浸种、碱浸种、赤霉素浸种、超声波、低温层积、冷冻、直接播种、脉冲水浸泡处理,研究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同一成熟度的蔷薇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不同。脉冲水处理、机械挫伤种皮与低温层积可以提高蔷薇种子的萌发,尤其是脉冲水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脉冲水处理不同成熟度的蔷薇种子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早期种子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发芽率相对较高;成熟中期种子发芽率次之;成熟晚期种子发芽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钙离子对矮牵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干旱胁迫下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的生长适应能力,试验通过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及胁迫后施用CaCl_2对矮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最适温度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矮牵牛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芽长度、鲜重、干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50%PEG-6000胁迫下,矮牵牛种子及幼苗的以上7项指标最低,其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14.67%、2.00%,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4.50%、95.00%;在50%PEG-6000干旱胁迫下对矮牵牛种子施用CaCl_2,矮牵牛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芽长度、鲜重、干重,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30mmol/L的CaCl_2溶液对其缓解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79.33%、31.33%,分别是对照的5.41倍、15.67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科罗拉多蓝杉(Picea pungens var.glauca)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NaCl、Na_2SO_4和Na_2CO_33种盐溶液,以及温度和~(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科罗拉多蓝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罗拉多蓝杉种子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总体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5.67%、50.00%和12.33;不同浓度的NaCl、Na_2SO_4和Na_2CO_3溶液对科罗拉多蓝杉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科罗拉多蓝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NaCl和Na_2SO_4溶液浓度在6 000mg/L及其以下时,种子的发芽率均在68%以上,且6 000mg/L(0.6%)NaCl和Na_2SO_4是科罗拉多蓝杉种子萌发的阈值;Na_2CO_3溶液对科罗拉多蓝杉种子有极显著的胁迫作用(P0.01),且随着Na_2CO_3溶液浓度的升高胁迫作用逐渐增强。当Na_2CO_3溶液浓度为1 200mg/L(0.12%)及其以上时,科罗拉多蓝杉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30%,且发芽势低于3.50%,发芽指数低于2.0;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科罗拉多蓝杉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逐渐降低,科罗拉多蓝杉种子的半致死剂量约为50.30Gy。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波斯菊、大滨菊和荆芥在不同浓度盐溶液(NaCl)和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当NaCl浓度为250mg/L时,波斯菊和荆芥种子的发芽率为0,大滨菊种子的发芽率为5.33%,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随着PEG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5%PEG溶液处理中,波斯菊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荆芥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而在25.00%PEG溶液处理中,大滨菊种子的发芽率高达66%,荆芥和波斯菊种子的发芽率则分别为2.70%和5.33%。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预处理对闽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种药剂浸种对闽楠(Phoebe bournei)种子进行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浸种可以促使闽楠种子提前萌发,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萘乙酸(NAA)浸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93.33%、31.67%、2.59,其次为KH_2PO_4(83.33%、30.00%、2.39);萘乙酸和KH_2PO_4处理的胚根(均为4.3 cm)和胚芽(均为1.5 cm)长度最长,显著高于对照(胚根3.3 cm,胚芽1.1 cm)(P0.05)。研究表明萘乙酸和KH_2PO_4不仅能促进闽楠种子萌发,对闽楠芽苗的生长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以金莲花种子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外源硝普钠(SNP)对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方法,并设置SNP浓度为CK1(蒸馏水)、CK2(15.0%PEG-6000)、T1(0.1mmol/L)、T2(0.2mmol/L)、T3(0.3mmol/L)、T4(0.4mmol/L),对金莲花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开始时间,发芽历期、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0.2mmol/L的外源SNP对金莲花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萌发的缓解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4种药剂浸种对闽楠(Phoebe bournei)种子进行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浸种可以促使闽楠种子提前萌发,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萘乙酸(NAA)浸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93.33%、31.67%、2.59,其次为KH2PO4(83.33%、30.00%、2.39);萘乙酸和KH2PO4处理的胚根(均为4.3 cm)和胚芽(均为1.5 cm)长度最长,显著高于对照(胚根3.3 cm,胚芽1.1 cm)(P<0.05).研究表明萘乙酸和KH2PO4不仅能促进闽楠种子萌发,对闽楠芽苗的生长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以及不同浓度24-表油菜素内酯(EBR)浸种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情况,分析黑果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指数等指标,以期筛选出合适EBR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结果研究表明:低浓度的NaCl胁迫能促进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但高浓度的处理则具有抑制作用。NaCl胁迫下,经不同浓度的EBR浸种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提高;适当浓度EBR浸种可以促进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但高浓度时可能抑制其萌发;当EBR浓度为0.05 mg/L时,对促进黑果枸杞种子萌发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外源激素和养分溶液浸种对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吲哚丁酸(IBA)和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的浸种试验.结果显示,君迁子种子发芽持续38天;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均值分别为11.11%~82.78%、5.00%~52.78%、14.70~30.95天和0.22~4.40粒/天,处理间各指标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T1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CK;处理2~9的各指标均表现较好.GA3和IBA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各发芽指标的主导因子.极差分析结果显示,GA3、IBA和KH2PO4分别为0.15 g/L、0.45 g/L和0.50%,分别浸种2、2和6 h,可提高君迁子种子的发芽性状.外源激素与养分溶液浸种处理可促进君迁子种子发芽,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GA3和COS溶液浸种和缓释肥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和成苗的影响,提供云南松苗木培育的种子发芽及其播种量计算,以及基质施肥的科学依据和参考。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GA3和COS溶液浸种及基质施缓释肥对云南松种子发芽性状、苗木保存率和种子成苗率的影响试验研究。处理组合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为79.0%~88.3%、21.3%~61.0%、17.1~19.4d和2.5~2.8粒/d,处理组合间的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影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主导因子是COS和基质施缓释肥的交互作用,影响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则是基质施缓释肥。缓释肥的3种施肥量对种子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处理组合的苗木保存率和种子成苗率分别为91.3%~95.8%和73.3%~82.3%,处理组合间苗木保存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苗木保存率的主导因子是基质施缓释肥,COS及COS和基质施缓释肥的交互作用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析两种不同麻疯树种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发芽指数、发芽条件以及外观品质,结果表明:种源、种壳、种质、湿度、氧气以及种子前处理影响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发芽指数;破壳比未破壳的发芽效果好,种源A比种源B种子发芽率高,发芽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通气条件,前期的消毒、浸种也是必需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