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概述了2001年云南作物生育期间气候特征,分析了当年气候对小麦、大春粮食作物及部分经济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统计分析了2017年春季普兰店区气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并概括气象服务重点。结果表明,2017年春季(3—5月)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明显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全区春季平均气温11.3℃,比常年偏高1.6℃,接近2016年平均值;春季降水量59.7 mm,比常年偏少37.7 mm,比2016年偏少71.7 mm;春季日照时数708.8 h,比常年偏少20.4 h,比2016年偏少17.0 h。春播春种期间温、光、水气象条件匹配比较好,对大田作物适时播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气温、降水、日照方面介绍2009年广西气候特点,分析干旱、暴雨洪涝、高温、热带气漩等主要气候事件对广西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评价气候对农业、水资源、能源等行业的影响,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9年春季,广西平均气温偏高,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3、4月偏多而5月偏少。日照时数偏少,其中5月显著偏少。春季,多数时段光照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季内出现的低温阴雨、强降水给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台风降水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1951-2008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及灾情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以及T检验等方法,分析台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的台风以登陆闽、浙的台风为主;台风对安徽省的影响以7-9月为主,台风年发生1.7个,年代际变化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台风持续天数以2~4 d居多;安徽省台风降水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的特征明显;台风暴雨站次以及过程雨量≥100 mm站次呈不显著的年代际减少趋势.台风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农业基本无影响,而对江淮至沿江东部以及江淮之间西北部危害较为严重;台风对农业的影响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农业经济损失分别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的3%和6%,近年来台风对农业的危害有加重趋势;另一方面,台风也是一种资源,其充沛的降水对缓解伏旱和高温天气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7.
利用气温、降水、日照实时及历史资料,探究2016年夏季邹平县气候特点,并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日照少。整个夏季光温水匹配总体较好,晴雨相间,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夏收夏种的开展以及秋收作物生长。但强降水、高温热害、寡照等特点影响了作物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8.
2013年聊城极端气候事件比较多,主要表现在降水异常偏多,特别是强降水天气比较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分析了2013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详细统计2016年聊城地区春季气候要素特征,概括气象服务重点,提升气候应对和防灾减灾能力。结果发现:2016年春季(3—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全市季平均气温15.5℃,比常年偏高1.3℃,比上年偏高1.0℃;春季降水量45.1 mm,比常年偏少47.3 mm,比上年偏少59.3 mm,降水最多的是东阿,为65.0 mm,最少的是高唐,为35.3 mm,虽然降水偏少,但农业生产的关键期降了及时雨,未出现明显的干旱现象;春季日照时数631 h,比常年偏少52 h,比上年偏少9 h,对农作物及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无明显影响。2016年春季主要气候事件是低温、大风、霾天气。  相似文献   

10.
本年度(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宣州总的气候特征是:温度偏高,夏季平均气温最为接近常年,7月份因长梅雨影响比常年偏低较多。年降水量偏多,各季降水分布不均,冬、夏、秋季偏多,春季偏少。年度日照偏少,除春季偏多,其余三季均比常年同期偏少。  相似文献   

11.
安徽未来气候变暖的农业最优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特别是中高纬度的气候在变暖,安徽尤其是淮北地区呈现类同趋势。笔者利用目标决策方法,探讨了安徽未来农业生产发展与气候变化间的适应性及其对策,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娟  关泽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98-4899,4905
研究分析了我国气候变化及其未来变化发展趋势,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皖南茶叶生长季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皖南地区茶叶生长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皖南地区茶叶生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安徽省皖南山区19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皖南山区茶叶生长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资源及开采期变化特征。【结果】近50年安徽省皖南山区茶叶生长热量资源呈极显著增加,其中年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和适宜生长日数增幅分别为0.29 ℃/10年、111.7 ℃/10年和2.7 d/10年;光照资源极显著减少,年均日照时数降幅为57.5 h/10年;降水资源变化不一,其中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幅为13.7 mm/10年,相对湿度极显著降低,降幅为0.5%/10年。【结论】气候变暖造成皖南山区早生种和中晚生种茶叶开采期极显著提前,提前幅度分别为4.2、3.6 d/10年,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皖南山区茶叶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取1981—2018年南京市高淳区气象局的暴雨日数观测资料,通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南京市高淳区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来南京市高淳区暴雨日数整体上呈现波动性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是0.444 d/10年;38年间南京市高淳区共出现了162个暴雨日,平均暴雨日数约为4.3 d;年暴雨日数最多为15 d,年暴雨日数最少为1 d;高淳区近38年来暴雨天气大部分集中于5—9月,该时间段累计出现暴雨日数145 d,占年累计值的89.5%;高淳区夏季发生暴雨天气的频率最高,秋季与春季发生较少,冬季出现暴雨天气的概率最小。暴雨天气的发生会导致土壤过湿,农田过湿加重,部分农田还可能出现涝渍或者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针对暴雨天气,应不断强化强暴雨天气的监测以及预报预警,并且为农户提供精细化的暴雨灾害防御指导,从而减少暴雨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61—2010年喀左县逐年风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该县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风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左县的风速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并通过对近年来设施农业的风灾统计分析,得知6、7级风是危害当地设施农业的主要风灾,并针对风灾提出设施农业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程智  王胜  田红  朱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03-4905
利用2006年9~11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安徽省秋季的灾害性天气作了分析,表明2006年9~11月全省温度异常偏高1.5℃;10月全省温度异常为有历史资料以来的第一位;11月除江南外,淮北、江淮之间、沿江和全省平均的温度异常均达到了极端气候事件的标准。2006年秋季全省降水量基本上正常,但其中存在两个降水极端异常时段。10和11月月淮北和江淮之间的降水排在有史以来少雨年的前5位,都达到了极端气候事件的标准。2006年秋季全省日照时数基本正常。9~11月主要气候事件为干旱和连阴雨。总体来说,2006年秋季气候影响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