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白蛾是一种农林有害杂食性昆虫,属麟翅目,灯蛾科,俗名幕白虫,网幕白虫,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唯一被农业、林业部门同时列为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1形态特征1.1卵球形,0.5毫米左右,表面有许多小刻点,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灰褐色,卵块上常覆盖雌蛾的体毛。1.2幼虫初孵幼虫体长约1毫米,老熟幼虫体长22~37毫米,头黑发亮,体圆简形,体侧淡黄色。1.3成虫纯白色,雄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5~35毫米;雌虫体长14~17毫米,翅展30~45毫米。  相似文献   

2.
3.
石家庄市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调查监测,掌握了美国白蛾在石家庄市发生规律,依据美国白蛾的发生动态,在各虫态发生时期,采取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美国白蛾,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mea(Drury)在秦皇岛市1年发生2~3代,其幼虫为害百余种植物的叶片,以蛹的枯枝落叶下、建筑物缝隙、树皮裂缝、土石块下等处越冬,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适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特点。通过10a的防治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如人工、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方法,可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美国白蛾做为世界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范围广、危害性大,极易产生严重危害后果,必需加以重视.经过近几年对漯河市区美国白蛾防控的积极探索,掌握了市区美国白蛾发生的基本规律,综合运用了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手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对这些措施手段进行分析,以期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辽地区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通辽地区2016-2019年气温的调查统计得知:超过10℃的天数主要集中在3-11月,分别为174天、176天、182天、175天;超过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 728.1日度、1 743.9日度、1 761.4日度、1 731.1日度;根据美国白蛾完成1个世代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可知,发生代数分别为1.95代、1.97代、1.99代、1.96代;故通辽地区属于2代区。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美国白蛾作为世界性检疫害虫,食性杂、繁殖量大、适生区域和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根据美国白蛾种群在山东省的主要发生规律和各个虫态的主要生活习性,提出了一系列相对应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白蛾以其繁殖量大、传播速度快、食性杂和危害严重等特点成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点对象,自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后,先后发展到陕西、山东、河北、天津等地,2003年扩散蔓延到与北京接壤的廊坊市,直接威胁首都的生态安全。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以来,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了积极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生范围仍然在不断扩大,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发生特点及原因根据目前调查,美国白蛾在老疫区发生程度比较重,部分地点连片发生,大量林木树叶被吃光,存在着周期性爆发成灾现象。在新疫区主要以跳跃式点状发生,大部分是以单株不连续的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美国白蛾的习性的介绍,对其在颐和园内的发生危害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其动态规律,总结出了防治美国白蛾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建立长期的美国白蛾防控监测机制和有效的人工普查监测网络;进一步加强植物检疫:采取黑光灯、诱捕器、剪除网幕、喷施药剂、树干捆草把等物理防治方法和周氏啮小蜂等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HIYPHANTRIACUNEA(P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原发生于北美洲,1940年传到欧洲,1945年传入日本,给日本的蚕桑业造成严重危害,1957年侵入朝鲜,1979年在我国辽宁首次发现,2004年3月河北三河首次监测到美国白蛾,2005年三河的10个乡镇都监测到美国白蛾的成虫和幼虫。一、危害特点1.食性杂。美国白蛾危害植物多达200多种,包括树木、蔬菜、农作物、杂草等,首先危害法桐、桑树、柿树、臭椿、榆树及杨树等阔叶树。2.繁殖量大。一年发生三代,一头雌蛾可产卵600粒~1500粒…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对林木、农作物为害严重的害虫。本文针对滦县美国白蛾为害,从其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等方面对美国白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防治措施,以期对美国白蛾防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因其寄主植物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该文概述了宿迁市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分析了发生原因,介绍了近几年防治方法和总体效果,并提出防治建议,旨在为科学防治美国白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9年9月下旬,上海市金山区发生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疫情,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又一新发疫区。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对金山区美国白蛾的取食范围、生活史、生活习性等发生规律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白蛾取食范围新增了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等寄主植物;其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等发生规律也较北方地区有较大变化,存在1 a 4代的可能。传播扩散和形成较大生物灾害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发源于北美洲,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随商业交易、旅游往来、军用物质运输等侵入到美洲、欧洲和亚洲的17个国家。美国白蛾在我国是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发现,随后又相继在山东、陕西、河北、上海等地发现。20年来,美国白蛾给这些地区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成灾时几乎所有的树木叶子都被吃光。虽然我国植保科技人员采用了多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白蛾发生与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美国白蛾的分布范围、适生区域及传播扩散方式、发生危害特点、天敌资源、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等,并结合多年观察和防治实践,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是国际性检疫对象,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适生区广、食性杂、传播快、防治难、易反弹等特点,给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了重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该文通过对美国白蛾的发生现状及传播趋势、传播途径及发生特点等进行分析,研究了美国白蛾的发生趋势,对新形势下美国白蛾的防治理念和对策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美国白蛾的持续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蛾2012年由苏北传入灵璧县境内,2013-2014年扩散蔓延,现已成为灵璧县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防治对象。为了有效防控美国白蛾,实现早发现、早防控的目的,本文论述了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调查方法和防控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通过对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进行总结,针对性地提出各种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为科学防治美国白蛾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生及危害情况辽宁省 1979年在丹东最初发现美国白蛾时 ,就已蔓延到丹东、大连和本溪三市的9个县 (市、区 ) 86个乡 (镇 )。 1980年全国普查时 ,除上述 9个县外 ,又发展到 139个乡 (镇 ) ,并在丹东市的市区发现了该害虫。到 1985年 ,该害虫又扩散到了辽阳市的弓长岭区、辽阳县、本溪市区。截止到 1999年底 ,全省已有 10个市、 6 4个县 (其中农村 42个县市、城区 2 2个区 ) ,6 0 6个乡镇、街道 (其中农村乡镇 489个 ,城市街道 117个 )发生美国白蛾。美国白蛾以 1~ 4龄幼虫群居在吐丝结成的网幕中 ,在背面啮食叶肉 ,并不断将网幕增大以扩…  相似文献   

20.
2012年~2014年在沈阳地区进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沈阳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蛹期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美国白蛾虫态有重叠现象,1~2代历期不等,第2代成虫产卵期较之第1代明显变短,而幼虫期和蛹期又明显较之第1代变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