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巍巍大宝山     
小引 大宝山原名大雾山 ,顾名思义 ,常年云雾缭绕 ,是名茶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西坪镇产茶名山。然大雾山何以易名 ?相传安溪名臣詹紫庭在朝为官 ,一日 ,谓帝曰 :“我乡佛耳山 ,高峻秀丽 ,峰巅有水一池。”帝奇之 ,命画山以观 ,詹恐帝不悦 ,改画大雾山代之。附带山所产名茶献帝 ,帝品茗赞曰 :“极品 ,堪称大宝山 !”因而得名。(一 )巍巍大宝山陆羽旧乡关黄旦发祥地观音自有缘(二 )大宝誉茶山巍然万尺攀千年云雾绕气势欲欺天(三 )大宝誉茶山卢仝七碗篇佳茗凝雾露点点沁心田(四 )大宝誉茶山灵岩沐秀鬟观音播雅韵黄旦展新颜(五 )大宝誉茶山清泉…  相似文献   

2.
“官箴”是古代治理名言,是古代做官的箴言,它可以告戒每一个居官者要做到“明镜高悬”“清正廉洁”。“官箴”刻石在我国共有五处,其中三处已经失传,现仅存的两块,一块是河北省无极县委大院内保存的刻石,这则刻石系明代嘉靖年间无极县知县郭允礼所刻制,没有跋言。“官箴”刻石的内容: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另一块完整无缺的“官箴”刻石收藏于西安碑林第五展室内,系清道光四年(1824年)陕西长安令张聪贤受陕西延绥道台颜伯涛之托,摹颜检(颜伯涛之父)…  相似文献   

3.
反腐十年“三清”之路对于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中央专门发文制约反腐是十八大期间最引人瞩目的字眼之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理念更被各界认定为未来反腐标杆。多位参会代表也对反腐做出积极表态。11月9日十八大上海代表团对媒体开放时,  相似文献   

4.
徐光启对发展我国农学的贡献中国农业博物馆闵宗殿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他是明末的爱国政治家,官至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他刻尽职守,一心奉公,直到临终,“抵以疆圉多故为念,一语不及于私”①,他为官清廉,《明史》称他“盖棺...  相似文献   

5.
刁民与刁官     
王红旗 《百姓》2001,(3):26-27
在封建社会里,常见的一个词是“刁民”,这个词是当官的送给不安分的“子民”的。在当官的眼里,凡是不服从、不听话、爱提问题爱提意见爱找当官的毛病以及爱打抱不平的老百姓,统统通通都是“刁民”。与“刁民”相对的是“顺民”,凡是老实巴交、逆来顺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平民百姓通通统统都是“顺民”。此外,当天下太平、官民  相似文献   

6.
文艺界的人们大都知道,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书法、绘画和题诗都有鹤立鸡群的独到之处。清代张维屏在他撰著的《松轩随笔》中写道:“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书、曰诗。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但是,人们对郑板桥嗜爱品茶恐怕知者不多。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他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于江苏兴化。乾隆三十年(1765年)逝世,享寿72岁。他是清代前期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郑板桥如此高寿,很可能与其爱饮茶有连带关系。他常题诗撰联赞颂茶事活动。有一副题焦山自然庵的对联写道,“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他还为一座名士、高僧经常光顾的茶馆写了这样一副对仗工稳的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郑板桥这两副茶联都提及水在泡茶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也是如此,因为饮茶来  相似文献   

7.
“透明国际”,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反腐败非政府组织,每年都要根据民意测验和国际机构提供的调查报告打分,评选廉洁国家排行榜。文章对“透明国际”2008年的清廉指数排名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政府行政行为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深入分析了腐败行为对政府形象的破坏力,并提出通过发挥媒体的监督和正面引导作用,提升公务员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并以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制度保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从而塑造为民清廉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官僚士绅追求物质享受 ,纵情声色犬马 ,敛钱成风 ,奢侈盛行。岳飞背世俗而行之 ,生活俭朴 ,为官清廉 ,不喜声色。通过对比 ,突出了岳飞道德品质上的可贵之处 ,也丰富了民族英雄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华茶艺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茶艺协会于第二届大会上通过了茶艺协会的基本精神为“清、敬、怡、真”。际此中华茶人联谊会创立之初,是否也要建立呢!颇值得讨论。特再引申其义,抛砖引玉,请各议之。一、“清”:即“清廉”、“清洁”、“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需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宜以purity及Honesty表之。二、“敬”:敬者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  相似文献   

10.
明镜要高悬     
中国古代的高堂之上常挂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提醒官家“为官要与民作主”,要清廉、公正、无私。在封建社会,确也出过不少清正廉洁的好官,如大公无私的王翱、刚正不阿的包公等等。 时至今日,我们的各级领导,对来自各种渠道的情况反映,对来自各方的举报揭发,更需要这种“明镜高悬”的鉴别能力。上级领导应该对同志持负责的态度,贤明公正,实事求是,“兼听则明”,认真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山东诸侯王国官吏作为治理地方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吏治好坏与否的重要因素。两汉山东诸侯王国与地方政治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为官清廉,爱护百姓;二是治理地方,执法严明;三是抓捕盗贼,维持治安;四是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山东诸侯王国官吏在这四个方面留下大量的施政范例,在地方治理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热的掀起,对促进茶业经济繁荣,是人们有目共睹而又有人还比较陌生的新课题,笔者就此在近年的初步实践中,得到一点启迪,草写三点,以祈读者补正。一、什么是茶文化? 大韩民国把“贡人、贡神、贡佛的礼仪”叫茶文化。中华民族,注重“理、敬、清、融”的茶德,我国茶叶大师、浙农大教授庄晚芳先生,新近概括的“廉、美、和、敬”四字守则为中国茶德。这四个字的浅释是: 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语言和历史的角度讨论“臣”字的流变。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臣”这个基本字形曾衍生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复合字形。“臣”的本义主要和视觉、观察有 关,它的引申义则包括坚固、侧面等等。例如,“臣”字有可能是“真”、“肾”的声旁和“卧”的形旁。第二部分探讨了战国时代的文本中“臣”这一职业 的演变。《论语》中的“臣”是尽职尽责的君子,《孟子》里“臣”几乎和“君”地位相当;《荀子》里的“臣”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对君主的效忠;《韩非子》里的 “臣”则严格服从于君主。  相似文献   

14.
释茶德──解读茶叶大师庄晚芳之“和廉敬美”云南凤庆茶厂杨明柱和中柔美是茶之诗韵,和顺恬淡是茶之神韵。淡泊清心内存真趣,和平善意当推茶为极首,一档清茶和气顿生,和颜悦色,内涵深邃,人类寿福尽可在茶中寻觅。廉耻礼义是茶之灵魂。廉洁自爱是茶之精髓。性存清廉...  相似文献   

15.
廉洁的成本     
叶延滨 《百姓》2002,(10):33
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题目,其实,我是想讲廉洁与贪污犯罪的不同,一个真正廉洁奉公的人,不会为他的行为计算成本。不计成本的廉洁正如一个成语“公而忘私”,或者叫“大公无私”。贪污犯罪不一样,作奸犯科者,在行动以前大多要掂量一下,风险大还是小?赔赚会如何?司法部门的“从重从快”这句话之所以能有一定的威慑力量,就是这句话明确无误的告诉想要犯罪的人:“犯罪成本又提高了。”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廉洁真是不讲成本的吗?作为一个“个体”,应该提高道德标准,从思想上做到“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全心  相似文献   

16.
《百姓》2003,(12)
试凡贪官,大抵有两种精神依靠,一是赌徒作风,二是迷信情结。尽管他们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但精神恐慌,往往求天拜神,企求在缭绕的清香里,在虔诚的叩拜中,避邪呈祥,逢凶化吉。腐败者有的迷信“风水”好坏,有的相信数字、日子的吉凶,有的热衷烧香拜佛、笃信占卜算命。可以说,五花八门,丑态百出,穷形尽相。丑相一:命中注定要发财福建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促使其跨出卖官鬻爵这一步的“动力”之一,竟源于他的一次算卦:在上任前的一天,丁仰宁和老婆到庙里抽了一个“上上签”,签上说他是”百万富翁”。当时还清贫的丁仰宁对此深信不疑,自认为他的发财是“命中注定”,他收受贿赂、大肆卖官,非法攫取100多万元……丁仰宁自己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休没本钱。”  相似文献   

17.
农药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的优劣、作物产量的高低和人畜的安全;而农药使用观念是否更新,则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收获作物的质量及农药正负效应的良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农民在使用农药的问题上,普遍存在一些急待更新和矫正的陈旧观念和误区。一曰“有病有虫就打药,其他办法都差劲”———把施用农药看成是病虫防治的唯一措施;二曰“只要虫子杀得死,就是好农药”———天敌不保护,不分敌我友;三曰“只要勤打药,病虫自然少”———不讲防治指标,不问经济阈值;四曰“田里禾苗快死了,赶快去打药”———未掌握防治适期;五曰…  相似文献   

18.
《周易》,又称《易经》,居《十三经》之首。《四库全书总目》:“易本卜筮之书。”其实是借卜筮之说,而演天文和社会之学。在《周易》中,有许多地方论述为政之道。《周易》创说于文王,演绎于孔子。周朝,为政者已懂得要国富民强,必须搞好农业生产,要搞好农业生产,没有牛是不行的。故《周易》卷三,对牛有极其重要的论述:“象曰:不耕获,未富也。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得牛,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相似文献   

19.
狠刹“四风”起到了正风肃纪、固本清源的效果.然而,一些干部面对“新常态”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或是感叹“为官不易”,或是抱怨“官不聊生”.有的甚至以“多干多错”为借口玩起“大撒把”,以“束手束脚”为理由赌气“撂挑子”,不敢担当、不肯负责、不愿碰硬等“为官不为”现象有所抬头,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亟需治理.  相似文献   

20.
自己不富,焉能富人?于是有人提出让先富起来的人当村干部,把不得富的农民朋友带富起来。这个办法从理论上看是说得通的,也有不少地方已经这样做了,有的地方还做得很好。比如江西南城徐家五帝的村支书吴木根(全国劳模)就是很好的“带富”典型。尽管这样,笔者还是认为“富者为官”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按家财多少来选拔村干部。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富人都愿意帮助别人,“为富不仁”者也大有人在。而且,即使他们富了,也未必就能带领别人致富。笔者的看法是,对“富者为官”至少应有三问:一问:“先富”者是怎么富的?是靠自己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