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棉7号是酒泉市棉花试验站选用高抗枯萎病、早熟、优质、丰产的酒棉1号做母本,用早熟、丰产、抗枯萎病棉花品种新陆早10号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内.按照育种目标、系谱强化选择、全程定向培育而成.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新疆北疆、内蒙古额济纳旗等生态条件相类似的棉区种植.2008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甘审棉2008002).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改良回交方法,经过两年4次回交,将海岛棉显性无腺体性状转育到丰产、早熟、抗病的陆地棉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供体亲本海1,是一个具有显性无腺体性状游离棉酚含量极低(含0.0125%)的优质海岛棉品种。受体亲本选用早熟、丰产、抗病的陆地棉材料,如  相似文献   

3.
付杰 《中国种业》2017,(2):73-74
确定Z1112早熟非转基因陆地棉采用机械采摘各项配套技术与经济指标,总结与机采棉配套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达到职工丰产增收,团场增效。  相似文献   

4.
中棉所3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介绍了中棉所35形态特征,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性。并就中棉所35在新疆南疆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990339是我站选用早熟、丰产品系77-118做母本,用抗枯萎病、大铃的8801做父本进行杂交,次年用高抗枯萎病、丰产的敦棉2号进行三交,后代在枯萎病圃内连续强化选择,按照育种目标定向培育而成,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陆早84号(新审棉2017年48号)是非转基因陆地棉新品种,由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好及适应性广,适于新疆早熟棉区域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广大棉花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抗虫棉中棉所30号高产栽培技术河南省滑县种子公司(456400)田兰荣魏党振苗亚琪中棉所30号是中国棉花研究所将抗虫棉基因导入综合性状好的中棉所16号选育出的高抗棉铃虫、抗病、丰产、早熟的夏棉品种,原名R93-6,1998年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豫棉 19(原名春矮早 )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半矮秆、中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 1999年 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命名为豫棉 19。1 确立育种目标长期以来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一直危害着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生产 ,尤其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9.
新陆早38号(原系号905)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以抗病优质组合([92-226×中6331]×中17)为母本,以早熟丰产品系97-145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对杂交后代连续进行南繁北育、抗病鉴定、品质测试和田问选择,2004年进入品系比较,2005-2006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棉区试.2007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棉生产试验,综合表现优良,2008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陆早38号,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08年032号.  相似文献   

10.
Z1112由新疆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陕5051为母本、97-185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适宜在北疆早熟棉区黄萎病无病或轻病棉田种植。在满足水肥和其他管理条件下,增产潜力大。本文确定Z1112早熟非转基因陆地棉采用机械采摘各项配套技术与经济指标,总结与机采棉配套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达到职工丰产增收,团场增效。  相似文献   

11.
棉花人工制种利用杂种优势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棉花存在明显杂种优势,一般表现长势强、发育快、抗逆性好、早熟、丰产,经济性状有所改善,如铃重增大、纤维增长、子指增加等。总的来看,利用棉花杂种优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熟与不早衰的矛盾,丰产与优质的矛盾,丰产优质与抗病的矛盾(抗枯、黄萎病亲本的杂种一代一般表现抗病),即比较容易达到棉花育种所要求的“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的目  相似文献   

12.
棉花早熟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熟棉适于麦(油)后直播,实现粮棉一年两熟,对棉花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早熟性的遗传特性、早熟相关QTL定位、早熟相关基因挖掘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早熟棉的发展与育种现状以及早熟棉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介绍了早熟棉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的生产示范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早熟棉育种的研究展望,为我国早熟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5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5号(原代号03—17)是由新疆兵团奎屯农七师农科所采用常规复合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陆地棉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07)060号。新陆早35号适宜在南、北、东疆及黄河流域,甘肃河西走廊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丰产优质早熟长绒棉新品种新海44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海44号(参试代号棉城2号)是新疆棉城种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非转基因早熟常规长绒棉新品种。该品种以抗病丰产的新海15为母本,以具有埃及吉扎70遗传背景的优质中间材料A20-12为父本杂交,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以及在枯黄混生的病圃内筛选育成。2007~2008年该品系参加新疆南疆棉区长绒棉多点联合品系比较试验,在比较试验中产量、品质、抗逆抗病等各项性状优异。2009年申请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似文献   

15.
棉花多抗全程逆境鉴定筛选育种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云佳 《棉花学报》2002,14(4):227-230
经 1 0多年的研究 ,建立了一个旨在提高棉花群体丰产优质多抗性的综合改良的育种方法体系。该体系将多逆抗性筛选、复合杂交、轮回选择、人工或自然病圃全程逆境鉴定选择有机地结合 ,采用多目标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进行棉花品种的综合改良。育种实践证明 ,该方法体系能有效地打破产量、品质与多抗性间的遗传负相关 ,增加有利基因重组 ,提高选择效率 ,已育成中棉所 1 7、中棉所 1 9等丰产优质多抗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短季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短季棉新品种豫早275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90年用早熟丰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豫早1109为母本,以高产优质新品系鲁399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1996~1998年该品种参加了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中棉16增产8.8%、9.9%、12.4%,霜前皮棉增产达显著水平.棉纤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早熟、丰产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综合性状优良.1999年通过国家品审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北疆早熟棉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区,筛选早熟棉花品系材料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保障,同时对选育早熟机采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14个自育早熟性品系进行筛选鉴定,以期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早熟性材料。结果表明:SP-3、SP-8、SP-14三个品系材料早熟性突出,生育期<120 d,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达到数值30以上,可为选育早熟机采棉品种提供优质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9.
湖北棉区短季棉新品系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春 《中国种业》2013,(10):35-36
对自育的9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转Bt基因短季棉新品系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短季棉新品系3780、中50选的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农艺性状都表现优秀,特别是结铃性强,皮棉产量高,已经接近春棉的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短季棉新品种豫早275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90年用早熟丰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豫早1109为母本,以高产优质新品系鲁399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1996~1998年该品种参加了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籽棉、成棉、霜前皮棉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中棉16增产8.8%、9.9%、12.4%,霜前皮棉增产达显著水平。棉纤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早熟、丰产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综合性状优良。1999年通过国家品审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