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兴安落叶松鞘蛾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兴安落叶松鞘蛾各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进而为预测各虫期的出现时间提供理论依据。于1986年4月到1987年4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对该种害虫的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又于1987年4月—1988年10月,对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表明:1—3龄幼虫、4龄幼虫、蛹、成虫以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4.52±0.34℃、7.66±1.65℃、12.7±0.49℃、13.67±0.18℃、13.76±1.04℃;它们的有效积温分别是:1298.15±34.35日度、61.42±21.34日度;59.99±9.87日度、13.97±1.09日度、43.07±10.25日度。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了兴安落叶松鞘蛾防治指标通式和计算式,以及此害虫危害等级的划分及其等级指标值。认为防治指标值只有在林分密度或林龄影响到防治成本的情况下,不同林分才有不同防治指标且防治指标值和害虫危害指标与林分立地指数无关;害虫危害等级指标与经济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3.
鞘蛾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风、食物、天敌及鞘蛾的自身密度等对鞘蛾的数量增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春风能使树冠上27%左右的鞘蛾幼虫落地;早霜、晚霜、松毛虫、叶蜂及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等都能直接影响鞘蛾食物的质量和数量,进而间接地使鞘蛾种群密度降低。捕食鞘蛾的天敌主要有鸟类、蚂蚁和蜘蛛;寄生性天敌多属于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姬小蜂科(Euloph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及茧蜂科(Braconidae)等。由鞘蛾自身密度所引起的自我调节是促使种群进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这种因素的作用只有在密度大的时候方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兴安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角型及Uni-trap型诱捕器.对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dahuricaFlkv.)人工合成性引诱剂(Z5-10:OH)的最佳诱虫剂量、昼夜反应节律.诱捕器设置高度以及在发生期监测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剂量(1~1000μg)均显示出一定的诱虫活性,在中低剂量(100μg)范围内.诱虫数量随诱芯剂量的增大而增加:超过100μg时、其诱虫数量反而随着剂量的增大逐渐下降、故100μgZ5-10:OH为此虫的最佳诱虫剂量。雄蛾对该性引诱剂的昼夜越性反应主要出现在22时~10时.高峰期为2时~8时。利用100μgZ5-10:OH对雄蛾季节性飞行规律的监测发现、其成虫期出现两个扬飞高峰就相同剂量诱芯而言。非粘胶Uni-trap型诱捕器的诱虫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粘胶诱捕器。 相似文献
5.
调查100株落叶松,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越冬幼虫和早春第四龄幼虫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规律是:由下层向上层虫口密度逐渐变小;下层虫口密度通常为上层的2倍以上,最多可达3.2倍。在枝条上的水平分布规律是:当年生枝段上虫数最少,前一年枝段上虫数最多,前二年枝段上次之;前一年枝段上的虫数常为当年枝段上的3倍以上。据幼虫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以下问题:①冬季或早春调查虫口密度时,顾及树冠形状,应用“加权法”原理在树冠的上、中、下层调查不同数量样枝,所得结果会更接近于实际;②样枝长度如过短(如:10cm、15cm),所得结果不应用于测报。 相似文献
6.
利用飞机超低量喷洒阿维菌素大面积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利用生物制剂1.8%阿维菌素乳油进行大面积飞机超低量喷洒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5.07万hm^2,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75、120、150g/hm^2三种浓度飞机防治后第15天,防治效果分别为89.5%、94.3%和80.1%,其中,1.8%阿维菌素在剂量为120g/hm^2时,在3d,5d,15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34.2%、50.0%和94.3%,与另外两种1.8%阿维菌素的喷洒剂量相比,具有最佳及快速的杀虫效果,1.8%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快速,稳定,持效期长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7.
飞机超低量喷洒生物农药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飞机超低量喷雾法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经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选择出1%苦参碱液剂3000倍液及2010年生产的0.2%的阿维菌素油剂作为飞机防治用药.结果表明:喷药后15d时,1%苦参碱液剂375g hm-2以上喷洒量防治效果可达到95%以上,0.2%阿维菌素油剂2500 g·hm-2以上喷洒量防治效果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8.
9.
1987年春天,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海林林业局三部落经营所、海林县杨子荣烈士陵园及海林县海南林场,共选五块标准地,各抽样调查了30株标准树,每一标准树取4个样枝,以样枝上的叶丛为调查样方,实测样方上的虫数和频次。用分布型频次法和指数法检验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第四龄幼虫和蛹属负二项分布和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鞘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害虫发生量预测模式来测害虫未来种群数量,就成为制定防治计划和措施的依据。在森林害虫管理中,把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生量视为“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为了防治落叶松鞘蛾为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进行防治时,事先要衡量害虫造成的损失价值与防治经费之间的得失关系,如有所获得时,才要进行防治,这种与“经济受害允许水平”相应的阈值就是防治指标。在确定害虫防治指标前,首先确定害虫为害指标,就是有多少头落叶松鞘蛾幼虫食多少落叶松计叶而导致对树木生长有明显影响。从模拟摘叶试验中得出结论,摘叶量达到1/2时,对落叶松生长量有明显影响,所以当落叶松鞘蛾幼虫为害达到此标准时的虫口密度定为为害指标。试验证明,当落叶松鞘蛾幼虫发生量控制在9头/株以下时,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超过此发生量,一定要进行防治,所以当鞘蛾虫口密度超过9头/株,针叶量损失1/2时定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接种试验和再分离培养证明,极细枝孢是落叶松芽枯病的致病菌。在25℃下,病菌在PDA、麦芽糖、麦芽汁、基本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菌落初期白色,渐变淡绿色和暗绿色,7日后分生孢子梗伸长,与菌丝相似,直或弯曲,具分隔,长达800μm。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0℃,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低相对湿度为50%。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最适pH值为pH4—6,葡萄糖和木糖为最佳碳源,天门冬素为最佳氮源,维生素H和维生素B_1对孢子产生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萝卜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在密山地区萝卜蚜成虫有较强的趋黄性,若虫期蜕皮4-6次,一代历期为15-24天;在油菜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共有四次迁飞高峰。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了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6种。 相似文献
13.
14.
克氏原螯虾交配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对比行为实验方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交配过程可分为交配前期和交配期。在交配前期.雄虾表现出特有的交配前期行为;交配期包括钳夹、翻转、横跨、交尾和分离五个阶段。雌虾被雄虾钳住后表现顺从行为;而在对照组中的雌虾被同性钳住后却不表现顺从行为。雄虾之间的接触导致进攻行为。交配时雄虾横跨的步足均为右第5步足;雌虾在交配前勿需生殖蜕皮,交配的成败与雄虾接近雌虾的行为方式有关。且螯足较大的雄性个体交配成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比行为实验方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交配过程可分为交配前期和交配期。在交配前期.雄虾表现出特有的交配前期行为;交配期包括钳夹、翻转、横跨、交尾和分离五个阶段。雌虾被雄虾钳住后表现顺从行为;而在对照组中的雌虾被同性钳住后却不表现顺从行为。雄虾之间的接触导致进攻行为。交配时雄虾横跨的步足均为右第5步足;雌虾在交配前勿需生殖蜕皮,交配的成败与雄虾接近雌虾的行为方式有关。且螯足较大的雄性个体交配成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呼伦贝尔草原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特性、硬实特性、吸水规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黄花苜蓿种子具有较高的硬实特性,其硬实率高达83%:机械处理能够较好的破除硬实,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可提高81.45%。黄花苜蓿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低温度15℃,最高温度30℃。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珍珠菜引入上海驯化栽培后的生物学特性表现、离休快速繁殖和栽培技术。珍珠菜可以采用扦插繁殖或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获得种苗,4月和9、10月份是扦插移栽的适宜季节;在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条件下产量高、品质好,生产上主要防治菌核病、蛴螬、蚂蚁等病虫害,年产量可达1.8万kg/hm2。在珍珠菜的组织培养、引种驯化过程中出现了四种变异类型,其中叶片肥大、植株矮生的类型食用品质好,选择育种工作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