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草地毒草棘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地总结了草地毒草棘豆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及危害,并将国内外对棘豆的分布、分类、毒性、成分、草地植物危害、家畜棘豆中毒的原因、家畜中毒的预防和治疗、防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国内外研究提供可靠、详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草地棘豆黄锈斑病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北天然草地棘豆属植物中有四种发生黄锈斑病害,其中急弯棘豆发病率为74%,甘肃棘豆发病率为33%,黄花棘豆和黑萼棘豆发病率为28%和11%。此调查结果将为今后清除棘豆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对天祝地区5种常见棘豆属植物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此类植物资源提供理论科学依据。试验地设定在天祝地区安远镇乌鞘岭,于盛花期对分布于该地区的5种常见棘豆属植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模拟体外试验测定干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球花棘豆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棘豆属植物(P0.05),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种棘豆属植物(P0.05)。黑萼棘豆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且粗纤维含量最低(P0.05)。甘肃棘豆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最高(P0.05)。宽苞棘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棘豆属植物(P0.05)。试验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综合14项指标对5种棘豆属植物的综合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按优劣排序为:球花棘豆甘肃棘豆黑萼棘豆黄花棘豆宽苞棘豆。  相似文献   

4.
甘肃棘豆毒性及其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棘豆是棘豆属植物中的一种,为多年生豆科有毒植物,广泛分布于西北地区高山草甸草原,在甘肃省甘南州、临夏州及永登、天祝、肃南等县草原分布面积大,引起家畜中毒发病率高.仅天祝、肃南两县,甘肃棘豆分布面积达200万亩,每年都引起大批山羊、绵羊、马中毒,致使母畜流产及家畜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巨大,对当地畜牧业构成严重威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开展棘豆毒物学、中毒病研究的同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有益尝试.结果表明,棘豆经脱毒处理或采用间歇饲喂方式,对于草食家畜有一定饲喂效果,但可引起一些血液指标的升高,并可能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实际应用较为费时,不易推广.依据对棘豆植物有毒成分结构和性质的认识,经对草食动物及杂食动物试验研究,不同动物对棘豆毒性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杂食动物对棘豆植物易感性低,其添加量只要控制在一定限量内(10%以下),长期饲喂杂食动物较为安全.为便于推广应用,笔者等对甘肃棘豆的毒性及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以便为甘肃棘豆开发为杂食动物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草地有毒棘豆的危害、防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毒棘豆是我国危害严重的毒草之一,在许多地区已经形成优势群落,其不仅加速了草地退化进程,而且致使大量放牧家畜中毒死亡,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毒棘豆的蔓延已经形成了典型的“生态经济病”.综合近年在有毒棘豆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有毒棘豆的危害及其机理、防控措施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高寒草原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棘豆属毒草防治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豆(oxytropis Dc)是具有世界性危害的一类重要有毒植物,也是中国第一大有毒植物。近年来棘豆迅速蔓延生长,在有些地区已经或正在向优势种群演替,造成草地毒草化,出现放牧家畜中毒死亡现象,严重威胁草地畜牧业,已形成了典型的“生态经济病”。论述了棘豆的防除方法,提出了棘豆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甘肃棘豆间歇饲喂对绵羊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凯  赵宝玉 《畜牧与兽医》1998,30(3):125-126
甘肃棘豆间歇饲喂对绵羊的毒性研究*王凯莫重辉赵宝玉曹光荣(青海大学浓牧学院,西宁81003)(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棘豆(Oxytropis)是我国草原上危害最严重的毒草,家畜棘豆中毒在西北、西南及华北的9个省时有发生。棘豆与栎树叶,紫...  相似文献   

9.
用解剖镜和Sony数码相机对4种棘豆属(Oxytropis)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进行精细表观特征观察,以便掌握其识别要点和特殊结构术语,探讨其对生境的适应性。结果发现:4种棘豆植株被黑色、黄色或白色柔毛或绢毛不等。小叶形态为黑萼棘豆(O.melanocalyx)卵形,宽苞棘豆(O.latibracteata)近披针形,甘肃棘豆(O.kansuensis)长椭圆披针形,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长椭圆状卵形;萼齿形状为黑萼棘豆披针状线性,宽苞棘豆锥状三角形,甘肃棘豆窄披针形,黄花棘豆线状披针形。旗瓣和翼瓣先端分别为,黑萼棘豆2浅裂和微凹,宽苞棘豆近圆形和截形微凹,甘肃棘豆微缺和圆形,黄花棘豆微凹和圆形;龙骨瓣喙长为宽苞棘豆黄花棘豆黑萼和甘肃棘豆。黑萼棘豆雄蕊完全展开,基部有蜜腺,黄花棘豆蜜腺少;成熟花药淡黄色,大小为甘肃棘豆宽苞棘豆黄花棘豆黑萼棘豆。子房形状为黑萼棘豆披针形,宽苞棘豆椭圆形,甘肃棘豆和黄花棘豆具短柄。果实黑萼、甘肃和黄花棘豆为荚果1室,宽苞棘豆具狭隔膜为不完全两室。依据4种棘豆植物精细表观特征可将其区别,其形态特征均表现出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甘肃棘豆中有毒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存在于甘肃棘豆中有毒的总生物碱成分,采用薄层层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出以黄华碱等为主的几种喹诺里西啶类毒性化合物,证实了甘肃棘豆中含有类同于黄花棘豆和小花棘豆的毒性生物碱成分,进而从药理学,毒理学和毒代动力学等方面对这3种植物的毒性生物碱做了讨论印证。  相似文献   

11.
棘豆属植物的危害性及其控制对策初探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棘豆属植物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与优良牧草竞争水肥、光照及空间,使草地植物学成分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抗逆性下降,草地退化加速,使用年限缩短,生产率和利用率降低。同时引起家畜中毒、繁殖性能减弱及育种改良难度增大。认为目前棘豆控制应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生态工程控制为基础,生物控制为中心,物理防治、科学管理及政策引导为辅助和补充手段,兼顾开发利用,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综合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冰川棘豆盖度及其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分条件对冰川棘豆盖度大小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714);影响水热分配的主导因子坡向、坡度与冰川棘豆盖度极为相关,其中南坡和西南坡的冰川棘豆盖度最大、西北坡最小。放牧强度与冰川棘豆盖度相关显著,放牧强度越大冰川棘豆种群盖度越大。气候变化(水热条件变化)以及放牧强度增强可能是导致近年来冰川棘豆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影响是交互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草地棘豆草的控制与灭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草地棘豆属毒草对我省草地畜牧业的危害,介绍了国内外化学控制棘豆草的动态和各种除草剂的施用情况及其效果,提出了我省在化学控制棘豆草的试验、推广中存在而又需解决的问题,还介绍了国外对棘豆草的放牧利用研究,对生物控制及利用的可行性和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棘豆是我国草原上对家畜危害最为严重的毒草之一,西北、西南及华北的9个省都发生过家畜棘豆中毒,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着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仅青海省棘豆分布面积已超过200万hm2,我国有关家畜棘豆中毒的已有较多的报道,但至今还未见到...  相似文献   

15.
2种新型除草剂防除天然草地狼毒和棘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然草地开展了43.2%灭狼毒超低容量液剂防除狼毒和54.96%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防除棘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灭狼毒对狼毒作用速度快、防效优良,1.35和1.0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5.29%和92.10%,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到1%;灭棘豆对棘豆具优良防效,1.65和1.3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4.98%和93.50%,死亡棘豆次年无再生能力。2种除草剂对绝大多数可食牧草安全,对翌年可食牧草无任何影响,对非靶标生物安全,适宜在狼毒、棘豆发生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灭狼毒和灭棘豆大面积示范推广之适宜剂量分别为1.05~1.35 L/hm2和1.35~1.65 L/hm2,最佳施药时期为狼毒和棘豆现蕾至初花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高寒草原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高寒草原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黄花棘豆进行青贮并测定其青贮前及青贮每间隔10 d黄花棘豆中的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黄花棘豆经青贮后基本保持黄绿色,质地变软,易分离,形态松散,抓握时不粘手。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黄花棘豆散发出的酸香味越来越浓,说明青贮效果较好;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黄花棘豆中的灰分、钙、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有升高趋势,水分、总磷含量有下降趋势,粗蛋白在青贮期间基本没有变化,说明黄花棘豆经青贮100 d后粗蛋白没有损失,可以通过青贮方法将其开发为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宽苞棘豆和黄花棘豆3种棘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而变化幅度很大,每平方80~2220粒;同时采用四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5年后埋置在土壤环境中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其中5%的种子具有活力;暴露在土壤表面环境中的种子有33%的种子存在;5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分另4约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20.
"棘防E号"预防绵羊甘肃棘豆中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棘豆是我国草原上对家畜危害最为严重的毒草之一,西北、西南及华北的9个省(区)都发生过家畜棘豆中毒,为我国的“三大毒草灾害”之一[1],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青海省1957~1985年就有因棘豆中毒死亡家畜5.5万头(只、匹),近年棘豆仍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