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庆市石漠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庆市碳酸盐岩出露面积32038.14km^2,占幅员面积的38.9%。本文以重庆市岩溶生态环境现状为背景,以喀斯特地形、坡度和植被盖度三项指标对重庆市石漠化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石漠化敏感区分布范围与辖区石灰岩山地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了诱发重庆市土地石漠化的原因及其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石漠化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贵州省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方法]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与方法,基于Erdas9.2和Arc GIS9.3的软件平台,对2005和2014年罗甸县的喀斯特石漠化进行时空变化图谱分析。[结果]2005~2014年石漠化等级变化很大,其增长最多的是轻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264.38 km2,占总面积的8.80%,主要来源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其次为中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89.04km2,占总面积的2.96%,主要来源于轻度石漠化;石漠化等级图谱单元减少最多的是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的类型属于最不稳定的等级类型。[结论]2005~2014年罗甸县石漠化等级由轻度石漠化逐渐向强度石漠化演变,石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3.
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及流域分区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TM影像解释和实地考察,查清了罗甸县石漠化面积为103479.65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35%,划分了石漠化强度(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5.83%),明确了罗甸县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罗甸县石漠化的危害。根据石漠化现状及分布,其防治分区以流域、主要地貌类型、石漠化程度及防治方向、区域资源条件为划分依据,并采取二级分区等级系统将石漠化综合防治分为4个大区(其中包括11个小区),并对此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城县是西部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的一个县。据2004年调查,全县潜在石漠化土地61763.1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9.1%;非石漠化土地147076.3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5.4%;石漠化土地114876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5.5%。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27043hm^2,中度石漠化68958.4hm^2,强度石漠化11706.8hm^2,极强度石漠化7167.8hm^2。石漠化的产生,制约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了农民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治理石漠化势在必行。笔者根据石漠化的成因、特点.结合水城县治理石漠化的经验,提出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石漠化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岩溶槽谷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治理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揭示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后的生态效益,以绥阳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两条小流域(太白河和洪光坝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试验、调查收集、实地验证、定点监测等手段获取数据,通过植物多样指数、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增加,优势度降低;植被盖度增加,土层厚度不变,封育林枯枝落叶层增加,林地面积增加2 910.87 hm~2.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植物群落逐渐复杂化.(2)小流域生物量和固碳量分别为19 550.52 t和20 548.96 t,以封育林的生物量和固碳量为主,固碳效益明显.(3)石漠化综合治理后小流域水土流失量减少611.25 t.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土保持效益日益显著.(4)小流域农地生产力、农业产值、林业产值提高,人均纯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发展.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后,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固碳减沙效果明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该区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持续性发展具有极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石漠化治理、土地利用方式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喀斯特小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人为干扰因素。在前人对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生态恢复动态过程为出发点,分析并探讨人为干扰对于植被、土壤、凋落物、土壤生物结构、功能和多样性的扰动。提出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应注意对生态系统要素的维持和丰富,并加强对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生态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南阳河小流域属于嫩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红五月农场境内,距九三分局30km。地理坐标:东经125°25’~125°50’,北纬48°25’~48°49’,南北宽18km,东西长23km,流域总面积3503.3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78.0hm^2,占小流域总面积的36.48%。所属水土保持分区为丘陵岗坡中度侵蚀区。  相似文献   

8.
石漠化是导致喀斯特地区生态恶化的因素之一,监测评估其演变状况,对石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研究利用花江1987—2019年NDVI数据,2000年、2010年、2018年石漠化数据,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NDVI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等级石漠化转移情况,分析其转移过程中ND?VI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0年来花江研究区NDVI年平均值整体呈现上升变化趋势.1987—1998年、1998—2010年、2010—2019年分别呈现"增-快增-降"的变化模式.(2)2000—2010年石漠化改善的面积为20.63km2,极重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改善显著,2010—2018年石漠化改善的面积为13.31km2,潜在石漠化面积增加显著.(3)2000—2010年石漠化发生转移的NDVI变化趋势以弱显著上升和显著上升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2.64%、16.45%;2010—2018年石漠化发生转移的NDVI变化趋势以弱显著下降和弱显著上升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17.25%、11.56%.石漠化的程度与NDVI变化趋势的关系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从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研究进展。从喀斯特石漠化的概念演绎、石漠化等级划分、石漠化分布与趋势进行分析;从石漠化驱动机制研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研究、喀斯特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研究、典型石漠化治理模式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从自身基底薄弱、生态重建与植物演化机理欠缺、生态景观与石漠化防治研究脱节、石漠化预警机制欠缺、石漠化治理内力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从生态优先产业跟进、生态治理与经济产业结合、关键领域的科技支撑与引领示范、优化现有监测格局、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重庆南川市是中国西南石漠化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RS、GIS的支持下,利用2004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对南川市石漠化灾害现状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川市喀斯特面积为973km^2,土地发生石漠化总面积达224.39km^2,其中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分别100.29、119.47和4.62km^2,潜在石漠化293.97km^2占喀斯特总面积的30.21%。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将南川石漠化现状图与南川DEM图、坡度图、地层岩性图、土地利用图叠加,发现南川石漠化主要分布在600~800m与800~1200m的高程上、坡度主要集中在15°~25°上、地层主要以纯灰岩及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土地利用中以旱地的石漠化严重;在不考虑人为因素的前提下,提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率、地层岩性等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几何平均法在统一的空间框架中,通过空间运算,属性项合并,将石漠化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低敏感、中敏感、高敏感和极高敏感5级,建立基于GIS的石漠化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通过石漠化危险性分级与石漠化空间叠加分析,表明笔者所选评价指标及分级科学合理。通过模型实现南川市石漠化危险性区划,发现敏感区总面积507.20km^2占岩溶区总面积的52.13%,为该地区石漠化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为研究湘中石漠化地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通过取样分析,根据因子打分法评定石漠化程度并测定不同石漠化等级样地的土壤性质。【结果】湘中地区石漠化程度对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同等石漠化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变化范围分别是14.94-42.43g/kg和1.20~3.96gmg,均随石漠化程度加剧而逐渐降低,土壤表土层到底土层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均为从高到低,且随着石漠化程度加剧,表土层与底土层的碳、氮含量差异逐步减弱。[结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减少对于湘中地区常绿阔叶林向轻度石漠化阶段演替的表征明显,但对于该区域石漠化演替的阶段表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桉树生态配方肥应用效果进行试验,为广西按树人工林大面积种植及桉树林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对705.9hm^2共22个标准地的林分中使用桉树生态配方肥,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林龄的不同分别对各个林分进行评价。结果:达优良等级有19个林分,占调查总数的86.4%;中等等级3个,咕调查总数的13.6%;不同施肥处理试验中,施用该生态肥桉树平均胸径比巍用俄罗斯复合肥增加13.3%.产量增产达29.4%。结论:该按树生态配方肥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效果重现性,能很好地促进桉树林分的生长。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土流失监测模型QRSM,研究了丹江口库区商南县共698条集水区构成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结果表明,微度和轻度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63.43%,流失量占总侵蚀量的5.27%,集中在商南县北部和南部治理区,水土流失轻度等级以上面积达57.92%.极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20.40%,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87.14%,是造成全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集中分布在以县城为中心的主河道两岸,从698条小流域整体分布来看,中、轻度侵蚀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超过40%的小流域达560条,占全部698条小流域总数的80.2%.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东川陶家小河流域总面积为71.16 km2,无明显侵蚀的土地面积0.62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0.9%;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的面积为70.54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9.1%,其生态环境已经相当恶劣。对流域土地资源进行开发种植利用能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林业树种的种植能使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植物覆盖度大幅度增加,覆盖时间延长,降低温度和水分蒸发,缓减风速,改良土壤,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山区植被建设、恢复环境和陡坡耕地停耕还林还草的有效实施也是极大的支持和保障。最后,对东川陶家小河流域的植被恢复作了初步规划建议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造成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已经成为限制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建立一套广西特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广西地区的水土保持效应,对广西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西地区基岩裸露、成土缓慢、植被生长困难等石漠化特点,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应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通过广西水利厅提供的水文站资料、县志、年鉴等历史资料集成、野外小流域采样调查、原位监测等方法,总结出涵盖包含社会、生态、经济3大方面在内的9类指标构成的初选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并结合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分析各主成分中指标主要的作用途径,对指标的敏感性进行检验,筛除冗余指标,使得到的指标体系涵盖内容较为全面,指标信息重叠较少,代表性较强,最终形成包涵8个生态效应指标、7个经济效应指标、1个社会效应指标的水土保持效应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效应指标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草措施面积(11.21%)、蓄水措施有效面积(11.10%)、有效土层厚度(6.28%),经济效应指标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果产品产量(15.11%)、粮食生产量(14.95%)、第三产业总产值(14.74%),社会效应指标为负向指标,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越难以治理。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为深入讨论生态效应补偿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优化广西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通县寺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本文研究了寺沟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内容及其效益,提出青海省浅山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水”关键,在综合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7.
罗甸县紫茎泽兰分布及危害调查是结合罗甸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开展,以小细班区划和系统样地调查为基础,在有紫茎泽兰分布地段作虚线区划,求算分布面积。危害度调查与系统点调查相结合,开展地类、林种、株数、盖度、高度调查,并划定危害等级。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紫茎泽兰危害面积49627hm2,其中:轻度危害26327hm2,占危害面积的53.05%;中度危害13107hm2,占26.41%;重度危害10193hm2,占20.54%。入侵地类主要有油桐林、石质山地、荒山荒地、低效疏林地、低效灌木林地、弃耕地、未成林造林地、四旁地以及溪边、水塘边、水沟边、路边,以油桐林、石质山地、荒山荒地、公路两侧及小溪边为主。当林分郁闭度达0.6以上,或灌木盖度达70%以上,或杂草盖度达80%以上,紫茎泽兰分布极少或没有紫茎泽兰分布。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森林生态环境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小流域森林生态环境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小流域治理的6大关键技术问题:水土流失治理、更新造林、森林利用及结构调整、植被保护、治理预测及流域信息管理,采用信息系统建立的技术路线,以VisualFoxpro6 0及Areview3 2为运行平台,建立了一个原型化、可操作性强的小流域森林生态环境治理决策支持系统 实现了从合理年伐量计算、采伐地点确定到专业报表输出;从造林规模确定、造林地点确定,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措施查询、造林投资概算到相关报表输出的自动化技术,为小流域的信息化管理探索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西省右玉县苍头河为例,通过对1959年和1978年的航摄相片的解译,得出两个年代间的苍头河地貌特征和两岸滩地上沙棘林的变化,系统地评价了沙棘护岸工程在流路归整、截弯取直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用模糊模式识别法,对苍头河两个年代的20个典型河段进行河型判别。结果表明,护岸工程形成以后,苍头河河型由散乱型——曲流型——顺直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