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病是1964年引种油橄榄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病害。据了解各种植点多有发生,柳州地区发病率就达26.3%,因为防治比较及时,未能成灾。 相似文献
2.
蚕豆疱疱病是川西北高原春蚕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面积约6万亩。罹病茎、叶起疱,一般因病减产20%左右。病原为巢豆油壶菌(Olpidium viciae)。巢豆油壶菌及其所致病害发生于日本,我国尚属初次发现。该菌寄主范围广,易见的自然寄主为蚕豆、豌豆和歪头菜。在人工接种下,除可侵染大豆、菜豆、箭舌豌豆、兵豆等多种豆科作物外,也能侵染油菜、结球甘蓝、大白菜、萝卜、黄瓜、南瓜、莴苣、菠菜、荞麦等作物。以病株残体内的休眠孢子囊在土内越冬,翌春萌发侵入寄主,在寄主细胞内形成游动孢子囊,通过出管释放单鞭毛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潜育期13~18天。游动孢子亦起配子作用,结合形成双鞭毛游动合子,以合子侵入。后期在寄主细胞内形成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3.
4.
5.
6.
一、概述柑桔是我县(福建宁化)主要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柑桔生产已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早熟丰产品种和甜橙由无到有,面积发展到150亩左右。由于大量向外引调苗木,有的未经植检部门批准,擅自引调,将携带有溃疡病的苗木调入我县,且 相似文献
7.
8.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最低,为0.015 2μg/mL;其次是40%氟胺·异菌脲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其EC50分别为0.064 1、0.129 3和0.176 7μg/mL;EC50最大的是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为2.930 4μg/mL.田间拌种,30%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达70%以上,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调查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2008年4~5月,通过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网络系统,对我国10个苹果主产省市的147个果园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苹果树中,总体发病率达52.7%。随着树龄的增大,腐烂病发病株率提高,4~10年生果树株发病率为26.8%,11~17年树龄的果树株发病率为54.0%,18~24年树龄的树株发病率为59.3%。不同省份之间以及不同品种之间,腐烂病在发生程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不很明显。在腐烂病的化学防治中,石硫合剂是使用最多的药剂。在刮治病斑中,使用最多的是福美胂,其他还包括松焦油、腐殖酸、腐殖酸铜、过氧乙酸等。调查中发现防治腐烂病的用药比较混乱,由于福美胂毒性高,在无公害果园生产中已被禁用,因此研究替代福美胂的药剂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植物保护》2016,(1)
毛葡萄穗轴溃疡病主要危害果穗穗轴,引起果穗枯死和果实大量脱落,造成果实产量降低。本研究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DNA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将该病的主要病原鉴定为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通过抑制菌丝生长法在室内初步筛选防治该病的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测试的26种药剂中,30%氟硅唑微乳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0%戊唑·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2.2%抑霉唑乳油、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及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7种药剂对该病病原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均达100%,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唑酮拌种防治蚕豆疱疱病效果好辛哲生张永华(阿坝州农科所)(阿坝州植保站)80年代以来,蚕豆疱疱病(Olpidiumvi-ciae)已成为川西北高原春蚕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海拔高度2500~3400米。受害蚕豆茎叶起疱,叶片卷曲,病部溃烂,叶片早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