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一军  刘岩 《农业展望》2012,8(1):39-42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变化引起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以及国内相关粮食产品的价格.最终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行为。因此,研究目前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各主产国的产业支持政策,分析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探寻其变动对中国粮食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对中国农户储粮影响的区域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航 《农业展望》2014,(1):23-27,32
以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反映城镇化对农户储粮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选取粮食生产、农村居民粮食消费及农业劳动力3个一级指标、耕地面积等16个二级指标,并以2004年和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化对粮食生产三大区域农户储粮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因素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有明显影响,而粮食消费及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对粮食产销平衡区农户储粮的影响明显,粮食主销区受上述影响较其他两区弱。同时,2004年城镇化对粮食主产区的综合影响最明显,到2011年粮食产销平衡区受到的综合影响最显著。最后,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户储粮的趋势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粮食绿色生产方式下如何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一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2021年河南、山东、江苏、四川、湖北五省的1 163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Logit、调节效应模型考察了采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以及政府规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采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发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第二,采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通过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种粮收入、增强风险承担能力、增加种植成本四种渠道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其中,增加种植成本的渠道较弱;第三,政府宣传、政府激励显著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技术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正向作用,但是政府监管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本文认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降低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成本,强化对政府监管的社会监督,全方位构建有效监管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问题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正由过去的结构性过剩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化,粮食生产已进入了一种新型的受市场竞争影响的稳步发展时期。粮价上涨是合理的市场供求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粮价上涨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互动。今后粮食价格走向主要取决于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将处于一种受自然灾害影响并通过价格表现的波动状态,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是必然趋势,粮食价格不会大起大落,但波动永远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序上将与全球粮食价格水平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分散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从分散农户的视角,以中国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分散农户农药施用的主要行为,并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影响农药施用行为的分散农户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对分散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呈显著正相关,而其它特征对不同的农药施用阶段的分散农户行为影响显著性各不相同。研究认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投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生产者素质在江苏等中国工业化发达地区已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危及面较广的国家,而且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落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粮食生产的自然波动一直存在。目前在我国,稳定和提高粮食总产量是一项基本国策,因为粮食产量的波动极易引起粮价的波动,且市场粮价涨落波动往往大于粮食生产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8.
华北小农户不同规模化组织的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主体,也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贡献力量,因此提高小农户的生产效率对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曲周县小农户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几种典型模式(种粮大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高产创建以及一种新型的农民组织模式—大方操作)为对象,比较2012年夏玉米不同组织模式下农业生产因素,包括土壤,施肥,水分,劳动力及现金成本的差异,分析其农业生产效率,探讨不同农户组织方式生产效率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农户组织在满足农户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方面开展的工作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分散经营模式相比,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农户产量提高了2.9%-15.7%、关键技术平均到位率提高了18-7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6.8%-103.8%,在资源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资本生产率方面,除种粮大户低于分散经营农户之外,其他三种典型模式均高于分散经营农户,其中,大方操作模式在综合提升小农户各项效率效益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研究揭示了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规模化经营方式结合更加具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本文测算了1987-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波动指数、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农业政策变化、生产性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国家粮食保护政策、增加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农村经纪人队伍的迅速成长与壮大是制度变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逻辑折射;重视对农村经纪人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农产品产销之间如何保持适应性与稳定性,而且可揭示农产品流通体制变迁或创新的全过程。   1 制度诱导:农村经纪人的出现是农村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的农业注入了空前的活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促使越来越多的多余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分离出来,并从事非农产业,农村的社会分工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日趋凸现,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实现的严重制约。   1.1 家庭经营的不确定性造成农产品供求的大起大落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以数以亿计的既分散又弱小的农户为基点,因此,在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家庭经营的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1]。首先,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和市场两种风险使其天生的弱质性愈加明显。现今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强,自然灾害的难以预测与不可抗拒性,自然条件的不可控性使得农业的产出水平失去均衡,不同年份间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波动性,农产品的交易总量不断发生变化,加之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大多数地区信息服务近乎空白。在此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收集市场信息代价过高力不从心的农户只能凭借上一个生产周期某种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来指导他们安排生产。其次,数量庞大而位置分散的农业生产决策者,由于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即便是邻近县市他人同一时间作出的生产决策和计划安排,也无法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农副产品供求大起大落甚至“卖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80年代中期,江都市丁伙镇不少农户在龙柏十分畅销的情况下,争上苗圃,养狗护苗;两三年后,由于供大于求,到处出现龙柏压田的现象,即使能卖出,也远远低于成本,迫于无奈,许多农民忍痛砍苗杀狗,这才有了历史上的“龙柏烧狗肉”的惨痛教训。因此,单个农民的生产安排从短期或局部看是计划的和理性的,但从总体来看,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在缺少客观调控的情况下,农户的行为显然是盲目和混乱的,这一状况造成市场价格在不同生产周期间的无规律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世界农业》2023,(4):125-126
<正>2022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面临近年罕见的多重不利因素冲击。全球极端天气多发强发,部分主产国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害;地缘冲突影响持续外溢,农产品流通不畅,国际市场可及性下降;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波动造成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抬高;农产品贸易限制措施反复打乱了市场预期,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全球农产品贸易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全球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总产量略减,供求错配导致阶段性偏紧。2022年,全球粮食总体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12.
主编速递     
《农业展望》2014,(1):3-3
<正>2013年,我国"三农"事业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新年伊始,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了"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本期《城镇化对中国农户储粮影响的区域间差异分析》针对不同地区农户储粮及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判断,指出为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城镇化发展措施,更加科学地发展粮食生产和引导农户储粮。《蔬菜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黄淮海平原和长江流域粮食主产区部分省份29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粮食生产的技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研究发现,农户对粮食生产的主要技术需求是生产资料、耕作、机械、灌溉、田间管理等产前和产中技术,而对收割储运等产后技术的需求相对较弱;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是否拥有农机具、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和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则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负向影响。要提升农户粮食生产技术需求,应提高农户科学文化水平,加强对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培训,鼓励种粮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二是农户少量土地经营与发展适度经营的矛盾;三是农业粗放型经营与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四是农户经营的盲从性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矛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能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培育和发挥它的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与规模农业的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对雇工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大。针对雇工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从雇工劳动视角分析其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梳理粮食规模化经营中存在的瓶颈制约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黑龙江、浙江、四川3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不同前沿面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雇工劳动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雇工生产在粮食生产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44.7%的样本农户进行雇工生产,规模经营户的雇工需求尤为突出。农户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85.11%,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但技术效率的省际差异并不明显;农业雇工投入比例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效应趋势,雇工投入比例在25%~50%区间内,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高。控制变量方面,户主受教育年限、人均纯收入和地块面积对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地规模、地块距离家的距离、地块受灾和差的土壤质量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普及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开拓新型经营方式、建立有效劳动监督激励机制与"农业CEO"管理机制、重视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粮食安全生产的基本对策,本文根据1978-2007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运用环比增长率法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特征是:古典型波动、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运用生产函数法确定了影响粮食产量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价格;并结合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对策主要是:加强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081-1084
根据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基础分析,粮食价格波动受粮食市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影响。粮食政策、粮食收购价格、农业科技进步、农业自然灾害、贸易等粮食供给方面的因素通过影响粮食供给而最终影响粮食价格;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工业用量增长、投机及心理预期、粮食贸易等粮食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样通过影响粮食需求而最终影响粮食价格;另外投机及心理预期不仅影响粮食需求,而且可直接增加粮食价格波动的幅度与强度。粮食的供需决定粮食价格波动的周期,而投机与心理预期则会加重每一次波动的激烈程度。  相似文献   

18.
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农民增收,因此有关蔬菜价格波动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以2000年至2014年福建省蔬菜生产成本、流通成本、蔬菜产量、天气因素、居民收入水平等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指标在蔬菜价格波动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福建省蔬菜价格主要受供求因素和成本因素影响,可以从抓好农业生产和需求管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结合多种调控手段来稳定蔬菜价格。  相似文献   

19.
探索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波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对2000-2012年粮食生产结构以及产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近十几年来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小幅波动但基本呈稳定上升趋势,小麦和玉米占粮食生产结构比重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口、作物单产和农业投入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粮食有效供给的约束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各类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对我国未来粮食供求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情景下各类影响因素对粮食有效供给的可能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是解决未来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