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矮变一号”矮秆遗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降低小麦茎秆高度,是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获得小麦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矮变一号”是陕西省西安市农科所于1972年从“矮秆早”小麦中选得的天然变异株。该品种具有冬性较强、矮秆性稳定、株高为26~29厘米、穗大、叶片挺等特点。1976年引入我所,除广泛用作矮秆亲本外,并进行矮秆遗传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矮变一号小麦株高遗传的单体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单体系统和矮变一号杂交,利用 F_1和 F_2单体分析方法,研究确定控制矮变1号矮秆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关键染色体。通过分析,初步认为矮变1号矮秆性状受分别位于2A 和4D 染色体上的两对作用力不相等的主效半显性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所控制,其效应除了显性效应外,还有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矮秆油菜“矮源1号”鉴定研究初报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南京210014)矮源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1990年从澳大利亚太平洋种子公司引进的一个甘蓝型矮秆油菜,国外原名Dwarf,现定名为矮源1号。经几年观察,矮源...  相似文献   

4.
糯小麦矮源新种质 11-805矮秆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俊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52-155
11-805是绵阳市农科院新创制的糯小麦矮源种质,为了深入了解新创种质糯小麦矮源11-805的矮秆性状遗传规律,试验对11-805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用11-805与高秆亲本‘绵麦37’、‘绵麦43’和‘绵麦1618’杂交,从正反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11-805的矮秆特性主要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3个群体F2代株高分离出矮秆、半矮秆、高秆3个类型,其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结果表明,11-805的矮秆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受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正反交F1代平均株高降幅为16.07%和15.67%,可以表明矮秆糯小麦11-805具有明显降低株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已定名的10个小麦矮秆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遗传特点,对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作用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也提及了3个未定名的矮秆基因。作者认为我国小麦的矮源丰富,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6.
矮败小麦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秉华  杨丽 《作物学报》1994,20(3):306-309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连锁十分紧密,其连锁交换值仅为0.18,而紧密连锁基因Ms2和Rht10与着丝点间的遗传距离为31.17个交换单位。  相似文献   

7.
小麦几个“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选用矮变1号、冬协2号为主要矮源,通过株高的常规遗传分析、单体分析和赤霉酸(GA_3)鉴定,分析了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矮变1号受一对不完全显性矮杆基因控制,其株高和胚乳皆对 GA_3不敏感。蚰包的衍生系冬协2号、CA8333和农林10号的衍生系 G-230携带有相同的一对隐性矮秆基因 Rht2,且位于4D 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半冬性小麦矮源开95016的遗传特性,2003—2005年对开95006的遗传特性进行初步分析,从开95016(株高50cm)与7个高杆亲本(平均株高75cm)杂交F1株高结果可知,开95016矮杆基因为隐性遗传。从以矮源为母本的正交及其反交F1株粒重结果可知以矮源为母本的正交,且父本为分蘖力强,多穗,中杆类型的品种,F1杂种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9.
龙堂一号是以济麦22为母本、452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株高68cm,分蘖多,成穗率高,高产稳产,具有抗倒性和极强的抗寒性,2020年6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龙堂一号的选育理念和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对应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粳稻半矮秆突变体Y98149的矮生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粳稻半矮秆突变体Y98149矮生性遗传研究的结果表明:(1)控制半矮秆材料Y98149矮生性表达的基因为一对显性核基因;(2)该显性基因与控制KL908矮生性表达的显性核基因及控制AKs1-108矮生性表达的隐性核基因sd-1均非等位;(3)分析F2群体株高资料后认为,在C078遗传背景下,可以检出在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下无法检出的另一对显性主基  相似文献   

11.
矮秆小麦株高的遗传及其与穗粒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大华 《作物学报》1985,11(4):281-288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矮变1号小麦矮秆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发现它的矮化力强,是一个有价值的矮秆资源。为了有效利用这一优异种质,本试验对其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其株高与穗粒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做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以矮变1号为亲  相似文献   

12.
林廷安  朱湄  李春兰 《作物学报》1982,8(4):255-260
对辐射诱发的小麦矮秆突变系进行了遗传分析,鉴定出这些矮秆突变系主要受1~2个主要的隐性矮秆基因所控制,而且这些隐性矮秆基因并未带有不良的基因多效性,即胚芽鞘相应地缩短而影响出苗率,说明辐射诱变方法可以创造自然界所缺少的矮源。  相似文献   

13.
小麦对条锈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作民 《作物学报》1981,7(2):81-90
在抗锈育种过程中观察分析了不同材料对条锈病抗性的遗传行为,也为此单独设计了一些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抗锈材料对条锈病抗性的遗传行为有显性、隐性、简单、复杂之别。所谓抗锈性遗传传递能力的“强”、“弱”是抗锈性的显、隐性遗传和抗锈基因数目多少的共同结果。(2)供试材料大多呈不完全显性或隐性遗传,呈完全显、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平板计数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了小麦表面微生物的组成。通过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表面的带菌量及优势菌均有差异;采用SDS-CTAI法成功地提取了不同小麦品种表面微生物的总DNA,用不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不同的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用分子水平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较多的微生物分类单位的DNA,而且通过DGGE体现了不同品种小麦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新疆小麦”种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勤 《作物学报》1985,11(1):23-29
将“新疆小麦”(T.petropavlovskyi Udacz.et Migusch.)与不同小麦种杂交,观察杂种 F_1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发现它与普通小麦(AABBDD)的杂种有57.8%以上细胞配对正常,有37.2%的细胞具1~9个单价体,其中多数具1~2个单价体,说明“新疆小麦”的染色体组型基本为 AABBDD,但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已与普通小麦不同。当它与含有 AAB  相似文献   

16.
小麦的叶面积、穗粒重和谷叶比的基因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正隆 《作物学报》1983,9(3):195-198
用两个小麦杂交组合的 P1、P2、F1、F2、B1、B2和 F37个世代,用世代均数分析研究了小麦的剑叶面积,第二叶及第三叶面积,单穗粒重和谷叶比的遗传,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算了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加性效应表现了极为显著的作用,显性效应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蒋华仁  李尧权 《作物学报》1982,8(4):261-268
选用了42个普通小麦品种、9个品种间杂种 F1和一个 F2作母本,分别与苏联球茎大麦和匈牙利球茎大麦及其不同株系杂交,其中的部分品种还同黑麦进行了杂交,以研究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杂交性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杂交性同小麦与黑麦的情况相似,供试的两个球茎大麦及其株系间在可杂交性  相似文献   

18.
粳稻叶型的遗传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夏仲炎 《作物学报》1983,9(4):275-282
本文通过对17个粳稻品种和 F_1及 F_2各3个杂交组合,进行粳稻叶型的遗传与选择的研究,经3年的试验结果:一、通过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动态分析,表明粳稻剑叶的开张角、长和宽皆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二、通过对遗传力和相关系数的估算,表明剑叶宽、基角和开张角的遗传力较高,特别是剑叶开张角的相对遗传进度也较高,并与叶的长、  相似文献   

19.
肥水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栽培环境明显地影响小麦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氮肥的增进效应最大.过量施用磷肥会降低蛋白质含量,但与氮肥保持适当的比例,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灌水与磷肥的作用相似.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协调栽培环境可实现高产优质的统一.本文提供了氮、磷、水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定量效应和品种反应的差异,以及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为组装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小麦亲本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4格子方的20个小麦杂交组合的 F1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研究了8个性状的显性程度、亲子关系、配合力及遗传力。结合本研究结果进行了亲本及组合的评价,并讨论了亲本选配与组合淘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